老年血液透析心血管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张帆[1](2019)在《透析中渐进性抗阻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躯体功能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为期12周的透析中渐进性抗阻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躯体功能、肌肉质量、透析充分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血液透析中心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90例患者,根据计算机软件SPSS 21.0产生的随机数字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透析中渐进性抗阻运动干预,干预措施:在每次透析开始的前2h内,以沙袋和哑铃作为阻力,患者进行上下肢抗阻运动,1~4周:2次/周,2组/1次,10下/1组,40 min/1次,5~12周,3次/周,3组/1次,12下/组,50 min/1次。干预12周前后,分别收集患者的躯体功能、肌肉质量、透析充分性、生活质量评分等数据进行评价。结果干预12周后,干预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1例,实际87例患者完成全部资料的收集。研究结果发现:(1)干预期间,干预组和对照组均有不良事件发生,但未对研究对象造成生命危险,均继续参与试验。不良事件主要为骨骼肌损伤(肌肉酸痛:4 vs.1;抽筋:3 vs.0)和心血管事件(低血压:3 vs.3;心悸:1vs.1)。两组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7);(2)干预12周后,干预组患者的6分钟步行试验(6MWT)、10次“坐-立”体位试验(STS 10)及握力(HGS)较干预前比较,6MWT和HGS显着提高,STS 10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6MWT及HGS较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STS 10显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两组间6MWT、STS 10及HGS水平变化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12周后,干预组患者的水负荷量(OH)、脂肪组织指数(FTI)及细胞外液(ECW)较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OH、FTI、痩组织质量、ECW及总液体量(TBW)较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两组间人体成分值变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12周后,干预组患者的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围(MAC)及上臂肌围(MAMC)较干预前比较,TSF有所升高,MAC及MAMC有所降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TSF、MAC及MAMC较干预前降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两组间TSF、MAC及MAMC水平变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干预12周后,两组患者透析充分性(sp Kt/V)水平较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P>0.05;对照组:P>0.05);干预12周后,两组间sp Kt/V水平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干预12周后,干预组患者除C反应蛋白(CRP)、钙(Ca)及磷(P)较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除尿素氮(BUN)、CRP、Ca及P较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两组间生化指标值变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干预12周后,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得分较干预前比较,除了心理综合维度(SF-12 PC),其他得分均升高,其中肾脏疾病影响、肾脏疾病负担维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得分较干预前比较,均降低。干预12周后,两组间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得分变化的比较,除了躯体综合维度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维度得分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透析中渐进性抗阻运动对MHD患者是安全可行的。(2)透析中渐进性抗阻运动干预可能可以提高MHD患者的躯体功能水平,维持肌肉质量,改善生活质量;但对透析充分性没有明显提高作用。(3)本研究为今后透析中心的医护人员开展透析中运动研究领域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依据,同时也为MHD患者的管理进一步提供了参考。建议以后肌肉质量采用更为准确的测量方法,对各指标的影响作用进一步延长随访时间来评估。同时,可增加抗阻器械的多样性,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及依据。
王孟孟[2](2021)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侵扰与情绪障碍及衰弱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老年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疾病侵扰、情绪障碍及衰弱现状;探讨一般资料对老年HD患者疾病侵扰、情绪障碍及衰弱的影响;分析老年HD患者疾病侵扰、情绪障碍及衰弱的相关性;探讨情绪障碍在疾病侵扰及衰弱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对2019年10月至2020年5月在吉林省长春市三所三级甲等医院肾病科血液透析中心进行稳定血液透析治疗的230名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老年H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工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侵扰评定量表、焦虑抑郁评定量表、FRAIL量表。采用软件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并同时进行双录入,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一般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关于老年HD患者疾病侵扰、焦虑、抑郁和衰弱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多因素分析时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老年HD患者疾病侵扰、焦虑、抑郁及衰弱之间的相关性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Zhao等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分析焦虑、抑郁在疾病侵扰和衰弱间的中介效应。结果:1.老年HD患者疾病侵扰总分为(40.08±5.37)分,得分在性别、职业、主要照顾者、目前吸烟、目前饮酒、运动、高血压、家庭月收入、每月医疗费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老年HD患者焦虑(56.5%)、抑郁(45.2%)症状处于较高水平。不同年龄、性别、职业、运动、家庭月收入、医保形式、每月医疗费用的老年HD患者在焦虑症状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主要照顾者、运动、家庭月收入的老年HD患者在抑郁症状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老年HD患者衰弱平均得分(2.47±1.48)分,得分在主要照顾者、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家庭月收入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老年HD患者的疾病侵扰与焦虑、抑郁和衰弱均呈正相关(P<0.01),患者的焦虑、抑郁与衰弱呈正相关(P<0.01)。5.焦虑、抑郁在老年HD患者的疾病侵扰与衰弱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096。结论:1.一般人口学资料对老年HD患者疾病侵扰、情绪障碍、衰弱症状有一定的影响。2.老年HD患者疾病侵扰风险处于高水平,其影响因素包括性别、职业、主要照顾者、目前吸烟、目前饮酒、运动、高血压、家庭月收入、每月医疗费用,在临床工作中可侧重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针对性干预。3.老年HD患者疾病侵扰、情绪障碍及衰弱三者之间两两相关,老年HD患者疾病侵扰风险越大,焦虑、抑郁程度越重,患者衰弱发生率越高。4.情绪障碍在疾病侵扰和衰弱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可通过针对性的心理健康管理开展关于延缓老年HD患者衰弱状态、减少疾病侵扰的干预性研究。
陈梦如[3](2021)在《回授法在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饮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理论,构建指导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进行饮食管理的回授法健康教育方案,并评价其对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疾病及饮食相关知识、低磷饮食健康信念、低磷饮食依从性、低磷饮食行为以及血磷、血钙等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方法:本研究为类实验研究,以2019年12月~2021年3月在湖州市某三级医院规律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72例自愿参与本研究的患者,将周一、周三、周五和周二、周四、周六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分为A、B两组,以抛硬币的方式随机将两组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用回授法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说教式健康教育方法。于干预前、干预第3个月、干预第6个月采用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疾病及饮食知识问卷、低磷饮食健康信念量表、低磷饮食依从性量表、三日饮食日记和电子病历收集患者的知识水平、低磷饮食健康信念、低磷饮食依从性、低磷饮食行为和生化指标;应用SPSS2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基线资料:共有72例患者完成了本项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为35例、37例。两组患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2.疾病及饮食相关知识:干预组在干预第3个月和干预第6个月的知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知识得分的组内、组间和交互效应显着,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不同时间点的两两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上升幅度优于对照组。3.低磷饮食健康信念:干预组在干预第3个月和干预第6个月的低磷饮食健康信念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低磷饮食健康信念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的组内、组间和交互效应显着,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不同时间点的两两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上升幅度优于对照组。4.低磷饮食依从性:干预组在干预第3个月和干预第6个月的低磷饮食依从性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低磷饮食依从性得分的组内、组间和交互效应显着,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不同时间点的两两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上升幅度优于对照组。5.磷和蛋白质摄入量:干预组在干预第3个月和干预第6个月的磷摄入量均低于对照组,蛋白质摄入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磷和蛋白质摄入量的组内、组间和交互效应显着,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不同时间点的两两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6.生化指标:(1)干预组患者在干预第3个月、干预第6个月的血磷、钙磷乘积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的血磷和钙磷乘积的组内、组间以及交互效应显着,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不同时间点的两两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下降趋势优于对照组。(2)两组患者血钙、血白蛋白指标的组间、组内及交互效应没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论:回授法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及饮食相关知识的认知,改善患者的低磷饮食健康信念和低磷饮食依从性,促进患者形成健康的低磷饮食行为,改善钙磷代谢紊乱等问题。
费世枝[4](2021)在《武汉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使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武汉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使用情况;探讨影响武汉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使用的因素;分析近4年武汉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使用变化及探讨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完善武汉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临床资料,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文献回顾筛选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使用的变量,依据文献回顾结果制定本次研究资料收集的条目。经武汉市血液透析质量控制中心同意,在其血液透析质控系统筛选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武汉市血液透析患者资料,选取符合纳排标准的维持性血透患者为2017年度2358例、2018年度3030例、2019年度3952例、2020年度5135例,进行资料转录。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血管通路的使用情况及首次透析时血管通路的类型采用描述性分析。患者血管通路中性别、原发病、独立血液透析中心和综合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的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患者血管通路与年龄、透析龄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单因素相关分析。患者血管通路分布、原发病和性别的变化采用卡方检验,平均年龄的变化采用方差分析,平均透析龄的变化采用非参数检验,以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武汉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一般资料(1)2017年度:2358例,其中男性1414例(59.97%),女性944例(40.03%)。(2)2018年度:3030例,其中男性1825例(60.23%),女性1205例(39.77%)。(3)2019年度:3952例,其中男性2416例(61.13%),女性1536例(38.87%)。(4)2020年度:5135例,其中男性3173例(61.79%),女性1962例(38.21%)。2.2017年度至2020年度武汉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使用情况(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同血管通路的使用情况以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为主,4年占比分别为82.36%、80.26%、77.33%、73.481%;其次为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的使用,4年分别为15.22%、17.39%、19.99%、23.33%;其他血管通路占比低。(2)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同血管通路的使用情况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4年分别为74.98%、73.57%、70.84%、67.39%;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使用,4年分别为22.69%、24.05%、26.48%、29.41%;其他血管通路占比低。(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首次透析血管通路的分布无隧道无涤纶套导管为主,4年分别为58.02%、53.98%、53.01%、47.36%,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率分别为28.50%、29.97%、30.39%、36.44%;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使用率分别为11.87%、14.88%、15.59%、15.50%。3.2017年度至2020年度武汉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影响因素分析(1)性别: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率男性患者均高于女性患者(均p<0.05);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的使用率男性患者均低于女性患者(均p<0.05)。(2)原发病: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相比(2017年度除外),高血压肾损害与非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相比,糖尿病肾病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相比,自体动静脉内瘘及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的使用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年龄: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率老年患者低于非老年患者(均p<0.05);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的使用率老年患者高于非老年患者(均p<0.05);2017年度至2020年度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率与年龄呈负相关(均p<0.05)。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的使用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均p<0.05)。(4)透析龄:2017年度至2020年度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率与透析龄呈正相关(均p<0.05);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的使用率与透析龄呈负相关(均p<0.05)。4.近4年武汉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使用的变化(1)武汉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使用的变化: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率呈递减趋势(p<0.05);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的使用率呈递增趋势(p<0.05);无隧道无涤纶套导管的使用率呈递增趋势(p<0.05)。(2)武汉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使用的相关因素的变化(1)性别:随着年份的变化男性患者比例在增加,女性患者的比例在降低,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原发病:随着年份的变化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患者比例越来越低(p<0.05);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的比例越来越高(p<0.05);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比例越来越高(p<0.05);高血压肾损害的患者比例变化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龄:武汉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平均年龄逐年增大(p<0.05)。(4)透析龄:武汉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平均透析龄逐年增长(p<0.05)。结论1.武汉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使用情况不太理想,表现为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率偏低,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使用率过高,移植物动静脉内瘘使用率过低。2.武汉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首次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率较低。3.不同性别、年龄、透析龄、原发病的患者血管通路的构成存在差异。男性、低年龄、低透析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的积极因素,女性、高龄、高透析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是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使用的促进因素。提示医务人员可在慢性肾脏病患者随访期间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来提高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率。4.武汉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原发病结构、平均年龄和透析龄的变化引起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构成的变化,应通过加强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管理作为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一级预防,组建多学科合作的医疗团队做好患者的慢病管理和血管通路的维护,改善患者的血管通路状况,延长患者血管通路的使用寿命,改善患者的预后。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5](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指出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6](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认为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 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 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 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 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范炯同[7](2021)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衰弱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衰弱现状,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根据存在的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建议,为制定延缓患者衰弱有效的干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横断面研究,于2020年5月至10月便利选取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FRAIL量表、Charlson合并症指数(CCI)、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主观综合营养评估(SGA)、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研究对象进行测评。采用Epi 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s回归分析探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衰弱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68人,回收有效问卷460份,有效回收率为98.29%。对460例研究对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1 4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无衰弱者146例(31.74%)、衰弱前期者177例(38.48%)、衰弱者137例(29.78%)。衰弱的各指标中疲乏和阻力感发生率较高,分别为48.91%和37.83%。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工作状态、锻炼身体、腹部肥胖、多重用药、原发病、合并其他慢性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癌症)、甲状旁腺激素、血红蛋白、白蛋白、尿素清除指数、不同合并症指数得分和是否存在抑郁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衰弱等级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衰弱中的疾病情况与睡眠质量中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各维度间不相关(P>0.05),衰弱总分和其余维度与睡眠质量总分和各维度间均呈正相关(P<0.05);衰弱总分及各维度与日常生活能力和主观营养状况总分与各维度间均呈正相关(P<0.05),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间均呈负相关(P<0.05)。4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甲状旁腺激素、血红蛋白、白蛋白、Charlson合并症指数、睡眠质量、日常生活能力、主观营养状况、抑郁和社会支持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衰弱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衰弱发生率较高,疲乏是其衰弱的主要表现,提示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透析患者疲乏的问题。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甲状旁腺激素、血红蛋白、白蛋白、Charlson合并症指数得分、睡眠质量、日常生活能力、主观营养状况、抑郁和社会支持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衰弱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医疗卫生行业应关注患者上述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延缓其衰弱进程,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张静,陆凤清,陈吉伟[8](2020)在《人性化护理干预在老年透析患者诱导期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观察老年透析患者诱导期人性化护理干预对透析远期效果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老年透析患者58例进行本次护理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三次诱导透析后进行常规血液透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观察组进行诱导期透析知识普及,心理咨询开导,透析病人交流,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满意度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透析患者诱导期人性化护理干预对降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远期生活质量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
叶可平[9](2020)在《MHD患者中华生存质量与透析充分性的关系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基于当前长期维持血液透析患者(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特殊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等问题的日渐突出与严重,而国内尚缺乏立足于中华文化背景和中医药理论的生存质量量表来对我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生存质量分析,因此,本研究将选用由香港浸会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和中山大学协同研制的以中国文化为背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制定的中华生存质量量表,以评价血液透析充分性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指导透析治疗方案的制定与改进和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生存质量。同时本研究也是应用中华生存质量量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评价的初步探索与尝试,借助中华生存质量量表,充分探讨所有可能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和透析充分性的因素,为今后基于中医基础理论制定和应用相关量表奠定坚实基础。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以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透析室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在此单位血液净化中心进行规律血液透析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81例患者,详细采集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透析龄、原发病、血管通路等一般资料以及血清钙、血清磷、血清PTH、血白蛋白、血红蛋白、血清钾、B型钠尿肽(BNP)、β 2-微球蛋白(β 2-MG)等实验室检查资料。根据KT/V值将患者分为透析充分组和透析不充分组,每周透析3次的患者,Kt/V≥1.2为透析充分组,Kt/V<1.2者为透析不充分组;每周透析2次患者,Kt/V≥2.1为透析充分组,Kt/V<2.1者为透析不充分组。通过SPSS22.0统计软件结合Excel处理原始数据,比较透析充分组与透析不充分组的一般资料与实验室检查资料的差异,探索分析可能影响透析充分性的因素,并利用中华生存质量量表得出每组患者的中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在不同的影响血液透析充分性因素的条件下,透析充分组与透析不充分组中华生存质量评分的差异,进而重点分析血液透析充分性与中华生存质量的关系。结果根据Kt/V值将本研究纳入的81例患者分为透析充分组60例,透析不充分组21例。中华生存质量评分最高得分为228分,最低得分127分,平均为176.79分,透析充分组平均得分179.70分,透析不充分组平均得分168.48分,两组的中华生存质量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1.分析两组间一般临床情况的差异,结果显示:在一般资料方面,两组的年龄和年龄段分布、透析龄和透析龄的分布、原发病类型及血管通路类型均无显着差异(P>0.05),在性别分布方面,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在实验室检查方面,两组患者的血钙水平及血钙分布、血清磷水平及其浓度范围分布、血清PTH值及其分布、血红蛋白浓度及其分布、血白蛋白浓度及其分布、BNP均值及其分布、透析前后血β2-MG值及其下降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血钾浓度均值及其浓度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2.分析一般临床情况的中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结果表明:性别差异、透析龄的分布、血钙水平、血磷浓度范围、血清PTH值、血红蛋白和血白蛋白浓度以及BNP水平的变化在形、神、情领域和生存质量总分间均无明显区别(P>0.05);年龄段分布在形、神领域以及生存质量总分方面均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原发病类型在形、情领域及生存质量总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神领域差异显着(P<0.01);血管通路差异在形领域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神、情领域和生存质量总分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钾浓度在形领域和生存质量总分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神领域和情领域两者的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此外,中华生存质量与年龄和透析充分性存在显着直线相关关系(P<0.01),且满足线性回归(P<0.05)。3.评价透析充分性对中华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的影响,结果发现:MHD患者透析充分组与透析不充分组的形领域评分和生存质量总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神、情领域评分无显着差异(P>0.05);在形维度各项目的评分方面,两组在气色和睡眠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活动能力、饮食消化方面无明显区别(P>0.05);在神维度方面,两组在气候适应、神志、思维、生存质量总分四个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七情维度方面,两组在怒和惊恐两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语言表达、悲忧、喜等情志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中华生存质量量表能较好地评价MHD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生存质量评分越高,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越好。2.透析充分性可影响MHD患者的部分中华生存质量评分,透析充分者评分较高。
李格[10](2020)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影响因素,为建立延长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时间的策略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结果,用Meta分析的方法进行合并。通过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Ovid、Web of science、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全文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19年7月关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影响因素的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并追溯纳入研究、主题相关研究和综述的参考文献。用NoteExpress软件管理文献,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对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质量评价,由2名评价者独立检索、筛查文献、评价纳入文献质量、提取数据并交叉核对后,用RevMan 5.3和Stata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最终共纳入34篇队列研究,36篇病例对照研究,由于两类研究合并效应值不同,因此分别进行合并,将16个影响因素分为四大类,Meta分析结果如下:1.护理相关因素透析后压迫止血时间≥30min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内瘘失功的风险高于透析后压迫止血时间<30min的患者[OR(95%CI)=2.78(1.604.80),P<0.05];透析中低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内瘘失功的风险高于透析中未发生低血压的患者[OR(95%CI)=3.27(2.304.64),P<0.05];服用他汀类药物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内瘘失功的风险低于未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RR(95%CI)=0.88(0.840.92),P<0.05]。透析后压迫止血时间≥30min和透析中低血压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危险因素,服用他汀类药物是其保护因素,经敏感性分析,结果稳定可靠。2.透析相关因素高位内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与低位内瘘的患者发生内瘘失功的风险无显着差异[RR(95%CI)=1.12(0.851.48),P>0.05]、[OR(95%CI)=1.16(0.731.83),P>0.05];端侧吻合方式与非端侧吻合方式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内瘘失功的风险无显着差异[OR(95%CI)=0.73(0.531.01),P>0.05],经敏感性分析,其结论[OR(95%CI)=0.69(0.480.98),P<0.05]与原结论有差异,结果不稳定。可能与研究Huijbregts 2007的比较方式不一致有一定关系,且由于此因素纳入的研究数量较少,结果尚待进一步研究加以验证;同侧导管置入史的患者与对侧导管置入史的患者发生内瘘失功的风险无显着差异[RR(95%CI)=1.38(0.762.51),P>0.05];血液透析前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患者发生内瘘失功的风险低于血液透析后建立内瘘的患者[RR(95%CI)=0.77(0.650.91),P<0.05],血液透析前建立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保护因素,经敏感性分析,结果稳定可靠。3.患者个人因素年龄因素与内瘘失功的发生具有相关性[RR(95%CI)=1.01(1.001.02),P<0.05],高龄患者发生内瘘失功的风险高于低龄患者[RR(95%CI)=1.37(1.201.57),P<0.05];女性患者发生内瘘失功的风险高于男性患者[RR(95%CI)=1.19(1.111.28),P<0.05]、[OR(95%CI)=1.38(1.211.58),P<0.05];吸烟患者发生内瘘失功的风险高于不吸烟患者[RR(95%CI)=1.50(1.191.90),P<0.05];高凝状态的患者发生内瘘失功的风险高[OR(95%CI)=4.21(1.939.18),P<0.05];动脉钙化的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内瘘失功的风险高于未动脉钙化的患者[RR(95%CI)=1.53(1.281.83),P<0.05]。高龄、女性、吸烟、高凝状态和动脉钙化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危险因素,经敏感性分析,结果稳定可靠。4.合并症因素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发生内瘘失功的风险高于非糖尿病患者[RR(95%CI)=1.21(1.191.24),P<0.05]、[OR(95%CI)=2.28(1.623.20),P<0.05];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发生内瘘失功的风险高于非高血压患者[RR(95%CI)=1.27(1.031.56),P<0.05]、[OR(95%CI)=1.70(1.092.64),P<0.05];合并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与未合并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发生内瘘失功的风险无显着差异[RR(95%CI)=1.02(0.861.22),P>0.05]、[OR(95%CI)=1.56(0.952.58),P>0.05];合并外周血管疾病的患者发生内瘘失功的风险高于未合并外周血管疾病的患者[RR(95%CI)=1.31(1.121.53),P<0.05]、[OR(95%CI)=2.62(1.235.59),P<0.05]。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和合并外周血管疾病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危险因素,经敏感性分析,结果稳定可靠。研究结论:本研究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相关的16个影响因素,其中年龄、性别、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吸烟、合并冠状动脉疾病、合并外周血管疾病、透析后压迫止血时间、透析中低血压、患者高凝状态、动脉钙化、服用他汀类药物、AVF建立时间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具有相关性,高龄、女性、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吸烟、合并外周血管疾病、透析后压迫止血时间≥30min、透析中低血压、高凝状态、动脉钙化是其危险因素,服用他汀类药物、血透前建立AVF是其保护因素,内瘘位置、同侧导管置入史和合并冠状动脉疾病与内瘘失功无关,其中吻合方式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关系,经敏感性分析,结果不稳定,尚待进一步研究。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1)透析中渐进性抗阻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躯体功能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ABSTRACT缩略词表引言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 1 终末期肾脏病的流行病学 2 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临床应用 3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运动能力的研究现状 4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运动能力下降的管理 5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运动干预的实施 5.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运动处方 5.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运动干预的原则 5.3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运动干预模式 5.4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运动的注意事项和禁忌症 5.5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运动干预的流程 5.6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运动干预的影响因素 6 小结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1 研究设计 2 研究对象 2.1 目标总体 2.2 样本纳入标准 2.3 样本排除标准 2.4 退出标准 2.5 抽样及分组方法 2.6 盲法 2.7 样本量计算方法 3 研究场所 4 测量指标和研究工具 4.1 一般资料 4.2 躯体功能 4.3 肌肉质量 4.4 透析充分性 4.5 生活质量 4.6 不良事件 5 结局指标 5.1 主要结局指标 5.2 次要结局指标 6 干预方法 6.1 对照组 6.2 干预组 7 资料收集 8 统计学分析 9 质量控制 10 伦理考察 11 技术路线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 2 抗阻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躯体功能的影响 2.1 两组患者躯体功能的基线比较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躯体功能比较 2.3 两组患者干预后躯体功能变化的比较 3 抗阻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肌肉质量指标的影响 3.1 两组患者肌肉质量指标的基线比较 3.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肌肉质量指标的比较 3.3 两组患者干预后肌肉质量指标变化的比较 4 抗阻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指标的影响 4.1 两组患者透析充分性指标的基线比较 4.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透析充分性指标的比较 4.3 两组患者干预后透析充分性指标变化的比较 5 抗阻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5.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基线比较 5.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 5.3 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变化的比较 6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第四部分 讨论与分析 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躯体功能的干预效果分析 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肌肉质量的干预效果分析 3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干预效果分析 4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分析 5 透析中渐进性抗阻运动的安全性第五部分 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2 对临床实践的启示及意义 2.1 对护理实践的启示及意义 2.2 对护理科研的启示及意义 3 研究的创新点 4 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对今后的建议 4.1 研究设计的局限性 4.2 干预手段的局限性 4.3 测量指标的局限性参考文献附录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附录2 一般资料调查表 附录3 肾脏病生活质量量表1.3版 附录4 主观疲劳感知评估量表 附录5 医学伦理委员会批件文献综述 基于蛋白质-能量消耗谈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医结合管理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在校期间已公开发表文章其他已公开发表论文参加学术会议情况致谢 (2)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侵扰与情绪障碍及衰弱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abstract英文缩略词表第1章 绪论 1.1 相关概念 1.1.1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 1.1.2 疾病侵扰(Illness intrusiveness) 1.1.3 情绪障碍(Emotional disorders) 1.1.4 衰弱(Frailty) 1.2 研究背景 1.2.1 老年HD流行病现状 1.2.2 疾病侵扰研究现状 1.2.3 HD 患者情绪障碍的研究现状 1.2.4 HD患者衰弱研究现状 1.2.5 疾病侵扰、情绪障碍和衰弱间关系的研究现状 1.3 立题依据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类型及研究对象 2.1.1 研究对象的纳入和排除标准 2.1.2 样本量的计算 2.2 研究方法 2.2.1 调查工具 2.2.2 调查方法 2.3 质量控制 2.3.1 调查阶段 2.3.2 问卷整理和数据分析 2.4 可行性分析第3章 研究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 3.2 老年HD患者疾病侵扰现状 3.3 老年HD患者情绪障碍现状 3.4 老年HD患者衰弱现状 3.5 老年HD患者疾病侵扰的影响因素 3.6 老年HD患者情绪障碍的影响因素 3.6.1 老年HD患者焦虑的影响因素 3.6.2 老年HD患者抑郁的影响因素 3.7 老年HD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 3.8 老年HD患者疾病侵扰、情绪障碍与衰弱的相关性分析 3.9 情绪障碍在疾病侵扰与衰弱间的中介效应分析第4章 讨论 4.1 老年HD患者疾病侵扰现状 4.2 老年HD患者疾病侵扰的影响因素 4.3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情绪障碍现状 4.4 老年HD患者情绪障碍的影响因素 4.4.1 老年HD患者焦虑的影响因素 4.4.2 老年HD患者抑郁的影响因素 4.5 老年HD患者衰弱现状 4.6 老年HD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 4.7 老年HD患者疾病侵扰、情绪障碍与衰弱的相关性分析 4.7.1 老年HD患者疾病侵扰与情绪障碍的相关性 4.7.2 老年HD患者疾病侵扰与衰弱的相关性 4.7.3 老年HD患者情绪障碍与衰弱的相关性 4.8 情绪障碍在疾病侵扰和衰弱间的中介效应 4.9 建议 4.9.1 加强相关知识认知,普及衰弱筛查 4.9.2 早期干预情绪障碍,提高社会支持 4.9.3 完善医疗政策,提高社会福利第5章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本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5.2.1 本研究的创新 5.2.2 本研究的不足参考文献附录 调查问卷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致谢 (3)回授法在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饮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ABSTRACT缩略词表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血液透析并发高磷血症的危害 1.1.2 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饮食管理的重要性 1.1.3 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的控磷饮食现状不佳 1.1.4 影响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控磷饮食的相关因素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控磷饮食干预现状 1.2.2 回授法的概述及优势 1.2.3 回授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理论框架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操作性定义 1.5.1 血液透析 1.5.2 回授法 1.5.3 低磷饮食依从性 1.5.4 低磷饮食健康信念 1.6 技术路线图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构建干预方案 2.1.1 组建干预小组 2.1.2 初步构建干预方案 2.1.3 专家咨询 2.1.4 预试验 2.1.5 反馈与修订 2.1.6 干预方案终稿 2.2 研究对象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2.3 剔除标准 2.2.4 样本量计算 2.2.5 分组方法 2.3 伦理原则 2.4 干预方法 2.4.1 干预前准备 2.4.2 对照组的干预 2.4.3 干预组的干预 2.5 结局指标及测量工具 2.5.1 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 2.5.2 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疾病及饮食相关知识调查问卷 2.5.3 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低磷饮食依从性量表 2.5.4 低磷饮食健康信念量表 2.5.5 三日饮食日记 2.5.6 生化指标 2.6 资料收集 2.7 统计学方法 2.8 质量控制3 研究结果 3.1 两组患者的脱落情况 3.2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3.3 两组研究对象疾病及饮食相关知识得分的比较 3.4 两组研究对象低磷饮食健康信念的比较 3.5 两组研究对象低磷饮食依从性的比较 3.6 两组研究对象磷和蛋白质摄入量的比较 3.7 两组研究对象血生化指标的比较 3.7.1 干预组和对照组血磷水平的比较 3.7.2 干预组和对照组血钙水平的比较 3.7.3 干预组和对照组钙磷乘积的比较 3.7.4 干预组和对照组血磷达标率的比较 3.7.5 干预组和对照组钙磷乘积达标率的比较 3.7.6 干预组和对照组白蛋白的比较4 讨论 4.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4.2 回授法对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疾病及饮食相关知识的影响 4.3 回授法对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低磷饮食健康信念的影响 4.4 回授法对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低磷饮食依从性的影响 4.5 回授法对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磷和蛋白质摄入量的影响 4.6 回授法对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生化指标的影响 4.6.1 回授法对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血磷水平的影响 4.6.2 回授法对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血钙水平的影响 4.6.3 回授法对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钙磷乘积的影响 4.6.4 回授法对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血白蛋白水平的影响5 结论6 研究的创新性和局限性 6.1 研究的创新性 6.2 研究的局限性附录参考文献综述 回授法在健康教育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读研期间科研成果致谢 (4)武汉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使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ABSTRACT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血管通路研究现状 1.2.2 国内血管通路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5 操作性定义 1.5.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1.5.2 血管通路 1.5.3 独立血液透析中心2 研究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资料 2.1.1 资料来源 2.1.2 武汉市血液透析质控系统简介 2.1.3 资料的纳排标准 2.1.4 资料筛查流程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回顾法 2.2.2 评价指标 2.3 研究内容 2.4 资料收集 2.5 质量控制 2.6 授权书 2.7 技术路线图 2.8 统计学方法3 结果 3.1 武汉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一般资料 3.2 武汉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使用情况 3.2.1 武汉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同血管通路的使用情况 3.2.2 武汉地区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同血管通路的使用情况 3.2.3 武汉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初始血管通路的使用情况 3.3 武汉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分析 3.3.1 性别对武汉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使用的影响 3.3.2 原发病对武汉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使用的影响 3.3.3 年龄对武汉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使用的影响 3.3.4 透析龄与武汉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关系 3.3.5 不同血液透析单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比较 3.4 武汉地区老年和非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比较 3.5 2017年至2020年武汉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使用的变化 3.5.1 武汉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变化 3.5.2 武汉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原发病分布及变化 3.5.3 武汉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性别、年龄、透析龄的变化4 讨论 4.1 武汉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使用的现状 4.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使用的影响因素 4.2.1 性别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使用率的影响 4.2.2 原发病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使用率的影响 4.2.3 年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使用率的影响 4.2.4 透析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使用率的影响 4.2.5 医院性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使用率的影响 4.3 武汉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面临的挑战 4.3.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条件越来越差 4.3.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并发症越来越多 4.3.3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需要手术干预的血管通路增多,手术难度增大 4.3.4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护理问题越来越复杂5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局限性6 建议 6.1 作好CKD的一级预防,加强慢病管理 6.2 加强老年患者血管通路使用的研究 6.3 加强专科护士培训 6.4 加强血液透析中心的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参考文献致谢附录A 授权书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衰弱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abstract英文缩写 Abbreviation第一部分 前言 1.研究背景 2.国内外研究概述 3.理论基础 4.研究目的与意义 5.技术路线第二部分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类型 2.研究对象 2.1 抽样方法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样本含量 3.研究指标和工具 4.调查方法 4.1 预调查 4.2 正式调查 5.统计学方法 6.质量控制 6.1 研究设计阶段 6.2 资料收集阶段 6.3 数据录入阶段 7.伦理原则第三部分 结果 1.MHD患者的一般资料 2.MHD患者的衰弱现状 3.MHD患者衰弱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4.MHD患者的Charlson合并症指数和衰弱的关系 5.MHD患者的睡眠质量和衰弱的关系 6.MHD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衰弱的关系 7.MHD患者的主观营养状况和衰弱的关系 8.MHD患者的焦虑/抑郁和衰弱的关系 9.MHD患者的社会支持和衰弱的关系 10.MHD患者衰弱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第四部分 讨论 1.MHD患者的基本特征 2.MHD患者衰弱现状分析 3.MHD患者衰弱影响因素的分析 4.小结第五部分 结论 1.研究结论 2.创新点 3.研究的局限性参考文献附录综述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衰弱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致谢个人简历 (8)人性化护理干预在老年透析患者诱导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2 结果 2.1 2组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2 2组生活质量满意度比较3 讨论 (9)MHD患者中华生存质量与透析充分性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Abstract英文缩略语第一部分 综述 综述一 中西医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认识 1.中医与生存质量的关系 2.中西医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评价工具 3.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研究进展 1.透析充分性的概念 2.透析充分性的评价方法 3.透析充分性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1.研究目的 2.研究资料 2.1 研究对象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病例剔除标准 3.研究方法 3.1 研究设计 3.2 资料收集 3.3 中华生存质量评分量表评估 4.统计方法 5.质量控制 5.1 设计阶段 5.2 实施阶段 5.3 资料整理阶段 6.研究结果 6.1 MHD患者一般临床情况与透析充分性的分析 6.2 MHD患者一般临床情况与中华生存质量的分析 6.3 MHD患者透析充分性与中华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分析讨论 1.MHD患者透析充分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1.1 MHD患者的透析充分性概述 1.2 MHD患者一般因素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 1.3 MHD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 2.MHD患者的中华生存质量评价研究 2.1 中华生存质量的形、神、情关系概述 2.2 MHD患者的中华生存质量概况 3.对MHD患者中华生存质量的体会和临床工作的启示结语参考文献附录:中华生存质量量表致谢个人简历 (10)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ABSTRACT缩略词表1 引言 1.1 慢性肾脏病的研究现状 1.2 血液透析的研究现状 1.3 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研究现状 1.4 动静脉内瘘失功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2 材料与方法 2.1 检索途径 2.2 检索词 2.3 检索时间与语言 2.4 检索策略 2.5 纳入标准 2.6 排除标准 2.7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2.8 文献的质量评价 2.9 统计学方法 2.9.1 敏感性分析 2.9.2 发表偏倚 2.10 技术路线图3 结果 3.1 注册结果 3.2 文献的检索结果 3.3 文献的基本情况 3.4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3.5 护理相关因素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Meta分析结果 3.5.1 透析后压迫止血时间≥30min 3.5.2 透析中低血压 3.5.3 服用他汀类药物 3.6 透析相关因素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Meta分析结果 3.6.1 AVF建立时间 3.6.2 内瘘位置 3.6.3 吻合方式 3.6.4 同侧导管置入史 3.7 患者个人因素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Meta分析结果 3.7.1 吸烟 3.7.2 高凝状态 3.7.3 动脉钙化 3.7.4 年龄 3.7.5 性别 3.8 合并症因素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Meta分析结果 3.8.1 合并糖尿病 3.8.2 合并高血压 3.8.3 合并外周血管疾病 3.8.4 合并冠状动脉疾病4 讨论 4.1 透析后压迫止血时间≥30min与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关系 4.2 透析中低血压与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关系 4.3 服用他汀类药物与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关系 4.4 AVF建立时间与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关系 4.5 患者个人因素与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关系 4.6 合并症与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关系 4.7 其他因素与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关系 4.8 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5 结论附录参考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读研期间科研成果致谢 [1]透析中渐进性抗阻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躯体功能的影响研究[D]. 张帆.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2]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侵扰与情绪障碍及衰弱的相关性研究[D]. 王孟孟. 吉林大学, 2021(01) [3]回授法在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饮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 陈梦如.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1) [4]武汉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使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 费世枝. 武汉轻工大学, 2021(02) [5]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04) [6]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04) [7]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衰弱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 范炯同. 承德医学院, 2021(01) [8]人性化护理干预在老年透析患者诱导期中的应用[J]. 张静,陆凤清,陈吉伟.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4) [9]MHD患者中华生存质量与透析充分性的关系研究[D]. 叶可平.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10]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D]. 李格. 湖州师范学院, 2020(12)
标签:血液透析论文; 动静脉内瘘论文; 糖尿病论文; 武汉生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