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雾都孤儿》的善与恶
摘要:首先介绍了儿童主人公奥利弗特维斯特是狄更斯笔下善良的化身,他拥有许多难能可贵的性格特征。再次,充分暴露了费金和塞克斯的罪恶形象。最后,分析了性格复杂的南茜,陷入了良心的发现和对爱人忠诚的两难境地。但她冒着生命危险帮助奥利佛尔是小说中最崇高的善行之一。解决了奥利弗难能可贵的性格特征,南茜如何实现善行,及费金与塞克斯的凶恶本性的表现。通过对雾都孤儿人物的分析最后得出:狄更斯相信大部分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有时会被糟糕的外部环境所扭曲。
关键词:善;恶;孤儿
中图分类号:I20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8-0122-02
一、简介
查理·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他出生于1812年2月7日。先后写了歌剧、笑剧、随笔、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雾都孤儿》是狄更斯的第一部社会批判小说。故事发生在19世纪的英国。一名失去了母亲的初生婴儿被当地教会收留,取名奥利弗。九岁时,奥利弗被先后送去工厂及棺材店做学徒,最终不堪忍受折磨,星夜出走,来到伦敦。在饥寒交迫之时,奥利弗遇到了以偷盗为生的费金一伙,费金见其聪明伶俐,便想训练奥利弗成为一名扒手。一次奥利弗与其他孩子一起上街,孩子亚狄偷窃失手,奥利弗被误抓入警局。
伦敦富翁罗勃特因冤枉了奥利弗偷窃感到很内疚,见他又可爱又可怜,便将其领回家。在那里,小奥利弗既不愁吃穿,还能上学读书。有人竟还暗中发现小奥利弗竟是富翁罗勃特的亲生外孙。可是一次奥利弗在街上被费金一伙撞见,又被其抓了回去。他被绑回贼窝后遭到毒打,费金的同伙南茜得知小奥利弗的身世后十分同情他,决定救他出险。
南茜暗暗将消息告诉了罗勃特,答应下次带奥利弗回来。不料南茜的计划被费金一伙发现,她被活活打死。后来,罗勃特带领警察直到贼窝,救出了奥利弗,费金一伙也最终被吊死。
二、以伦理学的角度阐释善与恶的标准
许多哲学家以善恶作为道德的标准。然而,道德的定义有着精确的行为准则,例如,不偷,不抢。好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很难去界定。但是它通常论及生命的和谐性,连续性以及幸福指数。邪恶可以简单地定义为善的相反面。善与恶可能代表了个人的评判标准,社会规范或是与人类和自然息息相关的道德准则。善的自然特性已经被赋予了许多标准,一个是以爱情为基础,在人性发展的最初阶段形成的。另一方面,善是真理的产物。邪恶存在的原因也有着不同的观点。许多哲学和宗教传统宣称邪恶是人类行为的偏差,人类必须懂得这些规则,并且确保我们的行为都在这些准则规定之下。
(一)善的定义与善的重要性
善在三大宗教中是一种性格悲剧(社会关系)的体现,在历史的进程中逐渐被渗透进统治阶级的意识。在西方哲学的历程中善是万能的太阳,从原始的功利主义到近现代的拜金主义是人类认识的转变。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是人的精神境界的最高目标,是真、善、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恶的定义与恶的重要性
人性的恶:对于人性,有性善和性恶两种对立观点。性善论认为人的天性顺应社会道德,通过自觉的修养便可以从善;性恶论认为人的天性与社会道德相悖,强调后天教化的重要性。
伦理的恶:伦理上认为侵害他人的正当权益的行为就是恶行。
自由意志论:强调人的自由不应被暴力干涉。例如不应认为同性恋是罪恶,因为他们的行为并不侵害他人的自由,对他们横加干涉属于对弱势群体的迫害。 凶恶:凶恶是指伤害他人的身体或心灵的行为,例如暴力、责骂、惩罚等,通常是人愤怒时才会作出凶恶行为以发泄自己。适当的凶恶可以使别人顺服、接受及听从自己的意见;但也可能会引起别人的不安和不满,过分的恶甚至引发双方冲突。
三、论雾都孤儿的善与恶
这篇小说的主题视角表明狄更斯、乐观、浪漫的人文主义学家坚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然而从他的内心角度分析,是孩子鞭策他以这样一种方式发展故事情节。孩子是爱和善良的象征,同时这也是人道主义的观点,所以,狄更斯使用了最简单的创造方式创造了奥利弗,一个身无分文,毫无希望的孩子,在许多人的帮助下脱离苦难。在小说的结尾,当奥利弗同父异母的哥哥想要杀死奥利弗,并否定他合法继承权的时候,奥利弗碰巧遇到了布朗罗,尽管很长时间没有联系,这位热心的绅士帮助奥利弗依法获得了他的财产,一大笔钱。从这个巧合,我们似乎可以发现狄更斯似乎是热切期盼快乐生活的孤独无助的孩子。这也与他的愿望相符合,光明终将会代替黑暗。
(一)善良的陈述
1.善良人物的语言
当布朗罗先生把奥利弗从警察局送回家的时候,奥利弗醒着,善良的保姆听到他的话之后,马上来到了他面前,“安静点,亲爱的,乖乖地躺着,否则你会再次生病的”。在这时,奥利弗感到非常兴奋,他从没有被如此好地对待过。布朗罗先生的善意和他家人的热情好客使奥利弗感到非常的温暖。因为布朗罗先生的爱和奥利弗的诚实勇敢,布朗罗先生决定照顾奥利弗,从那时起,奥利弗开始了他的新生活。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奥利弗和他的家人相处得非常愉快。
2.时代特征
从《雾都孤儿》开始,狄更斯小说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结构等方面都发生了转变,更为重要的是,狄更斯开始直面社会问题。小奥利弗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小贫儿的代表,他出生在贫民习艺所里,经历了贫民窟,贫民习艺所,城市盗贼集团的重重折磨,最终找回了真正的身份,得到大笔遗产,过上了幸福充实的日子。
3.善良人物的性格特征
狄更斯根据他自身的经历和敏锐的洞察力塑造了奥利弗这个人物形象。奥利弗是济贫院的一个孤儿,狄更斯用他的境遇抨击了1830年英国当局对贫民的政策。小说的故事情节是奥利弗在9到12岁之间展开的。虽然他曾被残忍地对待过,但他仍旧是一个单纯的,天真无邪的孩子。他的人格魅力感染了慈善家,他的真实身份是小说最终的谜底。在小说中,罗斯小姐,南希都是善良的化身,他们都成长于这个罪恶的世界中,但是他们始终都保持着坚强、圣洁的高贵品质。小说中,南希的精神得到了升华,奥利弗善有善报,而恶人的代表都落得了悲惨的下场。
(二)邪恶的陈述
1.邪恶人物的语言
小说中,费金、赛克斯都是邪恶人物的代表。虽然环境在改变,从济贫院到贫民窟,但是恶人一直存在。这些恶人的形象多变,各有各的特点。老费金自私、狡猾、奸诈、教唆小孩偷东西敛财。南希深爱的赛克斯是个残忍、粗俗、铁石心肠的人。因为南希的一次背叛,而把他残忍的杀害了。然而坏人是没有好下场的。
2.邪恶人物的性格特征
费金和塞克斯是邪恶、残暴与欺诈的化身。读者可曾注意到,费金(Fagin)这个人名的英文意思是指(教唆儿童犯罪的)教唆犯,由此便可见作者的用意。在《雾度孤儿》的序言里,狄更斯明确指出:“在我看来,照实际存在着的样子来描写这样一群犯罪的人们,是十分有必要的;在他们的一切缺点和一切不幸之中描写他们;在他们生活的贫困之中描写他们;如实地表现出他们在最污秽的生活之路上惴惴不安地潜行,最后,仍逃避不了被黑色的、怕人的绞刑架结束生命的命运。”所以,在作者笔下,不仅写出了伦敦阴冷、潮湿、污秽、紊乱的街道——藏污纳垢的场所,而且还以小奥利弗作为媒介,通过对于费金与赛克斯对其一次次的威逼利诱、棍棒相加的描述,刻画出了他们凶恶的嘴脸、邪恶的心灵和堕落的人生。成千上万像他们一样的罪恶灵魂就潜伏在伦敦的各个角落,以他们的手段让黑暗在整个社会里不断地滋生与蔓延——这是一个恐怖而严肃的现实。
(三)狄更斯与奥利弗相似的经历
19世纪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一直以擅长刻画贫苦无助的孩子形象,以及描绘他们艰难的生活和不幸的遭遇而在小说界久负盛名。在他所著的众多小说中,《雾都孤儿》最能表现他写作风格上的这些特征。事实上,狄更斯笔下描绘的主人公所遇到的艰难和困苦,都是他个人亲身经历的写照。在狄更斯的童年时代,父亲因欠债而坐牢,他只能靠自己谋生,在一家生产黑鞋油的仓库里装鞋油盖子。
狄更斯一直没有忘却童年时代艰难困苦的生活。尽管他成了名,并有了孩子,但昔日的经历还是不断影响着他的家庭生活及对子女的教育。从1837—1852年,狄更斯夫妇共生育了十个孩子,九个存活下来。对孩子们来说,狄更斯可算是一位严厉的父亲。他制定了严格的家规,并得到他妹妹的协助,要求每个孩子都必须遵守,以保持家中秩序井然。比如,每天早晨,他总要抽空检查屋子是否干净整洁,除此以外,他还查看房间里的小摆设、饰物是否放在适当的位置。
总结
《雾都孤儿》的主题是在这个苛刻的社会中个体为了生存而进行的挣扎。当奥利弗在济贫院被欺负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很无助。然而,他内心的善良和渴望生存的本能使他保持着“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
狄更斯让这个罪恶的世界毫无保留地暴露在人们面前。在小说中,虽然奥利弗一次又一次地落入那些丑恶的坏人的阴谋中,他们试图折磨奥利弗的身体,毒害奥利弗的心灵,然而奥利弗仍挣扎着寻找自己的生活。支撑着这一切的是奥利弗内心的信念。
爱和关心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因为爱而原谅,因为爱而相信等等。当你发现被别人欺骗了的时候,无论如何要原谅他。当别人告诉你他所做的事情,一定要相信他。当你面临困难和挑战的时候,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梦想。
所以,在生活中找到“小奥利弗”,像布朗罗先生那样做,爱他们,关心他们,你所付出的可能只是一些鼓励的话语,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将是永远的记忆。狄更斯曾经说过“世界充满爱”,这些永垂不朽的话语将会一直激励着我们。因此,让我们享受生活,善待世界!
参考文献:
[1]乔国强.从《雾都孤儿》看狄更斯的反犹主义倾向[J].外国文学研究,2004,(2).
[2]赛珍珠·美,张志强.我欠狄更斯一笔债[J].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
[3]潘明元.《雾都孤儿》的旺盛生命力[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6).
[4]赵炎秋.建国后狄更斯研究述评[J].柳州师专学报,1996,(1).
[5]魏洪丘.狄更斯和老舍[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2,(2).
[6]彭禄茂.老舍的思想与狄更斯[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88,
(3).
[7]顾国柱.老舍与狄更斯[J].南都学坛,1994,(2).
[8]刘精香.《雾都孤儿》中南希形象剖析[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3).
[9]李健.试论狄更斯人道主义精神的嬗变[J].河西学院学报,19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