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杨紫和井柏然主演的电视剧《女心理师》?

  讲述贺顿(杨紫饰)通过心理咨询,解析多位来访者心理问题的成因,在相应的心理治疗中,帮助他们走出过往的心理阴霾,重新拥抱生活的动人故事。这一路上,贺顿和电台主播钱开逸(井柏然饰)、意外结识的好友叶家辉(王嘉饰)、以及闺蜜汤莉莉(菅纫姿饰)一起,在一系列笑与泪交织的经历中疗愈他人也收获了自愈。

  

  2021-12-17日00:18分更新,请点目录查看。

  希望您能把这个帖子推给您的亲朋好友,我会持续更新,分享更多专业的心理健康及心理成长技能,一定会对他们的生活有帮助;而且如果看得人太少了,我可能更新的动力也会减弱。

  所有文字都是一气呵成发出来的,也没有仔细检查,估计有不少的错别字,但不会影响阅读,等更新完了之后,我再慢慢去修正吧。

  自己是70后的老男人,在之前几乎没听说过杨紫和井柏然,所以对演技,剧情,演员等不做任何评价,自己也不懂,但是心理咨询是自己的主业,借助《女心理师》的热播,做些心理咨询的科普介绍。

  我认为,电视剧对于新事物的普及非常重要,但是科普的责任应该落到专业人士身上,而不应该寄托媒体人,如果我们自己不出来科普,总怪别人误导,那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2021-11-23日首答。

  其实在心理咨询师行业内部,一直不看好电视剧能够拍好心理咨询这个行业,主要原因是心理咨询行业有太多的隐秘和伦理限制,不适合完全暴露给观众。

  但从第一集开篇来看,比预想的要好很多,甚至说有惊喜,虽然电视剧需要一些艺术加工,但至少专业性还是有保障。这里特别想说说第一集里贺顿干预尤娜跳楼,用了哪些心理干预技术。

  做过心理干预的都知道,自杀是最高级危险等级,同时也是最难干预的个案,又尤其是跳楼这种决绝的方式,那是相当有挑战,其实现实生活中自杀干预失败的案例是很多的,所以第一集就出现这么高难度的挑战,确实让人捏了一把汗,但整体来说,做得非常不错。

  开头第一句:“我是中国心理学会的心理咨询师,请相信我有足够的专业能力能够帮到您。”这句话体现专业性,让求助者建立能够得到帮助的信心,另外,也有让对方感觉到不是随随便便找个人应付自己,确实是专门有人帮助自己,让对方有被重视的感觉。所以,第一步,是建立信任关系。

  然后,当问对方为何要自杀,对方说不想说,一般情况下,你要怎么回复?

  贺顿问:为什么选择这个“特殊”的日子?

  现在已经转移话题了,本来核心话题是要不要自杀,为什么自杀,转向为什么是今天自杀而不是别的日子。正如剧里讲的,用“特殊”这个词,可以让来访者思考,以便能够跳出情绪。

  这里有两个作用,一是让对方跳出当下情绪,让对方动脑子思考,二是澄清细节。因为你泛泛而问,为什么自杀,可能他就泛泛而答,我不想活了,但是如果问得很细,对方就得去想细节和来龙去脉,暂时转移了注意力。比如我们类似还可以问:你在这之前和谁发生争吵或者发生什么具体事情吗?

  接下来,就是共情,也就是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对方的处境,剧中贺顿说如果自己的弟弟妹妹遇到这种事情,如果有个人和他们讲讲话,也许就好很多,这句话有三个作用,一是咨询师拿自己的生活来说事,拉近和对方的距离;另外贺顿说,如果能有人讲讲话,就好很多,给到对方暗示,其实事情没有到要死的地步,也许有个人讲讲话就可以解决,而我现在正在和你讲话,所以也许听我讲了之后,你也会好很多。然后尤娜就打开话匣子了。

  共情是一门非常高深的学问,要说心理咨询师与其他行业有不同所在,也许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共情能力上的差异吧。

  关系建立好了,通话通畅了,情绪也缓解了,接下来需要保证对方的暂时安全,所以一般是要排除现实的危险因素,比如离开高楼,放下刀子等等。剧里贺顿是让尤娜到一个安全的地方。

  再后来进行严重性的评估,贺顿用了焦点解决干预里的打分技术,这有两个作用,一是评估自杀意愿的强烈程度,二是找到例外,所谓例外,就是不自杀的原因。比如尤娜说了自杀强度有95分,那么贺顿就问,是什么让你还保留了要活的5分呢?尤娜就讲了是父母因素。到此为止,基本可以判断干预成功了。

  最后给予一些鼓励支持和建议等。

  我认为剧中做得不太好的地方是贺顿语气过分生硬,明显缺乏发自内心的共情能力,所以虽然内容表达了共情,但其实从态度和语气来说,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不过演员毕竟是演员,如果一个演员都完全做到了真正咨询师的水平,那可能才是咨询师的悲哀,所以我觉得有个模样就已经不错了。

  当然,现实中的自杀干预其实比剧里呈现的难多了,但大体是遵循以下流程的:

  1:建立信任关系。可以通过真诚的态度、专业的身份、温暖的话语、共情的理解等达到。

  2:稳定情绪,保证安全。尝试让对方把注意力从内部情绪转向现实世界中来,也就是情绪稳定技术。这个可以采取转移注意力,澄清细节,甚至问对方此时看到的听到的或者思考到的事情,尽量脱离危险境地。

  3:共情理解支持。不评判对方的做法,不贬低对方的做法,也不直接劝说对方放弃行动,而是表示理解对方的苦衷,知道对方有太多的不容易,对方过得有多难等等。

  4:评估危险程度。一般用打分技术,这样同时得到对方的优势资源。

  5:给予一些实用的建议,比如剧中用了数数的技巧,觉察情绪的技巧,寻求心理咨询的建议等等。

  总之呢,从心理的角度,这部剧一开始的表现还不错,其实一开始的长镜头也有看电影的感觉,拍摄质感及专业性都还可以,如果我打分,可以打8分以上吧。

  后面还不知道,看了再说吧。

  2021-11-24更新

  剧里第一集35分左右,贺顿去调查给她打电话的孩子,出门转身就遇到前来挑事的张燕女儿,张燕女儿来辱骂贺顿的原因是“妈妈去你那里做了心理咨询之后就和爸爸离婚,让我们没有了妈妈”,因此带着弟弟一起来讨个说法。

  虽然剧里是说因为母亲得了癌症,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分伤心,所以和老公商量,就说他们离婚,并且让贺顿代为保密。不过,在现实生活中,挺多女性真的会因为做了心理咨询离婚。为什么这样呢?在大多数人心理,心理咨询难道不是调解婚姻的吗,怎么越做越要离婚呢?特别是作为来访者的亲人,是特别的不理解。

  其实,这是对心理咨询的目的有误解,心理咨询不是做婚姻调解,她是让一个人更看清自己和别人,让一个人更加清醒明白的生活,让一个人更加灵活的选择的自己生活,让一个人更能直面现实,让一个人更具面对困难的勇气。

  因此,一个女人通过做心理咨询,是有可能做出更多的选择,比如通过分析,她明白现在的婚姻确实无法让自己更幸福,自己也不愿意再为这个男人努力了,那么完全有放弃的权力,在整个过程中,心理咨询师是持中立态度,不会建议她离婚,也不会建议她努力改善婚姻,而是她自己更多了解自己、了解婚姻、了解现实之后做出的更为理智的选择。

  说到这里,也要告诉男同胞们,要知道,现在的离婚,有3/4是女性同胞提出的,这表明了他们对婚姻的不满,对另外一半的不满,所以即使离婚,并不是哪要给人的过错。

  而且到我这里来做婚姻咨询的来访者,大部分都是妻子主动来,想要改善婚姻调和关系,但是丈夫还不怎么配合或者根本不愿意来,总认为心理咨询就是骗钱无聊的玩意。

  其实真不是这样,如果你不来,也许在你看来很满意的婚姻,突然有一天因为女人做心理咨询就解体了,这不是心理咨询师的错,也不是妻子的错,而是你的不重视。婚姻研究有做过调查,男性对婚姻的满意度是远远高于女性的,正是男性的只估计自我感受而不顾及伴侣的感受,让她们非常伤心和不舍的离开了婚姻。

  当然,也有做了心理咨询改善和调整好了夫妻关系,但是这个一般都是双方一起加入(就正如剧中所展现的那样,要夫妻两个人一起去面对,就相对容易解决)

  心理咨询师一个特别讲究伦理的行业,所谓伦理,可以理解为职业道德吧,因为她的每个选择都可能对一个人产生重大影响。还是剧中第一集35左右,张燕质问贺顿为什么要拆散他们父母的时候,张燕说:“是的,我就是建议他们离婚”。刚看到这里,我觉得 电视剧里怎么连 咨询师需要保持中立这个最基本的原则都不知道,不过随后就交代了,贺顿只是替她的来访者保密而撒了谎。那么这里涉及到一个咨询伦理,心理咨询师可以为了来访者的请求和利益而撒谎欺骗别人吗?

  所谓的欺骗,常人一般会分为善意欺骗和恶意欺骗,可是是否有细想,什么才是善意,什么才是恶意呢?有些是难以区分的。剧中似乎是在两害相权取其轻(孩子面对母亲死亡的伤害可能大于父母离婚的伤害),可是,这里就加入了其他人的主观意愿,你怎么就能判断 父母死亡对孩子伤害更大而不是离婚呢?),所以我认为这是咨询师价值不中立的表现,是贺顿把自己的价值观(妈妈死亡比父母离婚对孩子伤害更大)无形之中用到了咨询之中,所以她虽然尊重了来访者要保密,但是又对来访者的孩子撒谎。

  我自己认为是不太妥当,如果是我自己,我更多的会去和来访者讨论,她为何想要隐瞒,这意味着什么,同时,也不会和张燕说 ,是我建议离婚的,而是对其愤怒表示难过和共情,咨询师也许不是句句都是真话,但不能说假话,这个是原则底线。

  那么,剧中贺顿的做法是否妥当呢?可能不同的咨询师是有不同的看法,也欢迎大家讨论。

  2021-11-24日中午更新

  这是四集的内容,本来是后面再分享这个,但是有朋友在问,所以提前写了。

  这个情节是在第四集第8分钟左右,贺顿在与尤娜父母沟通时,摆出了几个颜色的火柴,分别代表尤娜,父亲,母亲,亲人及朋友同事,让尤娜的父母选择他们争吵主要是为了谁,并且选择是谁伤害了自己。选择的结果是,每次争吵都是为了尤娜,而且每次都是夫妻之间相互伤害。贺顿用这个小方法,让父母明白了,尤娜在这个家庭承担着多么大的压力,因为父母所有的争吵几乎都是为了自己,但是夫妻之间的情感伤害却并不是尤娜,是他们夫妻自己相互伤害。

  所以火柴的作用,主要起到澄清聚焦问题及可视化问题两个作用。如果贺顿直接和父母讲,尤娜是因为你们的关系不好出现心理问题,父母可能很难接受:我们都这么爱孩子,怎么会伤害到她呢?但是,当事实摆到眼前,他们每次争吵确实都是因为尤娜,而尤娜自己肯定是能感到到这一切的,所以就很形象的外化了问题。

  其实在心理咨询中,这种形象化和外化的工具很多,我拍了一些我自己咨询室用到的给大家看看。

  1:俄罗斯套娃。

  2:OH卡牌。

  3:小拼版。

  4:家庭隔板。

  5:心理沙盘(这个后面专门写一篇介绍,当钱开逸帮助贺顿布置工作室的时候)

  其实他们的作用主要就是外化和投射,让来访者眼见为实的发现问题,因而更有说服力。当然具体的应用需要根据咨询师当时的目的来思考,因此,心理咨询是一个非常烧脑的过程。在一个咨询的50分钟左右,精力是高度集中的,大脑要全速运转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021-11-24日下午2点更新

  因为今天刚好没来访者,就一鼓作气把6集都看完了。

  在第二集22分钟左右,贺顿游泳池里救了尤娜,在其后的时间里,贺顿全面介入了尤娜的生活,其实这是严重违背心理咨询师的咨询伦理。不过贺顿在张燕的案例里违背了伦理,因此自己辞职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开始的时候,贺顿对于界线的把握确实存在很大问题,这也是她的老师说她咨询台用力了的一个方面,总是想要证明自己,竭尽一切的帮助别人,或者争强好胜等等,其实这些都是心理咨询师的大忌,以后还会讲到这个问题。

  现实生活中,咨询师肯定不会和来访者成为朋友,不仅不会成为朋友,而且还不会有咨询之外的其它任何接触,像剧里这种咨询师救人啊,陪尤娜逛街啊,后面还去看望尤娜啊等等,在现实咨询中都不会发生。咨询师永远只是在他的咨询室内出现,只是一个隐身人,所以咨询师的生活并不是大家想的那么精彩,也是一份普通的工作而已。

  那么,为什要这么规定呢?似乎不近人情啊。原因有以下几点:

  1:咨询师介入来访者的生活,可能会对他造成伤害,比如咨询师了解了来访者那么多的隐私,他万一转身就透露给来访者的朋友家人呢,那怎么办呢?要知道,很多的话题,来访者就是不想和周围人讲,才来找咨询师,因为咨询师就像隐身人,不会出现在自己的生活中,这样才感到安全可靠。如果现在咨询师和来访者的朋友接触,后面的咨询基本就没有效果。

  而且,咨询关系变为朋友关系之后,咨询师就变得有情感立场,看问题就不那么中立,会产生严重的反移情(就是对来访者有一些不准确的情感),比如就可能开始站队去批评谁支持谁等等,那就失去了心理咨询的客观中立性,根本就起不到咨询效果。

  2:咨询师这样也会造成自己的伤害,因为咨询师的能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心理咨询里帮助人只是咨询师的工作而已,并非他的全部生活,他也需要下班,需要休息,需要朋友,如果和来访者界限不清,那么多来访者,随时想打电话就打电话,想微信就微信,这个咨询师不出一年就崩溃了。

  所以,如果您下次去做心理咨询,就不用担心咨询师会出卖你,会让你的朋友知道了之后难堪等等,这些都不会发生。不过要找到靠谱的咨询师才行。

  2021-11-24日晚上23:25更新。

  今天下午和晚上都比较忙,晚上10点上完课,来更新文章。 我一直打算出一本心理咨询的科普书,但一直拖延没动笔,也许这是一个机会。

  在第二集第9分钟左右,贺顿与汤莉莉在酒吧里喝酒,谈到贺顿是否谈恋爱的问题,贺顿向汤莉莉分析叶家辉的个性特征,似乎好像很厉害的样子。另外,我们平时看综艺节目,也有一些心理专家好像对人分析得头头是道,那么,心理咨询师真的是能看穿人心吗?那作为咨询师的朋友家人岂不是非常恐怖,在心理咨询师面前一点隐私和安全感都没有了吗?但现实中完全不是这样哦。

  首先,心理咨询师只是在心理咨询室内工作,平时工作都已经很累了,根本不会去分析别人,而且又没人付费,干嘛要费脑子去分析别人呢,是吃饱了撑着吗?比如,你是搞直播唱歌的,会不会见人就吼两嗓子呢?我相信不会咯,不仅不会,可能还非常厌烦去唱歌,因为工作已经让你很累了,是吧。

  其次,心理咨询师也有伦理限制,不会随便去说别人,也不会暴露别人的隐私,即使他们看穿一些东西,也是在内心世界深处埋藏着,绝对不会和朋友去探讨那个谁谁怎么样,或者去分析自己的老公老公如何如何。

  其实每个心理咨询师内心都有很多很多不被人知的故事,就我自己来说,内心至少埋藏了100多个故事,这些故事都是别人的人生经历,但是它们都是只属于那个人本身,虽然我知道,但是并不属于我。

  那么,心理咨询师在平时生活中,会不会用到自己的心理技能呢?当然也会,否则那不是白学心理咨询了,是吧?

  那什么时候用呢?就是自己的生活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开启心理学模式,所谓心理学模式就是开启心智化模式生活,或者也可以叫存在模式生活。

  这里解释两个概念,日常模式及存在模式。所谓日常模式,就是我们平时的自动行为,比如吃饭啊,工作啊,散步啊,从来不对这个行为的本身做思考,反正照做就是,已经深深的印在我们脑海了。所谓存在模式,就是随时随地察觉自己的情绪、动机、想法、行为等,另外随时察觉自己的行为是否带来什么后果,对方现在心理可能在想什么,后续行动是什么。你可以理解为一种高度紧张和集中的逻辑分析模式,对自我的或者别人的所有行为言语进行分析。

  当我们咨询师生活遇到困难的时候,就马上开启我们的存在模式进行觉察分析,这个过程是比较累的,类似于做咨询的过程,问题解决之后,又回到日常模式。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存在模式,这样会让你的生活更为清晰,正如苏格拉底说:没有经过深思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生。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不同程度的自我察觉能力,要能察觉到自己说出去的话,对方会有什么反应,对方为什么要骂我,骂我之后自己是什么情绪状态等等,其实做心理咨询就是提升这种觉察能力。

  所以啊,你大可不必担心咨询师会分析你哦,就好比让你去搬砖还不给你钱,你愿意吗?

  2021-11-25日上午8点更新

  第二集第18分钟左右,贺顿接到尤娜要自杀的电话,焦急的赶到泳游池,在游泳池边,尤娜问了贺顿一个问题:“贺老师,视频里的人那样说你,你不难过吗?我一听声音就知道是你了,你还救过我呢,明明不是那样,他们凭什么那么对你啊?”

  贺顿回答:“谢谢你啊,尤娜,你现在还关心我,可是老师也有考虑不周的时候”

  尤娜马上反驳:“才不是呢?”,然后停顿了几秒说:“这个世界就是这个样子,不管你做得多好,不相信你就是不相信你”,然后决绝的跳下去了。

  那么,你是否有想过,这次尤娜怎么这么激动,才两句话就跳了呢?其实贺顿真的是犯了很大的错误,刺激到了尤娜的内心。这也完全真确的体现出贺顿缺乏共情能力。

  1:尤娜问贺顿,他们那么对你,你不难过吗?贺顿居然没有任何情感表达,完全无视了尤娜内心的难过。

  2:尤娜说“他们为什么那么对你啊?”真的是在为贺顿打抱不平吗?当然不是,所以听话一定要听弦外之音。尤娜一直认为自己被冤枉,周围人不信任他,同学和父母都伤害他,她无论怎么解释,别人都不相信她,这一点刚好和贺顿现在面临的境况几乎一样,所以作为镜像,她从贺顿现在的境况看到了自己的境况,她是在为自己呐喊。但是贺顿似乎没有觉得到这一点。

  3:贺顿的回答老师也有考虑不周全的时候,就彻底让尤娜失望了。因为她觉得贺顿的境况和自己类似,连贺顿这样有能力的咨询师都无法让别人相信自己,无法为自己洗刷冤屈,只能委曲求全(其实贺顿真的是有考虑不周,但尤娜无法理解),她还能有什么办法呢?所以她的无力感越来越大,对别人是否能相信她就彻底失去了希望。

  4:贺顿承认是自己的过错,这更深深刺伤了尤娜。要知道,尤娜把贺顿看成自己的救命恩人,自己的榜样,现在这个榜样不去为自己辩驳,不勇敢的去抗争,居然选择了默默忍受委屈和别人的不信任,所以也就表示,她也无法理解自己,无法帮助自己,所以自己唯一的希望就破灭了。

  那么,这次危机干预怎么做会比较好呢?

  当尤娜说,这个世界那么对待你,你不难过吗?贺顿可以就这一点描述自己的真实感情:“谢谢你关心我及信任我,我也非常非常信任你,我确实真的感到不公平,很生气,我自己也许会做错一些事,但不表示他们可以那么侮辱我冤枉我,我很愤怒,但是我告诉我自己,我必须冷静下来,慢慢去处理这件事情,我相信我能处理好,也能让那些恶人得到惩罚。” 其实,这些可能就是尤娜内心想要的,贺顿可以帮她说出来,这就是共情,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问题。

  为什么第一次出现危机的时候,贺顿还勉强可以共情尤娜 所以救了她,但是这次就没有共情了呢?

  首先,这和身份定位有关,第一次救尤娜,贺顿是处于工作状态、专业状态,所以她有意识的调用了自己的技术能力,虽然共情不好,但至少还有。

  但这一次,她基本是以私人身份出现,所以几乎忘了共情,也就说明贺顿本身这个人的共情能力比较弱,只能在工作的时候展现出共情的技术而没有共情的态度。

  其次,贺顿无法灵活自如的转换自己的存在状态。我上一节里的存在模式说了,咨询师需要能在日常模式和存在模式之间转换。当遇到危机的时候,我们应该自觉的马上转入到自己的存在模式,也就是分析模式里,进入备战状态,但是贺顿这一点也有欠缺。但其实她是非常善良的人,比如在酒吧里不顾一切的给叶家辉做心肺按压,对妈妈隐瞒弟弟的事情,对朋友的真情,不过这种善良是一种本心的善良,无法做到运用自如的共情,而一个咨询师需要达到运用自如的共情别人。

  其实所有的家庭矛盾纷争,同事关系,领导关系等等,只要有了共情的能力,几乎都可以完美的解决。所谓的共情,就是在那一刻能把自己当成对方,用对方的思维方式,情感方式去思考和感受。这一点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也是我们每个人究其一生要学习的技术。

  2021-11-25 中午11:04点更新

  现实中,有蛮多人都认为,心理咨询,就是去听心理专家的开导及建议等,越权威越好。但这不是心理咨询哦,心理咨询是两颗灵魂平等的碰撞。

  剧里第三集和第四集就主要展现了贺顿和尤娜父母谈话的咨询场景,这些场景已经能集中体现出贺顿似乎还是一个新手咨询师或者不合格的咨询师,因此后面肯定需要成长。

  在第一次会见时,贺顿就翘着二郎腿,有一点居高临下的样子,非常的专家形象,而尤娜父母就像做错事情的孩子,低头躲闪。

  另外,在摆完火柴之后,贺顿就直接给尤娜父母分析尤娜的问题症结所在,并且似乎以不容置疑的口气在教育尤娜父母。

  但是大家不要误会哦,现实中的心理咨询不会这样(剧中只是特别展现贺顿不成熟,需要成长,因此才这样)。

  一般来说,心理咨询师是非常平易近人的,与来访者也是平等的,咨询的过程是双方一起去讨论一些生活片段,弄清楚真实真相,澄清想法、感受等等。

  比如就拿剧中的情景来说,贺顿除了用摆火柴之外(这个方法真的非常棒),还有好多的心理咨询技术可以用。比如说:

  1:共情。贺顿既然知道父母都是在为尤娜争吵,当然也能理解父母爱孩子,担心孩子的那种焦虑焦急的心,所以可以先进行共情。

  比如说,我知道你们真的很爱你们的孩子,只希望她健康成长,不希望他出事,我也很能理解你们为了孩子隐瞒事实真相,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相互伤害而不自知,因此可能给孩子造成了伤害,但并非你们本意,你们能来接受咨询,让我看到作为父母的伟大之处等等。

  2:面质(指出来访者的矛盾之处)。贺顿问他们夫妻感情如何,尤娜妈妈内容上是说,很好啊,他还送我花等等,巴里巴拉说了一堆,但是很明显,她说话的时候表情是愤怒、难过、伤心、无奈、失望等,五味杂陈。这就是很好的面质机会,因为她说的内容和表现出来的情绪有矛盾啊,贺顿可以问:“你说你很开心,关系很好,我似乎感觉你要哭了?能说说你现在真实的感受吗?”,这样就让尤娜的妈妈能够把情绪宣泄出来。

  3:引起对方反思。当摆完火柴之后,贺顿就急着做解释工作,说尤娜为什么这样,说了很长一通,但更好的做法是,问问父母:“看到你们摆出的火柴,有什么感想?”,这样,父母会有更深刻的反思。心理咨询很多时候是引起来访者反思,只要他们学会了反思,也就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过总体来说,贺顿的咨询技术还是有的,理论也是不错的,只是面对具体的案例,比较僵化不太灵活,可能处于新手咨询师阶段,因此后面需要很多的成长。

  因此,如果您下次需要做心理咨询,在选择咨询师的时候,首先要看咨询师是否能和您平等讨论问题,如果遇到专家样的咨询师,那尽早远离。

  2021-11-25 晚上22:51点更新

  第三和四集主要在讲述尤娜的个案,尤娜父母怕伤害到尤娜,所以离婚之后一直隐瞒着。并且几乎在所有的电视剧中,父母离婚要瞒着孩子好像成了标配,似乎孩子知道父母离婚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伤害。

  我在实际的心理咨询中也常常遇到,夫妻关系名存实亡,或者各自过各自的,但是还是在孩子面前装成什么事都发发生一样。可是孩子真的不知道吗?或者说,从什么时候,从哪里得到的信息,离婚对孩子会有巨大的伤害呢?

  其实,父母是否离婚,孩子比谁都清楚,这个在我咨询的个案中无一例外,只是大家都心照不宣,这个变成了家庭的不能说的秘密,甚至有时会出现很诡异的氛围,其实这种隐瞒对孩子伤害更大,为什么呢?

  1:孩子觉得父母不信任他们,什么事情都瞒着他们,把他们当成弱智看待,这会让孩子很愤怒,完全无法体验到安全和亲密性。

  2:孩子可能会想方设法让父母和好,可是这明显是超出了孩子的能力,因为父母都非常清楚的知道关系解体了,但是孩子孩子一直在做努力,这种努力注定是无效和变态的,就如剧中的尤娜一样,一直在努力的做着明明知道自己完不成的事情,这会耗费她的全部精力。

  3:孩子会觉得家庭关系很可笑,人与人之间都是虚伪、欺骗和尔虞我诈,导致对任何人都不信任。

  所以,如果离婚,真的是需要好好和孩子谈,其实伤害孩子的根本不是离婚本身,而是父母在要离婚前的糟糕的关系、对孩子的不信任及欺骗。因此啊,父母在离婚前,要尽量做到比较友好的协商,好聚好散,不要相互指责。

  如果孩子已经知道离婚的概念了,就应该用他们能够理解的词语去描述离婚。比如有位妈妈是这样给3岁的孩子描述他们离婚:爸爸妈妈就像粘得太紧的两棵小树苗,相互太拥挤了,所以爸爸妈妈决定把自己移得稍微开一点,这样,爸爸也有空气阳光,妈妈也有空气阳光,宝宝也有更多的阳光。

  给更大的孩子谈论离婚则需要更多的讨论,首先要保证离婚后双方还是爱他,父母离婚只是解除了父母之间的夫妻关系,但是并没有解除父母和他的关系。

  另外还要做很详细的讨论,比如问问他们对于父母关系的看法,对离婚是怎么理解的,对父母离婚之后是否有什么顾虑等等。

  总之,给孩子造成伤害的一定不是具体的某一件事情,一定是家庭的情感、温度、真诚、关爱及联结等出了问题。

  第四集15分钟,贺顿去见姬教授的时候,谈到了关于尤娜父母的婚姻状况,姬教授说:“婚姻的追逃模式啊,一方追求索取,一方回避拒绝,一方情绪激烈,一方表现冷漠,很多关系都会陷入这个模式中”。

  那么什么是追逃模式,要如何避免呢?

  由于我的硕士论文刚好做的是婚姻冲突的研究,这里摘录一段供您参考。

  Eldridge & Christensen(2002)研究发现,夫妻之间有一种常见的加剧冲突的冲突处理模式,就是逼近-逃避(Demand-withdraw)模式,具体表现为”一方(逼近者)持续批评、不断唠叨、向另外一方提出要求,而伴侣(逃避者)则逃避正面接触、退避或采取守势”。 Eldridge & Christensen认为应该反对这种模式是因为这种逼近-逃避模式能够自我延续(self-perpetuating),因为受到逃避者消极退缩的影响,逼近者可能更加执着于紧逼解决问题,而这种紧逼让逃避者更为逃避,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这样会形成恶性循环。

  他们同时发现,男性与女性在处理冲突的时候其它方式差异并不大,但是在逼近-逃避模式上差异明显:在全世界,多数情况下女性是逼近者而男性是逃避者。Denton & Burleson(2007)等研究也发现,女性一般比男性更可能就夫妻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发起讨论。

  为什么会出现女性逼近而男性逃避的模式呢?Eldridge和Christensen(2002)认为可能有两种解释,一是社会文化认同差异,社会鼓励女性公开、亲密、有表达能力,而鼓励男性独立自主,所以当夫妻出现冲突时,女性更倾向亲近诉说,而男性则对女性的接近视作对于独立自主的侵入,出现逃避倾向,以保持自主性。另外一种可能是男性与女性在社会及婚姻上的权力差异,男性在社会与婚姻中有更大的权力,越有权力的个体就越拒绝沟通改变,因为有权力者本来就可以为所欲为,如果改变则意味着对他权力的限制,因此更大权力者会逃避解决问题。

  如何改变这种逼近-逃避模式呢,婚姻专家提出了发言者-倾听者技术。这一技术规定夫妻双方轮流拥有发言权,当轮到发言时必须发言,没轮到发言时不能讲话,只能倾听。夫妻双方的任务就是必须使用第一人称来简明扼要的说明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能攻击和评判对方,此时倾听者的任务是不打断发言者,只仔细倾听,然后复述发言者的内容。当发言者认为倾听者理解了自己的话之后,交换发言权,不停循环,直到交流结束。

  这种发言者-倾听者交流模式保证夫妻双方有平等的表达机会,让逼近者能适当控制表达,让逃避者能尽量表达,而且倾听者听的时候不能争辩、打断、猜测等,防止了交流的恶性循环。

  心理咨询行业内部有一点类似中国的江湖武林,各种门派林立,凡是觉得自己有点感悟了就整个门派出来,各个门派下面又有分舵。而且门派之间相互攻击。

  据说全世界大概有400多种疗法(你可以理解为门派),不过比较重要的是6大门派(每个门派下面还有不同小门派):

  1:精神分析门派:关注人的潜意识、移情、童年创伤、幼年母子关系等等

  2:认知行为门派:聚焦于人的思想想法及行动方面。

  3:人本主义门派:主要关注与人的情感及态度价值等方面。

  4:系统家庭门派:关注整个外部系统对个人造成的影响及互动。

  5:后现代主义门派:强调个性化、建构思想、没有唯一的真理、人不是问题问题才是问题的理念,几乎只关注人的积极方面。

  6:艺术治疗门派:借助各种工具实施治疗,比如音乐、绘画、手工制作、沙盘等等。其核心原理就是人会投射出自己内部想法到外部物品,通过外部物品的讨论发掘内心世界。

  至于每个门派的详细了解,可以查一下百度百科吧,到处都是介绍。

  但虽然如此分,其实很多具体操作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如武林,少林有拳法 武当也得有拳法,只是可能关注的重点不同。

  精神分析门派在行业内部用得比较多,社会上用得不是很多,可以理解为咨询行业内的贵族享受。

  就贺顿做尤娜的个案中来看,她主要用的是家庭系统疗法,就是认为人的问题不全是自己的问题,是由整个系统造成的,要人改善,就要从系统的角度来改善。整个系统最常见的就是家庭系统,所以她会找尤娜的父母谈。当然,其中的一些解释原理是来自精神分析的理论。但共情方面,一般都是遵循人本的思想。

  在后面的蒋静贪食症的咨询中,贺顿用到了认知行为疗法,同时也用到了艺术疗法(OH卡牌的运用,后面会专门讲到)。

  所以,如果你去做心理咨询,首先需要了解咨询师是什么流派,是否和你及你的问题匹配,很多人说心理咨询不好,其实是不匹配的问题。这里简单说说各个流派的特点。

  精神分析门派的典型特点就是咨询时间长(一般1-3年,每周2-3次),咨询师不怎么讲话,并且咨询师像机器人一样呆板,主要是想通过这些设置,激发出你的问题来,精神分析治疗的特点就是要在你们的咨询关系中把你行为模式激发出来,所以在咨询的过程中,你很多时候会很生气,但是他们认为这是阻抗和移情,你一生气,问题就出来了,然后让你觉察到。这种非常适合经济条件好,想整体提升自己的整个人的咨询者用,一般是心理咨询内部人员用得多,或者非常懂心理咨询的人,因为精神分析的病人是需要培养的(很奇怪的,病人还需要培养)

  不过现在也有比较短程的精神动力学的治疗,他们结合了认知行为及人本的技能,可以理解为整合性的治疗。一般来说,来自童年的创伤,没有安全感, 没有亲密感 ,自卑,严重的情绪问题等 都需要用到动力学的治疗。

  其它流派就比较灵活一点。

  如果你想解决某一个具体的问题,并且思维逻辑还不错,那就选择认知行为比较好。比如最近同事关系不好,想咨询一下,职业不知道怎么选择,咨询一下等等。

  如果解决亲子问题和婚姻问题,一般选择家庭治疗。

  如果你是对一些艺术表现形式感兴趣,并且关注潜意识,那么可以选择 艺术治疗,有oh卡牌,沙盘,绘画等等。

  如果你想要咨询师积极的鼓励你,支持你,看到你的优点和好处,给你温暖关怀,那么选择人本及后现代就比较好。

  我自己的咨询模式是存在-人本整合式的咨询方式,以存在人本为核心整合认知行为及系统治疗。

  婚姻情感、职业选择、青少年心理、抑郁症焦虑症等都可以

  12和13都更新在了另外一个回答里,可以点击查看。如何评价电视剧《女心理师》中蒋静的暴食症状?

  我已经看到了13集,贺顿咨询的个案也有3个了15:,可能大多数人和我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就是贺顿的咨询比较生硬,虽然好像很专业但总觉得怪怪的,但是您可能又说不清楚哪里怪怪的,老许今天就这个问题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不过正是贺顿生硬的表现,才为心理咨询行业正了名,让大家明白,心理咨询真的不是随便的聊天,心理咨询也不是上课,心理咨询也不是教导,如果真正的咨询就是那样,估计没有人愿意去做咨询了。

  正是贺顿生硬的表现,才让大家明白心理咨询师有多不容易,心理咨询师是需要常年觉察和训练的,不是一位演员可以演好的。客观的说,整部剧里在做咨询的流程及技术上是不存在大的硬伤,但是,心理咨询是一个艺术加技术加科学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长久的训练,杨紫的职业毕竟是演员,即使受过几天的训练和体验,也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心理咨询师的样子。但是能够让大家了解到有心理咨询这个行业,就非常难得了。

  正是因为这一点,才让大家明白心理咨询师多么不容易。特别是共情,共情几乎是人生最难的学问,当一个人痛苦无助的坐在你的对面,你真的能理解对方吗?要如何去理解对方?比如对方被父母控制的痛苦,对方感觉到就是要失去儿子的痛苦,对方想要结束生命的痛苦,这些,您能真正理解吗?

  即使真正理解了,能用言语和表情准确表达出来了吗?难,真的难。

  下面说说为什么贺顿的咨询会让您觉得怪怪的。

  1:咨询效果太快了。所有的个案,好像经过两三次的分析谈话,来访者整个人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但其实现实根本不是这样,现实的咨询效果非常慢,也许做了5次,才发生一点点改变,而且可能随时又退回原形,要知道,人的改变非常不容易,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2:咨询过程太顺利没有张力。剧里的个案好像个个都很配合,也都聪明绝顶,只要贺顿给予一个分析,然后就恍然大悟,没有阻抗,没有质疑,没有辩驳。实际的咨询根本不是这样,在咨询的过程中,咨询师和来访者就是一场心力的角逐,而且很多时候,刚开始的时候咨询师以为自己对的,但是随着咨询的进行,才发现来访者更对,有一句话叫做:咨询师对得肤浅,来访者对得更深刻。所以,整个心理咨询的过程其实是比较有张力的,不是一个解释,一个同意,如果心理咨询那么简单,就真的不值几百元一小时。

  3:对话太流畅没有展现出思考。剧中贺顿似乎已经把所有话语及答案都装在心里,张口就可以来一大段分析。但现实的咨询并不是这样,有时咨询师可能真的不知道怎么说,大脑需要迅速的思考,讲什么,怎么讲,讲了有什么后果,对方什么反应等等,因此,所有的咨询师讲话 都是一个思考之后的表达。但是这种思考是在背后进行的,有时也会停顿几秒。或者说:让我想想这个问题。

  4:分析过多而没有情感表露。这个可能是贺顿本身存在的最大问题,所以她需要接受心理治疗。其实心理咨询首先是情感的共融,在此基础上,各种效果自然显现。但是要流露情感表达情感又是非常不容易的,特别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更是如此。没有情感的分析就是说教,没有分析的情感就是陪聊。

  以上并不是对剧的评价,也不是对演员的评价,因为对剧中演员的评价需要放到整个剧,甚至整个人生中去看待。我相信剧组在专业性方面一定花了大功夫,但是即使花大功夫,也只能做到这样,正好说明了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有多难,有多不容易,才更为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正了名。

  希望大家也多多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比较大的困扰了,可以及时预约心理咨询。

  第14集讲了蒋静案例的咨询结果。经过2次的咨询,蒋静终于明白了自己当前处境,也看清楚了问题的根源所在,所以,她开始勇敢反抗,并且这种反抗有了外部的支持,所以显得那么有力量,把内心的真实感受一五一十的全部表达给了母亲,而且也真挚的表达自己爱妈妈的心“妈妈,你是我唯一深爱的女人”。这也许是妈妈最想听到的话,也是妈妈最开始的事情,所以妈妈泪流满面。而作为妈妈,始终也是爱蒋静的,所以到这一集,他们迈开了和解的第一步,也许后面的路还很漫长,但至少已经开始就有无限希望。

  这里给大家谈谈家庭问题对人心理的影响。在我的咨询中,所有的来访者,无一例外的都有一个不正常的家庭关系,要么是控制,要么是溺爱,要么是高压,要么是替代品,要么是紧密缠绕,要么是情感冷漠,要么是虐待,要么是复杂的再婚家庭。总之,他们都没有从家庭里得到应有的自由、尊重、引导、关心和包容。

  当然,家庭不是唯一因素。所有心理问题都是外因与内因的互动结合造成的,所以我否认家庭问题是所有心理问题的根源,否认“父母皆祸害”的观点,我的观点是“家庭问题是心理问题的最大外部根源”,强调外部。

  为什么剧中蒋静会出现心理问题呢?这和妈妈的行为有极大的关系。

  1:妈妈失去丈夫,害怕再失去女儿。人都需要有归属感和亲密感,妈妈失去了丈夫,她把这种归属感和亲密感建立在女人身上,但是女儿的角色注定不能代替妈妈的另一半,毕竟蒋静是女儿,是两代人,是有她自己的生活,他们不可能结合。妈妈应该去寻找自己的另一半追求归属安全及情感依恋,这样对于蒋静的压迫感就会少很多。

  2:妈妈的自我边界无限扩大。中国人的自我观念天然的包含了家人,也就是说,我们会分不清楚家人和自己的关系是什么,经常把父母子女当成自己的一部分。举个例子,两个人结婚了,如果对方说自己的父母不是,就好像在责备自己一样,哪怕自己父母真的做得不对,也不能让对方来责备,因为在我们的潜意识里,说父母不好,就是说自己不好,说自己的儿女不好也是说自己不好。

  因此,所有的父母都要时刻提醒自己,我们是不是自我边界过于扩大了,这样会造成对方的压抑、被控制感,长久以来就造成各种心理问题,比如放弃自我就抑郁了,努力抗争就焦虑了,像剧中蒋静就发展处了贪食症等等。这些问题都是自我抗争的方式,是发出了问题的信号。其实所有的心理问题都不是问题,都是出问题的信号,就比如没有开车没有系安全带就会发出警报声,我们去掉警报声并不解决问题,真正应该做的是系上安全带。

  3:妈妈把女儿当初逃避生活的手段。人都想努力过上幸福的生活,但每个人能力及机遇等都有限,所以我们习惯找替代品,让他们去完成父母的愿望,儿女往往就成了那个替代品。父母往往习惯选择一种最简单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愿望,就如赶老牛,只要自己拿起鞭子抽就可以了,鞭子抽得越勤快,好像自己越努力一样,殊不知,儿女不是老牛。

  4:家里只有两人,双方过分缠绕,缺乏支持。正常的家庭有3-5人,所以人与人之间可以相互调解,情感可以相互转移,遇到问题也可以相互开导支持。而只有两个人的家庭,这些都无法得到,不自主的就陷入了情感的漩涡,双方都视对方为生活的全部和依赖的全部。因此,有一个说法,有孩子之后,夫妻关系就会稳定一点,因为有了中间人,因此,一个家庭最好不要只有两个人。

  希望所有的父母都看到这些,并努力的调整自己的心态。

  最后说说,如果你认为你的父母有严重的问题,也已经影响到了你的心理健康,应该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求助心理咨询师(也许你一次次抗争过,但也许方式不对,也许方向错误,也许力量太小),这并不是说心理咨询师比你厉害,而是引入第三方之后,整个家庭的动力系统、结构系统、权力系统及力量系统都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有助于你尽快调整好与父母的关系。

  这部分我更新在这个回答里:如何看待电视剧《女心理师》中的讨好型人格的案例?

  莫宇的个案中,贺顿主要还是用的认知行为治疗方式,比如用到家庭作业,还有就是用到了行为实验,这里重点讲讲。

  行为实验是认知行为治疗里非常重要的一个技术,特别是在人际沟通和焦虑方面用得比较多。因为我们常常会害怕担心一些事情,平时我们的应对就是逃避,尽量不要让某种场面出现,但是越逃避就越害怕,越害怕就越逃避,所以就造成焦虑。

  行为实验就是直面现实和恐惧,去检验一下事实是不是如自己预料的那么恐怖。比如剧中贺顿就鼓励莫宇去拒绝一下同事看看,结果一拒绝,没有他想得那么严重,焦虑自然就减少了。

  但是,能做行为实验的都是自我还算比较强大的人;现实中有些来访者的自我比较弱,要咨询蛮多还有勇气去做行为实验。所以心理咨询真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更新在这个回答里:如何评价《女心理师》中詹璐的产后抑郁问题,以及她老公和婆婆的做法?

  更新在这里:如何评价电视剧《女心理师》中傅棠的双相情感障碍症状?

  首先恭喜自己喜跳预言家!

  之前1w+字的回答几乎预言了半数以上本剧的优势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女心理师》由柯汶利执导《误杀》班底制作杨紫井柏然主演,现已定档11.23,你认为将会如何,会爆吗?

  这的确是一部剧情紧凑,信息量大,不能当广播剧听而需要专心致志盯紧屏幕,演员阵容靠谱,制作方用心充满诚意不仅尊重还高看观众,专业性极强门槛较高,导演风格浓郁到需要青少年及成年人陪伴中老年观众观看并配合解说,和原著几乎没有任何关系,却更有助于让大家了解心理咨询行业的片子。

  但是,我有一个小小的失误,我高估了优酷的排片能力,以及低估了柯汶利导演的表达欲和风格浓烈程度还有国产剧观众对特殊表现手法的适应能力,所以这部剧的口碑可能不会两极分化而大概会是直接低开高走——毕竟一部剧如果能做到前两集让习惯于国产剧的观众感到既真实又浮夸,而且首先播出的非会员两集能劝退很多不带任何滤镜习惯国产剧的普通观众的话,那么导演,后期和排片一定有一个存在问题。

  我必须要首先说明,我绝对没有尬黑,在这部剧播出之前就写了一万字小作文表达期待的人也绝对不可能尬黑。但是,《女心理师》的前两集,真的会让很多观众在体会到专业真实的同时又会感到尬浮夸和莫名其妙,当然,如果是没有任何心理学功底以及心理咨询经历也没有任何影视创作相关知识的普通国产剧观众,大概只会感受到后者,而更遗憾的是,这些观众往往是大多数……

  因为《女心理师》前两集,他真的不是普通的那种,它是很特殊的那种……你知道一个有着几十次心理咨询经历的观众被其真实性专业性以及突破性震撼到热泪盈眶以及感同身受的时候,紧接着在泪眼朦胧中被一个莫名其妙的插叙倒叙或者突然而夸张的特写/特效/慢镜头/bgm尬到头皮发麻想直接扔遥控器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吗?

  ——我只想大喊柯汶利你克制一点,克制一下你的个人风格和表达欲啊!我知道你年轻充满锐气你的特效团队极为出彩,但好歹要考虑一下网剧/电视剧观众对剧情的专注程度以及理解能力啊!

  排片,我不知道优酷是出于什么目的又是对自己的热度有什么莫名其妙的误解,才会在第一天只给非会员观众看导演风格最浓,浓到容易劝退观众的前两集,而把渐入佳境的第三集以及以后捏在手里的只给vip看的,如果不是自信地特意筛选目标用户,那么我只能说宝才,优酷,你捡到鬼了!

  宣发,简直到了适得其反的地步,第一天就敢买“女心理师口碑”这样的热搜,是真的对自己的排片水平存在极大的误解,就不能等到第十集第二十集这种口碑突破口嘛……还有优酷首页宣传居然强调男女主“双向暗恋”,别人是挂狗头卖羊肉,优酷这纯属是挂狗肉卖羊头了

  专业性,以往的国产剧一般是让专业人士啼笑皆非火冒三丈普通观众看得乐不可支大呼过瘾,比如“化学四煞”以及白大褂畅穿的某深埋言情剧,然而《女心理师》却完完全全做到了正好相反,我万万没想到有一天国产剧也能做到由于过于专业导致非专业人士认为其不够专业的情况……只能说一句“隔行如隔山”吧,显然编剧还是过高地估计了观众的心理学素养。以及心理学果然是一种看上去门槛很低实际上门槛极高的专业,是个人都觉得自己能对这门专业指手画脚,然后却喜提专家打脸。对此史学文学哲学影视等专业表示同病相怜。航天化学计算机土木等理工专业随手点了个赞,你看有人敢说《你是我的荣耀》航天知识不专业吗?

  节奏,主创团队请求我们开原速播放,我只能说,呵呵,他们果然太看得起我们的智商了,某些地方原速哪里够啊,0.75速播放都漏掉了几个小细节,插叙倒叙叙事手法太多导致我不得不重新倒回去观看,细节太多文戏太少,伏笔常用镜头和主演表情表达导致观众一分一秒都不能分心。还有导演用超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时习惯性不加滤镜,连打光都不变,导致观众需要仔细分辨。但是快进键还是要的,比如某些没必要的慢动作和特效。

  特效,特效很好很精致,就是一开始(前两集)出现的时机太多都快画蛇添足了,我怀疑是不是演员阵容过于物美价廉,省下来的钱又不能像《长月烬明》这种古装剧一样往服道化里砸,只能往特效上堆。尤其是第一集第二集,我觉得主创恨不得把“快看,我有钱做特效,我特效多好看,国产剧特效一点也不糟糕”写脸上了。嗯,对于这种没完没了炫耀特效的行为,我替隔壁《有翡》《驭鲛记》《十二潭记》表示谴责。

  演技:一众演员的演绎或许存在些许不足——比如我接触过的心理咨询师都在极尽所能地向我传达“你的痛苦我们几乎感同身受,你的各种反应也是正常的,我们会认真倾听并相信你说的每一个字,这里也会包容你每一声嘶吼与嚎哭,但是亲爱的你要相信我一切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糕” 的感觉,但女主演的演绎更让我感到最后几句,第一句内容即“共情能力”不知道是人设原因还是其他问题我没有明显体会到——但是不得不说,在前两集中,主演们的演技反而是让我坚持下来到第三集以后的原因。

  第八集后更新:我又一次喜跳预言家啦!!!贺顿“无法共情”真的是人设哈哈哈哈

  也就是说,所有演员的演技都全程高能!

  人设:女主角贺顿的人设是b-queen,这个特质在一二集非常明显,尤其是一出场便先声夺人锋芒毕露,恨不得每个细胞都在显示自己有多专业,有人觉得很cool,但也有些人觉得“装”,其实就我个人而言是理解的,这涉及到两个问题,1,文化底色,2,母语羞涩,3,某类型角色缺位。首先中国传统文化比较推崇的是谦逊内敛低调的气质,不说古代如何,现代影视剧里口才极佳的经典形象如纪晓岚余则成宋慈甄嬛梅长苏润玉等等,一般都是平时一副低调谦逊的模样,只有在反击时才展现自己的才华。像贺顿这种一出场便侃侃而谈的国产剧主角,我记忆中好像就只有狄仁杰这一个角色“如果我是你……”,而狄胖胖的设定是德高望重的阁老,贺顿则是一普通职员,所以我非常能理解大家对贺顿人设的不适应。

  2,母语羞涩问题,很多剧粉在和人争辩的时候经常说,如果这是欧美日韩剧你们就不觉得装了,有一说一,还真有可能,尤其是专业性台词方面,因为这涉及到一个正常的心理现象,母语羞涩,简单来说就是一句话换成母语来说会非常羞耻,换成外语就没啥感觉了,比如大喊“ex-咖喱胖”和“圣之契约之剑!”在心理上的感受,如果在第二句感觉到尴尬,那就是很正常的母语羞涩现象。而这样的专业性台词很少被一个演员自信又抑扬顿挫地念出来,还是以饰演“傻白甜”闻名的年轻女演员正对着镜头念出来,这确实可能触发母语羞涩而感到尴尬,这不是什么崇洋媚外,而是正常的心理现象。所以如果你感到尴尬,也不用觉得自己有什么问题,适应一下就好了。不适应的5g冲浪选手可以把贺顿想象成知乎er,毕竟知乎又叫__乎,这也侧面说明了为什么《女心理师》在知乎上好评率是最高的,因为志(臭)同(味)道(相)合(投)嘛 (捂脸)。

  3,贺顿身边缺少了像“笨蛋华生”这样的角色代替观众向高智商主角提问,所以贺顿很多时候尤其是一开始不得不主动出击或者自问自答,这也加重了贺顿身上的“装”的感觉。

  男主角人设是活泼开朗表面交际花实际钟情专一的“花蝴蝶”,还有点“傻白甜”的味道,又是一个国产剧很久没出现的男主人设,这种人设很容易因为演技问题被演得极为油腻或者浮夸,但男主演并没有给我们这种感觉,反而显得清爽明快讨喜,所以我再强调一遍这部剧演员的演技——全程高能。

  女二人设是温柔可亲的都市丽人和白领精英,而且不是一般主角身边的“笨蛋美女”,是智商三观均不输女主的优秀搭档。

  男二,哦,他就一迷雾剧场派来的卧底,请爱奇艺把他抓回去谢谢。

  其他配角人设也基本都有弧光,不是什么单薄而刻板的面具人,编剧没有为了话题度和热点恶意脸谱化标签化某个角色,简直是一众狗血国产剧中的清流!

  价值观:就目前更新内容看来,这部剧价值观非常之正!!!(此处拉踩从开播吵到现在同女主演的《香蜜》 骂骂咧咧.jpg)除了我刚刚提到的不脸谱化任何一个角色以外,这部剧在女性职场议题,女性的友情及互帮互助议题,关爱空巢老人,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上都极具人文关怀,也对很多存在的不公平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披露或是讽刺。同时这部剧也不为了输出某一个观点为了某个热度故意挑起对立,表达方式让人感到极为舒适温柔和友善,这简直是现在满是对立和骂战的网络环境上的一股清流。这部剧对女性非常友好,在女性议题的讨论也非常大胆,不能说有多么大的突破性,但在国产剧中也算是少见了,有类似价值观表达的我印象中有《御赐小伍作》和《大明宫词》都是豆瓣高分剧,所以当我听到豆瓣对本剧一片差评的时候非常惊讶,因为我以为每天关注女性权益的豆瓣er会极其喜欢这部剧的价值观,结果他们的关注点全在女主演的容貌以及让女主演更加心碎上,这样的明显的言行不一和双标让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话“嘴上都是___,心里都是___。”“听其言,观其行,评价一个人的时候,不要看他说了什么,而要看他做了什么。”

  现在开始说自己正式的观影记录,

  第一集第二集,导演放飞自我但细节满满

  第三集步入正轨,第四集泪点渐入佳境,

  第五集三观优秀,第六集在看

  以下涉及剧透

  电视剧一开场就是极其完美的长镜头以及铿锵有力的旁白,这段长镜头几乎概括了整部女心理师的所有内容,开头概括主题这个方法在《误杀》里就出现了,“越狱”的故事看上去和“误杀”毫不相关却直接暗示了结局,可以,这很柯汶利。

  而旁白则是暗示了即将要发生的“求助性质”的“自杀行为”。

  一开头就这么大的信息量以及炫技般的长镜头,导演强烈的表达欲已经呼之欲出了,之前的回答有提到我看见一个微博用户说“电影导演表达欲望往往过于强烈”,不得不说真是完美言灵。然而导演似乎忽视了一点,电影观众不适应开头一般会为了不浪费电影票不会看了开头就走而能渐渐适应风格被带入到导演的节奏里,但是电视剧用户如果无法适应这种开头的话,他们可以直接换台,优酷糟糕的排片更是让这种换台的欲望更加强烈。

  开头的长镜头到黑衣人出车祸戛然而止,然后转场到室内,开始提及女主角的名字“贺顿”,为女主出场作铺垫。

  紧接着中心接到求助电话,坐在高台上的小女孩尤娜意图自杀,贺顿顺理成章正式出场开始进行干预,最后成功干预,小女孩放弃自杀。这一段的专业性我不想多描述,关于这一点高赞答主及其他专业答主也有明确说明。

  推荐高赞答主 @飞米粒心理老许 的回答如何评价杨紫和井柏然主演的电视剧《女心理师》?

  我想说一下真实性,

  一个是前一秒就嚷嚷着要自杀坐在天台上的小女孩,下一秒就似乎很轻松地被劝导到了安全地带,导致很多观众质疑其真实性,但实际上这一段在开头的旁白广播就已经说明了,小女孩“自杀”并不是真的想放弃生命,而是在向外界发出一种求救信号,“希望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