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创姓氏不可取,文化传承不可丢
——本文系红网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近日,一男生因名为“长弓莫及”,而引发了网友热议。其父亲姓“张”,母亲姓“李”,父亲为避免同名,所以特意将“张”字拆开反写,从而创造了“长弓”这一“复姓”。(11月25日《武汉晚报》)
如今,人们越来越讲究个性与独特,有些父母为避免孩子同名,会给孩子起一些标新立异的名字。追求个性固然好,但是通过“自创姓氏”来追求独特实属不妥。
姓氏是标记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也是对于“我从哪里来”这一哲学思考的科学回答。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着深刻的宗族观念,寻根问祖、祭祀祖先等活动也都反映了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归属感,而姓氏可谓是国人归属感的一种外化的体现。人们常说“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这话背后隐藏的也是“姓名”在国人心中崇高的地位。无论思想如何开明,文化怎样发展,“姓”作为传统文化中符号化的存在是绝对无法割舍的。
其次,倘若随意选取姓氏甚至肆意创造姓氏还会增加社会管理成本。每个公民依法拥有姓名权,无论是从法律规定还是社会公德层面上来说,最合理的取姓方式是随父姓或母姓,除此之外,就是当抚养权变更时,孩子可以继承监护人姓氏以维护其心理健康。因此如果仅凭个人喜好随意取姓,难免会出现一些伦理道德方面的误会,毕竟姓名是对一个人主要社会关系最直接也是最快速的了解方式。反言之,肆意改姓就会大大增加社会管理上的不确定性,这也是对公序良俗的一种冲击。
其实对于公民取名的规范在法律中早有定论,但是如今依旧存在许多不合规范的奇特名字,这其中既是由于人们日益渴望彰显独特个性的心理,更直接的原因则是办理户口时相关部门的监管不力。“姓”具有传承性,一旦自创姓氏的口子打开,那么对于姓氏的规范也就成了一纸空文。因此有关部门在后续新生儿户口登记的工作中,应该严守姓氏这一关,同时对于目前已经使用的“长弓”一类自创姓氏需要多加注意,避免该姓氏被后代莫名延续。
姓名由“姓”与“名”组成,“名”蕴含着父母对子女最深切的祝愿,而“姓”承袭的则是血缘关系,代表着家族身份。那么通过改“姓”来追求个性和独特,无疑是张冠李戴。姓名是父母给孩子第一份真挚的礼物,但请千万别为了追逐“异”,而丢了“根”。
文/熊萱(浙江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