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的格言十篇
自信的格言篇1
1、我宁愿靠自己的力量打开我的前途,而不愿求有力者的垂青。——雨果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聃《老子》
3、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
4、自信与骄傲有异;自信者常沉着,而骄傲者常浮扬。——梁启超
5、每个人总以为自己的信念都是正确的。——威柯珀
6、“不可能”这个字,只在愚人的字典中找得到。——拿破仑
7、哥伦布发现了一个世界,却没有用海图,他用的是在天空中释疑解惑的“信心”。——桑塔雅娜
8、自信就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拿破仑
9、自信者不疑人,人亦信之。自疑者不信人,人亦疑之。——《史典》
10、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才能与坚毅来达成它。——约翰·渥夫甘·冯·歌德
11、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
12、自信和希望是青年的特权。——大仲马
13、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萧伯纳
14、自立自重,不可跟人脚迹,学人言语。——陆九渊
15、价值产生信心,信心产生热忱,而热忱则征服世界。——华特·H·柯亭姆
16、人多不足以依赖,要生存只有靠自己。——拿破仑
17、实现明天的惟一障碍,是对今天的怀疑。
18、放弃信念,无异死亡。——法国中华励志网
19、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的成就不会超过他的信念。
20、要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成功,就必须坚持到底;剑至死都不能离手。——伏尔泰
21、相信就是强大。怀疑只会抑制能力,而信仰却是力量。——弗烈德利克·罗伯森
22、自信就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爱默生
23、果断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们,做出惊人的事业。——马尔顿
24、社交场上的信心比机智更加重要。——拉罗什富科
25、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弧立。——徐特立
26、地球上的任何一点离太阳都同样地遥远。——伯顿
27、劳动使人建立起对自己的理智力量的信心。——高尔基
28、宁肯折断骨头,不能放弃信念。——蒙古
29、正义的事业能够产生坚定信念和巨大的力量。——托富勒
30、除了人格以外,人生最大的损失,莫过于失掉自信心了。——培尔辛
31、自信是一根柱子,能撑起精神的广漠的天空,自信是一片阳光,能驱散迷失者眼前的阴影。
32、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罗曼·罗兰
33、强烈的信仰会赢取坚强的人,然后又使他们更坚强。——华特贝基霍
34、我们对自己抱有的信心,将使别人对我们萌生信心的绿芽。——拉劳士福古
35、老去心情随日减,远来书信隔年间。——唐元稹
36、固执也有好处,自己明天的思想今天可以知道。——G.B.
37、地狱中最炽热的地方是为那些在伟大精神考验中保持中立的人预备的。——但丁
38、人必须要有耐心,特别是要有信心。——居里夫人
39、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徐特立
40、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41、撑起精神的广漠的天空,自信是一片阳光,能驱散迷失者眼前的阴影。
42、自信是向成功迈出的第一步。——爱因斯坦
43、无论如何,“流言”总不能吓哑我的。——鲁迅
44、坚决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们,做出惊人的事业。——马尔顿
45、只有满怀自信的人,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认识自己的意志。——高尔基
46、要有自信,然后全力以赴--假如具有这种观念,任何事情十之八九都能成功……——威尔逊
47、人必须有自信,这是成功的秘密。——卓别林
48、信心可以移山。——英国
49、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罗曼罗兰
50、去做你害怕的事,害怕自然就会消逝。——罗夫·华多·爱默生
51、自信是向成功迈出的第一步。
52、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周恩来
53、吾无过人者,但生平行为,无不可对人言耳。——司马光
54、我只有一个忠告给你——做你自己的主人。——拿破仑
55、缺乏自信常常是性格软弱和事业不能成功的主要原因。
56、能够使我飘浮于人生的泥沼中而不致陷污的,是我的信心。——但丁
57、一个人是否有成就只有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两个条件。——苏格拉
58、信念,你拿它没办法,但是没有它你什么也做不成。——撒姆尔·巴特勒
59、自卑的人,总是在自卑里埋没的自己,记住,你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
60、地球上的任何一点离太阳都同样地过远。——伯顿
61、不管我们踩什么样的高跷,没有自己的脚是不行的。——布莱希特
62、天生我材心有用。——李白
63、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爱默生
64、自信是一根柱子,能一个人是否有成就只有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两个条件。——苏格拉底
65、自信是英雄的本质。——美爱默生
66、人有没有信念并非取决于铁链或任何其他外在的压力。——托卡莱尔
67、深窥自己的心,而后发觉一切的奇迹在你自己。——培根
68、恃人不如自恃也。(恃,依靠。)——先秦《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69、信念,你拿它没办法,但是没有它你什么也做不成。——撒姆尔巴特勒
70、对我们帮助最大的,并不是朋友们的实际帮助,而是我们坚信得到他们的帮助的信念。——伊壁鸠鲁
自信的格言篇2
序号 宣传用语 作者 备注 1 人生是一本书,“七不”规范是第一页。 史闻铭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2 人生遗传两件宝:子女教育和环保。 张炎明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3 人格是国格之本。 国泰广告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4 人生追求完美,请从“七不”开始。 史闻铭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5 偶尔助人,别人将记住他的名字。永远助人,历史将记住他的名字。 史闻铭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6 热心公益,大家受益。 阮光明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7 不要在贫穷中失足,也不要在富有中堕落。 刘晓东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8 有了道德的阳光,绿树才会常青。 史闻铭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9 鸟美在羽毛,人美在情操。 王元祚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10 心中有德,言行文明;胸中有法,幸福安宁。 贾素平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11 得理让三分,显示好人品。 赵克忠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12 市民素质高一分,城市形象美十分。 王元祚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13 举手投足关系城市形象,只言片语体现市民素质。 吴爱德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14 穷不学习穷不尽,富不学习富不长。 刘青娥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15 积布可至远,齐心能强国。 陈雨农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16 容忍之德不可无,欺负人之心不可有。 杨礼珍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17 办事公平平似水,为官廉洁洁如玉。 范光耀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18 人家有难你去帮,你有难时众承当。 王永华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19 待人接物的态度,是你的第一张名片。 陈广澧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20 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会亏我;心田似海,纳百川大肚容人。 黄浦区文明办供稿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21 有事大家牵牵手,有难大家伸伸手。 奚德辚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22 助人为乐,其乐无穷。 游本凤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23 不要问社会给了你什么,要问自己为社会做了什么? 李新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24 一座美丽的城市,千万心灵的奉献。 壮亦君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25 发展图书馆,它是国民的终身学校。 吴崇和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26 文明古国国民彬彬有礼,东方都市市容处处怡人。 张正海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27 麻痹大意源于轻心,受骗上当源于轻信。 汪大申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28 捐款助贫童百年美德,解囊兴教育一代新风。 吴景洪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29 荣耀与责任同在,发展与文明共存。 凌黎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30 提高市民综合素质,展示上海精神风貌。 李永祥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31 与世界同行,展东方都市风采;与时代同行,创上海辉煌明天。 虞瑾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32 大海航行离不开航标,人生历程离不开道德。 张永章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33 信用是友谊的最好明信片,自爱是人格的最好鉴定书。 俞鸣洪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34 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詹瞻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35 驻守一地,稳定一方,振兴一方。 上海武警十中队战士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36 官员不是演员,倡廉切莫唱廉。 杨鹏飞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37 别把人格与垃圾一同从窗口抛下去。 毛羽丰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38 每一个日出都是新上海。 刘恩成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39 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而道德则永远属于自己。 程晓红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40 以心换心见真心,以诚换诚见真诚。 陈兴全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41 用手来美化家园,用脑来丰富家园,用心来温暖家园。 华俊国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42 社会公德*大家,文明致富一起抓。 秦卫星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43 万物之灵人为贵,尊礼明义都钦佩,重廉知耻皆敬仰,社会文明好风气。 笪诚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44 以德治国,政通人和。 沈月芬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45 形象要自觉维护,素质*自身提高。 冯兴发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46 播一缕绿色为自己,留两袖清风给后人。 朱沈霞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47 市民是城市的形象,城市是市民的精神。 庞进春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48 行动就是形象,形象就是素质,素质就是信誉,信誉就是财富。 王丽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49 没有精神,万事不成;具备精神,心想事成。 徐永琪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50 你的言行,是别人心灵中最美的音符吗? 胡影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51 公务员,公为天下。 龙平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52 同志,您生活、工作在上海,您熟悉她吗?您为她做了些什么? 王玲勇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53 营造人文环境,建设高尚都市。 陈国铭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54 踏实做人,努力学习,认真做事。 沈瑞柏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55 慈与爱的连接,善与心的相通。 徐汉忠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56 同创时代文明,共铸世纪风采。 徐美玲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57 在别人需要帮助时,我应该做些什么? 邵龄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58 临危挺身而出可敬,遇难滑脚溜走可耻。 黄缪昌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59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陈叶峰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60 堂堂社会,公德为首;丧失公德,难免丢丑。 马德勉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61 树立上海新形象,让我们从“心”开始。 席宇峰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62 今天无道德,明天无职业。 龙平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63 帮助弱者的人高大,欺负弱小的人渺小。 陈广澧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64 职务的升迁,应该是服务的升华。 张淑云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65 文明礼貌使您添风采,称职工作使您增自信,周到服务使您受尊敬, 热情助人使您更快乐,勤奋向上使您永充实。 史闻名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66 一个热爱祖国的人,才是一个真的人。 谢柏忠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67 建立一份信任,就架起了一座心灵桥梁。 谢柏忠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68 人生最大的舞台就是自己表现自己,自己战胜自己。 黄浦区文明办供稿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69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务实是上海的性格。 章胜利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70 学立志,武立功,商立信,医立德。 安铁生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71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佚名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72 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佚名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73 助人为乐,请您加入志愿者队伍。 史闻铭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74 人人献出一份爱,让社会充满真情。 史闻铭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75 不断助人,人生才能灿烂。 史闻铭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76 扶贫救孤承担起社会责任,优质服务履行好企业承诺。 上海精品商厦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77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展现古代艺术成就;营造社区文化景观,擦亮精神文明窗口。 上海博物馆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78 维护法律尊严,促进社区文明。 黄浦区法院团委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79 人格是最好的身份证。 佚名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80 守信为荣,一生从容。 佚名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81 诚信是走向世界的通行证。 佚名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82 言而有信,行而有则。 佚名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83 道德早就人生,文明铸成幸福。 佚名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84 爱兴家,德兴国。 佚名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85 诚信凝聚力量,文明诞生希望。 佚名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86 从小讲信义,长大成大器。 佚名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87 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 佚名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88 规规矩矩走路,实实在在做人。 佚名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89 红灯心中常亮,绿灯才能伴一生。 佚名 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来源:中国公益广告网
地址:http://www.pad.gov.cn/daodeggyopen.asp?ArticleID=200639113458
自信的格言篇3
关键词:网络;伦理;道德原则;道德规范
网络语言传播的特殊语境与网络语言的特点,造成了一些特殊的道德问题,迫切需要建立新型的网络语言伦理来对之予以制约。所谓网络语言伦理,是指人们在网络社会中言语表达、语言交流中所遵循的基本道德原则和具体的道德规范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网络语言主体之间的道德关系。网络语言伦理的要求包括基本原则和具体规范,本文即为对于这些原则与规范的初步探讨。
一、网络语言伦理的基本原则
网络语言伦理的道德原则是网络语言伦理道德体系的总纲和精髓,也是网络语言伦理的核心,它集中体现了网络语言伦理的本质特征。就网络语言的使用而言,人们应当掌握的基本道德原则主要包括网上言论自由原则、尊重他人人格原则、无伤正当利益原则等三个方面。
1、网上言论自由原则参与网络社会活动的主体都是现实社会中的公民,网上言论自由是公民网络交流的前提,也是网民践行网络语言伦理的基础。因此,网上言论自由权利是每一位网民所享有的正当权利,禁锢网络言论自由的行为是不道德的,更是非法的。
网络社会较之传统社会而言,拥有更为明显的自由品格,随着基于网络社会“第四媒体”的出现,信息传播自由有了可以广泛实现的有效途径。互联网时代,以往那种十分严格地对于信息传播的管理似乎难以实施,网民可以匿名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自以为有价值的事实,而且网络语言在传播过程中,传者和受者的界限往往是相对的,二者可以即时换位。互联网提供的这个互动平台,使得网络语言的传播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双向互动,使得网民极为充分地享受言论自由的权利。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言论自由不等于侵权自由,网络审查制度的不足容易让人们产生网络言论绝对自由的误解。博登海默曾经说过:“如果对自由不加限制,那么任何人都会成为滥用自由的潜在受害者”具体而言,网上言论自由原则至少应设定以下边界:
首先,网上言论自由不等于可以信口雌黄,言而无信,毫无道义的约束,不能对抗国家、破坏政策、搅乱社会,也不能因为自己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而剥夺他人使用这种自由的权利。
其次,网上言论自由的原则不是至高无上和绝对的,必须受到比它更高的社会准则的约束,受到相关法律的规范。
2、尊重他人人格原则
尊重他人人格原则是指每个人的人格尊严都应当得到尊重,不容任何人污辱和裹读,而不论职位高低、财富多寡、相貌美丑、健康与否,不论人种优劣及其文明发达程度。在网络交流中,有的网民弃他人人格尊严于不顾,对发表言论者或现实生活中的其他人进行人身攻击、任意诽谤、造谣中伤,有意识地进行狭隘地域攻击,变相讽刺、戏弄他人;擅自公开他人隐私的;利用他人名义,公然散布虚假信息,将他人作为自己不可告人目的的手段或替罪羊;对管理员无缘无故进行言论攻击,模仿管理员用户名,假冒管理员或破坏管理员形象。这些现象,都是对他人人格的粗暴践踏。网络社区如同现实社会一样,健康、和谐的环境需要每一位参与者以真诚和关爱共同营造,网友应该象尊重自己一样尊重其它网友的人格尊严,不能一语不和便“拳脚相向”,更不能图一时口快,就对其他人无端攻击。在转发他人的观点或文章时,尤其是涉及第三方个人声誉的文章,应当进行充分考证,不能充当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糊涂”。
3、无伤正当利益原则
无伤正当利益原则是指网络语言交际应建立在充分保障正当利益的前提上,不能伤害他人利益以及社会共同利益。他人利益通常是指他人的合法权益,自然人享有生命健康、姓名、肖像、名誉、荣誉、信用、隐私等权益。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则包括社会经济秩序、政治安定、道德风尚等因素在内。有的网民的网上表达动机不良、有意误导、情感虚伪、弄虚作假;有的盗用他人网名,无端谩骂他人,污言秽语,弃他人利益于不顾。一些网民道德水平低下,使用一些含有狠裹、、色情、暴力信息的网络语言,不仅污染了网络环境,也给青少年网民的成长带来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有些网民在一些论坛上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的言论和资料,损害国家利益;有意挑起种族或宗教社群、地域之间的不满情绪或纠纷,公然挑衅网络社会的公共秩序。毫无疑问,这样的网络语言行为,其道德价值负面性质十分明显,有损社会的共同利益。
如果网民试图通过损害他人利益或共同利益的途径来满足自己的利益,那么他这种利益的满足就在根本上具备了不道德性,是应当受到道德谴责的。因此,无伤他人利益,并坚决维护共同利益,是每个网民的道德责任。
二、可操作的网络语言伦理规范
1、话语权利平等
话语权利平等是指网上交流的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交流中表现出语话特权,使用的网络语言中不应该带有盛气凌人、居高临下的语气,不能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意思表示。平等是网络的灵魂,网民在网上的身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选择信息的自由与权利,因此交流的时候应当是对等的。
在网上尤其是在一些论坛上常常有这样的现象,一名网友在发表自己的一些观点后,支持者众多,但一旦有不同意见,持不同见解的网友可能会受到其他一些网友的集体攻击,即使这种不同见解是建立在理性分析与思考的基础上,但仍然会被视为“异类”和“非主流”,被湮没在其它网友的口水中。事实上,这名网友被剥夺了平等的话语权,被迫屈服于由于其它网友人多势众而形成的话语霸权之下。
话语权利平等规范集中体现了网上言论自由原则与尊重他人人格原则的要求,是这两条原则针对网络语言实践活动时的具体化。作为工具形态的互联网,它能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一个自由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每一个参与者都是平等的,不仅都拥有网上言论的自由,同时也拥有不可侵犯的人格尊严。
2、语言内容健康
语言内容健康是指网络语言交流时,其交流内容应当是积极、健康、向上的,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流方向,符合社会的正当共同利益,要有助于至少是不阻滞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不应当包含色情、暴力、封建迷信的内容或这些内容的影射与暗示。
网上不良内容的泛滥一直是网络环境中的一大问题,毫不夸张地说,网络色情已经从遮遮掩掩发展到明目张胆的地步。我们只要看看TOM的“情趣笑话”、搜狐的“魔法宝贝”、网易的“非常男女”、新浪“飞常男女”等栏目,其中许多内容已完全属于网络色情范畴。而在一些聊天室与论坛中,涉及色情、暴力的网名比比皆是,涉及到色情、暴力的网络语言内容司空见惯。诸如此类的现象,说明确有必要将“语言内容健康”作为网络语言沟通中的重要规范。
语言内容健康规范直接体现了无伤正当利益原则,也是该原则在网络语言实践环节的进一步展开,尤其对一些网络广告活动、网络文学、网络聊天室以及BBS论坛而言有着直接的道德评价作用。如果使用的网络语言内容不健康,格调低下,必然会给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以及网络语言环境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影响网络文化的良性发展,最终也必然伤害广大网民的利益。
3、意思表达真诚
意思表达真诚要求网友以真诚的态度进行交流,为所要表达的信息提供正确合理的语言形式,动机与情感真实,不虚伪,不传播未经考证的虚假信息,不欺诈他人,不能有意或无意使交际对象产生误解。
意思表达真诚规范是调节网络人际关系、促进网上合作的重要纽带。随着社会的发展,网际交往日趋频繁,相互之间的信息传递,迫切需要真诚的表达式。同时,真诚是建立和维护正常的网络语言交际秩序的必要条件,是保持网络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关涉到正义、公平、善恶、义利等多个道德范畴。
需要指出的是,表达真诚尤其是语言真诚并不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而是相对的、辩证的,是受其他道德条件统辖的。如果无视国家、民族以及社会大众的利益,一味地讲究表达真诚,则是不可取的,行不通的。比如,在涉及国家机密的内容或商业机密时一般就不能追求绝对的表达真诚。这是同我们其它几条规范如不传商业机密、维护国家安全等相辅相成的。
意思表达真诚是根据尊重他人人格与无伤正当利益原则并结合具体的网络语言实践而拟定的,意思表达真诚的前提就是必须要尊重他人人格并且不伤害他人正当利益。
4、网络评论公正
网络评论是网友比较常见的网络语言行为,是网友表达自己见解与看法的主要途径,其存在形式是网友在论坛或是网络公共场所中的以文字形式存在的发帖。这种评论应当是网友基于事实依据,进行理性分析,从而客观、公正地表达的独立见解,网友在评论时应当要充分考虑到其言行对评论对象所带来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并为自己的言行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网评”成“妄评”,那么,网络评论本身就会渐变成垃圾,失去存在的意义了。
网络评论公正规范集中体现了网络言论自由、尊重他人人格与无伤正当利益这三条原则。网络言论自由原则是进行客观公正的网络评论的前提,而尊重他人人格与无伤正当利益则是对网络评论的必然要求,因为网络评论如果不公正客观,必然给被评论者造成消极的影响,甚至会污辱他人人格,同时也会给其他网民带来错误的信息,这种错误的信息尽管可能并不能直接给他们带来损失,但却直接侵犯了其他网民的知情权,造成了对他人正当利益的伤害。
5,信守网上承诺
网上承诺是网民在网络交际过程中为保证信息的可靠性,争取信用度,对他人做出的语言保证。网上承诺是保持网络社会秩序正常运作的一种前提条件,它可以增加交际双方的信用程度,提高达成合作的效率。信守网上承诺要求网民在做出承诺后应当要及时践行诺言,做到“一诺千金”。任何不履行诺言或是打了折扣地履行自己在网上所做的语言保证都意味着失诺。失诺不仅引发语言道德问题,甚至会侵犯他人合法权利,引发法律问题。
信守网上承诺规范是尊重他人人格和无伤正当利益这两条原则的集中体现。某种程度上说,一个社会运作的效率和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诚信度,不折不扣地履行承诺,则是保持社会诚信度的重要条件。网络社会也亦是如此。轻诺寡信的网络语言行为最终损害的不仅会是他人的正当权益,而且也会影响整个社会的效率,损害社会的共同利益,违反尊重他人人格和无伤正当利益这两条道德原则。
6、维护国家安全
互联网是无国界的,但使用网络的公民却是一个个拥有国籍的公民。每个公民都有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泄露国家机密、危害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与传统媒体的严格把关相比,网络信息没有复杂的审查程序,而且传播者大多使用网名,根本无须承担任何责任。而网络服务商往往在论坛上注明“本论坛文章均为个人观点,论坛不承担由此带来的刑事或民事责任”,由此把责任一推了之。一些对社会心怀不满的人只须在某个论坛上随意注册一个网名,就可态肆大放厥词。在国内,有的人还专门挑选其中的反动言论提供给国外反动刊物,用来低毁我们的国家,甚至还有的人为了自己利益不择手段地泄露国家机密。这样的网络言论,都可能构成对国家安全的威胁。
维护国家安全不仅是宪法规定的法律规范,也是基本的网络语言道德规范。国家利益和是人权的基础,也是社会共同利益,因此任何危害国家安全的网络语言行为都是对无伤正当利益道德原则的践踏。
7、不曝个人隐私
隐私的定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社会公共生活无关的私事,二是本人不愿为他人知悉或受他人干预。公民的隐私权受法律保护,不曝个人隐私是指网民不应当非法获取或传播自己或他人的隐私信息。
随着科技手段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和网络媒介的成长,对“隐私”构成的威胁已来势汹汹。现实生活中非法闯人私人空间或擅自披露他人隐私,都有可能构成侵害隐私权。
网络空间虽然是虚拟空间,但网络空间是现实世界的一部分,类似的行为也构成侵害隐私权。在电子邮件、公告板、聊天室或网页上公开披露他人隐私;或非法人侵、获得和使用数据库及资料;网络跟踪等行为,均可视作对隐私的侵犯。
隐私权问题有其具体的特殊性,道德规范对保护个人隐私具有不可小视的作用,良好的道德环境所施与的道德压力越大,人们试图侵犯他人隐私时的道德恐惧就越强烈。同时,道德的力量还能强化人们内心的道德自觉,即通过呼唤内在的自尊心和羞耻心,主动避免侵犯隐私的不光彩行为。
不曝个人隐私规范充分体现了尊重他人人格原则和无伤正当利益原则。
8、不传商业秘密
自信的格言篇4
关键词:网络;伦理;道德原则;道德规范
网络语言传播的特殊语境与网络语言的特点,造成了一些特殊的道德问题,迫切需要建立新型的网络语言伦理来对之予以制约。所谓网络语言伦理,是指人们在网络社会中言语表达、语言交流中所遵循的基本道德原则和具体的道德规范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网络语言主体之间的道德关系。网络语言伦理的要求包括基本原则和具体规范,本文即为对于这些原则与规范的初步探讨。
一网络语言伦理的基本原则
网络语言伦理的道德原则是网络语言伦理道德体系的总纲和精髓,也是网络语言伦理的核心,它集中体现了网络语言伦理的本质特征。就网络语言的使用而言,人们应当掌握的基本道德原则主要包括网上言论自由原则、尊重他人人格原则、无伤正当利益原则等三个方面。
1、网上言论自由原则参与网络社会活动的主体都是现实社会中的公民,网上言论自由是公民网络交流的前提,也是网民践行网络语言伦理的基础。因此,网上言论自由权利是每一位网民所享有的正当权利,禁锢网络言论自由的行为是不道德的,更是非法的。
网络社会较之传统社会而言,拥有更为明显的自由品格,随着基于网络社会“第四媒体”的出现,信息传播自由有了可以广泛实现的有效途径。互联网时代,以往那种十分严格地对于信息传播的管理似乎难以实施,网民可以匿名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自以为有价值的事实,而且网络语言在传播过程中,传者和受者的界限往往是相对的,二者可以即时换位。互联网提供的这个互动平台,使得网络语言的传播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双向互动,使得网民极为充分地享受言论自由的权利。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言论自由不等于侵权自由,网络审查制度的不足容易让人们产生网络言论绝对自由的误解。博登海默曾经说过:“如果对自由不加限制,那么任何人都会成为滥用自由的潜在受害者”具体而言,网上言论自由原则至少应设定以下边界:
首先,网上言论自由不等于可以信口雌黄,言而无信,毫无道义的约束,不能对抗国家、破坏政策、搅乱社会,也不能因为自己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而剥夺他人使用这种自由的权利。
其次,网上言论自由的原则不是至高无上和绝对的,必须受到比它更高的社会准则的约束,受到相关法律的规范。
2、尊重他人人格原则
尊重他人人格原则是指每个人的人格尊严都应当得到尊重,不容任何人污辱和裹读,而不论职位高低、财富多寡、相貌美丑、健康与否,不论人种优劣及其文明发达程度。在网络交流中,有的网民弃他人人格尊严于不顾,对发表言论者或现实生活中的其他人进行人身攻击、任意诽谤、造谣中伤,有意识地进行狭隘地域攻击,变相讽刺、戏弄他人;擅自公开他人隐私的;利用他人名义,公然散布虚假信息,将他人作为自己不可告人目的的手段或替罪羊;对管理员无缘无故进行言论攻击,模仿管理员用户名,假冒管理员或破坏管理员形象。这些现象,都是对他人人格的粗暴践踏。网络社区如同现实社会一样,健康、和谐的环境需要每一位参与者以真诚和关爱共同营造,网友应该象尊重自己一样尊重其它网友的人格尊严,不能一语不和便“拳脚相向”,更不能图一时口快,就对其他人无端攻击。在转发他人的观点或文章时,尤其是涉及第三方个人声誉的文章,应当进行充分考证,不能充当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糊涂”。
3、无伤正当利益原则
无伤正当利益原则是指网络语言交际应建立在充分保障正当利益的前提上,不能伤害他人利益以及社会共同利益。他人利益通常是指他人的合法权益,自然人享有生命健康、姓名、肖像、名誉、荣誉、信用、隐私等权益。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则包括社会经济秩序、政治安定、道德风尚等因素在内。有的网民的网上表达动机不良、有意误导、情感虚伪、弄虚作假;有的盗用他人网名,无端谩骂他人,污言秽语,弃他人利益于不顾。一些网民道德水平低下,使用一些含有狠裹、淫秽、色情、暴力信息的网络语言,不仅污染了网络环境,也给青少年网民的成长带来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有些网民在一些论坛上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的言论和资料,损害国家利益;有意挑起种族或宗教社群、地域之间的不满情绪或纠纷,公然挑衅网络社会的公共秩序。毫无疑问,这样的网络语言行为,其道德价值负面性质十分明显,有损社会的共同利益。
如果网民试图通过损害他人利益或共同利益的途径来满足自己的利益,那么他这种利益的满足就在根本上具备了不道德性,是应当受到道德谴责的。因此,无伤他人利益,并坚决维护共同利益,是每个网民的道德责任。
二可操作的网络语言伦理规范
1、话语权利平等
话语权利平等是指网上交流的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交流中表现出语话特权,使用的网络语言中不应该带有盛气凌人、居高临下的语气,不能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意思表示。平等是网络的灵魂,网民在网上的身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选择信息的自由与权利,因此交流的时候应当是对等的。
在网上尤其是在一些论坛上常常有这样的现象,一名网友在发表自己的一些观点后,支持者众多,但一旦有不同意见,持不同见解的网友可能会受到其他一些网友的集体攻击,即使这种不同见解是建立在理性分析与思考的基础上,但仍然会被视为“异类”和“非主流”,被湮没在其它网友的口水中。事实上,这名网友被剥夺了平等的话语权,被迫屈服于由于其它网友人多势众而形成的话语霸权之下。
话语权利平等规范集中体现了网上言论自由原则与尊重他人人格原则的要求,是这两条原则针对网络语言实践活动时的具体化。作为工具形态的互联网,它能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一个自由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每一个参与者都是平等的,不仅都拥有网上言论的自由,同时也拥有不可侵犯的人格尊严。
2、语言内容健康
语言内容健康是指网络语言交流时,其交流内容应当是积极、健康、向上的,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流方向,符合社会的正当共同利益,要有助于至少是不阻滞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不应当包含色情、暴力、封建迷信的内容或这些内容的影射与暗示。
自信的格言篇5
关键词 输入假说 商务英语信函写作 教学构建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特质的日益凸显,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逐步加强,商务英语信函成了国际经济往来与交流的重要手段,因此,提高学生商务英语信函写作水平成了商务英语写作教学的重点所在。刘永厚、郑双①将礼貌策略用于商务信函写作,使信函在表述上更具得体性,有效商务沟通将得以顺利实现。江悦②通过对学生商务信函写作的词块研究,提出教师在商务信函写作教学中可增加与句子框架词块及情态动词相关练习,使学生语言输出更接近英语本族语者。吴雯③以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指导商务英语信函写作教学,通过加强学生语篇衔接与连贯的敏感度,使学生写出结构逻辑合理、意义连贯的商务信函。各学者对商务英语信函写作教学的研究各有侧重,本文拟将克拉申输入假说引入商务信函写作教学,以期为商务信函写作教学提供新的方法与视角,使学生商务信函写作水平得到切实提高。
1 商务英语信函写作常见问题
1.1 格式错误
商务英语信函一般包括七个主要部分:信头、写信日期、收信人地址、收信人称呼、信函正文、发信人结尾语、发信人署名。写作中,它们在都有特定格式要求,然而,多数学生往往理不清要求所在,造成了信函写作格式的错误,如:省略日期中的年份,或写成中文年-月-日排序的日期;受中文地址格式影响,写出由大地址到小地址顺序排列的错误地址;收信人称呼后无标点;发信人结尾语大小写字母使用不当;发信人署名后误用标点。
1.2 内容不全
根据信函的内容,商务信函一般可分为询价函、报价函、确认函、收款函、推销函、订购函、索赔与理赔函等,不同内容的信函,其表述要点也有差异,如询价函中,询问价格是信函必不可缺的内容之一,此外,作为买方,信函中还应包含与此次询盘有关的其它内容:询问对方商品质量、支付方式、装运时间、包装等;要求对方寄送产品目录、样品价目单、样品以及发票形式等。然而信函写作中,学生常会忽略信函的某个或某几个内容要点,造成信函内容缺失,导致贸易双方的沟通无法正常开展。
1.3 表述不清
学生在语言表述上存在颇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措辞不当、句子结构混乱、语法问题。
如:Some copies of latest catalogues are being airmailed to you on a separate cover.(措辞不当)
He decided not to audit the last ten contracts. Because of our previous objections about compliance.(句子结构混乱)
The payment in arrears amount to RMB one million.(语法问题)
这些问题会使语言表述不清,造成收信人理解障碍,交易双方的经济往来也会因此受到不良影响。
1.4 语言不得体
商务英语信函主要用于贸易双方的沟通与交流,信函语言的礼貌得体与贸易双方生意关系的建立关系紧密。然而,很多学生在信函写作中忽略了其语言的得体性,只顾表述自己的想法,忽视了对方的情感,如:Thanks for your Email, but I would like to know your customers' opinion at first. How about their target prices?
I have deleted a lot of emails last week to save hard disk space. I will ask Li to check that for you tomorrow morning, is that ok?
Thanks for your e-mail. I will send the samples to you if I am free.
以上例句都属于不得体语言表述。它们轻则引起收件人不悦情感的出现,重则将导致双方贸易关系的中断。
从商务信函常见问题的探讨中可见,大部分学生在信函写作中问题不断,写作水平偏低。基于此,本文拟以克拉申输入假说为理论指导,探寻商务信函写作教学新模式,使学生写作水平得以切实提高。
2 克拉申输入假说与商务英语信函写作教学
2.1 克拉申输入假说
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④在输入假说中指出,为了使语言学习者从一个阶段进入到另一个更高的阶段,所提供的语言输入中必须包括一部分下一阶段的语言结构,即i+1公式。克拉申在此公式中用“i”代表语言学习者现有水平,“1”代表略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同时,此假说理论指出,作为略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1”应是学习者可理解的、有趣的、相关的语言材料。以输入假说为指导的商务英语信函写作教学将在“i+1”公式的启迪下,建立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商务信函写作水平得以逐步提高。
2.2 输入假说下的商务英语信函写作教学构建
克拉申输入假说指导下的商务英语信函写作教学模式主要包含两个循序渐进教学阶段:
阶段一:商务信函格式教学“i+1”
将商务信函格式作为学习者第一阶段语言输入材料“1”具有一定科学性:一方面,正确的写作格式是商务信函写作最基本要求,其习得理应放在首位;另一方面,商务信函写作格式相对固定,有一定规范性和稳定性,将其作为第一阶段语言输入材料“1”易于让学习者顺利习得。
商务信函格式教学将从两方面入手:信函内容格式和信函形式。
商务信函内容格式是指信函七个主要构成部分的固定格式要求。
信头需包含发信人姓名、单位名称、地址等信息;地址一般遵循由小地点到大地点的顺序写法,需与中式的大地点到小地点排序写法相区分;信头内容可逐行齐头,也可逐行缩进;信头内容行尾处可用也可不用标点;信头一般写在信函第一页的右上角,如果信纸本身印有信头,可省去信头写作。
写信日期的月、日、年必须写清楚,既不能省略年份,也不能写成年-月-日排序的中式日期,应按月-日-年或日-月-年顺序写作,且后者的月和年间可不加逗号;月、日最好不完全用数字表示,以免引起误会与混乱,如7/5/16对美国人来说是2016年7月5日,而对英国人来说却是2016年5月7日;日既可用基数词表示也可用序数词;月可用全写形式也可用缩写形式(除了May, June和 July);日期一般写在信头下方。
收信人地址除了遵循小地点到大地点的格式外,还应写上收信人姓名;地址行尾处可用标点也可不用;其位置处于日期下方的信纸左边线处。
收信人称呼一般由Dear + title + surname构成,如果不熟悉对方,不知对方姓名时,可使用Dear Sir, Dear Madam或Dear Sir or Madam;此外,称呼后需要加标点,英国人多用逗号,美国人常用冒号,写作时一般更倾向使用冒号;此部分位于收信人地址下方。
信函正文由段落组成,段落格式既可使用齐头式也可采取缩进式,但两种格式只能选一种,不可混合使用。
发信人结尾语第一个单词的首字母需大写,如:“Sincerely yours”;结尾处需加逗号;避免使用过于随意的结尾语,如:“Love”,“Fondly”等,一般多使用“Yours truly”,“Yours sincerely”,“Sincerely yours”,“Sincerely”,“Cordially yours”,“Yours cordially”等正式结尾语;其位置摆放灵活,既可置于信纸左方也可置于中间或右方。
发信人署名由写信人亲笔署名和打印署名组成;署名不能只署姓或名,需署全名;其后不能加标点;发信人署名的位置摆放与发信人结尾语位置一致。
商务信函的主要形式有齐头式、混合式和缩进式。齐头式(Block Style)除了信纸的信头已印制于公司专用信纸的中央顶端外,其它各行都需从左边顶格处开始写;混合式(Semi-block Style)把日期的位置固定在右边,信头、发信人结尾语、发信人署名放中间,其余部分从左边顶格写;缩进式(Indented Style)可选用齐头式或混合式的任意一种形式,正文部分的起头处需向内缩进四个空格。⑤
此教学阶段中,教师应把信函格式重难点形象、具体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顺利习得作为语言输入材料“1”的信函格式知识,为他们能在第二阶段里习得更高层次语言输入材料打下坚实基础。
阶段二:商务信函例文教学“(i+1)+1”
商务信函是贸易双方信息沟通的重要手段,仅有正确格式的信函实难确保贸易双方信息的顺利传递,因此,学生在习得第一阶段语言输入材料“1”――信函格式后,教师需引导他们进入更高层次的教学阶段――商务信函例文教学。
商务信函例文教学阶段以信函例文为语言输入材料“1”,教师需引导学生关注语言输入材料“1”的完整内容、地道遣词造句及得体语言,使学生顺利习得“1”的亮点知识,并在其启发下写出高水准商务信函。
(1)完整的内容。商务信函与贸易双方经济利益密切相关,信函写作时务必确保信函内容之完整,不能遗漏必要信息,如:收信人姓名、收信地址、交易时间与地点、货物价格信息等。必要内容的遗漏轻则延误贸易双方正常商务往来,重则损害公司形象,引起不必要经济纠纷。一封内容完整的商务信函不仅要对自己的重要信息进行详细说明,也需对对方所提问题进行逐一解答,不同目的的商务信函,往往包含不同的内容要点,教师可先分析不同目的信函的各自内容要点,让学生习得这些内容要点,并以它们为指导进行自己的信函写作。
(2)地道的遣词造句。例文在遣词造句上都较为地道,有利于学生模仿并写出表述清楚的信函。如报盘/还盘函中的地道表述:“As requested/At your request, we are offering you... 应贵方要求,现报盘如下……”,“The offer is firm, subject to your reply before... 此报盘为实盘,以贵方……前回函确认为准。”“The prices quoted include packing and delivery. 以上报价包含包装及装运成本。”“Your quoted price will deprive us of any profit. 按贵方报价,我们将无利可图”。⑤
(3)得体的语言。得体的语言有利贸易双方良好合作关系的形成,语言得体性在商务信函写作中不可忽视。信函范文须注重礼貌用语,让学生习得范文的礼貌表述,无疑有助学生信函写作语言得体性的实现。如,询盘可用:“We would appreciate your sending us the latest samples with their best prices. 请把贵公司的最新样品寄给我们并附上最优惠的价格,不胜感激”,“If brochures/pamphlets, etc. are available it would be helpful. 若贵方能给我们寄送一些产品宣传册,对我们将是很好的参考”,“We look forward to receiving a full range of samples at your earliest convenience. 期待尽快收到你方的全套样品”。⑤
自信的格言篇6
收到公文后,基层公务员一定要按程序对其进行处理。
1.登记。各级行政机关在收到公文后,务必要对所收公文进行登记。各种公文一般可按“上级文件”、“下级文件”、“需承办文件”、“一般性文件”4个类型分类登记。登记内容包括收文序号、收文日期、来文单位、来文标题、密级、领导批示与承办情况、归卷号及备注等。收文登记时字迹要清晰工整,平件、密件要明确区分,急缓程度要严格分清。登记的基本要求是准确、详实。
2.拟办、批办。拟办即基层公务员在收到来文后提出初步的办理方案或建议,供领导参考。拟办意见应简明扼要,并可随同附上与来文有关的材料,交领导参看。
批办即机关领导对需要办理的公文进行批示,提出执行、办理的原则与方法,并签署姓名与日期。批办要及时、迅速,批示的意见要明确、具体。
3.承办。承办即基层公务员根据领导批示意见,对公文的具体执行办理。承办时应当统筹规划、妥善安排。要分清来文的主次缓急,有步骤有计划地办理,优先办理重要的公文。一般而言,特急件应随收随办,当时或当天办结;急件也应随收随办;限时处理的公文当以规定时间为限,不得拖延;其他一般公文也应尽快办理。
4.催办。催办即对公文办理的督促与检查,主要是指在收到公文后,对本机关各承办部门的公文处理工作进行监督与检查。各级行政机关应建立健全机关公文催办系统和催办的登记、分层逐级汇报制度,以落实催办工作。
信函礼仪
信函,是书信的正式称呼。在人际交往中,信函是一种应用极为广泛的书面交流形式。对于广大基层公务员而言,信函在实际工作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每一位基层公务员都必须熟练掌握信函的书写和使用规范。
尽管公务信函和私人信函都属于信函的一种,但由于适用范围和使用目的大相径庭,两者在书写和办理上存在很多不同之处。本节拟就公务信函的格式和内容、回复和保存等方面需要严格遵守的规范要求作出具体阐述,并举例说明特殊公务信函的书写方法。
一、内容与格式
信函的最大功效和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因此其内容必须完整无缺,其表述必须准确清楚,如果信函的内容不够完整,表述不够规范,甚至词不达意,就难以准确有效地传递信息,进而延误公务的开展,而且耗费读信者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
而要使信函的内容完整无缺,表述准确清楚,关键一点就在于要严格遵守信函的书写格式。信函的格式如同信函的骨架,贯穿信函始末,支撑起所有的内容。没有完整而准确的信函格式,信函就像是散了架的机器,没有任何功效和意义。
公务信函的格式与私人信函大致相同。具体而言,可分为笺文格式和封文格式两方面。
(一)笺文格式
笺文,即写于信笺上的书信内容。笺文一般由抬头、启词、正文、祝词、落款以及附言等几部分组成。
1.抬头。它是对收件人的称呼,于信笺首行顶格书写,并且单独成行。基层公务员在书写公务信函的抬头时,通常适用的称呼有如下几类:一是以姓氏加上称谓词作称呼,例如“黄先生”、“耿同志”等,这类称呼显得较为自然;二是以姓氏加上职衔作为称呼,例如“赵科长”、“林主任”等,这类称呼多用于关系一般的交往双方之间;三是以字号相称,文人雅士多有字号,平辈之间采用字号称呼是较为正规、讲究的做法。
称呼之前,可加一些适当的形容词,如“尊敬的”、“敬爱的”等;称呼之后亦可加一些适当的提称词。提称词多用于以书面语言写成的信函中。使用提称词应注意使之与称谓配合使用。例如对尊长应用“尊鉴”,对平辈应用“惠鉴”,对晚辈应用“青鉴”,对女性应用“涉鉴”,等等。
2.启词。启词是正文之前的开场白。既可表示客气寒暄,也可提示写信原因。启词应于抬头之下另行空两格书写,一般应单独成段。
公务信函的启词应力求篇幅简短,不可过于啰嗦。采用“您好”一类的简略启词可使之成为正文首句,而不必单独成段。
3.正文。正文是书信的主体部分,是写信者叙述的正事所在。为方便阅读,正文可酌情分段,每段句首空两格,转行后顶格书写。
正文虽是公务信函的“主心骨”,但亦应力求简明扼要,以简单的语言说全、说清书信的主旨。切忌啰啰嗦嗦、拖沓冗长,甚至词不达意、文不对题。
正文的语言要求平实朴素但不失礼貌优雅。语言的朴实是基层公务员“人民公仆”形象的内在要求;语言的优雅则不仅体现着一个人的修养,而且也体现着对交往对象的尊重。如果语言过于粗俗、枯燥,不仅会使自己在交往对象眼中的形象受损,而且还会被怀疑不尊重对方。
4.祝词。祝词即写信者在笺文结尾向收信者所表达的祝愿、钦敬、勉慰之语。祝词一般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应酬语,即笺文结尾特以一两句话结束正文的语句。应酬语应当简洁而自然。有时亦可同时再用一些敬语,以示谦恭,如“草此”、“肃此”、“敬此”等。二是问候祝福语,即出于礼貌而对收信人所作的不可缺少的祝颂或问候。如“敬颂春安”、“即颂大安”、“祝您成功”等。书写时应字斟句酌,具体对象具体对待。
祝词的书写格式要求较严。如果祝词较多,可单独成行,空两格后书写。也可将祝词分成两部分书写,其法有二:一是将“敬颂”、“敬请”一类词单独成行,前空四格,而将“春祺”、“大安”一类词另行顶格书写;二是将“敬请”、“敬颂”一类词置于正文末句之后,不另行书写,则将“大安”、“春祺”一类词另起一行顶格书写。
5.落款。落款包括署名和日期两部分。署名应位于祝词之后另起一行的右方。若有写信者领导或同事的附问或写信者对收信者领导或同事的致意,则应另起一行书写,或直接写于署名之后。
一般而言,日期应具体到年月日,有时可只写月日。日期可写于署名之后,只空一格;亦可另起一行,写于署名的正下方。
自信的格言篇7
〔关键词〕认知风格;建构主义;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2)10-0004-03
一、认知风格实质是个体建构的基础
认知风格(cognitive style)又称为认知方式,是指个体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彭聃龄,2004),是个体在认知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感知、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中的组织和表征信息方式。它是个体对事件和经验的思考习惯,具有时间上的稳定性,很少表现出变化(Riding,1998)。
认知风格与认知能力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首先,能力是指成就水平,风格是指认知方式;其次,能力是人们能够达到的最高行为,风格是人们一贯表现的典型行为;最后,能力是一种单极变量,有高低好坏之分,而风格是一种双极或多极变量,无好坏之分。
(一)认知风格维度及其对建构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英国伯明翰大学的Riding等人在分析整合了各种认知风格之后,提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模型。该模型将认知风格分为两个维度,整体型―分析型维度和言语型―表象型维度,该模型被称为双维聚合模型。Riding认为,每个人都拥有两种认知风格,但所在维度的位置是不同的。整体―分析维度是根据人对信息的组织方式来区分的,整体型个体倾向于从事物的综合方面进行思考,而分析型个体倾向于将事物分成各个部分来加工;言语―表象维度是从人对信息表征的方式来划分的,言语型个体对文字有更强的加工偏好;而表象型个体更善于加工非文字类信息。两种维度的组合构成了个体独特的认知风格(如图1),每个维度都是另一个维度的有益补充。
图1 认知风格双维组合类型
如图1所示,每个人的认知风格都处于整体―分析维度和言语―表象维度所组成的象限之内,共有9种组合。这些组合如果按照“分析”到“整体”这一轴线来划分的话,分析―言语型个体属于极端分析型,整体―表象型个体则属于极端整体型。
从这个连续体中我们可以看出,认知风格的不同组合意味着个体对某种信息的偏好程度。比如,就分析能力而言,处于两端的整体―表象型个体与分析―言语型个体对信息的偏好近乎苛刻,前者具有很强的整体能力却极端缺乏分析能力,后者则相反。
Riding(1993)认为,整体风格与表象风格的功能相似,即对信息加工都偏好从整体入手;而分析风格和言语风格的功能相似,即对信息加工都偏好从部分入手。另外,处于两个维度中间位置的个体,从功能上来说可以用一个维度的优势来弥补另一个维度的劣势,比如,整体―双重型个体的劣势是分析,但其可以通过言语优势来弥补这一劣势。因此,对个体建构产生实质影响的只是处于象限四角的认知风格,即整体―言语型、分析―言语型、整体―表象型和分析―表象型,也即典型性认知风格。
拥有典型性认知风格的个体在信息组织和信息表征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同,他们在个体建构过程中所选择、注意、编码、存储、提取的方式都是有差别的。因此,在同一个教室里的学生,看着同样的教材、听着同一位教师的讲解,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记忆水平。如果说是因为个体的经验造成了建构的不同,那么认知风格就是这些经验的建构者。
(二)建构主义思想下对认知风格的理解
1. 知识观
建构主义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了质疑。客观主义认为事物是客观存在的,知识是对客观事物的表征。而建构主义强调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而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或假设,因而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这一点符合认知风格的特征,即任何客观事物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组织和表征,而这种组织和表征完全是个性化的,至少在典型性认知风格个体之间是有显著区别的。比如,言语型个体擅长用概念来表征某一事物,但表象型个体则偏好用形象来表征同一事物,我们不能说谁对谁错,而只能说他们对这一事物的感知、理解是具有建构性的。
2. 学生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和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对任何事物几乎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即便有些问题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是一旦问题呈现在面前时,他们往往也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从他们的经验背景出发而推出合乎逻辑的假设。学生的经验可以分为广义的人生经验和狭义的领域知识经验。经验又可称之为长时记忆,Paivio等人(1971)的研究表明,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确存在着言语和表象两种不同的编码形式。这也说明了学生在运用其经验的同时,会无意识地调用构造其经验的认知风格来对当前任务进行建构,无论在人生经验层面还是在领域知识经验层面都是如此。
3. 学习观
辩证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个体在社会互动中构造与重组经验的过程。这种观点一方面将个体置身于整个社会环境中去分析,突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个本质,另一方面并没有把人看成是纯粹的社会性动物,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拥有独一无二的经验,只有把社会对人的影响放在这些个体经验的背景下思考,才能获得建构的意义。不同认知风格的个体在学习材料、学习策略、学习行为及学习环境、学习伙伴等方面的选择是存在显著差异的,这种差异不仅造成他们学习效率效果的不同,还会直接影响学习能力的培养。而最佳的学习方案,就是能够在自觉认识到自己的认知风格的前提下进行的选择,这也是建构思想所要求的。
4. 教学观
建构主义提倡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以合作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的教学观。教师所承担的角色由教导者转变为引导者,起到脚手架的作用。教师并不是绝对的权威,他在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策略、语言等都受制于他的经验和认知风格的特点。比如,一个言语型的教师在表象方面就不能给予更多的信息。因此,建构主义中的合作学习、情境学习都是有效弥补劣势认知风格,发挥优势认知风格的教学策略。
二、认知风格在个体建构中的意义
第一,认知风格的存在说明了人在从婴儿到成人的发展中,所建立起来的经验都是在其独特的认知加工风格基础上进行的有意识或无意识选择。反过来,这种风格化的经验又强化了其认知风格。这是交互螺旋式的影响过程,主体对环境按照自己的风格进行建构,而环境中的各个元素又反过来强化或削弱主体的选择性。
第二,根据Riding(1991)的认知风格模型,每个人具有的都是组合式的认知风格,这一方面为其独特性的经验提供了加工来源,但同时也限制了对非风格偏好信息的加工,从而导致个体对信息进行有意识选择。如果信息的呈现没有改变,那么就会出现所谓的“偏科”现象。但是建构主义的合作学习思想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所谓合作学习就是组成学习团体,团体中的成员间就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以达到从多种角度、多种经验来对信息进行建构的目的。如果一个学习团体的成员都集中在相似的认知风格维度,那他们的学习方式、内容、解析的选择都会趋于一致,这样并没有发挥团体学习的本质优势。所以,为了发挥社会交流在学习中的最大作用,认清自己的认知风格并组成风格互补型学习团体,才是最有效的合作学习模式。
第三,教师的认知风格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一方面表现在教学方式、教学材料的选择上,另一方面表现在讲解方式、语言表述的运用上。前者是可以有意识选择的,后者则是很难改变的。教师在这两方面的选择和运用体现着他的认知风格,与其风格匹配的学生会有较好的信息加工和理解,与其风格不匹配的学生则会表现出较差的信息加工和理解,这必然导致学习效果的不平衡。为了改善这种不平衡,就要求教师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并且将身份从权威转变为指导者,不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风格偏好,努力发掘学生的特征,促进其自身建构学习。
三、认知风格在学习与教学中的应用
(一)认知风格的一般应用
第一,认清自己的认知风格在维度中的位置。这一点至关重要,不但是了解自己的途径,更是洞察别人的一种重要方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如果认知风格不一样,就不要把别人的策略和行为照搬到自己的学习或教学活动之中。对此,可以参考Riding等人(1997)研发的认知风格分析(CSA)测验。
第二,根据每一种风格对信息特点的偏好,来选择最合适的呈现方式,以达到最佳学习或教学效果。Riding(2003)提出,四种典型性认知风格都有自己基本性的材料呈现偏好(如图2),可以推论,如果个体具有相同的能力,即使都处于整体―分析维度的相似位置,那么,言语型的个体在口头表达方面占有优势,而表象型个体则会在写作方面表现优秀。
图2 可能偏好的信息呈现方式(Riding & Rayner, 2003:142)
*注:括号中的数字表示这种偏好的等级
第三,积极与互补型认知风格个体进行合作学习,来互相弥补自身的不足和劣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时刻关注自己的信息输出是否适应于不同认知风格类型的学生,通过提供多种风格的呈现方式和理解方式,将认知风格作为教学的基本前提条件,使学习最大化、建构最优化。
(二)认知风格的策略应用
认识自我的认知风格就是将隐性的特征提升为显性的特征,对自我的优势和劣势有清晰的认识。针对优势我们要发扬光大,对于劣势则要采取弥补性措施。Riding也提出了相应的应用策略,即匹配策略和适配策略。
匹配策略是指与认知风格优势或学习倾向长处相一致的策略,这些策略对知识的学习最为直接有效,使个体能够更快、更好、更省力地学习。匹配策略包括三种主要的方式。
1. 转译。转译是对信息的重新建构。是将那些与风格不同的信息重新编码成与风格相匹配的形式,从而有利于个体提高学习效率。比如表象型风格的个体倾向用图片、图示、图表来表征信息,当他们遇到大段文字时,可以把这些文字转译成视觉表征形式;而言语型风格的个体倾向用文字、概念来学习,那么他们就可以用语言把图片、图表信息转译成文字,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2. 适应。适应是指个体运用某一维度的风格来帮助学习不利于另一维度风格的材料的方式。因为每个人的风格都是双维结构的,而这两个维度的功能具有互补性,所以这一策略是充分调动不同风格来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处于“整体-分析”连续体两端的极端型个体很难使用这个策略,因为他们的双维风格功能是相似的,而不是互补的。
3. 减轻加工负荷。这个策略意味着个体在信息加工负荷过重时,要刻意地变换学习方式和策略,从而减轻加工负荷,达到学习的目的。比如整体型个体在阅读长篇文章时,可以先浏览将主干找出,形成整体框架,可大幅度减少加工负荷。
如果说匹配策略是发扬优势认知风格的策略,那么适配策略就是为了弥补劣势认知风格而采取的策略。这些策略一开始会使个体在学习上表现得缓慢、吃力,但最终会促进其劣势风格的发展,从而得到全面发展。
法国学者德?加?加朗德里认为,虽然使用何种心理表象是个人的用脑习惯,但是良好的认知习惯可以后天培养,包括两个步骤:(1)制作新的心理表象,包括唤起关于某操作结构的习惯的心理表象,辅之以与新的心理表象相适应的刺激,由此唤起新的心理表象;(2)在没有适宜刺激相伴随的情况下,直接唤起新的心理表象,即唤起原来习惯的心理表象,同时唤起相应的新心理表象。这其实是一种新旧表征的联结过程,当个体习惯用某一种风格来表征刺激,那么让其对这个刺激形成新表征风格时,同时唤起旧表征,使新旧表征产生联结,以后这个刺激再出现,个体就会很自然地运用新表征(劣势风格)来进行学习。如此一来,个体的劣势风格得到了锻炼,促进了个体的全面发展。
最后,教师要对认知风格充分重视起来,毕竟在当代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仍然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知识的传授者、学习的领路人。教师对认知风格的认识和应用,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认知风格的理解和发挥,所以,从因材施教来说,将认知风格作为一种个体差异而进行的多样化教学是势在必行的。
参考文献:
[1] 张晓文.认知风格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2):0004-0007.
[2] 李力红.认知风格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3] 闫宏秀.建构主义、知识的空间生产与历史性[J].江西社会科学,2007:54-57.
[4] 竺小恩,田,黄梅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07,19(2):94-96.
[5] 刘长青,杜凤秋.传统学习观与建构主义学习观之比较[J].教育与职业,2007:107-108.
[6] 曾继耘.学习的累积性、适切性和交互性――论建构主义学习观对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1(4):150-153.
[7] 辜筠芳.浅谈认知风格在教学中的应用[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24(5):35-38.
[8] 辜筠芳.拉埃丁的认知风格模型研究及其教学策略[J].全球教育展望,2003,(04):53-55.
[9] R?赖丁,S?雷纳著.认知风格与学习策略:理解学习和行为中的风格差异[M].庞维国译.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自信的格言篇8
关键词:节目主持人 职业素质 主持文化
1 引言
节目主持人,这个广播电视媒介角色在中国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作为传播的制造者和时代瞭望者,他们肩负着为大众建构积极而健康的生存环境和信息空间的神圣职责。因此,时代迫切的需要节目主持人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能够营造积极健康的媒介角色,在其职业行为中可以形成一种亲切的关系——一个充满信任、愉快和善意的传播环境,这涉及到中国的整个传媒生态,也涉及到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中国传媒的生存境况。
2 节目主持人的基本素质要求
任何一档广播电视节目,都有它的意旨,要求以及特定的传播内容,节目主持人是在这一节目的规范下施展其才干的,在节目的规范中,内容是第一位的。主持人要做的是在主持的推进中显示出事物的内在联系或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作出寄理于趣的简约性说明。主持人的能力构成不外乎:博学多才,对事物的理解,鉴别,分析能力,收集采访素材的能力,综合整理能力以及表现能力(文字、声音、图象等方面)等等。这涉及到主持人用什么来传播信息的问题,同时也触及到了主持人的心态素质,角色力量,媒介人格等问题。
2.1 心态素质
积极的心态是对人对事所持的一种建设性的态度、行为和反应,它使人努力看到和强调事物好的方面,于是就可能充分发挥出积极方面的优势,获得良好的结果。对每个人来说保持积极的心态都很必要,对于传播者来说更是尤其重要 。
总之,一个职业的节目主持人必须学会积极地面对人生,培养积极的人生心态,在生活和传播活动中时时处处都进行积极的思考,决不自我设限以激发自身无限的潜能,并能够尽量地将自己的积极情绪去感染受传者,即使面临恶劣的情形时仍然能够寻求最好的、最有利的结果。
2.2 主持人的角色意识。
主持人的创造能力体现在以主持人为核心的和谐的采、编、播群体中。主持人要不仅能在前台主持节目,还应当在后台能指挥好一个编辑组,成为某中程度上的节目的定调人。主持人要对节目的定位,节目的特色节目的归属,节目的走势负责,因为整个节目最终落实在主持人身上完成。节目的品位来自主持人的修养,主持人在观众面前展现出的文化气质,个性风格,谈吐举止,仪容等等,无不关乎节目的品位。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力量主要体现在对节目的驾驭,对话题的把握上;要达到这一点,必须从文化品位,文化内涵,文化意识上,多考虑一些。主持活力的归宿应当是促使受众迅速地和节目建立在紧密的审美关系。2007年两会期间,《东方时空》推出的特别节目《一丹两会信箱》,中央电视台资深节目主持人敬一丹以政协委员的身份,结合十年的与会经历,用民生视角来解读民生话题,着力打造民众与委员代表、官员的互动新平台,充分反映了角色意识。
2.3 主持人的媒介人格
人格决定人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一个人具有健全人格才能将社会道德准则内化为自身价值观念,才能自觉把美德外化为具体言行。敬一丹说过:“主持人首先是个人,然后是个文化人、电视人,最后才是个节目主持人。”白岩松说:“现在的主持人包装得很厚,而作为人的素质却很单薄。”我们在现实工作中更多的是在关注“主持”而忽略了“人”的部分。人格对于主持人而言具有两个方面特征,即自然人格与媒介人格。前者是真实的人的自我部分,后者是传媒被主持人人格参与而人格化了的具有显著的意识、情感及创造性与自身价值等的社会化人的自我载体。这当然涵盖主持人自然人格特征,媒介人格是在主持人人格基础上产生的,受社会公共价值准则、节目自身内容和风格、电视节目创作集体的动机以及观念模式制约并认同所显现的特征。一副积极、真诚、健康的人格素质使一个主持人生成特有的优秀个性、风格、气质成为了可能。人格还包括传统文化气质与美德修养,可以肯定只有具备了真诚、善良、可信等优良品质,才能征服观众、激励观众,才能在媒体与观众之间的信息沟通中建立一个完美的精神家园。因而人格要素在主持人身上所折射的外化力量牵系整个媒体的形象。
2.4 主持人的文化素养
2.4.1 语言符号的表述
语言符号在“主持文化”的具像化表现是:1)自由地接近新闻本体,并加以评论;2)倡导知情权,满足公众发表见解的需求;3)促使公民行使舆论评判与监督权。
应该说以语言表现内容非电视强项,但受众之所以喜欢电视谈话类节目(《实话实说》、《今日说法》、《东方时空》)就在于电视及它的角色主持人用语言符号激活了每个人独特的擅长的谈话方式,使世俗的交流更具品位。
2.4.2 非语言符号的流淌
非语言符号集中体现在主持人的表情、动作等态势语言上,它追求与语言符号的和谐同意,以期待真实而个性化。作为电视传者的节目主持人就有必要用符合电视特质的符号诉诸传播,而非语言符号往往更容易走进心灵。如倪萍在《综艺大观》中出色的表现使得她每一次都能促使观众迅速地和节目建立起密切的审美关系。
2.4.3 对主导信息的反应
信息敏感是贯穿于信息传播全过程的一种综合性的判断能力,它直接关系到传播者能不能迅速地发现并有效地利用有用信息为传播目的服务,因此,它是职业传播者的一项必备的素质。职业传播者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去培养和提高自己的信息敏感。这实际上是主持人选择事实,选择新闻,选择信息,选择受众的能力。
2.4.4 对现实本质的构想
“主持文化”在理念上要对传播现实作出这样的前瞻性思考:如何提高节目的内在品质与主持人的格调;如何使栏目制作艺术化,自然化,使其接近电视本质;如何做到主持人的高雅大气与通俗质朴的合二为一;如何将主持语汇纳入栏目统一的语言符号,以新颖独特的形态包装吸引受众;如何超越主持本身的信息,如何使这个信息传达出更深邃、更具感染力的内涵,等等。主持的高境界在于,传受双方的激情,感染力可以把信息内涵升华,体现出一种情感的交流。这种情感沟通与融合带有双方亲密无间的信任和成就感,一种交流,启迪带来的激情澎湃的超越。
3 结束语
主持的过程可以说是一个结构化演绎事实的过程,目的不在于揭示事实而在于提炼意义;主持人竭尽所能的是认识及把握受众的需要,并能追随受众进而引导受众。 正如施拉姆在《传播学概论》中说的一段话:“一个人用整个身体进行传播,并且动用全部力量来解释收到的信息。”唯其如此,传播才有吸引人的力量。主持人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需要媒体,受众,社会链条中的各方在不断变幻的市场条件下不断地协调平衡,达成一个契合点,来共同营造主持人的生长空间,打造他们的良好的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 罗莉主编:电视播音与主持,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
自信的格言篇9
关键词:“立言、立信、立人”;“人无信而不立,法无信而不施”;“得黄金千两,不如季布一诺”;教师素质。
当下,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在全国上下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际,我认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社会、学校、学生心目中树立“立言、立信、立人”的良好师德形象非常必要。因为它是教师必备的职业操守。
立言,反映的是人对某一事物的思考,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人道德操守、精神境界及其世界观的反映。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做到言行一致。如果在讲台上高谈阔论,教育学生做人做事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做任何事情不能违背法律法规,不能撒谎,可到了台下却做一些违反政策表里不一的事情,请问我们的良心何在?一个简单的例子可以说明:比如当下,社会上比较关注的教师有偿补课、为学生订购规定以外的教辅资料等现象,请问有哪位教师不知道这是国家明令禁止的?可是为什么屡禁不止?原因何在?这里一方面与我们上级部门和学校领导的管理不到位有关,但最重要的是我们教师本人的拜金主义思想在作怪,一点蝇头小利冲昏了头脑。在遇到领导和上级部门检查的时候,就教给学生一种说法,美其曰:是家长“自愿”给买的,是学生家长“自愿”要求要补课的等等。按照学生和家长的说法就是老师在教我们撒谎,这样的结果是什么呢?导致了老师和学生都不诚实,长此以往,我们走向社会的青少年学生道德素质会怎样呢?如此言行相悖、知行相反、表里不一者,令人悲哀。
“人无信而不立,法无信而不施”,“立信”就是要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互信。一个守信的人,最容易赢得别人的信任。正所谓“人先信而后求能”。获得别人的信任,铸就自己的信誉,不论你采取什么方法,守信是最根本的要诀。
我国古代曾有“得黄金千两,不如季布一诺”的典故,这说明信守诺言非千金可买。你如果在对待别人时能信守诺言,别人就会为你的态度所打动,他们认为你是一个守信者,从而信赖、依靠于你,恪守信用是人的美德。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行事规则,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教师的“立信”就是要求其做到“诚信”。教师的诚信是学生良好行为的引路人。
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导航者,教师的人格力量、个人形象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这种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正是因为它的“润物细无声”,教师就更要注重自身的塑造和完善。诚实守信是每一个公民都应遵守的道德规范,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将这一思想融入到个人的灵魂中,让受教育者在诚实守信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教师每天都会遇到发生的许多事,学生之间发生的事,都需要教师来评判处理。要公道、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绝不能用自己的好恶来看待学生,不能凭着主观意识来判断,必须就事论理,一视同仁,不能因为是好学生,是关系生,就不批评;该表扬的,不能因为曾经是差学生,是关系疏远的学生就不表扬;一旦说到的就要兑现自己的承诺,否则学生不把老师的话当回事,老师的威信从此也就大打折扣。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受到学生的关注,作为一名教师也更应该注重自己的言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诚实守信。因此说,教师的“立言、立信”是统一的,要做到言而有信。
“立人”,是一个人的社会价值的重要特征,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尊严、价值和形象的体现。“立人”就是一个人要有崇高的人格魅力,有一种强大的感染力量。真理只有和崇高的“人格魅力”相结合,才能产生巨大的力量。一位好校长、好班主任之所以能够造就出一个好集体,其中,个人的人格魅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社会生活中,对一个人的评价,不但要“听其言”,而且要“观其行”,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不是由他的言论所体现的,而是由他的一连串的行为所凝聚而成的。一个人,口中所说的,就应当是实际所做的,在群众面前所宣传的,就应当是自己所身体力行的。教师在学生面前的一言一行、所作所为应当是表里如一,心口如一,言行一致,光明磊落。只有以这样的高尚人格来宣传真理,才能使科学真理发出光辉,才能增强学生对科学真理的信任。崇高的“人格”,有一种感人的“魅力”,有一种使人敬佩和信任的品质。因此,一旦这种力量同真理相结合,就能够使人们从内心中愉快地接受真理,相信真理,把真理变成自己的信念和行动的纲领。
“立言、立信、立人”就是要在行动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教师时时刻刻要做表率,只有身先士卒,做给学生看,带领学生一起干,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才能做好表率。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要求别人求真务实,自己首先要求真务实;要求别人锐意进取,自己首先要锐意进取;要求别人艰苦奋斗,自己首先要艰苦奋斗。如果连自己都做不到,又怎好张口要求别人去做。“立言、立信、立人”就是对教师个人思想修养提出的基本要求,所以我们要坚持立人先立己的原则,把个人兴趣、爱好、欲望等一言一行,都严格控制在时代的道德范畴之中。
一个高尚的人,必定是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大公无私,一个传播真理的教育工作者何尝不是呢?教育的发展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水平。人们把我们教师比做“红烛”、“春蚕”,这是对教师奉献精神的写照。我觉得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师,不仅要能够照亮别人,也要学会如何让自己永远灿烂。一名具备良好师德修养的教师,对学生来讲就是一本优秀的教科书,而良好的师德修养对教师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创造能力等业务素质的提高,更是一个强大而持久的动力。而正是这种动力将鼓励我们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由此可见,“立言、立信、立人“是教师必备的职业操守,是教师的必修课,是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永恒主题。
参考文献:[1]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人民出版社.2005(9).
自信的格言篇10
论文摘要:导游翻译使用的语言必须得体,但由于文化差异而导致了语言的“离格”现象严重影响了跨文化旅游的进行。本文分析了社交语用“离格”现象的成因,并用具体的实例来分析其危害。为了更好地和外国游客沟通情感,建议导游翻译运用语用移情来避免语言“离格”,并多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来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意识和语用能力以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入境游接待国和全球第四大出境客源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给导游,特别是导游翻译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导游被称为“山水之魂”、“民间大使”、“百科全书”,导游翻译的作用勿庸置疑。因此,提高导游翻译的跨文化素质势在必行。涉外旅游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所谓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其信息的编、译码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进行的。在交际过程中,尽管交际的一方英语说得很流利,但如果不熟悉英语本族语的表达方式和语用原则,则会使交际的另一方不知所云,造成误解,甚至发生冲突,从而影响交际。一个语法、语音或是词汇错误,顶多被认为是说的不好,但如果没有按照语用原则来处理话语,则说话人会被认为是不真诚或居心不良。因此导游翻译必须具有跨文化意识,熟悉不同的语言使用规则,懂得在什么场合下,对谁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以及说什么是礼貌的、得体的。因此,得体、礼貌的语言是导游翻译必须具备的。
1语用学和语言“离格”
语用学,即语言实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新领域,是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是研究语言在特定语境下是否合适、得体的学问。语用学强调在不同语境下选择合适的话语,但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每一种语言都代表着一种完全不同的文化;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特定的民族文化常把某种烙印加到语言上。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波及面广,从词汇、语句层直到语篇层无不受文化的制约。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双方的文化背景、交际习惯和思维方式等差异,以至在表达中没有考虑应该遵循的交际规范,使一种言语的言外之意在不同的文化中失去作用,而说话不合时宜、不得体或是不地道、带有明显母语文化痕迹,或有意无意地按照母语的文化模式来操用目的语,从而出现语言离格现象(1inguisticdeviation),导致语用失误。这种“离格”可分为语用语言的“离格”和社交语用的“离格”,即语言的语用知识和文化的语用知识两方面的“离格”。按J.Thomas的意义框架又可分为第一层面的“离格”和第二层面的“离格”。第一层面的“离格”指说话人语言表达主题或传递信息不准确或怪异,如:
案例1一个美国团队来到黄山观光,在结束第一天的游览后,导游宣布他们第二天的行程:Now I’11reporttomorrow’Sitinerary.Morn·ing—callwillbe6 O’clock,breakfast6:30,depar—turetime7.You can visitNotrh Sea scenic spot,and comeback forlunchat11:30.Areyou clear?
结果游客却沉默不语。为什么?从表面上看这些句子没什么不对的,只是省略了两个“willbe”而已,不过这更符合口语体的简洁特征,但问题是指示语出现离格。“you”第二人称当然指游客,不包括导游自己。游客所得的信息是导游不和我们一起去游览北海景区,让我们自己去。游客不高兴的理由是:你为什么不去,你是我们的导游,我们是付了钱的。由此可见这位导游用了个很不妥当的“you”而向游客发出了错误的信息,导致误解和不满。如果导游能够运用语用移情的等同原则,把自己看成是听话人中的一员,在这种特定的语境下,说:“W e Callvisit North Sea scenic spotand come backofrlunchat1l:30.”这就使游客感到更亲切、更易相互沟通,会觉得导游的尽职尽责。第二层面的“离格”是指听话人对说话人以言外行事(Illocutionaryact)表达的意义产生误解。人们的语用行为受制于他们各自的文化背景,文化差异必然影响到语用行为。因不了解或忽略谈话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差异而产生语言表达不妥,所以这种离格属于社交语用方面的离格。比如说中国人见面都说:“你去哪啊?”、“你多大了?”以示关爱。但如果导游对外国游客说:“W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