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期

  1、《研究生教育的科学研究基础》

  作者:(美) 伯顿·克拉克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内容简介:

  科研、教学和学习之间在支持方面的相互影响越来越难以维持。但是,在每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系统,面对不同的困难,作者发现,从融合知识的生产及其传播的持续努力已经发展了许多联系,那些懂得如果科学和学术要繁荣必须保持一定的互补性的人也形成许多联系。在过去半个世纪,美国的研究生院获得最能实现科研-教学-学习的结合并制定法规,使研究生层次成为美国教育制度的巨大力量。在美国和其他地方,与注意本科课程或前高级教育课程一样,注意高等教育的研究生教育或高级教育层次,无论在解释和平衡的公共政策方面都有很大好处。此研究旨在往这个方向推动分析。

  《研究生教育的科学研究基础》还讨论了在20世纪末各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和知识爆炸的背景下,实施科学研究与教学和学习统一的理想的具体措施;对各国研究生教育和科学研究组织的历史、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和分析,资料丰富,很有参考价值,所采取的跨学科研究方式,值得我们借鉴。

  2、《自由的伦理》

  作者:(美)穆瑞·罗斯巴德 著,吕炳斌 等译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自由的伦理》是对自由主义政治立场的最严密和最具有哲理性的阐述之一。这本著作的特色在于它把自由扎根于自然权利的观念之中并且把其适用于大量实践问题之上。尽管罗斯巴德的结论是激进的——一个严格遵循私有财产权的社会秩序必须排除国家本身存在的制度化侵犯——他对自由主义原则的应用却惊人地显示出其在大量社会难题上的实用性,这些解决方案规避了传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3、《娱乐至死》

  作者:(美)尼尔·波兹曼 著,章艳 译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娱乐至死》是对20世纪后半叶美国文化中最重大变化的探究和哀悼:印刷术时代步入没落,而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政治、宗教、教育和任何其他公共事务领域的内容,都不可避免的被电视的表达方式重新定义。电视的一般表达方式是娱乐。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而且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4、《1984》

  作者:(英) 乔治·奥威尔 著,刘绍铭 译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内容简介:

  《1984》是一部杰出的政治寓言小说,也是一部幻想小说。作品刻画了人类在极权主义社会的生存状态,有若一个永不褪色的警示标签,警醒世人提防这种预想中的黑暗成为现实。历经几十年,其生命力益显强大,被誉为20世纪影响最为深远的文学经典之一。

  5、《窗边的小豆豆》

  作者:(日)黑柳彻子 著,赵玉皎 译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内容简介:

  《窗边的小豆豆》是一部影响20世纪的儿童文学杰作,讲述了作者黑柳彻子上小学时一段真实的故事。小豆豆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有眼睛却发现不了美,有耳朵却不会欣赏音乐,有心灵却无法理解什么是真。不会感动,也不会充满激情。《窗边的小豆豆》不仅带给千万读者无数的笑声和感动,而且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全世界极有影响的作品之一。

  6、《林哈德和葛笃德》

  作者:(瑞士)裴斯泰洛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内容简介:

  裴斯泰洛齐是19世纪卓越的瑞士民主主义教育家。《林哈德和葛笃德》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作者通过小说中一些人物和故事情节,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罪恶,表现出他的救民于水火的人道主义胸怀。他提出了以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劳动与儿童的教育相结合来改善农民生活的思想,他的教育主张体现在女主人公葛笃德的言行中。

  7、《影响力》

  作者:(美)罗伯特·B·西奥迪尼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内容简介:

  自1986年出版以来,作为获得美国心理协会、美国心理学基金会年度大奖提名的西奥迪尼经典著作,本书已经成为史上最强大、最震摄人心、最诡谲的心理学畅销书,24年来,被翻译成26种文字广为传播,全球销量超过300万册。时至今日,本书仍位列亚马逊总排行榜Top400之中,并雄踞消费者行为学和应用心理学类畅销书榜首。也正是在这个畅销版本的基础上,西奥迪尼才衍生出后来为斯坦福大学等多所名校所采用的教材版本。 没有专家解读,没有每章导读,这是一本最原汁原味的《影响力》,醇厚甘甜,久而弥笃。阅读本书仿佛是与西奥迪尼面对面,让我们可以细细聆听,在定格的经典中体味无孔不入的影响力。

  8、《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作者:(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 著,林俊宏 译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内容简介: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是以色列新锐历史学家的一部重磅作品。从十万年前有生命迹象开始到21世纪资本、科技交织的人类发展史。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个人种,为何今天却只剩下了我们自己?我们曾经只是非洲角落一个毫不起眼的族群,对地球上生态的影响力和萤火虫、猩猩或者水母相差无几。为何我们能登上生物链的顶端,最终成为地球的主宰?

  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我们真的了解自己吗?我们过得更加快乐吗?我们知道金钱和宗教从何而来,为何产生吗?人类创建的帝国为何一个个衰亡又兴起?为什么地球上几乎每一个社会都有男尊女卑的观念?为何一神教成为最为广泛接受的宗教?科学和资本主义如何成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信条?理清影响人类发展的重大脉络,挖掘人类文化、宗教、法律、国家、信贷等产生的根源。这是一部宏大的人类简史,更见微知著、以小写大,让人类重新审视自己。

  9、《如何阅读一本书》

  作者:(美)莫提默·J. 艾德勒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内容简介:

  每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一本书出现在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包裹着肌肉,可说是盛装而来。读者用不着揭开它的外衣或是撕去它的肌肉来得到在柔软表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一定要用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因为那是了解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

  《如何阅读一本书》初版于1940年,1972年大幅增订改写为新版。不懂阅读的人,初探阅读的人,读这本书可以少走冤枉路。对阅读有所体会的人,读这本书可以有更深的印证和领悟。

  10、《教育漫话》

  作者:(英)约翰·洛克 著,傅任敢 译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关于英国中世纪晚期教育思想的通俗读物。它是一本饱含哲理而又写得深入浅出、生动感人的书。除了时代和阶级所带来的缺点以外,其他主张,如对教育力量的深刻信念、对父母的教育责任和早期教育的策视以及好些具体教育工作的见解,时至今日,还是可以发人深省的。

  本书是十七世纪著名的英国资产阶级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和教育家约翰·洛克所著。除了他所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他的教育思想主流是进步的、深刻的。作者从健康教育、早期教育、德育问题到智育问题都详尽地加以论述,提出了很好的主张,并在具体操作指导方面提出了良好的建议。全书写得深入浅出,生动感人,三百年前的论述,至今对人们还很有启发。

  11、《群氓之族》

  作者:(美) 哈罗德·伊罗生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从部落偶像、身体、名字、语言、宗教、民族、历史起源、新多元主义等多种角度,探讨群体认同在政治变迁压力下的自我塑造,缕析民族主义对世界格局的改变,以及认同问题对个人心理的巨大冲击。作者返回源头,从人性的基本面考察了群体认同的各种因素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环境,纠缠扭结,以致我们以各自的形态变成今天这副模样。在全球化浪潮以摧枯拉朽之势将世界抹平的今天,人类各种族间的冲突却呈愈演愈烈之势,现代人对归属感的需要也变得空前迫切,焦虑感与孤独感成为心头的梦魇,挥之不去。阅读本书,既像是在读历史,又像是在读预言。读历史,是作者30年前所点名的族群冲突点已经一一爆发;读预言,则是作者早已看到一些进行式的和未来式的族群冲突。

  人类的科技越来越全球化,政治却越来越部落化;人类的传播系统越来越普及化,对于该传播哪些东西却知道得越来越少;人类离其他的行星越来越近,对自己这颗行星上的同类却越来越不能容忍;活在分裂之中,人类越来越得不到尊严,却越来越趋于分裂。面对世界资源与权力的前所未有的激烈争夺,人类社会正把自己撕裂,撕裂成越来越小的碎片。《群氓之族》是一本重要的学术著作,有广泛的影响力,从部落偶像、身体、名字、语言、宗教、民族、历史起源、新多元主义,来探讨群体认同与政治变迁。

  12、《爱弥儿》

  作者:卢梭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五卷。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在第一卷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通过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发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卢梭提出的按年龄特征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史上无疑是个重大的进步,它对后来资产阶级教育学的发展,特别是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极可贵的启示。这部书不仅是卢梭论述资产阶级教育的专著,而且是他阐发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的名著。

  13、《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

  作者:陈向明

  出版者:教育科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是国内第一部系统评价“质的研究方法”(qualitative research)的专著,对目前国际社会科学界提出的有关理论问题以及新近发展出来的操作手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结合有关西方学者以及作者自己的研究实例对其进行了生动的展示和说明。“质的研究方法”目前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是与“量的研究方法”相提并论、交相辉映的一种研究方法,它要求研究者深入社会现象,通过亲身体验了解研究对象的存在方式和意义解释,在原始资料的基础之上建立相关理论。

  14、《心理与教育研究数据处理技术》

  作者:韦义平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心理与教育研究数据处理技术》是一本人们渴望的心理与教育研究的实用工具书,其突出的特点和优点是:1.它不是一般的测量学和统计学书籍。研究数据处理离不开测量学、统计学的知识,它强调的是统计应用。它不强调测量过程如何进行,也不强调统计方法或公式如何推演,而是根据心理与教育数据处理的目的、内容和类型,立足于处理与解释研究数据,帮助研究者形成研究结论,复杂的计算公式、过程则交给计算机处理。2.它不是一般的计算机软件介绍书。一般的计算软件介绍书以软件使用说明为内容,根据所用软件的特点,详细介绍软件各种功能的使用,目的是使用户能够熟练地、完全地了解和使用软件的各种功能。3.立足于为大多数研究者服务。本书主要服务的读者对象是缺少专业的心理测量学、教育统计学和教育评价学知识而又需要对心理与教育问题进行定量研究的研究者。4.注意介绍新技术的应用。对于一般的心理与教育研究而言,由于公式的复杂性以及计算量的繁重,一些复杂的处理方法应用很难推广。在此书中,除了可以看到常见的数据处理方法(如描述性统计、差异显著性检验以及相关分析等)以外,还可以学习到较高级的量表评分技术、分量表统分技术、实验设计与各种各样的方差分析技术(包括协方差分析技术)、线性与非线性分析技术、一元与多元回归分析技术、路径分析技术、多变量相关中的偏相关分析技术、因素分析技术、聚类分析技术、判别分析技术等的应用技能。

  15、《帕夫雷什中学》

  作者:(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

  出版社: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帕夫雷什中学》通俗易懂,它既非空洞无物的泛论,也不是事实材料的罗列,而是以论统实,寓论于实。它经严整,泾渭分明。其中《前言》部分言简意赅地阐述了笔者的基本教育信念。第一章介绍了该校从校长到整个集体朝气蓬勃的概貌。第二章则把该样富于教育性的物质环境生动形象地展示在读者面前。第三、四、五、六、七各章分别就体育与健康、德育、智育、劳动教育、美育五个方面详尽地阐述了笔者的见解和做法。

  16、《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

  作者:(德) 弗里德里希·尼采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内容简介:

  尼采在本书中批判了当时德国大学和文科中学教育中存在的两种倾向。一种是扩大教育外延的倾向,大学和文科中学大规模扩招,模糊了精英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界限,使教育沦为谋生的手段。另一种是缩小教育内涵的倾向,削弱人文教育,教育沦为学术分工的工厂和国家利益的工具。在尼采看来,真正的大学和文科中学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哲学悟性、艺术直觉和古典人文修养,为天才的诞生和文化的创造培育适宜的土壤。

  17、《如何学习》

  作者:(美)本尼迪克特·凯里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有人灌输给了我们这样的观念:学习靠的是自律。我们必须把自己关在一个安静的地方学习,关掉音乐,严守一个规律的学习习惯,唯有这样我们才能考出好成绩、记住发言稿、在钢琴演奏会上不出纰漏。可是,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告诉你,这些老一套的学习方法都不是好方法,那怎样才能让我们花更少的时间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呢?

  本书作者本尼迪克特?凯里是享有殊荣的《纽约时报》科学专题记者,在《如何学习》一书中,他汇集了从神经科学和认知心理学数十年科研成果中筛选出的精品,让你看到大脑汲取知识的真正途径,让你了解这台奇妙学习机器的运作原理,以及学习科学领域最前沿的科学学习方法,从大脑的学习机制讲起,一路探寻记忆的真相、环境的影响、灵感和顿悟的产生以及潜意识的奥秘,提炼出10种颠覆常识的学习方法,告诉你何时学、在哪学、怎么学,才能有效、轻松、不费力。

  18、《写在人生边上》

  作者:钱钟书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假使人生真是这样,那么,我们一大半作者只能算是书评家,具有书评家的本领,无须看得几页书,议论早已发了一大堆,书评一篇写完交卷。但是,世界上还有一种人。他们觉得看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写书评或介绍。他们有一种业余消遣者的随便和从容,他们不慌不忙地浏览。每到有什么意见,他们随手在书边的空白上注几个字,写一个问号或感叹号,像中国旧书上的眉批,外国书里的Marginalia。这种零星随感并非他们对于整部书的结论。因为是随时批识,先后也许彼此矛盾,说话过火。他们也懒得去理会,反正是消遣,不像书评家负有指导读者、教训作者的重大使命。谁有能力和耐心作那些事呢?假使人生是一部大书,那么,下面的几篇散文只能算是写在人生边上的。这本书真大!不易一时看完,就是写过的边上也还留下好多空白。

  19、《教育的目的》

  作者:(英)怀特海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内容简介:

  本书英文原版首次出版于1929年,是他有关教育的演讲论文集,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教育观念。他主张教育应该充满生活与活力,反对学生灌输知识,面应引导他们自我发展;他强调古典文学艺术在学生智力发展和人格培养中的重要性,倡导使受教育者在科学和人文方面全面发展;他还重视审美在道德教育中的意义,认为受教育者“如果不能经常目睹伟大崇高,道路教育便无从谈起。”怀特海的教育思想对今天提倡的“素质教育”有很大的参考与指导价值。

  20、《从一到无穷大》

  作者:(美) 乔治·伽莫夫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从一到无穷大:科学中的事实和臆测》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的科普经典名著之一,1970年代末由科学出版社引进出版后,曾在国内引起很大反响,直接影响了众多的科普工作者。

  作品以生动的语言介绍了20世纪以来科学中的一些重大进展。先漫谈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然后用一些有趣的比喻,阐述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四维时空结构,并讨论了人类在认识微观世界(如基本粒子、基因)和宏观世界(如太阳系、星系等)方面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