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烧脑哲学悖论之电车难题,道德主义还是功利主义?
提示:
本文4700字左右,预计阅读时间15分钟
导读:
《
电车难题
》被誉为伦理学上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这是因为它仅仅通过实验,就能轻易地勾起绝大多数人去挑战思维极限的欲望。
在哲学观念中,显然有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
一种是道德主义,一种是功利主义。在道德主义看来,人只能是目的,人不能是纯碎的手段
,所以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能牺牲一个无辜的人去挽救他人的生命,因为没有人有权利去剥夺他人的生命,
听天由命就是一种最好的选择!而功利主义却认为,在同样的情况下应遵循数量优先原则。
0
1
电车难题的内容及提出背景
内容:
电车难题之所以成为世界性的伦理难题,在于无论我们怎么选择,都会面临道德困境。
符合人性、道德、伦理的正义,却不一定是符合法治的正义!
道德伦理与法律会在有些选择上存在冲突!用哲学家的话来说,就是道德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冲突。
背景:
02
电车难题的讨论与发展
心理学届的讨论
社会讨论
主流观点一:
面对电车难题,有人认为这就是一道简单的计算题。这就像政府在医疗改革的时候,特别注重预防性医疗,也就是疫苗、体检这些。这么做,可以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用处,给更多的人带来好处,而不是花大量的财力物力,只为了让少数得了重病的人能多活几天。在这类人看来,这起电车案也好,医改方案也好,虽然会给少数的人带来不太好的后果,却能分配有限的资源,
让整个社会的效益实现最大化
。
主流观点二:也有人认为,如果选择牺牲一个人,就有谋杀的嫌疑。
谋杀有两个条件,一个是主观故意,一个是能预见到会造成死亡的后果。在电车难题中,这无疑是成立的。
关于电车难题涉嫌谋杀的成立条件,还有一个著名的反例:
确实,在这样的条件下,如果我们认可为了多数人的利益而牺牲少数人的利益,那么社会将会出现很恐怖的现象,即任何一个健康的人都有可能成为多数人利益的牺牲品。
生死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尊重,任何人都没有权利侵犯别人的权利和自由。当主角拉下操纵杆,当外科医生对年轻人开膛破肚,其实他们都是在擅自扮演了上帝的角色,可又有谁赋予了他们这个权利,去决定别人的生死呢?
在这个例子中,也有人认为这两起案件的可比性不大。为了说明这一点,她也采用了一样的论证方法,引用了之前的两起案件判决。
这两个案例的区别在于,案例一中克拉拉的行为是避开原来轨道上面的五个人,而不是为了杀死后来的那个人,所
以她的行为本身是善意的,只是带来了一个不好的副作用
。但是案例二中弗兰克就不一样了,
他是带着主观上的故意,把一个无辜的人推了下去,虽然是为了带来好的结果,但是采取的手段很恶劣。
由此可见,在面临电车难题的道德困境时,法律上的正义取决于我们主观意图的善恶。
03
结尾
托马斯·阿奎那曾经提出过一个“双效原则”,就是说,一个行为可能同时好和坏两种结果。怎么判断这种行为应不应该呢?就是“
我们允许一个好的行为存在不良的副作用,但是绝不能用坏的手段来达成好的结果。
”这就是克拉拉和弗兰克之间的不同之处。
那么,如果是你,面对“电车难题”这样的困境时,又会如何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