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高考,阻止功利教育固化社会阶层
取消高考,让大学自由的进出,不要让功利的教育,成为阻挡民族复兴的壁垒!!!
一位中产爸爸的怒吼:没人告诉家长,教育是用来社会分层的!
中国的教育最重要目的就是把极为不均衡的教育资源,看似公平的分配出来。再把通过这种分配的结果,作为社会阶层的准入门槛。
因教育而形成了现有的阶层,具体的来说就是我们形成了一种社会共识:学历高的能力就应该高;能力高的收入就应该高;
依照这样的标准,社会形成了唯学历是从的认知,无论是私企国企招聘还是公务员考试,或者干部任命晋升等等。这个不是中国的特色,网上有组国外的调研数据: 大数据揭秘:学历与收入的关系——世界上最赚钱的生意
从中外的情况都可以看出,实际上,受教育程度就是收入的程度。这几乎是完全贴合的。
所以为了孩子为了可以成为“人上人”,即所谓高收入群体,让孩子受教育到博士是最好的,不行也得是硕士,再不行也得是“985”、“211”的毕业生,因为收入确实是和这些因素正相关的,所以
可是教育是有前提的:1.有钱 2.有时间 3.有环境,笔者觉得还是可信的计算:在中国生个孩子到大学毕业,要花多少钱?算完这笔账,我沉默了
简单的图表展示:教育的投入阶段时间金钱(含生活)小学66初中34高中35大学410研究生2-310博士3-515合计(约)2050
20年年均2.5万元,相信很多人看到这个表格会暗自嘲笑太便宜了,因为这个计算基础来源如下:公立学校不出国读书不是艺术专业
2018年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也就是说至少一半的中国人不吃不喝也不可能让孩子读到博士。当然这样的考虑非常粗糙,实际情况是:学历越高招生人数越少,最终,最差教育环境的学生要和最好的教育环境学生的一起比拼;家庭要在20年的时间内,保证对孩子的持续关心和教育以及经济资助;如果出国学习每年要花费至少15-30万人民币每年的支出;
上面说道的只是从时间和费用的考虑,可是实际影响学历的因素还包括很多富人的特权: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国家大量需要人才,所以集中优势资源建立最好的教学环境并培养国家人才,这是无可厚非的,而且国家也产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并且使中国没有文盲,这是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社会对学历的病态要求,越来越多的掺水学历随着对金钱的追求诞生了。
首先要知道的是,名牌大学的毕业证,不是只能通过高考拿到。名牌大学是有特招生的(大家自己度娘:2018年清华、北大特殊招生),这些特招的人数比国内高考招生的人数还要多!另外还有大量的国际生(请自行度娘:2018(17)清华大学国际学生(本科)招生简章),所谓国际生,很多都是中国人去外国有了身份后回国考试的,至于难度嘛,大家自行查阅吧,基本上努力高考改变命运的人,只能称之为“普通老百姓”。
笔者这里不是对年清华、北大有什么特殊的褒贬,而是用全国最好的两所大学来做个例子,其他的“985”、“211”基本都一样。这样就能看出来“985”、“211”、“省重点”、“市重点”、“区重点”。。。等等、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不是学校,是社会优质资源再分配的容器。
但是,这样的资源集中最终变成了社会阶层形成的成因。
可以说,每个中国人都明白,在孩子的成长中一路重点学校,就能进北大、清华这些名牌大学,拿到这个证书就能大概率的发大财,因为名牌大学的就能进好单位,就能获得更好的收入和待遇。
所以,这个证书就是贫富的分水岭。
所以,这个证书就是分配社会资源的通行证。
这样,中国的教育实际就是获得分配资源证书的比赛,这场比赛显然是不公平的,因为其具备的不公平性。每个人都不想输在起跑线上。
在这个以高考和各类考试为依托的社会分配体系内,保障的还是金钱和时间,而且充满了大量作弊的人,因为既然社会的再分配是以考试后的证书为标准,那么获取证书的途径自然是五花八门:大量的MBA、各种神头鬼脑的比赛加分、各种国际学位等等都在左右着每个人的入场券。
在空谈“中小学生减负”的口号下,这些问题能不能解决:招聘不看学历取消高考制度取消重点——小学、中学、大学实际解决贫困人口的高等教育问题实际解决硕士博士的培养瓶颈问题
这些问题没有解决,面对未来只认证书的财富分配体系,只有白痴才会给孩子“减负”,中国考研、考博的人一年比一年多,从中小学减负是等着死在考研、考博的时候吗?
我们来梳理一下现行的教育模式:
1. 通过“重点”来划分优质教育资源;
2. 通过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特定人群,进行社会优质资源分配;
3. 获得社会优质资源分配的个体,再次进入这些“重点”;
这个就是循环,而且越来越难以逾越,形成了不流动的阶层分化。
所以呢?其实这件事说白了,就是阶层限定。
有个片子叫《窈窕淑女》是赫本演的,片子很好看,内容放在这里却很沉重。我们有句谚语叫: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朋友圈一群群的无脑们在吹嘘哪家的孩子之所以厉害是因为爸爸、妈妈的基因如何伟大,某名牌大学的骄子、某省的状元,等等。凡是碰见这样的就问他:“你认识爱因斯坦他爸吗?要不然就是华盛顿他爸?乔丹他爸?居里夫人他妈?”换过来说,王思聪一定是地产大亨吗?马元坤就一定是商业奇才喽?
所以这里就非常明显得揭示了一个道理,因为他们不能保证自己的子嗣可以和自己一样,才选择绝大多数人无法选择的教育资源。这里就揭示了教育资源的一个特性,就是通过财富而达到的排他性。哈佛2021届新生家庭背景数据发布:当别人的基石天生比你高三尺 ,请看这个:哈佛2021届新生家庭背景数据发布:当别人的基石天生比你高三尺_校友学生中大约17%(约六分之一)的学生来自家庭年收入50万美元以上的超级富豪家庭,而只有12%的学生来自年收入不到4万美元的家庭近30%的新生家庭至少有一位亲戚曾是哈佛大学校友(等等)
图片这个人叫 William Singer说“……前门是考生依靠自己的能力获得录取,然后有人利用制度优势通过捐赠走门后……我则是打开一道侧门”。上面说的优势人群走的都是 Singer 口中的后门,不过这个后门可比侧门难走多了。凭借捐赠进入名牌大学,这类学生会被学校称作是“development case”,相对于父母中至少一名是校友的“legacy”申请生,捐赠入学的概率会更大一点。
步长药业的赵思雨堪称演戏演全套,自行编导完成:“学霸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作品。
所以不要一听常青藤、国家重点就肃然起敬,这是教育最虚伪的外衣之一,是为了再次“公平”分配有限的社会资源而设计的,所以大多数人的认知是“学而优则仕”,所以更好的学校毕业自然当更大的官。
所以,哈佛出总统。。。等等,等等等。
既然高等教育是费钱的,是很多人难以企及的,那么也许还有一条路,就是拿到专业资格证书,也许可以改头换面,可惜。。。。。
专业资格: http://www.cpta.com.cn/index.html
从人才的流动性性上看,似乎还有一条路可以通过教育促进社会阶层流动,那就是专业资格。可以把这个体系称之为:因教育而定型的人生。中国人事考试网从人才的流动性性上看,似乎还有一条路可以通过教育流动,那就是专业资格。可以把这个体系称之为:因教育而定型的人生。
链接中是中国人事考试网的考试要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必须有相关专业的本科或者专科的毕业学历,换句话说没上大学就不能考试。举个例子比如:法律职业资格考试。
要求如下:具备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法学类本科学历并获得学士及以上学;或者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非法学类本科及以上学历,并获得法律硕士、法学硕士及以上学位;或者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非法学类本科及以上学历并获得相应学位且从事法律工作满三年。
这个逻辑就是,想当律师:
1. 必须是本科以上
2. 必须是法律行业
其他行业的资格考试基本都是这样,这样说来是否上过大学就直接屏蔽了所有深造的可能,加上前面的“重点”培养体系,社会阶层基本就定型,并停止流动了。
这里就有一个奇怪的质疑,举个执业医师考试的例子:
根据2014年医师资格考试官方数据,执业医师资格审核通过人数为37.7万,实践技能通过率为85%,把实践技能通过率考虑在内,综合笔试通过率为52.7%。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审核通过人数为36.3万,实践技能通过率为67%,把实践技能通过率考虑在内,综合笔试通过率为23.45%。
也就是如果,一个工地里的民工朋友通过了考试,他大概就是比约76%的专业人士厉害,因为怕闹笑话所以必须有学历要求吗?
我们来引申一下:要求学历,是怕考试不能体现全部的专业内容。
那考的全面一点好不好,多考几次综合成绩可以吗?一刀切的考试要求实际上就完全封死了很多人改变命运的可能。要求学历是,怕考试的人太多没有这么多资源。
网络考试,需要什么资源,这已经是多么发达的信息化时代了?这种可笑的想法只能是懒政的思维。
这样导致的结果是,没有上过大学的人只能一辈子做社会的底层。想进入某个专业领域,此生是不可能了。
龚自珍说:“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学历考试已经因为金钱、时间、教育环境等诸多因素屏蔽了很多人的发展,资格考试在这个上面死死的套了一个紧箍咒,这难道就是教育的目的吗?
所以梳理的脉络就是:由重点至重点的富人培养圈;由重点到社会的资源封闭圈;由学历背景到专业考试的禁入圈;
可以看出来,通往专业人才或者管理人才之路基本已经定型,必须先接受高等教育,而显然高等教育是有门槛的,越出名的门槛越高。这就有了几个奇怪的疑问:
1. 大学是选拔人才的吗?
以现在的线下教育资源和网络教育资源,有没有必要高考?让一群孩子们接受完全没有屁用的偏难怪题,再制造出好像一个个天才诞生的假象。我们不要看那时的高考,我们看多年以后,有多少个企业大亨是高考状元?多少个一方诸侯是高考状元?影星?歌星?创业带头人?国家科技带头人?
所以这些可怜的孩子们和荣光满身的状元只是维系这个貌似公正平台的宣传册,那些闷声不响买到北清等MBA的才是实际受益者。
所以不是您的孩子不行,是您不行。那些看似高高在上的学历门槛,都是为了保护门槛后的人而设计的。
很多人会说,因为奋斗很多人改变了人生的命运啊!
那是曾经!
城市化的逐渐结束中国也将结束大量的人口迁徙,而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也将逐渐消失,上面说的教育阶层将越来越凸显出来。有几个疑问:首先,美国(经济世界第一)的GDP为什么不能每年增值10%呢? 其次,邻国日本(经济世界第三)的社会阶层流动是什么样的呢?
因为无论怎么改变,资源都不是凭空产生的。
1. 我们以100根木头举例子,开始我们把100根木头分给100个人
2. 经济增长了10%,我们有110根木头,100个人中有的可以多分
3. 现在我们有1000个人。。。。
所以大家需要高等教育,而美国人不可以变出来10根木头,日本人不可能让社会阶层流动。
一个最偏僻、最荒凉地区出生的孩子,放在资源充沛的家庭也会出人头地这就是《窈窕淑女》。人类没什么进步,春秋孙武(约公元前545年),道天地将法、智信仁勇严,三国群雄逐鹿纷争(公园220年),那时的人权谋、武功现在的人还在学习,我们的智商进步了吗?耶稣、佛陀、穆罕默德是什么时候的人,我们的质疑和自我认识进步了吗?孔子的《论语》立了废、废了立,我们的伦理进步了吗?
教育,是提高普遍素质的,也是充满功利的,而且会愈演愈烈。
本人普通老百姓一枚,不是什么专家学者,说不出来:“何不食肉糜?”的白痴建议。只是看见自己小孩,天天努力的浪费着生命,有些话实在是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中国现行的教育很不“与时俱进”.
有关英语的牢骚:
我在一个帖子的回复当下中国有哪些反智主义的现象?
对为什么要学英语的这个问题,一直是实在难以明了。世界已经进入5G时代,学习英语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拉开高考的分差。对于人数如此众多的中国人而言,有多少人可以定居海外?可以每天与外国人打交道?可以阅读英文读物?为什么要为这些少的可怜的需求,让所有的学生们去学习呢?还要从小学到高考。
更加可笑的是学了十几年的英语,在现在的科技情况下,点一下鼠标,或者下个APP,一秒钟就能解决十几年的问题。除了鄙视有关部门的落后、无知,还能说什么?全世界的高科技公司都在做同声传译的软件和硬件,我们在逼着孩子们学习“屠龙之术”,学会了,用在那里呢???
当我们的孩子终于可以通过十几年的学习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后,花1000块人民币就能同时将自己的语言翻译成几十个,甚至全世界所有国家的母语。
2018年微软亚洲研究院宣布,他们团队所研发的机器翻译系统已经达到可以和人工翻译相媲美的水平,并且这是首个在新闻报道的翻译质量和准确率可以和人类的翻译水平相互持平的,请注意,这个水平是新闻报道级别的,请问我们的学生学习十几年,有几个能到新闻报道级别?而现在下个软件分分钟就能把自己变成“翻译专家”,那这些年的英语教育不都是在白白浪费生命吗?!
除了很无知,实在很难度量这些高考的管理者,竟然要考英语。
有关高考的牢骚
说到高考就更奇葩了,除了掩耳盗铃、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自以为是等等这些词语,实在是想不出来怎么形容这个落后的保护利益的制度(见前文)。
如果说高考是为了培养人才,那大家请在网上搜索一下“公开课”。任何人都不必因为没有通过高考这个千军万马的独木舟而沮丧了。“985”、“211”的很多大学在网络上都有授课,而且耶鲁、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等等这些与普通人完全没有任何联系的常青藤们,早就在网络上公开了大量的课程可以自学,知识从来就没有像现在这样容易获得。
这样看来,对于严进宽出的高考而言,就是混个证书而已(为了分配资源)。
《中国青年报》近日报道,东方闻道网校在我国贫困地区的200多所学校安装教学直播屏,实时直播国家级示范高中成都七中的课堂,让贫穷地区孩子跟随成都七中平行班一起上课、作业、考试,结果有的学校出了省状元,有的本科升学率涨了几倍、十几倍。
且不说这个是不是营销,但是通过网络实现教育,难道比网红直播更难?而且是不是每个人都有可能接受全国最高等学府的教育?那么,我们要高考干什么?让高考成为绝大多数人一生的遗憾吗?
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是不是每个能教育的中国人都接受最好的教育,才是教育的目标呢?在信息化巨变的今天,科技已经铺平了每个人都接受最好教育的基础,我们还在等什么?还要让高考作为阶层划分的准绳,让教育成为财富的门槛,这是多么可笑的事?!
随着科技的进步,教育将智能化。人工智能的老师将取代现有的教师体系,考试将随时可以进行,人们可以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一直探索下去。这个不是梦想,是眼看就要实现的未来。
可是我们的教育还在走着近乎八股取士的老路,用来保障社会资源的再分配的看似合理性,所以掩耳盗铃、所以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所以自以为是,连耶鲁和哈佛都在向全人类奉献知识,而我们的教育还在走着牛车老路,这耽误的不是学子,是整个民族的未来。
这就是我们面对的教育。教育不是屏蔽的围墙,不是狗苟蝇营的名利场,更不是屏蔽社会阶层的笼闸。
人之所以视线狭窄是因为有了好恶。比如选择了喜欢白天、不喜欢黑夜就少了一半的开心时间;喜欢了橙色、不喜欢绿色自然少了很多色彩的乐趣,诸如此类。
说到教育,孔子说:“有教无类”。如果教育自己有了好恶,并且以培养好恶为目的,显然是为了选择专有的人才。
国家的教育,就是为了选拔人才,从九品中正到隋唐科举不外如是。什么样的国家需求,就有什么样的人才通路。所以就人才而言,首先是国家人才。这样就可以看出所有的学习科目、人才培养流程都是为了对国家有用,2020年即将过去,新的技术越来越多,模式化、功利化的教育体系诞生的必然是对应的人才。
既然教育已经具备内在的利益性,并建立了难以逾越的自我循环体系,那这样教育的芸芸学子则可以推定。
功利教育,培养的是商人,学会的是钻营,精通的是算计。层出不穷的造假、贪腐就是表现。
教育是
教育该有多样的通路,该是一望无际的原野,是无论贵贱的选择,是包罗万象的海洋。曾经,陈寅恪大师在王国维大师的纪念碑文中这样说:“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