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理论与资本主义的读书笔记
新教理论与资本主义的读书笔记(精选3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书笔记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新教理论与资本主义的读书笔记(精选3篇),欢迎大家分享。
这本书探讨了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关系,新教的各个教派对宗教伦理的发展和探讨,在无形之中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一提到资本主义,很多的人的第一印象,资本主义是如何地恶毒和可恶,不顾一切地追逐金钱利益,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也往往是资本主义必不可少的标签。
然而这本书却告诉我们:追逐金钱利益——这并不是资本主义的产物,这种物欲只会存在于人类本身,一切时代,一切国家成员,无论有无实现欲望的可能,这种欲望都存在。对物质的欲望并不是资本主义,更勿论资本主义精神。
但是资本主义确实是通过连续、合理的商业活动来产生利润并使利润再产生——这是资本主义存在的基础。总而言之,他们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攫取金钱的投机活动,不会放过任何一次盈利的机会。
当然这一切并都不是其利益熏心,其背后有着深刻的宗教背景和原因。倘若没有合理的资本主义形式,这所有的一切特点都不能有重大的意义,特别是不会有与之结合而产生的现代西方社会结构。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从始至终都受到科技发展可能的影响,这与清教徒们对科学采取了青睐的态度是分不开的。毫无疑问,法律和行政机关的建构也是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中其重要作用的两点。
尽管经济理性主义的发展并不是完全依托于理性的技术和法律,但是要实施一些实际的理性行为却要借助人为的力量。倘若这些理性行为受到了精神因素的阻碍,那么理性经济行动的发展必然会受到严重的来自于内部的阻碍。
在印度和中国,资本主义的利益为何没有起到相同的作用?为何两国的科学、技术、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发展都没有朝向近代西方所特有的合理化方向发展?
这里面,西方宗教力量所形成的资本主义精神往往是印度和中国所不具备的,往往这看起来容易被人忽略的因素,却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因为正是这些宗教教义的规定,比如劳动、节俭,人们出于对上帝的一种虔诚,把这种宗教的虔诚当作自己的行为,在增加上帝荣耀的同时,促进了财富的增长。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资本主义精神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并不意味着教会失去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控制了,与此相反,另一种新型的控制力取代以前的方法。树立一种从私人空间到公共领域的全方位的行之有效的控制管理。来世观念、禁欲主义、宗教虔诚与讲求实际利益的资本主义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冲突,两者之间反而存在一种及其密切的关系。因此宗教信仰的内在特质正是回答我们心中疑惑的关键所在。
在谈论英国人时,孟德斯鸠表示:英国人“在三件大事上走在了世界其他民族的前面:即虔诚、商业、自由。”这种非凡的资本主义商业意识为何以各种形式渗透入一个群体或集团中与支配他们全部生活的强烈信仰共存,这是作者下面要回答的问题。
资本主义精神
“一定要记住,时间就是金钱……信用就是金钱……金钱具有孳生繁衍性,金钱可以再造金钱,而孳息可以再造孳息,如此这样生生不息。”毫无疑问,这些话出自于杰明·富兰克林,体现了典型的资本主义精神,但是这并不意味它包含着所有资本主义精神。
富兰克林宣言的并不只是如何发迹,更是一种独特的伦理。它不仅反映了普遍不过的从商精明,更是一种精神气质。在现代经济制度下,只要合法赚钱就是某种能力和职业道德的体现。
事实上,职业道德在近日也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理所当然。职责在资产阶级社会理论中占有重要位置,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资本主义文化的根基。
资本主义的贪婪一直为人们所诟病的,但是贪婪和对金钱的欲望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而是在资本主义之前就存在的。中国封建时期的官员、古罗马的贵族,以及现代的农民的贪欲,毫不逊色于任何人。在任何历史时期,只要是有可能的地方,就一定存在着不受任何伦理道德约束残酷谋取金钱的现象。
事实上,所谓的资本主义精神是一种合乎道德的明确的生活准则,它必须面对的最强大对手就是我们对待新情况、新环境的`态度,称为传统主义。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金钱不是驱动一切发展的动力,有时它也会失灵。
不论是工人还是企业家正是由于这种精神对经济活动起着推动作用。以合理、系统的方式去追求利润的态度,这种态度最适合资本主义企业的表达。而另外,资本主义精神又给企业注入最适合它的动力。
路德的“职业概念”和世俗的禁欲主义
“职业”一词,是宗教改革的结果。这种职业思想便形成了新教教派的核心教理:上帝所允许的唯一生存方式,并不是要人们经过苦修禁欲主义来超越世俗道德,而是要人们完成自己在现世中所处地位所赋予的责任和义务。这可以算是天职。
这种宗教的成果,不仅体现于此,甚至可以说,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经济制度的理论,完全是宗教改革的产物。
四种禁欲主义的新教形式,加尔文宗、虔信派、循道派、浸礼宗诸派这些派系在实际行为中存在巨大差异,但是仍然有相似之处。对禁欲主义的不同理解和看法,为了保持教会的纯洁性,不同的教派进一步分化,当他们对禁欲主义的理解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
禁欲主义和资本主义精神
在西方社会,劳动历来就是备受推崇的禁欲方法,并且一直发挥着这样的作用。清教徒认为,唯有辛勤劳作而非闲适享乐才能成为上帝真正的信徒。
巴斯特曾经反复强调并常常慷慨陈言:人生必须坚持不懈地实践艰苦的体力和脑力劳动,这也是他人生最重要和最主要的工作。劳动尤其能抵御清教徒们归结到不洁生活名下的一切诱惑,它的作用不可小觑。
清教徒对禁欲主义的称颂以及他们自身所形成的职业观,对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产生了直接的影响。生活步调划一的强烈倾向,极大程度上助长了今天资本主义对生产标准化的关注。强调禁欲在固定职业中的重要作用,为近代的专业化分工提供了到的依据,而且以神的旨意来作为追逐利润的动机也使商人为自己的行为找到了正当的理由。
毫无节制地享受人生及它所提供的一切——这会使清教禁欲主义所竭力反对的人生态度。对于财产的合理或者出于功利目的的使用,他们都是赞同的,并认为是上帝的旨意,也是个人与公共利益的需要。
当这种获利的自由与消费的限制结合在一起时,禁欲主义的节俭必然会产生资本积累的结果,而强加在消费上的种种限制则促成资本被用于生产性质的投资,进而增加财富总量,这种影响之大,竟无以用精确的统计数字来证实。
那些伟大的宗教运动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对其禁欲主义的教育的影响。宗教禁欲主义的力量为这些资产阶级商人提供了有节制、态度认真、工作异常勤奋的大量劳动者,这些劳动者会用对待上帝赐予的毕生目标一样对待自己的工作。
在构成近现代资本主义精神以及整个近现代文化精神的诸多要素中,有一种以职业概念为基础的理性行为,就诞生于基督教的禁欲主义之中——这也是这本书试图论证的观点。
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精神的形成,资本主义开始丧失了其宗教的基础,因为依赖于机器基础取得彻底胜利的资本主义,再也不需要这种精神的支持了。
对此,作者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财富的追求所体现的宗教和伦理含义已经被剥除了,而与纯粹的世俗情欲相连。那么未来,是会产生一种全新的观念还是一种机械的麻木呢?作者也无从得知……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一本即局限又具有深度的书,说它局限是因为书里的所讨论的是相对剥离后的资本主义,不涉及科技、生产力、人口等对资本主义发展推动的其它因素。只探讨新教伦理对资本主义精神所产生的心理动力。而书中对资本主义的定义也是相对局限性。传统的资本主义在新教改革之前就有踪迹,所以本书讨论的不是传统向的资本主义。深度在于书中对资本主义精神的探讨涉及面广阔,即深入,切入点又十分独特。
首先资本主义精神是什么呢?资本主义精神不是简单的对利的追逐。如果只是单纯对利益的追逐可谓是人的天性,自古就有,更不会在新教改革之后才发展出来。资本主义精神韦伯引用了富兰克林的一段话,其内容反而是反人性的。
简单来说,资本主义精神不是把钱当工具而是当目的,赚钱只是为了赚钱,而非为了享乐。从经营所得的利润,不再用于挥霍享受,而是通过再投资将利润扩大。资本主义精神还涉及到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天职。由路德提出新的名词,但是由于路德偏向传统化,所以并没有进一步发展。反而由加尔文教发展起来。
关于这两点的新教伦理又是怎么发挥影响,产生心理动力的呢。
首先关于第一点,在传统宗教里是反对商人获利,特别是放高利贷等行为。而新教从圣经里提取了新的解读。即如果一个人能获利就代表这是神的恩赐,如果不把握获利的机会,反而是对神的亵渎。这就给商人获利取得了宗教上的理论支持,但是同时新教也是禁欲的,它不反对商人获利,反对的是商人骄奢淫欲,肆意挥霍。所以信奉新教的商人,赚取钱财就不再是把钱当成工具拿来享受而是成了为了神服务,为增添神荣耀的目的。
关于天职,这涉及到了加尔文教的核心教义救赎预定论,即认为人的得救与否,永生或者永灭早已由上帝选定,各人的努力的与否不再重要。救赎预定论削弱了教会和忏悔的影响,和上帝之间的联系变成一个孤独又私人的事情,因为任何人都帮不了你。同时信徒也会不由自主的产生一个疑问。即怎么确定自己是否被选定。
这造成以下的影响,相信的人会狂热的相信,对于心里的疑惑和不安但会当成是一种考验。加尔文本人对去确定自己本身是否是选定的事,是报否定态度的。首先他自己确信自己是被选定的,因为上帝需要他传播关于他的思想,其次对于窥探神的选定被认为是对神的亵渎。但是这种是否被选定的不安感会始终的围绕信徒心中。而努力完成神的给与自我的天职则能有效的消除这种不安感,但是这不是为了一种努力反而是一种结果,是为了相信自己是被选定者所以努力过着上帝期望过的生活,为了增添神的荣耀。
为什么这种职业的心理动力这么重要呢。书中给出了一个例子,首先单纯的经济手段来完成一种职业化的转变在当时是行不通的。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商人给工人按件计费,一件1块,一天工人可以赚五十。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商人提高单件的费用,一件六块但是生产效率没有提升反而下降,工人赚够五十以后就不做了。因为这五十块已经能让他过上他平时习惯传统的生活。提高单件费用不行,那降低费用呢?后期商人采取降低费用的方式,工人必须更努力才能过上和之前一样的生活,然后效率还是并不能提高。
在现代社会关于职业传统的种种习惯,我们早习以为常,但是这是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才成熟的。在当时职业的传统还未发展起来,正是加尔文教的发展才提供了职业的成熟心理动力。加尔文教的信徒这种心理动力是贯彻一生,且具有理性和规划。和路德因信称义不同,路德教的教义使得信徒缺乏加尔文教的心理动力,他们只需要忏悔就能得到救赎。而加尔文教信徒一生都有一种不安感,为了消除不安,为增添神荣耀的天职,尽心尽力过好神安排好的职业就是安抚自己,相信自己是被选定人最好的方式。如果不过这种生活,即认为了自己不是被选定,陷入了被抛弃永灭的绝望感。
我选修了一门研读本书的课程,先自主阅读了这本书,再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后写下了这篇读书笔记。
一、理解宗教派别
第一章的标题是“宗教派别和社会的分层”。韦伯认为,由于从事工商企业和高级技术工作需要有一定的资本或者接受过费用高昂的教育,符合这样条件的人一般是占有大量遗产或者物质生活水平较高。按照这个逻辑,“旧帝国中许多经济发达、自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的地区都转向信奉新教”这一点完全能够解释为什么从事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新教徒比例高这一事实。
我当时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些经济发达、自然环境优越的地区会信奉新教?
再次阅读第一章我发现,韦伯提到“从传统经济中解放出来,必然在很大程度上也增强了这一趋势——以怀疑一切传统统治的权威性的精神来质疑传统宗教的尊严。”也就是说,这些地区敢于突破传统,采用了先进的经济生产方式,使得经济获得发展,那么该地区的人应该也比其他地区的人更敢于突破传统宗教的束缚,转向信奉新教。这个结论与我在阅读前的知识储备大相径庭,我之前一直以为是先信奉了新教,再选择从事资本主义,获得经济发展。然而,第一章告诉我们是经济发达地区选择了新教,所以在这一层来说, “经济发达”是因,“新教”是果。不过,在发展过程中,这两个因素必然互为因果。
在第一章中,我的第二个收获是:“处于某个统治者集团附庸地位的民族和宗教少数派,由于被排除在政治活动之外,所以开始从事经济活动。”当时,新教的政治影响力不及天主教,所以新教徒将重心转向经济,这一点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韦伯又在后文提到,天主教徒没有在失去政治地位的时候有过显著的经济发展,而新教徒无论有没有政治地位都重视经济发展。这说明对政治地位的拥有并不是新教徒和天主教择业倾向不同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宗教信仰的内在特性。在这一章中,韦伯对比了新教和天主教的政治经济行为,导入话题:宗教思想的特质和差异能够影响甚至决定经济政治行为。
二、对资本主义精神的理解
第二章主要探讨了什么是资本主义精神。韦伯在第二章开头就明确指出,他无法用“类同种差”的公式来定义资本主义,但是为了更好理解这个概念,要对资本主义精神做一个暂定的描述。这给我的启示是:当无法给一个概念下一个准确清晰的定义时,先进行假设,再根据后续的研究,对这种假定进行修改和纠正。
韦伯为了说明资本主义,又提出了两个概念“前资本主义”和“传统主义”与其进行比较。对于这三者之间的区别,我的理解是,传统主义观念下的工作是为了满足生活需求;前资本主义鼓励追求利益;资本主义也追求利益,但是不能享乐,要进行资本积累。也可以用“收入”和“支出”两个指标来理解这三个概念:传统主义是少收入,少支出;前资本主义是多收入,多消费(享乐)支出;资本主义是多收入,多再生产支出少个人消费支出。传统主义和两种资本主义的不同点在于,劳作的目的和强度不同;资本主义和前资本主义的不同在于对于已经赚取的利益的处理不同。
无论是前资本主义还是资本主义都与传统主义有一个质的差别——追求利润。在阅读本书之前,我的观点是,追求金钱利益是资本主义的产物,资本主义强化了欲望、带来了贪婪、导致了拜金主义。但是,韦伯否定了我的这种想法。追求金钱利益是人类自古以来就有的。在传统经济时代,不信奉宗教的人为了唯利是图;信奉传统宗教的人的物质欲望被简单粗暴的压制了;资本主义经济时代,资本主义精神对于非理性的物质欲望并不是鼓励,而是缓解,或者说是在抑制。资本主义主张逐利,但是又抑制物质欲望,这看似矛盾,但是在资本主义复杂的生产运作中是真实存在的。而这个矛盾恰恰就是新教的道德伦理产生作用的结果。
三、理解路德的职业观
本章的标题是路德的职业观。职业观是指人的“一生的职业”理念。职业是指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新教的核心教义认为人们应该用得自上帝的生存意义来履行这种义务和责任。路德发展了这种思想。
路德的职业观是不断发展的。一开始,路德认为职业只是人的事情。后来,在慢慢了解社会事务之后,他认为社会活动体现了上帝的旨意,不仅是人的事,也是信徒生活里必备的东西。但是,社会活动在道德层面又不具有宗教性质。随着“唯一的信仰”这个概念的发展,路德将社会活动(即职业)赋予了宗教道德。例如他认为修道士的生活没有社会责任感,所以毫无宗教价值。不过,路德的观念不具备资本主义精神。
本章提到“路德仍然在用传统主义的眼光看待职业理念”,而本书讲述的应该是新教的职业理念,那么为什么要选择将路德的职业理念作为重点展开?是因为路德是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吗?这一点我仍然存疑。
四、理解四种禁欲主义的宗教基础
韦伯在本章阐述了四种遵从禁欲主义的新教:卡尔文教、虔诚派、卫理公会和从再浸礼派运动中生长出来的各教派。这四种禁欲主义实际上不存在明显的差距。
在论述卡尔文教的禁欲主义时,韦伯考察的重点是“上帝预选说”。被上帝选中的人是谁?人又是怎么样知道自己是否被上帝选中?这两个问题是“上帝预选说”的核心问题。卡尔文教认为,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在抵抗所有诱惑的时候,圣徒需要摒弃怀疑,抱持被上帝选中的态度;第二,获取信心的最佳方法是紧张的社会活动。因为一个人假如没有自信,就表示他不具备足够坚定的信仰,所以人们一定要坚定地相信自己是被上帝选中的人。卡尔文教认为“上帝既能直接借助《圣经》,也能间接地借助他所创造的有序世界。”所以人们只需要将自己的灵魂和上帝选中的人灵魂进行比较。这是确认自己是否被上帝选中的具体标准。卡尔文教的工作力量是“为了上帝的荣耀而工作。”教徒坚信,要具备善行,并且通过它来消除下地狱的恐怖心理。这种信仰体现到具体行为上就是教徒被要求一生要做善事。
韦伯第二个论述的是虔诚派。虔诚派的禁欲主义的出发点与正统卡尔文教相比更重视宗教情感。
韦伯第三个论述的是卫理公会,卫理公会放弃了卡尔文教禁欲主义的教义的基础,即他们认为“上帝预选论”不是最终目的,而只是一种措施(而卡尔文派认为获得并明确上帝预选是最终目的)。卫理公会要求人们必须具备确保获得救赎的状态,要具备充满秩序且系统化的行为。
当时对于本章的疑惑是,卡尔文提到:“一旦确定了不被上帝恩宠,就谁也帮不了你。”但是在后文又说人可以通过写信仰日记的方式来审视自己的行为,再进行自我激励。所以我就产生疑惑,如果说自我审视之后,将成功/成就归于上帝的恩宠,将失败/失去归于上帝的惩罚,按照这个衡量的方法,“上帝的恩宠”是一件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的事。而按照前文的意思“恩宠”是与生俱来并且不会改变,这两者不是很矛盾吗?
现在我意识到,首先信仰日记只是使自己获得确信的一种方法,并不是绝对正确。其次,卡尔文教认为“人们一定要坚定地相信自己是被上帝选中的人”,所以他可以通过写信仰日记的方式,来反复强调“自己是被上帝选中的人”来增加生活的信心。
五、理解禁欲和资本主义精神的关系
本章的标题叫做“禁欲与资本主义精神”,目标是证明资本主义精神(基于职业理念上的理性的生活样式)是由新教的禁欲主义精神所孕育出来的。韦伯选择的研究方法是,选择享有盛誉的清教伦理学家——巴克斯特进行重点研究。以下是巴克斯特和清教徒的其他观点。
1、关于财富。巴克斯特批评追逐财富的行为,认为财富非常危险。韦伯同时比较了加尔文关于财富的观点:加尔文认为收集财富合理,可以增加教会的声望。
2、关于时间。巴克斯特认为人要在工作日里都干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能荒废时间,他提到“持续进行艰难的脑力劳动或者体力劳动是人的主要工作。”
3、关于性欲。清教徒主张放弃性欲,认为性交仅仅是为了繁衍后代。
4、关于承担劳动义务。巴克斯特认为承担劳动义务是任何人都应严格执行的禁令,并且不能用财富来规避劳动。(即有钱人也要劳动。)
5、职业理念。工作即是践行禁欲道德,也就是在增加上帝的荣耀,人可以从事整体而言来能带更多利益的工作。所以,人既可以从事多份工作也可以换工作。在做职业选择时,清教徒认为,职业的价值可以通过观察他是否符合上帝的意愿来衡量,而现实的衡量标准就是“能否为社会带来财富”和“能够带来的私利的数量”。
6、对于追求财富动机。清教徒认为,如果因为私利追求财富是不正确的,如果因为承担社会责任而追求财富是正确而必须的;对于追求财富的手段,禁欲主义否定通过欺骗和贪婪的措施来实现个人目标的行为;对于享受财富,清教徒主张抵制非理性地利用财富。
以上六点是我从第二卷第二章概括的清教的禁欲主义具体要求。不够全面,也有很多认知偏差,但是大体上能得出结论:这些要求恰恰契合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概括地说,新教的禁欲主义分为两步,第一步是要获得救赎或是显示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就必须认真工作。如何证明自己“认真工作”了呢?新教认为对财富的占有量是衡量劳作的标准。因此要求人们最大限度地去赚取财富。但是,新教徒仍然反对人们享用财富。新教的禁欲主义要求人们不停劳作但是要限制消费。而这一点势必会带来资本的积累。由于花钱的时候会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尤其要抑制自己购买奢侈品的欲望,人们因此会慢慢用财富来进行再生产投资,资本主义获得发展。反过来说,资本主义非但不会让人们对财富抱贪婪的心态,反而会压制一些非理性的贪欲。
资本主义就是追逐利益,但是运用的是理性的方法。因为非理性会导致获利的有限性,而理性却能够让资本主义一直拥有获取利益的机会。总之,禁欲主义和资本主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但是,按照禁欲主义的主张,获利自由(反对不正当的动机和手段)和限制消费同时存在,会引发一种后果:由于花钱会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人们于是会用财富进行生产性投资,资本积累在禁欲主义的克制下产生。但是在这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面对财富的引诱,必然会有教徒产生犹豫;在获得了足够多的财富后,也必然会有教徒惰怠,放弃追求上帝的恩宠而贪图享乐。面对这一系列问题,宗教改革就必须要一直进行下去。
六、总结
本书主要说明了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和禁欲的新教道德伦理之间的联系。新教伦理的禁欲主义实际上是理性思维,是影响理性经济行为的精神因素。韦伯致力于对这种精神因素进行分析,找到宗教中各种难以捉摸的力量和这些力量牵涉到的道德伦理(禁欲主义)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以及影响的路径。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新教思想与资本主义精神契合,两者组合是为了让世界变得更理性,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不可控因素出现,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资本主义也背离了最初理性的航线,走向贪婪和掠夺,资本主义的弊端也不断显露。因此,无论是新教还是资本主义都不能停止内部的改革。
我只是按照自身过程性学习的思路对本学期有关本书的学习进行总结,但是,我没有吸收到的知识还有很多,还存在大量的认知偏差,本书还有很多地方值得再三研读。在今后,有了更多的知识储备之后,再来阅读这本《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时候,必然有更多的收获。
【新教理论与资本主义的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新教理论与资本主义的读书笔记11-21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书笔记11-21
《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读书笔记范文06-24
《新教育之梦》教学理论读书笔记07-05
《弦理论》读书笔记06-29
《新教育之梦》教学理论读书笔记范文(通用5篇)07-13
教师教育理论读书笔记04-05
《终极理论之梦》读书笔记01-03
教师教育理论读书笔记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