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节目的拍摄技巧
新闻节目的拍摄技巧
电视新闻作为一门声画有机结合的综合性传媒方式,其画面信息量的大小和构图是否完美直接影响到电视节目的质量和观众的收视率,下面是电视新闻的拍摄技巧,一起来了解下吧。
一、电视新闻画面的构成
电视记者通过一幅幅精美的画面,将生动的、具体的、典型的画面形象的展现给观众,使人不但得到耳闻目睹,亲临现场的感觉而且得到“美”的享受。由于受时间限制和人的眼睛接受图像信息的限制,一个电视新闻画面不可能长时间在屏幕上显示或停留,观众不可能像看报纸。美术作品或照片那样反反复复地、全面地观看画面,这就要求记者或拍摄人员在选取面面的时候。选择最能反映主要内容的画面。让观众在短时间内就能看到电视机屏幕上最能解释新闻消息的画面。因此,对电视新闻画面的精确透析是电视新闻拍摄的重中之重。
(一)电视新闻画面的技术构成
从拍摄技术的角度看,电视新闻画面是将新闻事件现场所发生的事件的各种原因和通过镜头搜集、整理后呈现给观众的一种镜头组合。从这个角度看,电视新闻画面就是由一组不同内容、不同角度、不同景别和不同长度的镜头构成的。也就是说镜头是构成电视新闻画面的基本单位。构成电视新闻画面的镜头可分为中心镜头(重要镜头)和介绍性镜头(次要镜头)。
中心镜头。是反映新闻主要内容的镜头即引起新闻事件主体的一切镜头:介绍性镜头是引导观众进入新闻主题的镜头,主要是交待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规模等新闻要素。
电视新闻画面的拍摄归根结底就是对构成画面的重要镜头和次要镜头的合理布局和拍摄处理,处理好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就基本上确立了新闻画面的基本构架。
(二)电视新闻画面的艺术构成
从电视艺术的角度看,无论是中心镜头还是介绍性镜头,它们都是将在某个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所以画面的形式表达出来。因此,引起事件发生的主体、反映时间的光线、表达事件发生场所的背景构成了新闻电视画面的基本要素,对电视画面镜头的处理就是对这三种基本要素的处理和安排。
二、电视新闻画面中对画面镜头拍摄技术的要求
电视新闻画面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运用电子光电技术与磁记录技术来记录现实图景的。在电视新闻拍摄中,对摄像机的熟练操作和对电视画面拍摄的基本要领的掌握是衡量电视新闻画面质量的关键环节,因为电视新闻节目的画面质量始终影响和决定着节目本身的质量,节目本身的质量的内涵很大一部分也是又画面质量所组成的,这里笔者就电视新闻画面拍摄的技术角度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注重画面的稳定性
电视画面的“动”(指镜头技巧的运用等)是不可避免的,保持画面稳定并不排除镜头的移动变换,这里主要指镜头变换和画面显示时要确保画面稳定。如果摄像时不用三脚架,要保证画面稳定,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始终保持画面基本线条“横平竖直”。我们知道,人们观察事物的习惯先是水平方向后是垂直方向这么一个逻辑习惯,因此,镜头的拍摄必须符合观众的思维方式和视觉观察规律,以便观众容易接受,这才是真正的“稳”。
2、少用推、拉、摇、移等移动镜头。电视新闻的拍摄应少用推拉摇移,多用固定镜头。这主要是固定镜头相对于移动镜头来说,每条电视新闻长度有限,为了增加单位时间的信息含量,多用一些固定镜头能使得观众在短时间内了解到自己想知道的信息。对推、拉、摇、移等运动镜头,要用得恰到好处,根据其不同的功能,有目的的使用,增加新闻的表现力。
3、要保持画面的稳定,摄像员还必须熟练“驾驶”摄像机。在没有三角架而肩扛摄像机运动拍摄时,两腿最好走直线、迈小步,腿弯曲,要尽量使摄像机与肩保持一定距离。双臂最好展开并离开左右胸:利用三脚架拍摄时,为保证画面的稳定,首先必须选好中心机位并在试摄过程中调整机位和角度。否则,尽管利用三脚架固定摄像机摄像,也只能保证画面不晃动(机位稳定),而无法保证画面稳定。
(二)把握画面的方向性
在电视拍摄过程中,要注意保证拍摄方向的统一性,其目的在于正确处理镜头间的方向关系,使观众对各个镜头所表现的空间有完整、统一的感觉,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熟练掌握“轴线”规律。“轴线”就是指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和不同对象间关系形成的一条虚拟关系直线或者为主体运动轨迹。电视新闻画面较之其他节目的画面更注重方向性和逻辑性,因此,在拍摄一组相连的新闻电视画面镜头时,规定摄像机拍摄总方向限制在轴线(被摄体)同一侧,不能越过轴线。如果越过“轴线”,就会破坏空间同一感,造成观众对画面的误解,即我们常说的“越轴”,这是电视拍摄的一个基本规律,在新闻节目的画面中更是重要,以便避免对观众的误导。
(三)录制现场画面的同期声
在电视新闻的拍摄过程中,声音的拾取与画面的拍摄同等重要。在新闻报道中采用人物同期声,既有助于烘托报道现场的真实氛围,又比用解说显得真实可信。有利于增强新闻的权威性,同时加大了新闻的信息量和客观性。做好现场同期声的拾取工作,笔者认为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要根据现场的情况选取最适合新闻场所的话筒(因为不同特性的话筒对声音的拾取方式、效果都不一样),要检查话筒线路是否畅通、电池电量是否充足、话筒的调试是否达到最佳状态等等,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因为新闻现场同期声是非常宝贵的。如果没有做好准备工作。到时候手忙脚乱。错过现场声的拾取,后果不堪设想。
2、内置话筒始终保持打开状态
因为新闻现场突发性事情比较多,为了避免在新闻现场一些突发时间造成外置话筒线路突然中断等因素而无法录音,所以摄像机的内置话筒始终打开,这样能做到万无一失,确保现场同期声的录制。
3、用耳机进行监听
由于新闻现场的特殊性,无法预料现场声音录制环境的安静,随时会出现噪音的干扰或者话筒线路的中断,因此,摄像人员必须始终要带好耳机随时监听话筒声音的效果,出现问题马上调试解决。
(四)将后期编辑作为拍摄依据
影视界有一句行话:“不懂编辑的人就不会拍摄”。这句话有它其中的道理。我们知道,前期拍摄的画面要通过后期编辑最后展现给观众的。新闻画面的拍摄也不例外。我们可以这么说,没有编辑意识的人员就不会拍摄出好的画面,这是我们拍摄的一个常规常识。因此,如何进行前期素材的拍摄是我们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在前期拍摄的镜头要符合后期编辑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开机关机前的充分预留
在拍摄每一个镜头时要有起幅和落幅,特别是运动性的镜头,镜头的起幅和落幅就是在拍摄一个镜头时开始和结尾时要有4秒左右的静止画面,这样对于后期编辑在制作时起到稳定画面,防止镜头跳动很有帮助。
2、拍摄足够的转场镜头
转场镜头就是指利用切换台的特技技巧。或利用特定镜头,对两个画面的剪切点进行特技处理或直接切换,以完成场景的转换镜头。利用切换台的特技技巧完成的转场,叫技巧转场镜头。而不通过特技切换,直接在两个画面之间进行切换的特定镜头,叫无技巧转场镜头。这里我们所说的就是后者,即特定拍摄的转场镜头。
最灵活的转场镜头是人或物体的中性运动方向镜头。中性运动方向,是指主体运动由画面深处向正前方行进,或从画面正前方向纵深处行进。这种垂直线运动方向,除了主体大小的变化外,主体运动感并不强,不像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的横向运动主体,有强烈的运动感、方向感。因为我们不能保证摄像人员能把所有的镜头都能拍摄到,为了弥补摄像镜头的不足和电视画面的合理过渡,拍摄足够的转场镜头非常有必要。这并不是在投机取巧,而是影视拍摄的一种惯用手法,是在拍摄和编辑中是允许的。我们经常在各大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中会看到这么几个镜头的组合,前面是领导在会议室开会讲话的一组镜头。后面出现街道行走的人群、车辆等熙熙攘攘的这样的一组镜头,这也是一种镜头的无技巧转场方式,这样的画面不但解决了画面的合理过渡,而且也增加了画面单调乏味的感觉,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3、尽可能做好拍摄场记
场记就是在新闻拍摄现场对一些重要的镜头进行特别的文字记录和解释。由于新闻画面中有一些镜头有很强的学术性或者专业型的信息,或者新闻拍摄的镜头过多时,在后期编辑中容易混乱找不到,影响节目制作的及时性,摄像人员及时做好记录,一边在后期制作时能对镜头合理的利用和合成。
三、电视新闻画面拍摄中对画面镜头要素的艺术处理
纵观电视新闻画面镜头的拍摄,总体来说不是太规范、讲究,在无序的空间寻找有秩序的构成元素,所以画面不够漂亮。比较杂乱。其实,掌握基本的拍摄法则,让拍摄主体在画面中得到有效的突出和表现,减少无关的构成元素:运用恰当的画面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来表现新闻主题与主体,为观众在得到及时消息的同事,得到美的享受,是我们新闻拍摄记者的一门必修课。
(一)重点照顾主体
主体是电视画面布局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要素。作为电视新闻画面布局的安排也不例外。主体就是指是电视画面中所要表现的主要对象,是摄像师用语言表现主题思想,构成电视画面的主要部分。主体在电视画面中既是内容表达的重点,又是画面结构组成的中心。在电视新闻画面中主体概念的实质没有变化,只是这里的主体就是指引起新闻事件发生的最重要的人或事物。这是我们在电视新闻画面中拍摄的中心,也是新闻报道的重点。因此。在电视新闻画面镜头的拍摄时首先要确立新闻事件的主体,并通过构图处理好主体与环境、主体与背景等其他画面结构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达到既能很好地反映新闻事件的主题思想。又便于观众分清主次的目的。
(二)细心处理背景
在电视画面构图中背景是画面中距离摄像机镜头最远的景物,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背景可以发挥出环境表现的功能,丰富画面内容,对主体起烘托的作用,从这个角度看,电视新闻画面中的背景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烘托作用,它其实是新闻事件发生的地点和场所的投影。在电视新闻电视画面的拍摄中不但要重视新闻主体的拍摄,而且要细心的安排好新闻主体所处的环境,即对新闻主体背景的拍摄,使得观众看到新闻事件发生的特定地点和场所。对电视新闻背景的处理其实就是对新闻事件发生地点和场所的有力交代,这一点在新闻报道中极其重要。
(三)合理运用光线
在电视画面中光线是电视画面构图的基础和灵魂。没有了光线,电视画面的表现就无从谈起:光线不理想,画面的构图也会成为“无米之炊”;光线一旦发生了变化,画面的构图效果和艺术氛围也会发生改变。总之,电视构图,“光线先行”,光线的选择是决定电视摄像和画面构图质量的关键因素。在电视新闻画面中的光线不但是艺术氛围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光线从一个侧面来反映出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所。我们知道新闻事件报道的先决条件就是让观众知道在何时发生的事件,从电视画面的光线间接的交代新闻事件发生是在中午还是早上。是白天还是夜晚。晴天还是阴天等等,因此,用光线来交代时间在新闻画面中的呈现尤为重要。
结语
电视新闻拍摄要精心捕捉那些以少胜多,具有典型价值的各种视觉和听觉细节,以凸显主题,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使新闻在观众记忆中历久弥新。电视新闻画面的拍摄工作在讲究按照时间的线性排列的同时。也需要摄像人员的意图进行重新排列:电视新闻画面的拍摄不但要求技术的合理给观众带来及时、准确的信息。又要对画面进行艺术的处理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总之,电视新闻画面的拍摄是技术与艺术的统一,无论什么时候我们应该考虑到二者兼顾的拍摄理念。
【电视新闻的拍摄技巧】
一、拍摄时,首先要确保画面的构图平衡
每次来到现场进行拍摄前,摄影师要观察四周的环境。在取景器中进行构图。构图时,保证画面干净流畅,抓住拍摄的主体,突出主题,对于不必要的杂物背景,我们可以剔除或者换一个角度进行拍摄。同时,还要注重色彩的搭配,保证背景颜色和主体颜色不重合或相近,要确保整个画面有良好的色彩感和层次感。
构图时值得注意一点。在拍摄运动的物体时,一定要保证画面背景上不要出现容易分散观众注意力的运动的事物。相反,这样会失去主题,让人感觉画面散乱。
二、正确巧妙地运用“光”
拍摄中首先要确保正确曝光。我们知道,如果曝光不足,电视画面就会发暗,损失画面暗部细节曝光过度又会使电视画面产生“限幅”,高亮部分缺乏灰度层次,损失画面亮部细节。所以说合理的运用光线。是把握电视画面构图的基础和灵魂。如果光线发生了变化,画面的构图效果和艺术氛围也会发生改变。我们只有充分利用好光线才能拍摄出完整的新闻情节,从而让观众轻而易举的看到故事发生的时间,白天还是晚上,或者天气,是晴天还是雨天等等。总之。光线的选择是决定电视摄像和画面构图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交代新闻事件环境和时间的先决条件。
三、要注重画面的稳定性
画面的稳定是摄像机摄像的第一要素也是创作出优质摄影作品的基本保证。保持画面的稳定不但考察一个摄像师的基本功也是最重要的要求。根据笔者的经验和感受,总结出这样一个规律: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引人入胜的画面,除了运用解说、音乐、镜头技巧、想象力之外,还有就是画面稳定,在拍摄静止的画面时,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寻像器的侧边和被摄物体的垂直线条来调整画面的水平位置,其次,要保证在拍摄过程中保持身体的稳定性,正确做法是将身体放松,双脚自然张开,调整好呼吸,保持呼吸舒缓均匀。同时将身体重心下降,稳定双脚,用左手持机,将肘抵住胸部,用脸的侧面和双手三点固定住机器进行拍摄,当然我们也可以在拍摄过程让身体靠着一个稳定的物体进行拍摄。
在拍摄运动镜头的时候,我们要将身体进行缓慢、水平、均匀的移动。移动时,保证上身尽量不动,将重心下降,两腿弯曲,小步直线进行移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画面平稳,不出现波浪式或者跳跃式晃动。同时,在跟进时,还注意起幅落幅的准确度和适合的焦距。
值得提到的是,我们也可以利用摄录像机三脚架的稳定性来展开拍摄,这样不但会有效地防止机器的抖动,还能保持画面的稳定清晰,使用拍摄转移时过渡自然流畅。
总之,关于拍摄静物与动物的技巧有很多,更多的是还要我们平时在实际中多练习,锻炼良好的臂力和身体的稳定性。才能更好地进行拍摄活动并拍摄出优质的电视新闻作品。
四、注意同期声的采录
我们知道,声音的拾取与画面的拍摄具有相同重要的位置。如果新闻事件的声音与画面相脱离,就很难突出作品的真实性并大大降低了可看性,所以,在电视新闻拍摄过程中,同期声的采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但能传递和增加画面信息量,更能很好地烘托出气氛,表现出环境特点。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摄像工作者,就必须了解和掌握录音技术和声音处理手法的基本内容,这里,我主要提如下几点建议:
第一,拍摄前,要检查好话筒线路是否通畅,并保持内置话筒是打开的状态,要同期拾取一旦错过,那前期的画面拍摄将会是前功尽弃失去意义。
第二,要保证前期的拍摄的镜头与后期编辑相符合,这就要求我们在拍摄前做好必要的拍摄场记,并要在关键的地方要给出详细的解释,以保证后期的编辑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第三,拍摄现场时容易出现突然嘈杂和噪音等意外情况,这样会影响声音的提取,这就要求我们摄像人员必须始终要带好耳机,随时监听话筒声音的效果,出现问题马上调试解决。
【电视新闻怎么拍摄】
一、执机方法和机位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环境不同,新闻事件不同。为了达到良好的效果。我们必须变换执机方式和机位。
1.肩扛执机拍摄。这种方法比较普遍,适合多种型号的摄像机,它要求将摄像机放在肩上架稳,右手紧握手柄,操纵开关进行聚焦和变焦,左手轻扶遮光罩或寻像器罩,适时调整光圈和焦距。拍摄时双腿叉开,重心要低,力求支撑底部要大,保持机器稳定。肩扛摄像机运动拍摄时,双膝应略弯曲,尽可能地以身体运动代替步伐运动。
2.徒手执机拍摄。徒手执机的方式较多,可将摄像机抱在怀里,也可将提在手上或放在其他部位,但不管执机的方式如何,首先要保持身体姿势一直处于放松的状态下,徒手执机时,要注意控制呼吸并把握好屏息时间,此种执机方式,可以站、蹲、立、趴,多拍仰角、俯角、运动等特定的镜头。
3.固定执机拍摄。一般将摄像机固定在三脚架、轨道车、升降机等。这种执机方式只要掌握镜头的运用,保持机器平稳就行,这种方式多用于大型会议实况,多机联用等场合。
4.机位形式。摄像时间的基本机位形式,使拍摄时摄像机的视点和位置,基本机位形式由外翻拍机位,平行机位,内反拍机位和顶角机位等。
外反拍机位的画面效果是在假想轴线一侧两个方向相对的机位形式,用这种机位拍摄的画面,两个被摄对象可以互为前景和后景。具有明显的透视效果。
平行机位的画面效果是在假想轴线一侧和视轴相平行的机位形式可分别表现两个人物各自与画外的对手交流。
顶角机位的画面效果和镜头是以贯穿两个被摄对象的假想轴线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并在其顶角设置机位的机位形式,它常用于表现对话现场的开始和结束。
二、镜头的操作
在电视新闻拍摄过程中,无论是推、拉、摇、移,还是拍摄的景别如何,都要保持镜头的平、稳、准、匀、快。
平:拍摄的画面要是水平的,利用取景框来找垂直和水平线,在取外景时,摇着好地平线,取景要平。
稳:在移动中,不晃、不动、不抖。
准:画面、取景起落幅摇准确,构图、景别要准确,在摇镜头时。起幅落幅摇完整。匀:运动速度要匀,控制整个画面的速度,运动镜头要果断,不能断断续续。推、拉、摇、移要保持一个速度,明确节奏。
快:操作过程中,思想反应要快,摇敏捷,操作机器要快,思想中摇有预见性。特别是在抢镜头时,集中精力,不漏掉该拍的镜头。
三、电视新闻的拍摄
电视新闻的报道内容,应当面向全社会,面向全社会、面向生产、面向生活,这样根据新闻内容不同,拍摄的技巧也不同。
1.时政新闻的拍摄。时政新闻指的是,有关国家、党政和人民的日常政治生活的报道。有极强的目的性和被动性,因与政治有关,所以首先要明确政策,掌握政策界限,做好准备,不允许不拍,摄像、灯光要紧密配合。要准备好足够的电池和磁带,要随场应变,关键镜头绝不能漏掉,尤其是新闻人物要首先拍下,其次是环境,如果有时间再拍细节,要求记者临阵不慌,要有预见性,不能光跟着跑,抓紧时间抢拍关键镜头。最好少用运动镜头,多用固定镜头,要多变换角度,多拍为后期制作留余地,要多在点上下功夫。不要面面俱到记流水账,领导人物尽量正面,景别小一点,要拍细节分镜头。遇到对群众有普遍影响的重大新闻要多设机位,使整个活动比较完整。
2.会议新闻的拍摄。会议新闻属于时政新闻的一部分。记者首先要明确开什么会,会议内容,解决什么问题。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哪些人物参加,达到目的是什么,这样做到心中有数,最好事先看下材料,抓住领导讲话的关键几句拍下来,同时要把同期声录下来。拍摄中,关键镜头是:开幕、会标、主持人、领导讲话、群众反映、会场气氛、发言、结束。要有始有终拍的完整,要多用运动镜头、摇镜头、移镜头,少用推、拉镜头,摇镜头要短距离摇,反对从主席台摇到观众或从观众摇到主席台。运动镜头摇大步慢走。
3.社会新闻的拍摄。社会新闻是反映当前社会生活,社会问题和社会风气的报道,它属于软新闻,是建立在广泛的社会兴趣之上,社会伦理道德之上。这样的新闻要反对公式化、概念化,不能无原则的拔高,要实事求是,因为这样的新闻包括范围广。容纳事件多,所以要与社会各部门有广泛的联系要有自己的新闻网,自己要有广泛的兴趣,要有工作热情,时时处处留心,善于发现新闻,拍出的新闻要抓住重点,要打得住人,抓住人的心理,这类新闻有很大的时效性。镜头是第一位的,发生事件先抢拍镜头后在采访,尤其突出事件要抢拍细节,保证厚度,完整性。记者要掌握自己的感情,掌握分寸,在词句上要讲究,画面要尽量保持完美有点艺术性。少用运动镜头,多用固定镜头,景别大小结合,既能渲染了环境又能保证细节。
【电视新闻不同拍摄现场的拍摄技巧】
一、电视摄像的不同类型
在电视节目的摄制组中,广播电视摄像师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工作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拍摄电视画面,还包括对电视画面进行编辑整理,最终成为我们所看到的电视节目。因此,在电视节目的创作过程中,摄像师也属于主创人员之一。电视节目有各种不同的类型,拍摄的重点不同,对于拍摄效果的要求也不一样。这就要求摄像师在拍摄的过程中使用不同的拍摄方法和手段,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摄像师在开始拍摄之前,必须对不同节目的特点进行详细的了解。
二、用镜头语言刻画出典型人物
人物报道顾名思义,典型人物是报道的核心,所有的报道内容,都是围绕着典型人物的人生经历、主要事迹,以及人物的思想、精神等方面内容来加以展开的。电视新闻以声音和画面作为主要的表现手段,这就要求摄像师在拍摄人物的时候,要尽可能地将人物拍得真实可感,让观众在看过之后,对于人物的形象留下深刻的印象。
电视新闻的播出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时间的限制,因此摄像师一定要事先对所要采访的人物有所了解,从人物的身世背景、过往经历、光辉事迹到性格爱好、行为习惯等细节都不能放过,这样才能从大量的信息中提取出更多可供挖掘的内容,从而使拍摄的过程更加具有针对性,通过有限的镜头语言,尽可能地表现人物的身上的“闪光点”。
摄像师在拍摄的过程中切忌将典型人物拍得刻板僵硬,缺乏亲和力。电视节目采访典型人物的目的,是为了让观众能够走近人物,了解人物,因此摄像师在拍摄的过程中一定要力求贴近生活,通过细节和情感的表现来使人物在观众的心目中变得有血有肉。为了让画面看起来具有“故事性”,可以对人物的生平事迹进行选取和编排,形成一定的“情节”,这样可以更好地拉近观众与人物之间的距离。
由于典型人物的报道过程中往往涉及到对人物生平经历和事迹的回顾,因此在报道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场景的时空交叉。这就要求摄影师在编辑拍摄到的新闻画面时,运用好场景过渡、空镜头转场等手法,力求做到画面的切换有条不紊,拼接井然有序,画面的变幻与新闻解说的内容同步到位,防止时空混乱的现象发生。此外,通过画面之间的组接,还能够营造出感人的情感氛围,从而达到感动观众的效果。人物特写是人物报道过程中的重要拍摄方式,摄影师在拍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在使用的时候搭配反打镜头或者其他景别的相关镜头,避免单独使用特写镜头,造成画面不完整。
构图同样是摄影师在拍摄电视节目的时候必须用到的重要技能。对于好的新闻画面来说,从远到近、从全景到中景都要有。不同于日常的拍摄,人物报道在构图方面有着特殊的要求。人物作为整个报道的核心,一定要在新闻画面上占据主要位置,其他元素则是人物的衬托,无论背景还是前景,都要以不影响人物的画面主体地位为准。同时,在进行画面搭配的时候,人物和其他衬托元素一定要做到主次分明,任何的线条、光线和色彩都要为突出和表现人物而服务,不能喧宾夺主。最后,进行全景拍摄的时候,如果人物也在拍摄画面之中,一定要注意人物和环境的关系,将人物放在画面的焦点位置,以引起观众的注意。
空镜头,是电视人物报道节目的特殊表现手法。其主要作用在于表现环境,烘托气氛。无论是人物的居住环境,事件的发生场景,还是带有明显季节色彩的镜头,都能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物的性格、情绪,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情感等等。例如,人物住所的客厅中挂满字画,案头摆放笔墨,能够表现出人物的文化气质;镜头中出现阴雨天的画面,通常可以在人物的人生遭遇低谷时营造出低沉的气氛,引起读者的共鸣。所以,在进行人物报道的时候,摄影师不仅要拍好人物,也要拍好场景,通过场景来侧面烘托人物。
三、发挥创作激情,展现唯美画面
与人物拍摄不同,风光拍摄的重点从人物转换成了场景,拍摄手法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人物拍摄以人物为核心,因此镜头以静态为主。而风光拍摄需要展现大范围的自然景色,这就要用到运动拍摄了。作为风光拍摄过程中最常见的方式,运动拍摄需要通过摄像机的推、拉、摇、移等各种方式来实现,再由摄影师进行后期拼接,最终形成我们所看到的风光专题片。运动拍摄要以人们的视觉习惯为准,通过渐次扩展或者集中、逐一展示等形式来对景色进行表现,同时在运动中完成场景的切换。如果是拍摄位置固定的景物,运动镜头也能够改变固定景物为活动画面,使画面变得生动起来。
在推、拉、摇、移等镜头拍摄中,摇镜头的表现力最强,其种类有左右摇、上下摇、斜摇以及移镜头等。摇镜头可以使时间变长,空间变得更加广阔。为了让镜头表现的内容首尾连贯,一气呵成,在拍摄的时候要事先确定好开始和结尾画面的目标,从开始目标摇起,在最终目标结束,在这个过程中对一系列的画面进行一一展示。用长焦距镜头在距离拍摄点较远的地方进行拍摄,也可以产生横移或者升降的效果。
在拍摄一些展现美的景物,如花朵时,摄影师要大胆想象,敢于创新,通过多种拍摄技巧的综合运用,来全方位地表现景物之美。花朵容易受到自然因素影响,特别是阳光比较炽烈的时候,花朵容易枯萎,这个时候摄像师可以及时对花朵进行滴水,然后以1/2000的速度进行拍摄,这样拍摄出的花朵栩栩如生,非常鲜活。
【电视新闻前期拍摄与后期编辑技巧】
1、前期拍摄
新闻事实是由记者通过观察、调查而发现的,事实是新闻得以形成与成立的基础,新闻是在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归纳而获得的,新闻依赖于客观存在的事实而存在。电视新闻的画面不仅需要尽可能地反映事实的过程,更主要的是要以实现的细节反映客观事实的本质内容,为观众对新闻事实的分析、判断提供最直接的依据。除了抓拍好现场外,要运用好现场声,同期声也表现的是新闻的现场感,电视新闻能正确地运用好同期声,就会使新闻增强现场感,给观众带来真实感。
也能更强化新闻的主题。现场的同期声,必须为表现新闻主题服务,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要做相对完整连贯的报道,做到声画同步。同时,要与环境声互不干扰、突出主体。现场感强的现场报道特征是由记者出镜作报道,但更重要的特征是,让观众看到、听到的是记者在新闻现场采访报道过程。
记者应当在现场随着事态的发生和发展,边观察、边采访、边叙述,同时还要重视现场采访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和目击者,运用他们在现场的同期声通过屏幕传达给观众,使观众感到更加亲切、真实、可信,也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参与感,从而增强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可视性。
记者偏爱自己发回的消息,编辑更看重多条新闻排列与组合,摄像师对于画面的讲究不亚于一个严肃的画家。他们在本岗位上都付出了汗水,付出了心血,但他们很难独立地将微观的实践转化为宏观的理论。媒介文化正在经历着从偏重单一教化到促进多元沟通的转变。这种转变如此深刻而迅猛,以至于一贯以承载意识形态教化为己任的电视新闻也无法逃避。
在平等参与、尊重差异的传播理念下,将谈话与沟通机制引入到电视新闻中就多少带有了必然性。画面信息常常要求每条新闻(以每分钟的新闻提供10个镜头为标准)能够提供4个左右的“可看镜头”,其他7个系为“基础”性过场镜头。所谓可看镜头,是指信息意蕴饱满、直指新闻要素的镜头,这类镜头可以转变观众的注意;所谓“基础”性镜头是指背景性和过程性的。
观众对这类运动方式(推拉摇移)镜头的感知,其注意力是处于“无意状态”的,此刻他们的兴趣大多是在“听”播音传递的主体信息。目前许多画面的可看性与基底性之比在0∶10至2∶8。造成这种画面信息缺省、无可看性,与记者任意推拉摇移镜头密不可分。
记者采访时,根据视觉的选择原理及其新闻现场的条件(光线、距离、物象、环境、时间)等要素,总是先寻找出其中容易捕捉的单纯构造或“形”加以感觉,以把握物象的主要特点,追求一个“完形”。而且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对其加强、减弱或修正,再逐步加深或淡化,这就是单纯性的基本特性。视觉力求以简单、符号的形式表现深刻而丰富的内容,通过精炼集中的形式和易于理解的秩序,传达预想的意义。
2、后期编辑
电视人除了认真拍摄好每一幅新闻画面外,还一丝不苟地运用动画、特技、屏幕文字等后期制作技术,制作好每一幅与图像新闻相关的画面,以准确的文字、图表等细节语言补充图像语言叙事含混的弱点,力求使画面中的具象语言与抽象语言达到最佳组合,最终保证信息得以清晰地传播。电视新闻的声画是以时序运动的方式传播信息,声画传播的滚动性无疑增大了受众对信息感知与存储的难度。就声画两者的难度比较而言,从画面含义的模糊性和播音语言逻辑表述的明晰性来看,显然画面信息具有更大成分的不可知性。因此,努力结构电视新闻画面的突现性,是电视记者、编辑提高电视新闻信息质量的重要内容。
电视新闻应强化后期编辑策划,由编辑根据记者选择的题目,确立报道选题,记者主要负责采访素材,由文字水平较高的编辑负责写解说词,由剪辑水平较高的编辑负责报道包装,可以减少个人因素对电视新闻作品的,有效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还可以加强整体编辑力度,落实电视新闻节目的定位,强化电视新闻节目的品牌。现在,电视特技手法增多,这样便给电视新闻编辑提供了更多的创造的机会。
比如,以往在电视新闻编辑操作中比较多地关注“蒙太奇”。而现在,我们能够借助先进的电子编辑技术,达到超出“蒙太奇”以外的境界,画面的分割,同时传递两路以上的信息;特技与字幕的运用,能在节目播出时,插入来不及编排到既定时段节目中的新闻,随时插播传回的消息,强化感观效果等。编辑部应该是整个电视新闻媒体的“灵魂”。一段时期出台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背景,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确定报道思想,拟订报道计划;“参谋”新闻视角,把握舆论导向。
后期编辑、制作是编辑有别于记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字的编辑,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电视解说词的修改和节目内容的提示。编辑可以也必须根据对所负责的时段新闻中的每一条消息进行合理的“加工”,有些重要消息,还必须写好编前、编后话,配发评论;编辑部的意图,与受众之间沟通,都由编辑拟好提纲或成文的东西,由播音员(主持人)传播到千家万户。
中期的第二个方面的工作是节目制作。这是由电视新闻的特性决定的。编辑的任务是让每一条新闻达到播出要求,至少有下列工作要做:镜头的剪辑;使文字符号与图像符号相一致;将字幕迭现在适当的位置上;画面的技术处理;解说与同期声的合成;计算该条新闻的长度。
这些繁琐的工作,经常是并非一位编辑就能完成的。各道环节的衔接依赖于每个岗位的默契配合。如遇插播消息,意味着要打乱原来拟定的节目单。插在什么位置,在什么时间插入,都需要经过缜密的考虑和精确的计算,否则就有可能乱方寸。时间就是空间,在有限的时间里丰富、活跃空间,是电视编辑追求的目标之一。
通常情况下,重要的新闻先抢发消息,来不及配制图像或制作“成套新闻”的,就采用“独白式报道”(记者拿话筒在现场直接播报),或者根据电传文字稿由节目主持人口播。在播发消息的同时,最好预报一下在什么时间播出相关的新闻专题、跟踪式报道或现场直播等。这种方法,专业术语称之为“立体式报道”,即轻重武器同时“攻击”目标。这些特点,决定了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多样性、连贯性和灵活性。电视新闻对受众“心理”的关注和传播“艺术”的追求,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接收“最新信息”并最大限度地留下深刻印象。
电视新闻既要有规矩,又不能墨守成规,有成就的编辑往往得益于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对于电视新闻编辑来说,除了必须有其他新闻媒介的编辑相同的思想、文化素质以外还要有组织、协调能力。电视新闻编辑不仅经常与社会各个层面打交道,而且每天都与本系统的各个环节发生的关系。如果将整个电视宣传队伍比作一个庞大的乐队的话,那么,新闻中心或新闻部的负责人是乐队指挥,而编辑则是吹大号的角色,既接受指令,又发布指令,并确保指令百分之百地执行;要有纯熟的节目剪辑技术。
节目剪辑包括单条新闻的剪辑成片,多条新闻的组合和后期的切换导播3个部分,有利于“分秒必争”;要有敏捷的思维和文字、口头表达能力。同社会各个层面接触得越多,越能及时获取新闻信息。这对于编辑们制定报道计划、编写播出大纲是极为有益的。这些基本技能,是衡量一位编辑能否胜任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尺度,但我们不能用“基本技能”来决定一切。随着传播观念的深入发展,电视新闻的可看性已作为提升电视新闻传播质量的形式开始受到广泛的重视。
【新闻节目的拍摄技巧】相关文章:
拍摄的技巧11-11
镜面拍摄与倒影拍摄的技巧10-15
单反的拍摄技巧11-06
夏日拍摄技巧09-22
拍摄草原的技巧09-13
宠物拍摄技巧09-19
婴儿拍摄的技巧09-10
风景拍摄技巧10-16
拍摄倒影的技巧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