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圈点点《谁先爱上他的》
《谁先爱上他的》豆瓣评分8.6,以这个片子的整体水平相比,这个分数简直是高出天际,它还拿了台湾电影节五个奖项,甚至还入围了金马奖八个奖项。网络上大量的褒奖和赞美,让我一度怀疑自己的审美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我甚至以为自己是不是漏掉了什么,或者看的是删减版的?虽说电影的题材出挑,叙述也是可圈可点,但经过二刷,我还是觉得这部电影有一些致命的问题让我不吐不快。
电影的细节,我不想赘述。影片大体如此:宋正远(陈如山饰)与阿杰(邱泽)原本是一对相爱的同志恋人,却因陈需要一个“正常”的妻子离开阿杰,选择了刘三莲(谢盈萱)结婚。多年后宋换了绝症,于是他决定在最后的日子里做自己,抛下14岁的儿子和妻子,找到阿杰。宋最后的日子是在阿杰的悉心照料下度过的,阿杰甚至为了给宋筹医药费去找人借钱,被债主打断了腿。
过于鲜活的刘三莲:
电影从头看到尾,在我心里唯一立体的角色其实只有刘三莲一个。虽然她的表演有过之而无不及,很多时候让我联想到用力过猛的任素汐,但在细节处,谢盈萱赋予了刘三莲这个角色一个非常立体而鲜活的人物形象。她惊觉丈夫把遗产留给了一个男子,儿子又不肯回家偏要住在父亲的男朋友家里。虽然电影里刘三莲的形象聒噪到有些令人讨厌,可在谢盈萱的处理下,这个无奈到有时有些无厘头的怨妇却怎么也让人讨厌不起来。在很多细节上,包括她到阿杰家里;跟老公撕扯叫春;在花店透露秘密给阿杰母亲,这些表演都让观众体会到角色的内心矛盾和她面对生活的苍白无力。谢在影片里是非常抢戏的,她很出彩,她的出彩甚至把邱泽的表演空间挤在一个非常狭小的角落里。
游离在角色表层的邱泽:
阿杰这个角色,其实邱泽是有非常大的发挥空间的。然而看完整个电影,到最后你并不会因为他照顾了临死的宋正远,或被打断腿,或坚持一个粗略的舞台剧而对他产生更多的同理心。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把阿杰这个角色换做一个女的,电影的道德伦理其实就会坍塌。原因很简单,阿杰的人设与其说是靠表演支撑,更多的其实是靠LGBTQ这个敏感话题撑起来的。这样一来,电影在试图消费LGBTQ话题的时候,既没能走入角色,也未能在社会性上有所指向。
电影有多处专门为树立阿杰这个人设而设计的一些情节,比如:他一副玩世不恭却还是对宋程希怀揣的关怀;他负债累累还要为了男友去借钱甚至被打断腿的真情实意;他不辞辛劳照顾病危男友的点点滴滴;或是他断了腿却还要坚持演完舞台剧的执念。然而看完邱泽在这些角色当中的表现,直到最后,你仍然无法走入阿杰的感情世界,从伦理和道德上完全认同他与宋的关系,无法彻彻底底被这两个男人的真情打动,打动到你作为观众,都会替他们的决定感到无奈,又不得不由衷地祝福。
阿杰无法走入观众的内心原因有二:一是邱泽的演技欠佳,二是剧情的推进太过生硬,缺乏情感联系。就好像为了引起观众对他的认同设置了他被打断腿,为了刻画他而让他不离不弃。然而在这个情节至少,邱泽需要走入角色,用表演告诉大家他有多么的痛彻心扉,他有多么的心甘情愿,而非把这对CP的感情演绎停留在兄弟义气的层面。
形同鬼魅的宋正远:
宋正远在影片中一直淡入淡出,形同鬼魅。虽然导演或是因为他身上的原罪,而有意淡化这个角色,但最后这个人物除了推进剧情,他与阿杰的感情线作为电影非常重要的元素,并没有得到延展。作为一名观众,我若需要原谅他的背信弃义,我便必须对他们的爱情感同身受,而绝非简简单单拨弄一下吉他或是帮他洗个澡,买个小笼包就能交代完毕的。这种处理其实并不难,任何文艺小清新的写手都能做到。
豆瓣上有网友建议,为了提高观众对这个角色的认同感,其实可以一开始就让他死掉,不要让这个不讨喜的角色出现在剧情里,因为我们无法责备一个死去的人。然而我却认为宋正远的感情戏是和他的人物刻画,正好体现了导演对待LGBTG这个话题上的严肃性。你若能阐述的深刻,那就是大师,你若只是吵一吵这个话题,并没有能力把这个人物刻画的鲜活,而是用潦草的淡化处理,那么你只是性少数的假内行。
宋正远这个人物是坍塌的,没有血肉和灵魂,只有一个自私的诉求,却没有内心世界令人毋庸置疑的坚持和信念。他是值得被人诟病的,因为你爱他,并不应该成为你欺骗她的理由。影片没有走入宋正远的内心,没有刻画他决定离开阿杰时的无奈与无助,致使影片在阐述LGBTQ和同妻这个话题上,过于偏向于刻画三莲的世界。
莫名其妙的大和解:
阿杰演了一个粗制滥造的《巴厘岛》,三莲接纳了他,母亲接纳了他,虽说三莲对阿杰的认同可能是循序渐进的,是从儿子到他家开始慢慢,他们之间的三尺寒冰才开始逐渐融化,到她发现阿杰为丈夫付出种种开始认同,可电影并没有交代这个过程,只是在结局的时候来了一场空降的大和解,甚至连并不认同性少数的老母亲也为儿子献上了花。三莲与儿子之间的冲突也迎刃而解。这一切都来的太突然、太简单、太草率。
我之所以对这部电影有太多不吐不快的观点,是因为它穿着性少数的外衣,却只是讲了三莲一个人的故事。三个男主在影片中都在陪衬和塑造三莲这个角色。不是说生活中就没有三莲这样的同妻,然而作为一部关乎性少数社会生态的电影,它本该全面展开每个角色的立场和视角,而不是通过牺牲这个话题的利益攸关者来完成一个粗糙的故事。这样未能走入角色内心的电影是对敏感话题的炒作和对观众价值认同感的操纵。
《谁先爱上他的》是一个好故事,它甚至有可能发生在你我的身边。但是做一部电影,它的落脚点是失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