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上挂香橼”是何意?元春在宫中苦不堪言,竟然比迎春还惨

  

  红楼梦里的贾元春一直备受世人关注。人们都相信,她是贾家命运的总密码,她兴贾家兴;她亡,贾家就抄家。

  贾家祖上极富贵,但已显出末世的迹象。正如冷子兴所说“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可是,入宫做才人的贾元春突然得宠,被皇帝加封为贤德妃,成了娘娘。贾家由此回光返照,又有了重新振兴的迹象。可惜的是,元妃后来死了,贾家失去了朝廷的靠山,便在宫廷斗争中失势,最终被抄了家。

  上面这段话很有代表性,多数国人就是这样认识元春的。影视剧里塑造的元春也是如此。

  87版里就有元春薨逝,没有谥号,贾母当即被吓晕。传到网上的视频标题就叫做:贾府完蛋了。

  这些认识到底对不对呢?

  

  其实女性的历史价值,自宋朝开始越来越弱。家族的兴衰寄于女人身上,这种情况少之又少。

  当然也有个例,这种必须是:皇后或超级宠妃!

  以清朝为例,皇后的爹,按惯例会获封承恩公(就是公爵);个别宠妃,娘家会升官,最高殊荣是抬旗。

  兴衰相辅相成,因恩宠获得的意外好处,恩宠不在时,有可能烟消云散。

  比如最著名的断发继后那拉氏,她娘家曾因她被抬旗,还被封了承恩公。她死后娘家又被拨回本旗,五年后因罪削爵。

  但请注意,所有惩罚仅仅是打回原形,并没有抄家啊!她娘家原任佐领,被削爵复旗后,还是镶蓝旗的佐领。

  那拉氏遭到厌憎的程度,可谓空前绝后了,也仅此而已。

  有人疑惑:我怎么记得,历史上常有前朝后宫一窝端的惨烈故事啊。

  不错,可你注意过吗,那都是权臣的故事!权倾天下、威胁皇权、政敌众多。而书里的贾家,是退隐贵族,压根不参与权力斗争。贾家爷们甚至都不上班,在职公务员只剩一个,还处在18线以外。

  他们不是杨国忠,不是年羹尧,有什么值得一窝端的?没工作没职务,哪来的权力,如何搞宫廷斗争?坐在家里拿手机遥控斗争吗?

  换句话说,太多人把元春臆想成杨玉环、年世兰(剧版名),把贾家臆想成乱臣贼子。但事实却是:

  元春根本不是宠妃,贾家根本不参与权力斗争。

  最搞笑的就是,元春没给贾府带来过任何好处,但世人偏说她是贾家保护伞。

  

  元春不得宠,没给贾家带来任何兴旺,这一点昭然若揭。可笑的是,太多读者不看事实,单靠臆想,就说元春令贾家中兴。

  难道只因为盖了个大观园,因为省亲,就算家族中兴?我晕掉了。

  1、贾家没封爵,没抬旗,没加官

  宠妃的荣耀不是口头表彰,也不是发个小红花,而是实实在在的,影响子孙万代的东西。

  封建社会最顶级的荣耀是封爵,任何朝代都通用。清朝还有个特殊项目抬旗。次之是加官。

  加官晋爵可男可女,比如杨贵妃,族兄杨国忠被一路提拔,直至宰相,后期获封卫国公。几个姐姐皆被封为国夫人,享受丰厚的食邑。

  可贾家呢,有什么?谁能说出来元春给贾家带来过什么,我就服了你。

  贾家享有的一切,无论是爵位、官衔、资产,还是某些特殊待遇(如贾母使用太医),全都源自祖宗,无一来自元春。

  如果你以为,贾家爵位不能再提升,那可大错特错了。公爵称号是祖宗的,后代降等继承,当下的贾府只有低等爵位了。

  如果元春有宠,贾府应该借机立点功,爵位向上提升几级,才算常态。

  更何况,贾政一光二净啥爵位都没。他行走在贵族圈,急需个爵位。曹公设定的也是绝了!

  

  贵妃之父,既没抬旗,也没封爵。好吧,好歹给挪挪位置,哪怕调个好点的部门也算啊。全没有!

  从头到尾,贾政官衔没变过,一直是可怜巴巴的从五品。无论工部员外郎,还是外放学差,全是18线外的清水衙门。

  王夫人的诰命等级,从头到尾都靠贾政的官衔,贵妃女儿没给她增加分毫。

  

  2、贾家无人谋职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才是权力社会的常态。

  奇葩的是,贾家没人升官就算了,连闲职也没谋得半个。贾府里有大把无业青年,谁沾过贵妃的光呢?

  我负责任地告诉大家:绝对没有!

  反倒是她封妃前,贾蓉捐了个官。看戴权的对话,清晰得印证出他是祖宗的人脉,结交的全是老牌贵族。

  该不会有人以为,戴权是卖元春面子吧?如果她有这本事,为什么封妃后,贾家反而再无一桩喜事,反而一路颓败呢?

  

  3、太监敲诈

  元春不但用不动太监,相反,还不知怎样巴结讨好呢。

  七十二回有好几波太监来贾府敲诈,这个敲一千两,那个敲几百两。搞得凤姐贾琏狼狈不堪。

  小太监道:“夏爷爷还说了,上两回还有一千二百两银子没送来,等今年年底下,自然一齐都送过来。”

  凤姐笑道:“你夏爷爷好小气,这也值得提在心上。我说一句话,不怕他多心,若都这样记清了还我们,不知还了多少了。

  这件事反映的可不止是经济危机,背后有惊天大瓜。

  细看会发现,敲诈不止一回两回,成年累月,早已不计其数。时间跨度也应该有好几年了,因为这太监每次都承诺年底还钱。

  而此时距离元春封妃,也就五年而已。若说色衰而爱驰,没这么快吧。

  太监敲诈贾家,就是敲诈元春。堂堂贵妃竟被太监欺负,而且由来已久,这合理吗?

  莫说宠妃,就算不得宠,只要位分来的正常,哪有这事。所以,这说明了什么呢?

  说明元春不但恩宠是假的,连贵妃也是假的。她姓贾,果然大有内涵!

  书里不断地称她为【贾妃】,原来是在玩谐音梗。

  

  4、省亲哭泣

  看懂这一层,再看她省亲才能恍然大悟。

  为什么元春从头到尾哭个不停,为什么她一再抱怨把她送入宫,是不是都有答案了?

  再看省亲过程里的几个细节:

  1)选在严冬的深夜,万花凋零寸草不生,寓意极为阴沉;

  2)除去出发和回程,在家时间极短,只有几个小时,走过场的;

  3)全程不得自由。无论干什么,都有女官、太监出来阻止。

  太多人以为这是正常的,殊不知,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若是宠妃给皇帝撒个娇,自然能获得恩典,获得很多自主权。无论怎么说,都不可能像个提线木偶,被下人全程操控着。

  

  执事太监启道:“时已丑正三刻,请驾回銮。”贾妃听了,不由的满眼又滚下泪来。却又勉强堆笑,拉住贾母、王夫人的手,紧紧的不忍释放,再四叮咛....

  为什么反复提及太监和女官,为什么他们总能引发贾妃落泪?这种细节,难道是白写的?

  为什么她欲言又止,含泪假笑?为什么曹公刻画的她,跟囚徒毫无差别呢?

  所有这一切,难道不是告诉你:她是个演员,是个假贵妃吗?

  

  什么叫做假贵妃?就是说元春有贵妃之名,却无贵妃之实。

  红楼梦架空时空。若按曹公这个写法,她很像是明朝阉党猖獗时,由阉党扶持起来的妃子。

  她在宫中不但没有宠爱,没有权势,甚至没有尊严,没有生存保障。要靠贿赂太监以保命。(明朝后宫被阉党、被乳母害死的后妃不计其数)

  那么,这是否证明红楼梦写明朝事呢?

  不,看问题要看主体。红楼梦里大部分故事带着清朝痕迹。尤其是那些栩栩如生的日常,那些细致入微的社会形态。

  元春却是最不出彩的那一部分,貌似轰轰烈烈,实则内容空洞。你必须承认,书里随便拉出个小丫鬟,都比她更立体更传神,更有血有肉有灵魂感。

  这不恰恰证明了,她是虚构的吗?

  的确是虚构,曹家历史上没有皇妃。大观园倒是有,是为康熙皇帝建的。皇帝巡游与贵妃省亲,那是两回事。曹家没有真贵妃,没有省亲的史实,曹公写起来就差点意思。

  曹公只想借用她给王夫人撑腰,她是薛家上蹦下跳的底气,是给黛玉制造压力的工具,也是拖垮贾家的工具。

  

  没有她,贾家几辈子都安安静静度过了,何至于经济危机,又何至于内部四分五裂(王夫人横着走路)。

  比不得那府里,这几年添了许多花钱的事,一定不可免是要花的,却又不添些银子产业。这一二年倒赔了许多,不和你们要,找谁去!..........这二年那一年不多赔出几千银子来!头一年省亲连盖花园子,你算算那一注共花了多少,就知道了。再两年再一回省亲,只怕就精穷了。

  作者借贾珍贾蓉之口,道出荣国府的总病根。没有加官进爵,没增加一丝资产,反倒为贵妃不停地花钱。这就是元春的真实作用,似乎是上天派来拖垮家族的。

  之前解析过,她和王子腾深度绑定。这样看的话,是王子腾贿赂阉党扶持她上位,为自己充当宫中眼线。但宫中党派众多,元春要在倾轧中求生存。

  并非哪个男人(或家族)靠她上位,而是她靠着男人和贿赂,得到假贵妃的名头。

  本书越到后期越暴露真相。72回的太监敲诈,那是补写,其实早在53回贾珍就说了,荣国府成天为贵妃赔钱。

  元春的价值,跟大众的想象完全相反!人们对【贵妃职业】的向往,在红楼梦里得不到满足。

  作为反派靠山,她必须是个假贵妃,一个可怜可悲的、踩在刀尖上度日的人。

  曹公不会让她拥有贵妃的福报和尊贵,好东西必须留给正派人物(贾母)。如此这般,采用明朝的历史就不足为奇了。

  何况,如果把她写得符合清朝特征,跟写皇帝没二样,避免不了政治影响,等于写出了皇家的奢侈靡费、拖垮接驾者。

  所以,必须把她写成明朝后妃。

  她是被阉党操控的傀儡,死或者活都不重要,命如草芥。明朝甚至有后妃得罪阉党,被饿死宫中许久,外界都不知道。

  总之,曹公创作她的思路很矛盾。她必须有狐假虎威的作用,貌似无上显赫。但她又必须没有真实的显赫,徒有其表,实则是个囚徒。

  

  太虚幻境里,元春的画册上画着一张弓,弓上挂一香橼。

  弓箭是战争凶器,它确定了这副画的主基调:不祥、凶险。

  虽说十二钗都是悲剧,但天下悲剧各不相同,有些悲剧催生了伟大的灵魂,有些悲剧是互相倾轧堕落。

  每幅画的主体物代表人物的品格高低。弓箭不仅不祥,而且为男性专属,用来代表钗粉,本身就是讽刺。

  这意味着,元春已失去女性的价值。女性的天性,美和爱,于她而言荡然无存。她有女人之皮,无女人之魂。

  

  弓还谐音【宫】,暗示元春此生都和宫殿、权力斗争纠缠不清。

  香橼又是怎么回事呢?

  香橼是我国南方的一种水果,又名枸橼,果实酷似柠檬,与柠檬同为柑橘属,但皮厚肉少,果肉异常酸苦,难以入口。

  香橼果无法直接食用,但却很好看。果皮似橙柚而厚,其色如瓜,生绿熟黄,成熟时节清香袭人。

  

  明朝有个故事,写梁王喜欢吃各种水果,专门派人到吴国搜寻到香橼果,它金黄的外形亮瞎了使者的双眼,不禁赞美道:“美哉!煌煌乎柑不如矣”。可结果梁王只吃了一口,痛苦难受地差点晕过去。

  看看,是不是很反差,是不是很像元春?

  元春穿着皇家黄袍,就像香橼金黄色的外表。可是内心呢,苦不堪言,又酸又涩。

  很多红迷也知道香橼的寓意,但不明白元春到底有多苦不堪言!并非只是见不得亲眷,而是活成了戏子,华服是别人的,自己只是个一无所有的棋子。

  

  身为国公府的大小姐,论投胎难度,一个时代里也没多少人胜过她。为什么要让自己沦为囚徒呢?

  还不是源于对权力抱有痴迷的梦想!

  贾府四春里,人们都以为迎春命最苦,其实并非如此。论命苦排名,从大到小,跟年龄一致。

  元春很小就入宫了,一生都踩在刀尖上度日,战战兢兢苟全性命,最终也躲不过残酷的宫廷斗争,以惨烈的方式下线。

  这种人生比迎春苦多了,迎春好歹还在大观园里过了几年清净日子呢。

  惜春的苦最少。她年龄最小,看透了三个姐姐的悲剧,知道这世上没有容身之处,无论你走哪条路,无论什么性格,都是死路一条。所以【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

  

  只有把这些看透,才能理解【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

  正常后妃,病逝前都有很长的过程,往往有多次太医会诊,有祈福仪式、冲喜晋封等。哪有咽气了外界毫不知情的?

  这句话清晰地印证了元春死于非命,而且是秘密的。很可能死了很久了,贾家都不知道,才有了冤魂孤鬼般的呐喊。

  与之相呼应的就是【虎兕相逢大梦归】。这句话里的虎兕相逢包含典故,比较复杂,卓语以后再解读,今天只说说【大梦归】三个字。

  

  所谓大梦,是绝对的否定,是把元春的一生都否定了。就是黄粱一梦,从头到尾没一丁点真的,没一丝一毫属于自己。

  如果她不是个假贵妃,不是演员,能这样说吗?

  凤姐的悲剧,也是悲在看不透权力和富贵,为此辛苦了一辈子,被作弄了一辈子。所以她的曲里也有【三更梦】。

  相比而言,元春的【大梦归】讽刺意味更强,悲剧色彩也更强。

  那一场堆满富贵的大梦啊,终究要回归本处。带着满身伤痛和不堪,回归本处。

  

  【相关链接】

  元春做事有多少礼教漏洞,你根本想不到!为支持金玉良缘拼了

  元春凭实力封妃?弄明白榴花隐喻,才知她的人生有多勉为其难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