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美丽中国新画卷

  【光明论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近十年来,蓝天白云日益增多,绿色版图不断扩展,绿色经济加快发展,能耗物耗不断降低,浓烟重霾有效抑制,黑臭水体明显减少,城乡环境更加宜居,美丽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山水之间,即为泱泱中国。作为承载悠久文明历史和广袤国土空间的人口大国,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破解大规模发展的世界性难题,应对时空压缩的复杂条件。过去十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十年奋斗,收获满满:头顶重现碧空如洗、华北地下水超采区水位全面回升、十年禁捕修复长江渔业资源……可以说,这十年,坚持以绿色惠民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人民幸福感、获得感日益充盈,美丽中国熠熠生辉。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在生产力诸要素中,人通过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日用而不知的生态环境是影响生产力要素结合方式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变量。思路一变天地宽。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人们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汇聚起规模宏大的保护自然能量,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才能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同于一般的劳动产品,生态产品具有很强的公共产品属性,人民群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更高,容忍度更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令出必信,法在必行。秦岭的违建别墅终被拆除,少数人“跑马圈地”营造的后花园,终被整改为洋溢蓬勃绿意的公共花园。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严格用制度管权治吏、护蓝增绿,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中国疆域辽阔,“西北负昆仑,东南襟沧海”,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极大。但只要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找定位、定举措、蓄动能,绿水青山就能转化为金山银山。福建把八闽大地每一条河流打造为安全、健康、美丽、繁荣的幸福河流;浙江由山到海、从乡到城建设展示生态文明高度发达的窗口;贵州擦亮“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品牌;青海守护三江源、守望“中华水塔”……东南西北中,全国一盘棋。各地推动自然资源全要素整合、多元化增值,形成生态文明建设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局面。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植根于恢宏壮阔的社会实践和文化土壤,在“建设美丽中国进行时”中不断丰富完善。

  中国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凝心聚力再出发,砥砺前行新征程。让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化经验成熟而持久,使山间长出“摇钱树”、大地变成“聚宝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生相成,美好生活与美丽中国珠璧交辉。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为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根基、共创未来美好世界,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历史贡献。

  (作者:樊良树,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华北电力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教授)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