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花茶,结佛缘,那些与椴树相关的事

  人们知道椴树,大多从椴树蜜开始,毕竟,奶白甜香的椴树蜜乃蜜中珍品,非常好吃,是国人家中常备之物。

  【宁神助眠椴树花茶】

  椴树花除了酿蜜,在欧洲,人们更喜欢将椴树花和它的叶状苞片一起烘干,制作成椴树花茶。品饮时揉碎开水冲泡。不同于我们的茶叶提神醒脑,椴树花茶则有宁神助眠之效,经常失眠的朋友不妨试试。

  椴树花茶,有安神助眠之用

  【叶似菩提,与佛结缘】

  唐时中原地区佛教盛行,因椴树叶形与正宗菩提树十分相似,被民间误以“菩提树“之名呼之;至明清,京城(今北京)寒冷,不适宜正宗菩提树生长,皇帝也干脆将错就错,用外形相似的蒙椴(椴树的一种,又名小叶椴)假菩提树之名,栽种两棵于英华殿前。乾隆还特意为此作《英华殿菩提树诗》曰:“何年毕钵罗,植此清虚境。径寻有旁枝,蟠芝经幢影。翩翩集佳鸟,团团覆金井。灵根天所遗,嘉荫越以静。我闻菩提种,物物皆具领。此树独擅名,无乃非平等。举一堪例诸,树已无知省。”(注:“毕钵罗”即菩提树);相传这两棵树成熟的果实,被称作“五线菩提子”,皇家出品,身价不菲,此五线菩提子价格极其昂贵。(我去故宫时没有仔细观察过,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过去辨识下,椴树最明显的特征是具有叶状苞片;正宗天竺菩提叶有长长的尾尖,通常2-5厘米)

  正宗菩提叶如图,有长长的尾尖上椴树,下菩提,叶形区别明显

  而椴树的佛缘,不仅如此。民间另有一个传说,说是唐玄宗年间,有书生姓赵,其祖上皆以文才显贵;然此赵生天性愚钝,故常遭人耻笑;其一怒之下,携书数箱隐居山野,潜心攻读,“但求读书自悦,不辱祖上文名!”却不想越是努力,越是混沌,全然不能领会书中要义,焦躁难耐之际,一褐衣老者前来,知其志向后,乃言,“我虽无仙术助你,但请务必来我住处拜谒。我乃段氏之子,家住西山大树之下。”言罢倏忽不见。赵生跑去西山,但见一硕大椴树而无人家,“所谓段氏之子,莫不指椴树而言?”赵生在树下挖掘,竟得一千年老参,酷似褐衣老者样貌。食此人参后,赵生豁然开朗,从前晦涩难懂之书,如今轻晓其中深意,最终考取功名。--椴树之下藏人参,二者互结仙缘,古人对此深信不疑。南北朝本草学家陶弘景所作《人参赞》中言道:“三桠五叶,背阳向阴,欲来求我,椴树相寻。”只因椴树遍生北地山坡之上,树阴浓密,树下正适宜喜阴的人参生长,故而古时采参之人多把椴树当作寻参的指示之木。

  古时采参之人多把椴树当作寻参的指示之木

  【古名杻、椵,今日之椴】

  实际上,早在先秦时椴树已广为人知,以北方寒凉之地最为出名,只不过彼时椴树名 “杻”。《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中写道,“南山有栲,北山有杻,乐只君子,遐不眉寿”,用山间常见的树木起兴,比喻君王身边汇聚贤良。这里的南山之栲,指的是中原以南常见的“野鸦椿”,而北山之杻,就是东北及河北、山东等地山中的“辽椴”。辽椴是椴树的一种,又称“大叶椴”,因其常聚集成林,不可胜数,后人取亿万之意,将此树别称为“万岁树”。

  椴树在先秦已广为人知,彼时名杻树

  而椴树之名,所从何来?直到东汉,许慎编写《说文解字》一书,尚无椴树之名。古时提及椴树,除了《诗经》中的杻,还有一个常用的名字叫做“椵树”。椵读作“甲”,所得木材,古人常借树木原本的天然姿态用于制作床或矮桌,所以椵树之名有假借、借代之意。然因后人誊写笔误,椵字有时被误写为椴,一些古籍至今仍有两个版本,或写作椵,或写作椴。至明清时,椴树之名反而更为常用,至如今,这类树木的中文正式名也采用“椴”字,植物名中,再无“椵树”。

  椴树还曾名椵树,常笔误写作椴树

  【椴类银杏,价值极高】

  古人早就关注到了椴树的实用价值,杨宾《柳边纪略》卷四:“椴类银杏,锯板可为器,其皮可为瓦,浸水久之可索绹。”

  如今,其价值主要体现为:

  经济价值:其花具蜜腺,味芳香,是重要的蜜源植物;其枝皮纤维可制麻袋拧绳索制人造棉,还可用于编织草鞋,花可提取芳香油,叶可喂猪;其材质白而轻软,是优良的用材树种。

  食用价值:椴树花蜜素有白蜜之称,是蜂蜜中的顶级珍品,也是中国实行蜂蜜等级划分后唯一确定过的特等蜂蜜;椴花茶有安神助眠之效。

  药用价值:椴树根味苦性温,有祛风除湿;活血止痛;止咳。主风湿痹痛;四肢麻木;跌打损伤;久咳之用。

  观赏价值:椴树树形美观,花朵芳香,对有害气体的抗性强,常用作园林绿化树种。

  椴类银杏,价值极高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