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里·马达沙希:加快采取行动 应对气候灾难

  IPP评论是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IPP)官方微信平台。

  导读

  当前,全球气温上升对世界产生了螺旋式的影响,因人类活动强化的严重天气事件影响了各国人民的健康、生命和生计。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曾称:“除非立即、迅速并大规模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否则不可能将升温限制在1.5摄氏度,这将给人类和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带来灾难性后果。”

  面对气候灾害频发的现状,人类应该如何进一步采取有效行动积极应对?世界各国应如何携手解决碳排放问题?为此,联合国前高级经济官员,创意中心咨询委员,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客座教授梅里 马达沙希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图源:网络

  加快采取行动 应对气候灾难

  气候变化引发的自然灾害在最近几个月内备受重视。洪水肆虐,德国西部181人因此丧命,也让美国东北部和中国遭受重创;加那利岛数次火山活动吞噬了该岛的部分地区;土耳其、意大利以及希腊频频发生森林火灾,数量激增;格陵兰岛的融冰导致海平面上升;墨西哥湾飓风频发,经济受到重创。

  数月来,这一系列极端天气事件让全世界哗然,人们开始关注气候变化在这些事件中扮演的角色。这些事件告诉我们,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已在影响着全球各地区的天气和气候极端值。同时,科学家们也观测到地球整个气候系统的变化,包括大气、海洋、冰川以及大陆。

  最新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备受期待,报告由来自66个国家的234名科学家编写。该报告显示,气候变化范围广、速度快、程度深,且某些趋势现已无法扭转,至少在目前的时间范围内无法扭转。报告还强调,人类活动以近2000年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剧气候变暖。

  报告称:“大部分变化是前所未见的。一些转变正在发生,而其他转变即使过了千百年也‘无法逆转’,包括不断上升的海平面。”

  IPCC的科学家们对全球气温上升2℃感到担忧,他们表示:“除非人们在未来几十年内,快速且大量减少二氧化碳及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否则我们无法达成2015年《巴黎协定》所设定的目标。”

  IPCC报告发表后,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表示,2021年全球气候变化剧烈,是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关键的一年”。期中报告向全世界拉响了警报。距离达成《巴黎协定》的目标还遥遥无期。

  在11月于英国格拉斯哥举行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会议之前,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必须加快脚步,在各自的国家自主贡献文件中制定更大力度的2030年减排目标。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缔约方大会第二十六次会议)的专项准备会议在联合国大会期间举行。在气候变化大会中,欧盟成员国达成一致,承诺到2030年减少55%的碳排放量。

  

  联合国发布的评估报告覆盖了那些排放量占全球总额1/3的排放大国。该报告提出,197个签署了《巴黎协定》的国家中,仅有75个国家及时呈报了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其中包括了各自至2030年的国家减排行动计划,以待评估。

  几周之后,本应于2020年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缔约方大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将于2021年10月在格拉斯哥举行,此次大会意义非凡。

  联合国秘书长在格拉斯哥举行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缔约方大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之前表示,所有国家,尤其是发达的G20峰会经济体,需加入净零排放联盟,并以可信、具体以及更好的国家自主贡献推动各国实现减缓和扭转全球变暖趋势的承诺。

  七大工业国组织(G7)峰会本该为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缔约方大会第二十六次会议)指明道路。尽管结果不佳,但人们依旧充满希望。然而,虽然美国重新签署了《巴黎协定》,但G7为减缓气候变化所做的工作仍旧未达到预期效果。

  最重要的是,国家领导人们并没有明确何时停止燃烧煤炭,也没有就普及电动汽车这一目标达成一致。同时,他们也没有制定限制全球变暖的具体措施。

  

  除此之外,在最终声明中,他们并没有就“停止使用煤炭、筹资帮助发展中国家、不再使用产生污染的汽车” 等议题做出坚定承诺。

  尽管最终测试显示煤炭发电是产生温室气体的“罪魁祸首”,G7却逃避制定初步方案,未能设置具体期限以停止燃烧造成巨大环境污染的化石燃料。该组织仅承诺“迅速提升技术,增加相关政策,在未来十年停止燃烧化石燃料,不再产生二氧化碳,与各国各自的目标保持一致”。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20世纪70年代初期,联合国就开始治理环境可持续发展和全球气候变暖问题。1992年,全球政府就发展与环保合作达成一致协议,通过了《二十一世纪议程》。同时,该议程将荒漠化界定为干旱、半干旱和干旱、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总结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是荒漠化产生的原因。

  不久之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会议”(“里约+20”峰会)于2012年召开,协调了人类社会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目标。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6个缔约方在巴黎召开缔约方大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时,才通过一项全面协议。该协议突出了减缓气候变化、适应性与金融等主题。世界各国领导人通过谈判达成了一项国际协议,旨在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并将全球气候变暖控制在前工业化水平的2°C(3.6°F)以下。

  

  依照该协议,各国自愿展开行动,将全球温度上升限制在2℃以下。该协议还为旨在减少排放和建立气候变化弹性的气候行动指明了方向。

  缔约方大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召开。大会期间,各方开始为《巴黎协定》生效做准备。201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聚集了所有利益相关方,加快推动旨在鼓励气候行动的《巴黎协定》。

  缔约方大会第二十四次会议结束之际,各国强调了“提高减排目标的紧迫性,确保所有缔约方为缓解并适应气候变化做出了最大努力”。

  

  来源:WMO/Agusti Descarrega Sola

  最新数据显示:气候危机每日都在恶化,极端高温、空气污染、森林火灾、频繁的洪水和干旱灾害冲击着人们的生活。各国顺应形势召开了缔约方大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敦促各方马上采取行动缓解气候变化。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下一轮缔约方大会从2020年11月改期至2021年10月31日。在格拉斯哥召开的缔约方大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将集中讨论如何继续践行《巴黎协定》的主要目标,使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保持在2℃以下。所有协议的最终目标在于:稳定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防止人类活动过度干扰气候系统,使生态系统能够自然地适应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目标

  至2020年,气候变暖已经比工业化前的水平高出1.2°C,对极端天气事件产生重大影响,导致严重的热带气旋和风暴,并加剧厄尔尼诺现象。它还影响气压梯度,包括风模式、高空急气流和风暴路径,导致严寒和热浪的发生更为频繁和剧烈。这种极端事件通常对陆地和海洋产生深远影响,主要表现为栖息地丧失、迁徙变化和“营养级联”。

  气候变化严重影响了农产品和渔业的产量,损害了人们的生计和粮食安全,直接影响了联合国前两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无贫穷”和“零饥饿”。

  

  由于越来越多温度扭曲的天气模式相继出现,持续的降雨、融雪、河道水流以及地下水短缺等对可持续发展目标6——“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产生了影响。气候变化还以危及人们健康、破坏财产和社区、扰乱交通、造成经济损失和阻碍发展的方式影响基础设施建设,阻碍了多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如今,冰川融化速度加快,洪水和水污染发生的风险增加,妨碍了可持续发展目标6“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的达成。同时,可能爆发山体滑坡、泥石流和雪崩,危及生命安全,影响基础设施建设,扰乱交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使发展受挫,不利于诸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这些破坏还危及农业产量,影响农业从业者的生计,破坏粮食安全,最终阻碍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温度升高会对珊瑚礁等关键物种产生负面影响——当珊瑚礁遭到破坏,自然遗产、旅游机会和赖以生存的人们的生计也会跟着遭殃,从而阻碍多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最终,海洋生物多样性减少,可能导致渔业产量下降,进一步威胁人们的生计。同时,贫困人口越来越多,粮食安全受到威胁,为获取日益稀缺的资源,冲突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反映了全球气候状况。二氧化碳的最终浓度水平是大气、生物圈和海洋之间交换的结果,反映了人为排放物等排放来源与吸收排放物的碳汇之间的平衡。

  地球最大的碳汇体之一是海洋,它吸收了全球25%到3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被天然碳汇吸收的二氧化碳仍然留在大气中。随着其浓度与其他温室气体一起上升,加速了气候变暖的脚步。

  近年来,国际社会逐渐意识到海洋酸化的危险。海洋酸化的速度是过去5500万年的100倍。海平面上升是最重要的气候指标之一,反映了气候系统中众多不同的变化因素及相互作用。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全球海平面每年大约上升3.2毫米。随着海平面上升,发生极端天气事件和沿海洪水的可能性增加——预计热带气旋强度和降水量会增加,这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极端天气事件和沿海洪水的发生。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局部压力产生综合作用,近一半沿海湿地在过去一个世纪内已被海水吞噬。

  世界气象组织设立了七个气候指标,反映整个全球气候系统状况,并附上改变该系统所带来的风险。设立指标的最终目的是让大众更深入地认识气候变化如何复杂地威胁可持续发展,并鼓励采取更为强劲和直接的气候应对措施。

  未来的挑战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关于气候科学现状的报告指出,人类为避免灾难,需要以何种速度来削减碳排放量。在可以预见的情况下,未来几十年里,平均气温可能会持续上升,人类社会将陷入大规模的混乱和苦难之中,难以找到出路。

  即便大幅削减了温室气体排放(最好的打算),预计20年内气温仍将比前工业化时代高出1.5℃。

  不过,或许我们还有时间控制气候变化。大力并持续减少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或许能在未来20至30年内稳定全球气温。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随着各国努力重建经济,所有复苏计划均可从清洁、绿色、健康、安全、可持续和更具韧性的角度重塑21世纪的经济。当前的危机同时也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机会,建议各国进行深刻的、系统性的转型,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以造福人类和地球。

  ★ 本文作者:梅里·马达沙希(Mehri Madarshahi),UNESCO 国际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中心咨询委员、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兼职教授,曾任联合国秘书处高级经济官员与外事专员。

  

  编辑:IPP传播

  关于IPP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IPP)是一个独立、非营利性的知识创新与公共政策研究平台。由华南理工大学校友莫道明先生捐资创建。IPP围绕中国的体制改革、社会政策、中国话语权与国际关系等开展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知识创新和政策咨询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IPP的愿景是打造开放式的知识创新和政策研究平台,成为领先世界的中国智库。

  微信ID:IPP-REVIEW

  国家高端智库

  中国情怀 国际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