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最美天使”,56岁协管员耗时十天为医护人员创作刀削画
01:43苏州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医护人员在抗疫一线默默无闻的付出,让来自苏州高新区枫桥街道的林雪良深受感动,于是他拿起刻刀,用了整整十天时间创作出了一幅《最美天使》刀削画,向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致敬。
用了十天时间创作刀削画致敬医护人员
4月8日上午,记者来到苏州高新区枫桥街道林枫苑小区,在小区居民的指引下,找到了林雪良的工作室。记者看到,工作室里面陈列着林雪良创作的多幅作品,从花鸟、风景,到人物肖像、历史人文,无不生动鲜活、精妙绝伦。林雪良向记者介绍了最近创作完成的这幅《最美天使》刀削画,作品中,一位穿着隔离服,戴着防护面罩的护士,手上拿着棉签,正准备为市民进行核酸采样,画面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林雪良是苏州高新区枫桥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的一名协管员,疫情期间,他主动来到核酸采样点负责测温工作。每天早上5点前,林雪良都会准时来到核酸采样点,早上6点开始,居民们排队进行核酸采样。核酸采样时,许多医护人员身穿防护服,忙得满头是汗,根本顾不上喝水。医护人员的辛苦忙碌,林雪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于是,他默默拿起手机,选好合适角度,精心拍摄了一张正准备进行核酸采样的护士的照片。
在核酸采样点工作结束后,林雪良拿起刻刀,参考照片上护士的模样,一笔一划地在卡纸上刻画起来。林雪良用了十天时间完成了这幅《最美天使》刀削画。整个画作以黑白色调勾勒出一位身穿防护服的医务人员正在用棉签为市民做核酸采样的场景,左侧“最美天使,你们辛苦了”等字样是林雪良想对医护人员说的心里话。画面色调冷峻,凸显出医护人员的认真严谨。林雪良对记者说:“这幅作品完成后,我被画面上的护士形象所感动,医护人员真的很辛苦!”
利用业余时间创作宣纸烫画及刀削画
作为苏州高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宣纸烙画)传承人,今年56岁的林雪良非常爱好美术,工作休息之余,坚持工艺美术创作。林雪良只有小学文化,至今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艺术教育。他在艺术上的成就来自于灵感、悟性和不懈的努力。八岁那年,他开始学习画画,梦想着长大后要做个艺术家。多年来,他对绘画艺术的追求一直孜孜不倦,从不曾间断。他尝试过国画、油画等各种绘画形式,成为当地有名的民间绘画艺人。说起林雪良,居民们都亲切地叫他“老林”,他的多幅作品被各级政府文化单位收藏,曾获得众多奖项,其创作的宣纸烙画更是被列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许多人慕名而来收藏他的作品。
据了解,林雪良从1997年开始研究宣纸烫画,创作初期并不顺利。烫画的原理看似很简单,但是如何把火与纸这对天然的宿敌搭配在一起,想一想都会是一件头痛的事情。在烫画的过程中需要温度、力度、速度的完美契合,一旦把握不好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就会导致失败。凭借对宣纸烫画的满腔热情,林雪良耐着性子一遍遍尝试,他以烙铁为笔,以烙痕为墨,终于攻克了这个技术难关,在宣纸上画出了错落有致的图画。
2018年起,林雪良尝试创作刀削画,这种画法难度很高,整个刻画过程不允许出现一点差错,只要稍不注意,就会毁了整幅画作。在进行创作时,林雪良使用锋利的刻刀,小心仔细地以刀代笔,一刀一刀地进行刻画,刻去卡纸表面的黑色,从而露出底层的白色。记者看到,林雪良创作的刀削画,画面不仅精致细腻,而且栩栩如生,也充满了动感。在构图方面,林雪良很好地融入了现代的一些要素,注重点线面、虚实远近、疏密繁简的结合,从而使画面更加丰富,视觉效果更加强烈,增加了画面的厚度与深度。近年来,林雪良把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宣纸烫画和刀削画艺术上,取得了不凡的成绩。
让更多人领略到传统民间技艺的魅力
记者在林雪良的工作室内看到,他已经创作出多件精美的宣纸烫画和刀削画作品,题材有山水风景、花鸟虫鱼、人物等。宣纸烫画就是利用烙铁的热度,巧妙的表现手法和熟练的绘画技巧将宣纸烙煳而呈现出的一种深浅不同的褐色图案,具有质朴、美观的艺术特色。它取材广泛,绿色环保,画面丰富,其表现力有一定的浮雕效果。刀削画则是用各种刻刀在卡纸上刻画出精美的图案,黑色与白色的强烈对比,给人带来很大的视觉冲击。
江南水乡是林雪良作品中最典型的题材。作为一个生于江南,长于水乡的画家,林雪良对江南水乡有着浓厚的深情,正因为有着如此深刻的情怀,使他刻刀下的水乡世界流露出情真意切的雅致,浮动着如诗如梦的旋律,让观赏者强烈地感受到江南水乡的温婉秀丽、古典风韵之美。林雪良对于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历时数月完成的作品——《枫桥记忆》系列烫画作品,呈现了旧时苏州风情。幼时奔跑在大街小巷的足迹,孩童稚嫩目光中的市井模样,老苏州朝夕之间的沧桑变化,如今都在他的宣纸烫画中逐一呈现。今后,林雪良将会把宣纸烫画和刀削画这两项传统民间技艺进行传承和发扬,让更多人领略到宣纸烫画及刀削画艺术的魅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毕荣
校对 李海慧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