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树栽培技术|实生核桃树改造的科学规划

  一、实生树改造的科学规划

  退耕还林发展的核桃树往往规模大,范围广。同一区域不同地点的立地、坡向、气候及土壤条件存在差异。因此在改造前应充分考虑和掌握这些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和规划。

  1、品种选择

  核桃实生树改造所用品种必须是符合当地发展的优良品种。嫁接的品种不宜过多,一般3~4个品种且符合相互授粉要求即可。 对于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块,重点发展早结实品种;对于立地差,土层薄的坡地重点发展生长势较强的早实品种。

  2、二级采穗圃布局

  嫁接改造区规划建设二级采穗圃时,其面积大小、区域分布、品种搭配一定要与待改造的核桃实生树的规模、分布相适应。改造规模较小时,建立2~3个二级采穗圃即可;改造规模较大时,可以分区建立多个二级采穗圃以方便采穗。一般二级采穗圃面积应占总嫁接改造面积的5%~10%。

  3、嫁接人员培训

  规模化实生核桃林改造需要大量的嫁接人员,靠聘请外地人员显然不能满足短时间内集中嫁接的需要,而且嫁接成本高,嫁接与补接、嫁接与嫁接后管理不衔接,影响改造效果。因此,对当地核桃经营者有组织地进行培训,培养本地嫁接队伍是规模化实生核桃林改造主要环节。

  4、嫁接时间的合理安排

  同一区域不同立地、坡向的小气候使核桃的物候期差异明显。实践中不同立地、不同坡向物候期相差在7~10天。由于夏季核桃嫁接适宜的时间相对较窄,这就需要嫁接实施时从物候期早的地方开始,由早到晚依次进行。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嫁接时间,保证嫁接效率和质量。

  二、规模化实生核桃幼树嫁接改造的组织管理

  实生核桃幼树规模虽然较大,但以户为单位分散经营,每户的面积比较小,给规模化改造带来不便。为了保证改造的速度和质量,必须有组织地进行。根据实施经验,以政府、公司和农户“三结合”模式效果比较好。即由当地政府的林业部门牵头引导,政府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提供资金补贴,组织嫁接队伍,检查验收等。公司(协会)提供技术支撑,负责良种接穗引进,嫁接改造规划和实施方案制定,培训嫁接人员等服务。农户配合投劳投资。根据此模式50公顷左右的实生幼林两年内即可完成改造。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