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觉的荣光与没落;大和
顺风顺水的前半生那么,现在总算到了介绍本书主人公之一经觉的时候了。应永二年(1395)十一月六日,关白左大臣九条经教之子经觉出生。
应永十四年,经觉出家为僧,成为兄长、大乘院门主孝圆的弟子。
镰仓中期以后,九条家与一条家围绕大乘院门主之位而相争不断。建武二年(1335),一条家出身的大乘院圣信圆寂后,九条家的优势地位确立了下来。之后到孝圆为止,大乘院门主全部是九条家出身。
因此,经觉出家伊始,就已经被许诺了将来的大乘院门主之位应永十七年三月二十六日,孝圆逝去,年仅三十三岁,经觉继承大乘院门迹。十一月十六日,举行了“院务始”这一就任仪式同时,经觉努力钻研作为僧侣所必需的修习。经觉于十五岁通过方广会竖义,十七岁法华会竖义,十八岁慈恩会竖义,十九岁维摩会研学竖义,然后是法会竖义,应永二十三年以仅仅二十二岁的年纪出任维摩会的讲师。
国,其实就是对修学僧的口头考试,提问者根据佛教诸学问提出问题,竖义者(考生)作答,精义者判定成绩。然而这时的竖义已经完全仪式化,试题和参考答案在考前就已知晓竖义者好好准备,认真练习,就是这么一回事。
本来,维摩会竖义若不积攒无数法会的经验,就没有参考资格,经觉年仅十九岁就合格了,并非因为他是个天才学问僧,完全是拜他的尊贵出身所赐。事实上,经觉做大乘院门主之时的乘院门主——鹰司家出身的昭圆,也是年仅二十岁就担任了维摩会的讲师。对经觉和昭圆这样的“贵种”而言,各种竖义无非是就任兴福寺别当之前必须履行的一道程序罢了应永三十三年,兴福寺与东大寺之间爆发武力冲突。幕府罢免二寺别当,“喧哗两成败”(各打五十大板)。
(《满济准后日记》《萨戒记》)于是,经觉得以在三十二岁时就任兴福寺别当。
选定接班人如前所述,此前数代大乘院门主都由九条家出身的人继承。
当然,经觉也打算让九条家的人做自己的接班人然而,经觉的长兄九条忠基无嗣而亡,九条忠基的养子、继承九条家的三哥九条满教也只有加加丸这一个儿子而已。这时加加丸是九条家的嗣子,是不可能让他出家去大乘院的。
继续等待九条满教再生个儿子,也是一个办法,但大乘院的惯例是门主三十岁前后选定继任者,不好就这么拖延下去。
于是经觉注意到了二哥九条教嗣(已故)的孙子。这个小孩子的父亲实严是禅僧①,母亲是比丘尼,父母都是出家僧尼,如此不合先例的继任者令大乘院、一乘院门徒很为难。本章第一节提到,大乘院、一乘院的门主由摄关家出身者担任,但严格来说,摄关家子弟也并非谁都可以,若非就任过藤氏长者的人的子嗣是没有资格的。
但在应永三十二年(1425),经觉将这个小孩子从加贺国找来,让他做了前关白九条满教(曾任藤氏长者)的犹子(无继承权、名义上的养子),如此满足了条件,也就获得了幕府的首肯。
(《大乘院日记目录》)幕府对兴福寺内部的事情并不了解,未经专门研究,就接受了经觉的请求。三年后的正长元年(1428,应永三十五年四月二十七日改元),这位十一岁的少年进入大乘院取法名尊范。
尝到甜头的经觉又在正长二年让尊范的弟弟做九条满教的犹子,获得将军足利义教的同意之后,送他到东大寺东南院。九岁的少年出家后取法名珍觉。醍醐寺座主满济对这种本来算不上“贵种”的人通过犹子这一“暗招”进人门迹的事情加以批判。(《满济准后日记》)满济还是足利义教的政治顾问,因而他也对义教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不过话虽如此,这位满济自己就是以足利义满犹子的身份进入醍醐寺三宝院门迹的。
无论如何,经觉利用自己与幕府的良好关系,试图实现对兴福寺,乃至对大和的控制。不过,大和的局势风云突变,前路上还有重重苦难在等待着经觉。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