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文明新视野 | 唐招提寺:中日文明交流的见证
参考消息网5月14日报道(文/杨汀) 草如碧丝,桑低绿枝。奈良唐招提寺又迎来一个春天。第88代住持西山明彦指着两旁草地和青苔上的落叶说:“暖和起来了,马上参观者会越来越多,得好好打扫一下,春天其实落叶很多。”
鉴真东渡是中日文明交流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而由鉴真创建的唐招提寺,也是亚洲文明交融的地标。
鉴真东渡建唐招提寺
日前,记者前往唐招提寺拍摄关于追溯亚洲文明交流史的短片,该寺非常热情,“我们每年都到鉴真故乡扬州的大明寺去交流,对方也经常过来。奈良的人们都认为自己从古代开始就扮演着中日交流桥梁的角色”。
唐招提寺由鉴真主持修建,于公元759年建成,与奈良东大寺的戒台院并列为传布和研究律宗佛教的两大寺院。走进唐招提寺,扑入眼帘的即是古松参天的庭前甬道和该寺的本堂金堂,供奉着卢舍那大佛等。“金堂建于奈良时代(710-794年),10年前解体进行了修缮。当年鉴真和尚从中国带来了约30名优秀工匠,虽然如今我们见到的金堂是鉴真圆寂之后所建,但其建造无疑是出自于鉴真带来的中国工匠或他们传授的技术。”西山住持介绍说,金堂的木结构建筑和其内供奉的佛像从未遭遇火灾,是日本保存最完好的奈良时代文物之一。
“鉴真东渡和遣唐使的美谈在日本家喻户晓。在那个时代,日本成功抵达中国的遣唐使不到一半。鉴真和尚五次东渡失败,第六次终于成功,也几乎是奇迹啊。”谈起普通日本人所知的鉴真东渡,西山住持话语间充满感慨。鉴真在66岁的时候,第六次东渡,成功抵达日本。到76岁圆寂,鉴真在平城京,也就是今天的奈良弘法、生活了10年。这10年中,前半他在今天的东大寺弘法,后半则自立门户,创建了唐招提寺。
带来唐朝高水平文明
西山住持介绍说,唐招提寺内保存的建筑、佛像、雕刻等各种文化艺术,都呈现出比此前日本本土更高的水平。“可以说,鉴真带来了中国唐代的高水平文明,在其影响下,日本各领域的文明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不仅是宗教思想和文化艺术,还包括医术、草药以及饮食文化等。”
唐招提寺内最古老的建筑是讲堂。西山住持介绍说,这里原本是平城京政府的产业,鉴真亲自主持将其修建为讲堂。“顾名思义,讲堂就是讲经传法之处。优先创建讲堂,可见鉴真最重视的就是设立学习的场所,传扬佛法。”据介绍,当时希望学习佛法的僧人和一般民众云集于此,盛况非凡。
来到收藏鉴真和尚坐像的开山堂前,西山住持告诉记者,常年供奉在这里的鉴真坐像叫做“御身代像”,是日本的国宝“鉴真和尚坐像”的“分身”。本尊国宝“鉴真和尚坐像”塑造于天平时代(7世纪到8世纪中期),是日本现存最古老的雕塑,只在每年6月5、6、7日公开展览3天。“奈良时代建造这座坐像,有一种象征意义,那就是鉴真在日本,佛教就在日本。同时,也是为了表达对鉴真带来医术和饮食文化等的感激与纪念。”“御身代像”则塑造于鉴真圆寂1250周年的2013年,周身金箔颜色,袈裟赤红。“这是唯一被允许塑造成与国宝‘鉴真和尚坐像’等身大的鉴真坐像分身,其他坐像分身的尺寸都必须比等身要小一些,以表示对原像的尊重。”西山住持说。
回扬州“省亲”成美谈
鉴真墓叫做“鉴真和尚御庙”,在开山堂以东不远的院落里。在御庙外围还有一个院落,这里长眠着包括鉴真弟子在内的来自中国的20多名僧人。“他们和鉴真一样,圆寂时都在唐招提寺里,面向西方,也就是中国的方向。”
西山住持告诉我们,鉴真墓原本只有墓塔,我们所见到的八角墓园和墓前的长明石灯笼,都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后,1980年至1981年与中国共同修建的。“墓园的青石都是从中国运来,参照中国伟人墓的习俗,建成八角形。”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以来,多位中国领导人来过唐招提寺鉴真墓。1980年和2010年,鉴真像还曾两度回扬州故乡“省亲”,成为中日文明,乃至亚洲文明交流史上的美谈。(作者为本报驻东京记者)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