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恐怖片的差距叫“温子仁导演”和“温子仁制片”

  以9分钟短片《电锯惊魂0.5》成功找到投资,拍摄第一部电影《电锯惊魂》的温子仁,是不少恐怖片爱好者心中的大师。

  这个出生在马来西亚,成长在澳大利亚的华裔,成功地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给予他的影响。在其导演的作品中,不只脑洞大,而且表现手法丰富。

  打着温子仁招牌的电影并不少,但质量差别较大,这就是温子仁导演和温子仁制片的区别。

  此次分别从温子仁导演和制片的恐怖片中各选6部。如下:

  温子仁导演作品:《电锯惊魂》、《死寂》、《招魂》、《招魂2》、《潜伏》、《潜伏2》。

  温子仁制片作品:《修女》、《哭泣女人的诅咒》、《安娜贝尔》、《安娜贝尔2:诞生》、《潜伏3》、《潜伏4》。

  PART 1

  说起《电锯惊魂》,最经典的就是各种机关的设计,玩偶说的那句“I want to play a game”,还有被惩罚者背后的故事。

  在《死寂》中,温子仁再次设计了一个很有记忆点的玩偶。剧情可圈可点,引入腹语元素很有趣。尤其是富豪老爸被继母当成玩偶操纵的戏码,的确很惊悚,很“下饭”。

  《死寂》豆瓣分数7.6,IMDB分数6.2,稍显严格。但即便是6.2分,也高过制片的《哭女人的诅咒》和《修女》两部电影。

  不管从讲故事能力,还是镜头美感,悬念铺垫,都看不出来跟温子仁有什么关系。明显编剧和导演都偷懒了,用了低成本电影的总分总结构。

  开头先交代原因,镜头一转来到现代,结尾再埋个伏笔。故事不吸引人,吓人也做得不够,“女人”的造型比万圣节妆容还差一些。

  2018年的《修女》出自《招魂》中的“曼森”,通常从电影中提取一个人物继续放大的都不太好看。

  《修女》果然不负众望,故事凌乱,结尾强行扣题《招魂》,缺乏《招魂》的克制和含蓄。

  尤其是温子仁导演时候对“曼森”的处理,从平面一幅画变成3D立体向你扑来的时候,那种压迫感特别强。

  PART 2

  接下来对比一下导演作品《招魂》1和2,与《安娜贝尔》1和2。

  《招魂》最吸引人的部分是真实事件改编,这也是温子仁答应接拍的原因。故事不难理解,也不烧脑,但是剪辑干净利落。

  通过灯光和音效达到恐怖氛围的最大值,尤其是那一声拍手,让人难忘。不管是票房还是口碑,《招魂》前两部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安娜贝尔》与《修女》一样来自《招魂》宇宙,安娜贝尔最成功的地方就是玩偶,这也要感谢温子仁的设计。

  《招魂2》豆瓣有7.7分,IMDB7.4分,《安娜贝尔》豆瓣只有5.9,IMDB更低,5.4分。充分印证了期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观众不习惯从卖家秀到买家秀的转变。

  《安娜贝尔2:诞生》情况稍有好转,但也只维持在6分水平,无法超越《招魂》7.6的平均分。

  PART 3

  最后说说最有可比性的《潜伏》系列,前两部温子仁导演,后两部温子仁制片。

  恐怖片的套路大多十分相似,看多了容易出现记忆混乱,或者模糊的现象。但《潜伏》1和2的剧情,时隔多年印象依然深刻。

  温子仁再次启动自己的文化冲击波,在《潜伏》中利用西方恐怖电影的框架,加上东方“灵魂出窍”的设定。

  转折多,有点烧脑。利用不同空间和偶尔撞击的平行空间,环环相扣,自圆其说。

  《潜伏2》真正做到了续集电影该做的事情,紧接着上一部电影结尾。在《潜伏》中,儿子昏迷,怪事频出,男主黑化,一个手搭肩膀的悬念收尾。

  《潜伏3》将时间轴拉到《潜伏1》之前,说是前传,但基本没什么太大关系,顶多是人物关系上的交代。

  《潜伏4》就更加一惊一乍了,氛围非常随意。为了能跟温子仁扯上关系,也是煞费苦心,结尾强行扣题《潜伏》。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潜伏》1、2利用大量的广角镜头,平行推进的手法,特别直观地让观众感受到恐惧。

  从数据来看,《潜伏》3、4也是完败。前两部《潜伏》豆瓣评分都在7分以上,加上IMDB后的平均分也有7.2。而后两部只能在5-6分徘徊。

  今天提到的6部温子仁制片作品,还有根据网上热门短片改编的《关灯后》,还有一部默默无闻的《恶魔》。对于资深恐怖谜来说,差强人意。

  看恐怖片,请看准“温子仁导演”五个大字。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