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已来》导演:5G不是通过“炫技”呈现,是以故事产生共情
电视剧《我们这十年》正在浙江卫视等平台热播,其中《未来已来》这一单元已于近日收官。该单元由杨磊执导,董勇、沈月主演,以“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讲述了两代科研工作者磨合互补、砥砺创新,让中国标准被世界认可的奋斗历程。
剧中真实呈现了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的突破、进步,直至如今弯道超车的艰难发展,但似乎并未大量展现观众想象中那些“炫酷”的科技成果。该剧导演杨磊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坦言,《未来已来》聚焦的5G技术确实很难通过视觉、特效让大家感受到它的科技感,“但5G就像一条承载科技发展的高速路,对这个时代意义重大。我们更多是想传递一种精神,从2G跟随到如今5G引领,背后其实是那样一群人前赴后继、没日没夜往前冲,不停失败,不停站起来,我们才打赢了这场攻坚战。”
董勇主演《未来已来》。
实景拍摄时觉得很神圣
在接到《未来已来》的创作任务后,杨磊有些苦恼。“科技发展”是时代发展的晴雨表,但同样,伴随中国科技的快速发展,其涵盖的内容也十分广泛。究竟应该选择哪一个突破口才能有代表性地展现科技的自立自强?最终,杨磊与编剧徐速共同将视角聚焦于5G科技。“如果我们把AI、元宇宙等各种新时代科技比喻为时代发展中的一站,那5G就可以理解成一条高速公路。很多科技成果的基础都要建立在5G技术之上,它可以为大家插上翅膀。 ”
此前,杨磊曾拍摄电视剧《三体》,在那期间他采访了几十位研究粒子对撞、纳米、天文等的科学家们,钻研了很多个月的科学课程,旁听专业研讨会,杨磊说“我以前也是理科生,那时候天天就跟上课似的做笔记。”而到了《未来已来》,为更好地了解中国移动通信技术的研发,杨磊与主创团队又历时数月采访一线科研人员,走访了数十名5G领域专家,和科学专家组一起开座谈会,“虽然领域不同,但很多知识点是相通的。”
但杨磊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走入真正的5G科技研究实验室实地考察。《未来已来》取景于杭州,这里有5G通信科技重要的实验基地,很多新技术都曾经在杭州实验室进行过实验。“一进去就很震撼,原来我们每个人都在使用的通信技术是从这样的实验室里走出来的。后来我们去实景拍摄的时候也觉得很神圣,就是像这样的小小实验室和一位位前赴后继的科研工作者把我们中国带到了5G引领者的地位。”
没有“炫技”,以故事产生共情
相较《我们这十年》其他单元聚焦于某一领域的人的故事,《未来已来》最大的创作难点是寻找科技与情感的链接,“科技不是一个人的事,是全人类的事。如果我们只呈现了科学家如何写代码,最后写出了一个非常棒的代码让5G成功了,这个过程很难以吸引人的剧情呈现出来;如果不贴近生活,观众就很难产生共情。”
沈月饰演樊星。
最终,《未来已来》还是将故事回归于“人”。很多学科都存在两代人之间的隔阂以及传承问题,而科技领域更容易发生未知探索上的矛盾与对抗。这部剧正是塑造了这样一对父女:父亲是5G实验室负责人兼首席科学家沈屹(董勇饰),多年来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向国际努力展示着5G技术的应用方向。而沈屹的女儿樊星(沈月饰)在海外留学多年,看到国家在5G技术领域中领跑优势,决定回国发展。隔阂颇深的父女,在生活上、技术研发上都存在较大的理念差异,而二人在科研过程中的逐渐和解,体现的也是一代代人并肩奋斗,才让5G技术攻坚克难取得了决定性的进展。
故事之外,《未来已来》没有在科技领域过分“炫技”。剧中鲜少能看到高精尖的科学发明或炫酷的AI、AR技术体验成果,反而展现的是沈屹在妻子离世后强忍悲伤,依然坚持在科研一线;沈屹带队支援非洲却遭遇多重险境……“5G不是通过视觉或者炫技就能完全呈现出来的。而且我们更多是力图把比较枯燥的科技研发,通过故事的转化,让观众更能共情、更能理解。从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并跑到5G引领,《未来已来》其实更想传达一个精神:一群人前赴后继、没日没夜地打攻坚战,不停被打败,然后再往前冲;期间可能很多人觉得中国不行,但是这群人还是不断往前冲,最终让我们从跟随者变成引领者。这对于中国来说是多么意义重大的一件事。”杨磊表示。
新京报记者 张赫
编辑 佟娜
校对 王心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