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良渚文物荟萃一堂

    良渚文化玉梳背。

    红山文化黄玉C形龙。

  在浙江省博物馆近日开幕的“玉·见——红山·良渚文化展”上,来自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美玉、彩陶等交相辉映,展现中华文明早期先民的生活面貌和精神信仰。

  作为中国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代表性文化,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一北一南,均以其精美的玉器、分明的等级制度、完善的农业和手工业体系,彰显着那个时代人类文明所能达到的高度。

  此次展览由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赤峰市人民政府主办,浙江省博物馆、赤峰市文化和旅游局、赤峰博物馆承办。这是继今年初在赤峰博物馆举办“双璧同辉——红山·良渚文化展”后,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再次相遇。

  “展览精选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文物262件(组),其中国家一级文物47件(组)。许多红山文化文物是首次离开赤峰来到杭州展出,部分鲜少露面的良渚文化文物也在展览中与观众见面。”此次展览执行策展人岳晨晨说,展厅里的立面、展板采用红色系和绿色系将红山文化文物与良渚文化文物区分开来,让观众能够清晰直观地对比观展。同时,通过场景再现、多媒体展示及互动设备等,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体验。

  展览分为“文明之光”“敬神娱人”“人居其地”“珠环玉绕”4个单元。走进第一单元“文明之光”,红山文化玉斧、良渚文化玉钺等文物映入眼帘。考古发现表明,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阶段,社会生产力提高,社会阶级分化,文明的曙光出现在中华大地上。红山文化的坛、庙、冢,良渚文化的古城、水利设施,都是文明之光最好的实证。

  第二单元“敬神娱人”主要展示与祭祀有关的文物。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都发现了规模宏大的祭坛,通过祭坛遗址及相关遗存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制度和先民们的原始信仰。除祭坛外,还发现了大量动物形器,这些器物寄托了先民们对动物某些能力的崇拜,也体现了独特的审美意识。展厅里,独具特色的红山文化黄玉C形龙,象征天地贯通的良渚玉琮,造型生动的玉鸟、玉鸮等,带领观众走近先民们丰富的精神世界。

  从考古学资料来看,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都有着发达的农业,先民们已经过上稳定的定居生活,专一、固定的手工业加工场所开始出现,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分工和阶级分化。“人居其地”单元展出的石磨盘石磨棒、绘花瓣斜线纹彩陶钵、黑陶壶等文物,反映了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农业和手工业发展水平。

  从旧石器时代开始,先民们就把石、骨、牙或贝壳做成简单的饰品,进入新石器时代后,更加精美的玉石装饰品出现了。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制玉业分工明确、技艺精湛,是新石器时代制玉工艺的集大成者。“珠环玉绕”单元集中展示了造型多样、制作精美的玉石装饰品,如玉玦、龙首纹玉璜、玉坠、玉镯等。这些玉石装饰品是先民们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也折射出等级制度与贫富差异。

  今年是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周年,岳晨晨表示,此次展览一方面是对百年考古历程的致敬,另一方面希望通过红山和良渚这两个典型文化的对照展示,让观众对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一体格局有所了解,引起观众对文明起源时期人类社会共性的思考,从而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据悉,展览将展至2022年3月13日。(方彭依梦 文/图)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