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年间,浣衣院诡异的一幕,牵扯出一段紫禁城的历史谜案

  正德十四年7月9日,这天宁王朱宸濠在家过生日,忽然他的一个副官跑过来交给他一封信,看完信后的朱宸濠脸色大变。原来京城的人已经知道他要反叛的消息,打算在他起事之前,捉拿他。在决定反叛之前,朱宸濠将所有当地的官员请到家中赴宴,随后又派兵将这些官员围住,向他们宣布一个惊天的消息,就是如今的皇帝并非是孝宗皇帝的儿子,而是一个替代品,如今张皇后给自己下了诏书。面对宁王的话语,江西巡抚孙燧站出来说,既然太后下了招书,那就拿给我们看看,我们也好跟随宁王入京擒拿假皇。宁王见这个孙燧不上道,就直接将他拿下,而其余的官员,只要是不同意一起起兵的,全部拿下处死。这就是明朝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宁王反叛事件。

  

  但是今天我们要聊的不是宁王的反叛,而是他反判时候写的檄文。在这篇檄文中,非常清楚地交代了宁王起兵的借口,那就是宁王非常怀疑当今天子正德皇帝的皇位继承合法性。原来在当时的社会上,一只流传着一个说法,那就是正德皇帝根本就不是孝宗皇帝的亲生儿子,也不是张皇后的儿子。而正德皇帝是不是孝宗皇帝的骨血,则牵扯到了明朝历史上最为诡异的一个案子—”郑旺妖言“

  郑旺妖言

  弘治年间,在北京城内有一个军户名字叫郑旺,他的妻子生了一个女孩取了个小名叫王女儿。这个女孩生下来不久,在右肋长了一个痘疮,后来就形成了一个疤。这个女孩被养到十二岁的时候,就被郑旺卖给了贵勋东宁伯焦家,不久又转手卖给了沈通政家。过了几年,郑旺有听说附近的一个驼子庄郑安家的一个女儿入了宫,听说得到了皇帝的宠信。于是郑旺就怀疑这个郑安家的女儿,就是当年自己卖出去的女儿。要是这个被当今皇帝宠信的女子真的是自己女儿的话,那自己可就真的发达了。

  

  然而,一入皇宫深似海,凭借自己只是一个白丁,又如何能确认呢?你还别说,这个郑旺不愧是世代住在北京的人,在当地多少还是有一点人脉的。他通过关系找到了妥家兄弟,请求他们打听消息。妥家兄弟家中有不少人在锦衣卫当差。也因为这个关系,妥家兄弟就依靠家中这点关系,给别人平事办事挣钱,渐渐地也就成了京城内数一数二的地头蛇,认识的人多,兄弟也多,消息灵通。

  说巧不巧,这个妥家兄弟认识宫内一个叫刘山的宦官,刘山也看在妥家兄弟的面子,愿意帮这个忙。这个妥家兄弟不愧是闯荡江湖多年的老鬼,做事情也是非常的谨慎和严谨,妥家兄弟特意交代郑旺做一个帖子,将自己和他女儿的相貌特征,以及一些只有他们父女之间才知道的情况写在上面,已防止刘山搞错。就这样,郑旺带了一些米面,食物在妥家兄弟的引荐下见了刘山,并说明了自己的目的。刘山收了礼物,就对郑旺说,等消息把。果然,刘山在一个名叫郑金莲的宫女那里知道,在内宫里的确有一个叫王女儿的宫女,但是此女曾经对人说子自己的父亲姓周并不信郑。

  

  得知这个情况后,本来此事就应该就此算了,但是想到郑旺时不时地就给自己带点东西,如果告诉他宫中并没有此人的话,恐怕这些便宜就没有了。于是就谎对郑旺说,你的女儿找到了的确是有此人。郑旺信以为真,就经常带一些水果,小点心,布帛以及一些生活用品交给刘山,让他代为转交给自己的女儿。自然,这些东西也就被刘山自己全部笑纳了,为了让郑旺真的觉得自己的东西带给了女儿,刘山还将宫里的一些衣服,布匹甚至一些小玩意送给郑旺,说是他女儿的回馈。

  忽然有一天,刘山对找他的妥家兄弟说,那个郑旺的女儿”王女儿“如今跟在太后身边,东宫的那位太子就是此人所生,有朝一日太子登基,连带着你们都是皇亲国戚了,以后富贵了可别忘了我啊。随后,刘山还非常郑重地说,这个是天大的秘密,千万不要告诉被人,引来杀生之祸。妥家兄弟回去之后,立马就找来郑旺向他说了这个惊天的消息,郑旺一听瞬间天旋地转,这泼天的富贵一下子砸了过来,还真的让人有点吃不消。在眩晕过后,郑旺反应过来,大喜过望,逢人就说自己的女儿以后要做娘娘,如今在东宫的那位太子,就是自己的亲外孙。郑旺这么一说,立马就有不少人过来送了贺礼,这个郑旺也是一个讲究人,把这些人送礼的人都登记在册,说以后好回报人家的情谊。

  

  不久之后,郑旺算着日子,王女儿的生日快到了,就立马准备了不少礼物,还在家烧了一些女儿幼年时候爱吃的菜,转交给刘山麻烦他代自己给女儿庆生。刘山也拿了一些宫中的被褥,衣服,绢帕以及一些精美的生活用品回赠给了郑旺。郑旺就到处宣说自己的女儿生了太子,自己是未来天子的外公,未来的国丈。

  于是一下子,这个事情在北京城内传得沸沸扬扬,最后终于惊动了孝宗皇帝。

  

  郑旺的肆无忌惮,终于惊动东厂,东厂迅速缉拿郑旺,由皇帝亲自审问。历史上对于孝宗皇帝是如何审问,没有任何记载,在《明实录》中只有关于这件案子的审判的结果是:刘山妖言惑众,王女儿实际姓周,并非是郑旺的女儿,而刘山就是一个骗取好处的大骗子,判处凌迟。妥家兄弟和郑旺判了惑众罪,判处斩刑。诡异的一幕出现了,其余的人都按照判决执行了,唯独这个郑旺不但没有被执行死刑,还在正德皇帝登基之后,被赦免了出来。

  按照正常的逻辑,该案的主要人员凌迟凌迟,斩首的斩首,你郑旺捡了一条命,还能重获自由不是多少应该收敛一点吗?奇怪的是,这个郑旺不但没有一丝丝的收敛,还继续在外嚣张地说自己是“皇亲”,更过分的是,这个郑旺还经常跑到东安门大肆的宣说,如今天子的亲生母亲郑氏,被幽静在宫内,请求皇帝做主。于是,又被东厂抓住,刑部定罪,两人因为不服多次上诉,大理寺退回上诉维持原判,最后这个郑旺也落得和刘山一样的下场。

  

  以上就是整个妖言案的全部经过和结果,全部都记载在《明实录》里,有兴趣了解更详细的朋友可以自己找来看看。然而,这个只要稍微推敲一下,就会发现这个案子从头到尾都透着那么一股邪。

  比如这个案子的主要涉案人员几乎都被执行了死刑,其中的刘山更是用了极刑,那为啥这个案子的核心人员郑旺却一点事都没有,后来还被放出来了呢?就算这个郑旺是被骗了,是受害者那么为何不把他放了,非要到正德皇帝即位大赦天下之后,才释放了他。更为奇怪的是,如果就像《明实录》记载的那样,整个案子就是一场愚民之间的诈骗案,那个叫王女儿的宫女也不是郑旺的女儿,王女儿也不是如今太子的生母,那经过由天子亲自审理之后,郑旺也应该知道自己被骗了啊,为何被释放出来后还会不知死活的去东安门要求面见当今皇帝,说自己的女儿才是他的生母,如今被幽禁?

  这其中最为奇怪的就是,如果这是一场小人物冒充皇亲国戚的诈骗案,为何孝宗皇帝会亲自审理?孝宗的表现难道就没有点杀人灭口,家丑不可外扬的意思。毕竟此事的真相关系到皇帝的脸面,因此绝对不能让外臣知道,贻笑天下。

  

  陈洪莫,弘治九年的进士。他写了一本书叫做《治世余闻》从这本书。这本书的内容大都是关于他为官生涯中的一些所见所闻。书中就记载:当时关于这个案子的卷宗几乎都放在刑部的福建司,他亲眼见过孝宗皇帝的内部处理批示,大概的意思是,刘山依律处理,王女儿送往浣衣局,郑某发落,郑旺且监着。

  孝宗皇帝这个处理意见就有点意思了,这个郑某是谁?发落了,怎么发落?没说。还有这个王女儿,如果真的是刘山在诈骗,那么为啥对这个王女儿要送往浣衣局,人家可是之前就说过自己姓周,不姓郑,可以说对于整个案子都属于最无辜的那个。陈洪莫还记载,有一个名叫礼瓒的翰林院编修,有一天从翰林院出来,路过左顺门的时候,看到两个小太监用红毡裹着一个女人,送到浣衣局,浣衣局的人全部起立,躬身迎入,非常的诡异。这个女人是谁?为何如此秘密送往浣衣局?浣衣局的人为何要起立接迎?

  最后,我们再谈谈这个案子的核心人物刘山和郑旺。首先,这个郑旺也就是一个军户,看得出来生活上也比较窘迫,要不然也不会把自己才十二岁亲生闺女卖给别人做婢女。那么这样的人身上,能有什么好处,能让一个皇宫的太监刘山惦记呢?我们从《明实录》看到,郑旺送的东西不过是一些食物和布帛等常规的东西不值钱,而刘山馈赠的东西,可都是一些皇宫内御用的东西。如果这么一算的话,刘山反而还折本了呢。

  

  刘山至于要巴结一个什么都不是的军户吗?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虽然刘山是经过妥家兄弟认识的刘山,刘山碍于面子答应找找,可是至于后来来来回回地给郑旺递送东西,甚至偷着告诉妥家兄弟,郑旺的女儿王女儿是当今太子的生母。难道就是为了捞一点食物和棉帛,刘山就敢说这样的可能杀头的事情?显然,刘山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他其实知道事情的真相,现在这样做不就是为了以后可能到手的富贵吗。

  可能的真相

  整个案子的逻辑,都不符合当时社会的客观规律,可以说一件如此简单的案子,能有这么多逻辑上的漏洞,就足见这个案子的真相绝不像书上记载的那样,只是一群市井愚人闹得笑话而已。此外,还要再说一点,就是本案的直接关联人孝宗皇帝,在明朝历史上,不对,应该说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孝宗皇帝一辈子只有一个皇后,那就是张皇后,除此之外孝宗皇帝几乎连一个嫔妃都没有,这在中国后宫历史上都是前无古人的记录,要知道他是皇帝耶。所谓事不正常必有妖,孝宗难道一辈子真的只有张皇后这一个女人?由此看来,当初宁王造反所写的檄文内容,也都并非是空穴来风啊。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