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的“常盘庄”:日本漫画家燃烧青春的梦想原点

  近年来,“圣地巡礼”成为日本国内乃至国外年轻动漫迷的旅行方式。动漫中不乏根据真实场景构筑的画面,圣地巡礼就是造访实际地点。圣地巡礼之外,以漫画家为主题的博物馆,诸如手冢治虫、石之森章太郎、赤冢不二夫、藤子·F·不二雄等,相较圣地巡礼的作品与旅行者多是以年轻人为主,这些动漫博物馆则是以昭和时代活跃的漫家为主,可以说漫步在战后昭和的历史当中。

  这几位漫画家有一个共同的心灵故乡——常盘庄(トキワ庄)。他们在二十岁上下的年轻时刻,尚未成名的他们在此居住、创作,常盘庄对他们来说,就是贫穷中的幸福。常盘庄在1982年早已拆除,1999年开始,常盘庄所在的东京都丰岛区椎名町地方人士,希望能够再现昔日场景,经过多年努力,今年2020年7月“丰岛区立常盘庄漫画博物馆”(豊岛区立トキワ荘マンガミュージアム),便在疫情严峻情况下问世。

  常盘庄,一栋1952年兴建完成的两层楼建筑,位于池袋附近的椎名町。战后日本社会重新启动的过程里,大量年轻人或为求学或为工作前往东京,池袋因有电车站,附近一带类似常盘庄这样专供学生或上班族,房租也相对低廉的新建筑大量出现。

  漫画家们进驻常盘庄其实是个偶然的结果。矢志成为“全国漫画家”的手冢治虫,1950年代初期从大阪来到东京闯荡,起初他在杂货店二楼赁居,但名气急速上升的他,编辑日夜拜访,让房东不堪其扰,只有另觅居所。《漫画少年》创办人加藤谦一的儿子就住在常盘庄,在仍有空房的情况下,手冢治虫成为第一位进驻常盘庄的漫画家,他在常盘庄虽然实际居住从1953年初到1954年中短短一年多,不过,他却是常盘庄的精神象征——毕竟常盘庄的年轻漫画家们,几乎都是受手冢治虫作品的鼓舞而走上漫画之路。

  1954年到1961年期间,手冢治虫、藤子不二雄(这是安孙子素雄与藤本弘的共同笔名)、赤冢不二夫、石之森章太郎(石ノ森章太郎)、铃木伸一、寺田博雄(寺田ヒロオ)、横田德男、森安直哉(森安なおや)、水野英子等十位年纪在二十岁上下的年轻人带着挑战职业漫画家的心情来到常盘庄,他们没有一位是东京人,当时除了手冢治虫小有名气之外,其余都还是无名之辈。

  其中,石之森太郎与赤冢不二夫日后不但有以他们为名的纪念馆,而且纪念馆当中也都有常盘庄的模型、甚至标注谁住哪一间,这一切只因常盘庄在这些漫画家心目中心灵故乡的重要地位。

  在水野英子的回忆录里,她和手冢治虫、赤冢不二夫、石之森章太郎便一起看过《十诫》、《宾汉》、《西部开拓史》等电影。年轻的漫画家们把古典音乐与电影当作创作的养分,最感人的场面莫过于安孙子素雄协助手冢治虫的经验,手冢治虫正在画《森林大帝》的最后一幕,结局是森林大帝——白狮子雷欧死于大雪纷飞中,创作必须听古典音乐的手冢治虫,此刻放的是柴可夫斯基的《悲怆》,故事结尾与音乐同调,在电影、古典音乐与漫画家之间的完美重合,就属常盘庄。

  常盘庄就是一群“未熟”的漫画家的聚集之地,如果说它有什么传奇,那就是这些年轻漫画家在这里时并未创造出伟大成就,但是他们在这里相互砥砺、甚至也在这里面对自己人生的痛处,这些都成为未来漫长职业漫画家之路的养分。

  常盘庄的年轻漫画家们,走出常盘庄之后创造许多昭和时代记忆的人物,石之森章太郎的人造人009、赤冢不二夫的小松君(おそまつくん)、 藤子·F·不二雄的多啦A梦等,外加步入电视机时代,这些漫画改变成电视动漫,更成为日本人的集体记忆。

  然而,随着时代的改变,常盘庄那种两层楼的租屋处早已不符需求,1982年拆除,常盘庄就在日本经济发展的顶峰告别。将近二十年后,当地开始有人推动常盘庄再现的联署活动,接下来就是漫长的努力。2009年当地政府在常盘庄300公尺的南长崎花开公园设置了“常盘庄英雄”(トキワ荘のヒーローたち)的纪念碑,将所有在常盘庄居住过的漫画家的入住时间都逐一标示。

  2013年,椎名町更成立“常盘庄休息处”(トキワ庄通りお休み処)的漫画博物馆,这里除了可以看到常盘庄漫画家的作品之外,更再现了寺田博雄的房间原型,让人走入1950、60年代东京时光。再接下来的一步,就是今年在疫情当下完成的丰岛区立常盘庄漫画博物馆,再现漫画家们的房间。

  1982年《NHK》在常盘庄拆除时所做的专题当中,当时日本漫画家有两、三千位,但能像手冢治虫、赤冢不二夫、石之森章太郎等人那样连载漫画不断、作品能改编为电视动漫的高收入者,只有寥寥数位。在主流媒体眼中,关注的是漫画家的收入与销售量,不过,对部分漫画家来说,漫画是一种艺术革命不完全只是收入。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