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政委用胳膊换团长一条命,后来团长当空军副司令,政委成副总理

  时代造就英雄。在那个炮火连天的岁月中,社会上涌现了许许多多的英雄儿女,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了国家的革命事业而不懈奋斗。

  在那段岁月中,艰苦的条件培育了许多淳朴坚定的革命友谊。战友们携起手来,共同为国家贡献力量。

  当年,两位同志的革命情谊和人生经历,一度被传为佳话。

  1935年3月12日,红二军团十八团和国民党军正面相遇,双方展开了一阵激烈战斗。彼时,团长和团政委都在前线,在团长站起来探测敌情的那一瞬间,有一枚子弹突然袭来。团政委见状,迅速将团长拉下来。团政委帮助团长挡下了一枪,子弹打中了团政委的左臂。这位团长为成钧,团政委为余秋里。

  多年后,这两个人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成钧后来成为了空军副司令,余秋里官至副总理。这对生死兄弟,成就也都那么喜人。

  出生入死的好战友

  对于成钧来讲,余秋里是他的好战友,是一个好同志,也是他的救命恩人。如果没有余秋里拉他那一下,或许成钧早就命下黄泉了。

  成钧是湖北人,小时候家境贫寒,自幼便在革命的热潮中长大。成钧16岁那年,他参加了当地的农民运动,一起闹革命。1930年,成钧有机会加入了中国红军,成为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

  余秋里是江西人,小时候读过私塾。1929年,余秋里加入了红军,比成钧早一年。这两个人的缘分,就是从红军队伍中开始的。

  1936年,红军的“拳头”部队红18团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得。“拳头”部队的团长为成钧,团政委是余秋里。这两人默契配合,在红军长征路上贡献了诸多力量。余秋里和成钧有着坚定的革命情谊,出生入死的经历也让他们产生了患难与共的情感。

  在长征路上,红18团一直是冲锋在前的主力战队。他们炸掉了敌人的炮楼、“扎口袋”引诱国民党深入我军陷阱。“扎口袋”并不是个简单的活儿,国民党如此警惕,红18团稍有疏忽就会酿成大错。毕竟,国军的武器要比红军的厉害得多。

  口袋扎好之后,成钧和余秋里配合着诱敌深入。走着走着,国军首领万耀煌突然发现自己中计了,赶忙撤退。此时,成钧号令部队开火,给了敌人猝不及防的一记重击。

  在这次战斗中,成钧在激战关头起身观望敌情,却不曾想有一枚子弹直直朝他飞来。余秋里见状,迅速用左臂将其拉下,最后团长成钧性命无忧,余秋里的左臂伤势严重。

  在这场“扎口袋”战役中,我军顺利吃掉敌军的两个团。由于战斗的紧张,余秋里的伤势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治疗。等到余秋里可以接受正式治疗的时候,他的左臂已经感染严重,需要截肢。

  断臂副总理和空军副司令员

  救过成钧而被敌人重伤左臂的余秋里,截肢后被人们称为“独臂将军”。成钧常常对家人和朋友说,余秋里的一条胳膊救下了自己的一条命!每每提及此处,成钧都觉得有些愧疚。

  在两人的革命生涯中,余秋里和成钧都立下了很多战功。后来,成钧归入许世友将军门下,成为他的一员大将。在许世友手下,成钧担任过华野第七纵队的司令员。

  建国后,他担任了福建军区兼第十兵团副司令员、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副司令员、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兼空军技术部部长、空军副司令等重要职位。

  1955年,成钧被授予中将军衔,还获得了二级八一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从第二届至第五届,成钧一直是全国人大代表。在中共第十二大、十三大会议上,成钧还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与成钧分别之后,余秋里进入了抗日红军大学学习,之后又转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余秋里担任中共中央直属政治处副主任及纵队政治委员,主要负责部队的政治工作。

  1944年,余秋里还总结和推广了一套群众练兵方法,得到了中央军委的一致表扬。毛主席称赞他:这一种练兵方法是突破历史的新创造!

  1955年,余秋里与成钧一样,被授予中将军衔。此外,余秋里还获得了国家授予的二级八一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独立自由勋章。1988年7月,余秋里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后来,余秋里官至副总理,尽享国人的尊敬与爱戴。

  传奇一生

  在开国将领之中,独臂将军余秋里是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不仅闹过革命,指挥过军队,还当过石油部的部长。面对什么都不懂的余秋里,毛主席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够“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把这些不熟悉的领域一点点吃透,不能不懂不装。

  就这样,余秋里脱下了军装,成为新中国刚成立不久的石油部部长。而后,他在石油领域也成就斐然,整出了一个大庆油田,让中国不再被“贫油”的帽子扣住。

  在战友们眼中,成钧也是个厉害人物。他是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也是个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忠于党和人民,忠于共产主义事业,是个顾大局、识大体、有谋略的人才。

  这两个好战友,好同志,都是国家的功臣。

  小结:

  成钧和余秋里的一生,是为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他们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在官场上廉洁奉公,还注重总结经验,寻求创新。他们的家风严格,不仅严于律己,还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女。他们为人正直,团结同志,无论是在战乱年代还是在和平年代,都保留了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

  在中国革命事业不断发展的道路上,这两位同志为国家、为人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