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画与山水花鸟画艺术表现异同管见(1)——以《给爷爷读报》《山水清音》《桃实图
艺术顾问:邓益民 教授(邓益民,西北大学艺术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当代著名中国人物画家,陕西·西安 )
文字:赵茁霖(女)研究生
艺术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是艺术家在绘画创作过程中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绘画语言组织形式。1
图一 蒋兆和 给爷爷读报 1952年 89cmx97cm 现藏中国美术馆
蒋兆和《给爷爷读报》(见图一)是一件反映新中国人民幸福生活的作品。作品中,系着红领巾,扎着麻花辫的孩子正在开心的给爷爷读报纸。老人则是全神贯注地在倾听报上的内容,若有所思。两人形象真实感人,淳朴传神,爷孙间的亲密情感洋溢其间。爷爷与孩子面部与服饰上的染法更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爷爷朴实成熟,孩子活泼可爱2。
图二 石涛 山水清音 1685年—1686年 42.5cmx102.6cm 现藏上海博物馆
石涛《山水清音图》(见图二)描绘了在错落纵横的山岩间,奇松突兀,横亘在山岩之间的黄山景色。画面上峰峦叠嶂,有的直耸、有的斜出、有的横卧,把境界推向深远,右侧峭壁贯通天地,构造新颖。整个画面虽内容丰富,紧密复杂,但近实远虚,阴浓阳淡,毫不紊乱,极有章法。3
图三 吴昌硕 桃实图 1916年 33.6cmx139cm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吴昌硕《桃实图》(见图三)画了两棵粗壮的、硕果累累的桃树,其中的一个枝干不堪果实的重压倒在地上,树下有一块巨石,枝叶用色浓厚,果实色彩艳丽,画中题有“灼灼桃之华,祯颜如中酒,一开三千年,结实大于斗。丙辰冬吴昌硕”。
不同点:
⑴在审美方面:蒋兆和《给爷爷读报》重在传神,在人物画创作中注重情感的艺术表现;石涛《山水清音》重在写势,在山水画创作中注重意境的表现;吴昌硕《桃实图》重在表趣,在花鸟画创作中注重意趣的艺术表现。
⑵在技法方面:人物画《给爷爷读报》画出了人物微妙的变化,包括眼轮匝肌丰富的变化,鼻唇沟的微妙的感情变化,爷爷和孩子的形象刻画与他们性格、思想状况相联系,比如眼睛部分,在浓淡深浅之间很微妙,主要地方要尽精刻微,手部用笔很挺,筋的用笔要很微妙。不仅仅是用线描写轮廓,还要以线表现内在的起伏和结构上的转折。蒋兆和提出人物的肖像明暗关系不能光靠涂,要有皴擦,皴擦与筋肉骨骼有关,染则是为了更柔和一些;山水画《山水清音》大胆而老练地运用苔点的技法,使整个画面气势酣畅淋漓,其他笔墨也十分协调。山石以淡墨勾皴,用浓墨、焦墨破擦,描绘远山则用浓墨泼染,用以增加前山的亮感。画杂树,树干行笔古拙,枯笔后再多使用湿墨破晕,点叶墨色较重,粗阔墨迹中往往有细勾的夹叶;花鸟画《桃实图》画中色彩浓墨重红,单纯中见华滋。以泼墨法画干、枝、叶;硕大红熟的桃子,色彩中饱含水分,鲜艳欲滴,给人美的享受。
⑶在构图方面:人物画《给爷爷读报》追求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物的焦点刻画。山水画《山水清音》构图新奇,石涛在山水画上,无论是黄山云烟,江南水墨,还是悬崖峭壁,枯树寒鸦,或平远、深远、高远之景,石涛都力求布局新奇,意境翻新。他尤其善用“截取法”以特写之景传达深邃之境,石涛还讲求气势,他笔情恣肆,淋漓洒脱,不拘小处瑕疵,作品具有一种豪放郁勃的气势,以奔放之势见胜。花鸟画《桃实图》构图疏密有致,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空间美感。吴昌硕讲究绘画应如同书法般具有笔势呼应的布局,所以他画茂盛的桃树及岩石犹觉不足,而定要绘下垂的枝叶、果实和造型怪异的石头才满意。
相同点:(1)在表现技法上,这三幅作品均用写意、水墨、设色等技法,都主要运用线条和墨色的变化来表现画面。(2)在表现手法上,这三幅作品均通过勾皴点染、浓淡、干湿、虚实、疏密和留白来描绘物象与经营画面。
参考文献[1]蒋义海.中国画知识大辞典[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12.[2]陈国平.石涛 上[M].广西美术出版社,2014.08.[3]蒋兆和.蒋兆和人物写生讲义[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01.[4]刘少娟.吴昌硕写意花鸟画研究[D].河北大学,2013.06.
编辑:柔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