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换人生28年案”再起波澜 是什么让悲剧无法落幕?
“养父母有权利提出这样的主张,从事实上来说,还是有一定依据的。”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法治国际中心执行主任吴沈括指出,警方是否立案是司法机关的判断,最重要的是当事人在警方做出这样的决定之后采取的救济措施。他建议,之后当事人可向公安机关提出申诉复议,若没有予以认可,接下来可向检察机关提出请求。检察机关认为有理由,他可以向公安机关要求说明不立案的理由,若检察机关不认可公安机关的理由,他会强制要求公安机关立案;另一方面,当事人若不满检察机关的结果,可向法院直接提起诉讼,由法院进一步判断。
田丽:制造对立博取流量无异“人血馒头” 要“多一份宽容与同理心”
“不把别人的伤痛当伤痛的行为让我想到一个词——‘人血馒头’。事件本身的话题性以及各自媒体为经济利益而赚取流量是这一悲剧无法完结的原因。”北京大学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田丽认为,该案件因其特殊性,有公共议题的价值,但事情发展到现在这一阶段,已经回归到伦理和法理层面,应该在私域中去讨论。
对于该案件中旁观者纷纷“共情”,但当事双方却感受不到的怪象,田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所谓的“共情”其实只是一种假象,每一个事件之外的人都把自己看到的当成真实,而只有事件的当事人才看到了事件的全部。案件中的双方当事人有矛盾一面,也有亲情一面,但由于某些言论为博取眼球在刻意制造对立,事件矛盾的方面被放大,就造成了这样一种双方都受伤害的局面。
田丽表示,在互联网时代,似乎每个人只对自己言语负责,而不对自己说话后产生的效果或后果负责,因此她建议,人际交往讲求边界,作为信息时代的网民,要珍惜自己发言的权利,同时也要考虑发言的后果,“要多一份宽容与同理心。”
监制:郭静
记者:杨昶
编辑:刘红伟 张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