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我们从豪宅搬到了贫民窟”

  俗话说: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

  所以孩子的教育,成为了每个父母心中的头等大事。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父母们各显神通,努力把孩子送入名校就读。

  而随着教育资源越来越紧张,上学的门槛也越来越高。学区房,已经成为了上名校的最低要求。

  近日,厦门学区房的售卖信息在网上疯传。一套位于厦门市实验小学图强小区的15平方米的房子,售价高达到每平方米175000元。

  无独有偶,北京西城区“六铺炕二区”,一套面积仅12.2平方米的“老破小”学区房,竟然以360万元的价格成交。如果计算上税费,这套“学区房”的成交单价突破了每平米30万元。

  不仅在中国这样,在印度,教育资源同样很紧张。

  一部印度影片便折射出了这样的现实,虽是喜剧,但在欢笑背后,却也透露出了几分现实,让人无奈与心酸。

  在这部名叫《起跑线》的影片中,一对印度的中产阶级夫妇,为了让女儿皮娅接受更好的教育,想尽了各种办法。

  甚至,为了获得名校的录取通知书,他们不得不从印度的富人区,举家搬到贫民窟。

  为上学而装穷人

  父亲拉吉是一家时装店的老板,家境殷实衣食无忧。他的妻子米塔很向往上流社会的生活,虽然很努力的学习英语,但最终还是没能圆梦。

  所以米塔对女儿皮娅过分保护,希望女儿一定要过得更好,成为精英阶层。她对皮娅的时间安排完全控制,连出门玩耍也一定要擦好各种防虫防晒霜,包裹的严严实实。

  转眼间,到了皮娅到了要上幼儿园的年纪了。如何进入一家名声最好,教育资源最好的幼儿园成为米塔最头疼的问题。

  她打听到要进入一家TOP4以内的私立学校,就一定要有距学校三公里以内的房子。于是米塔便立即向拉吉提出要搬家的要求。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就是为皮娅申请学校了,然而,名校哪有那么容易申请到。拉吉每天天不亮就去排队领申请表,却还是报不上名。

  学区房并不能代表入学资格,只有父母都属于高学历精英,子女才能进入这些私立学校读书。

  拉吉的店里,有一个家境贫寒的员工,但是他的孩子却上了一所很好的私立学校。拉吉一问才知道,原来这些名校每年都会有15%的名额留给贫困生。

  为了能让皮娅进入名校,拉吉只有伪造贫困生的资料报名,企图争取贫困生的入学名额。

  然而在一切都准备好了的时候,突然得知有人举报了贫困生入学弄虚作假的行为。所以今年开始,学校将大力检查,严格审核贫困生的资格。

  为了成功通过学校的检查,拉吉一家只能举家搬到贫民窟生活,成为“真正的穷人”。

  从来没受过苦的一家人,在贫民窟从零开始,学习穷人的生活,放弃了奢华与舒适。

  孩子要富养

  不仅在教育资源上,父母们都竭力为子女争取最好的,在生活中,父母也都努力为子女提供最优渥的物质保证。

  人们都说,孩子要富养。但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真的是用钱砸吗?

  前段时间,郭晶晶和霍启刚一家三口的照片,在网上被热议。

  照片中的一家三口,顶着烈日,挽着裤腿,站在满是淤泥的稻田里劳作。一番辛苦之后,吃的是村民家里最寻常的农家菜,但三个人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满足。

  郭晶晶贵为跳水女皇,曾斩获世界冠军无数,堪称中国跳水届的领军人物。霍启刚作为霍震霆的长子,家大业大,出身豪门,是当之无愧的富二代。

  没想到,一个世界冠军,一个豪门少爷,却用教育方式惊艳了众人。

  真正的富养不靠钱砸,他们带着孩子一起下田插秧,亲身感受粮食的来之不易,把教育直接落实在行动上。

  现代社会,很多人都不愿意生孩子,因为孩子就是一个碎钞机,总是在不断地花钱。甚至,寒门难出贵子的理论,也频频被提起。

  难道,没有充足的物质保障,就真的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吗?

  清华毕业生张薇,给出了人们答案。

  她在清华大学的毕业典礼上,用事实告诉了大家,寒门的局限可以被突破,人人都有机会成为“贵子”。

  张薇来自甘肃镇原,一个黄土高原上的国家级贫困县。因为交通不便,教育资源有限,所以她第一次去省城参加物理竞赛实验时,甚至连比赛所用的仪器都没用过。

  但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张薇依靠着自己的坚持,拼搏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寒门贵子在清华大学里意味着窘迫,因为基础薄弱,所以学习同样的东西,要付出的努力是别人的几倍。

  也正是永不放弃的坚持与努力,四年后,张薇顺利地大学毕业了,还获得了保送研究生的机会。

  优秀的孩子,从来都不是靠钞票堆砌出来的。教育,从来都达不到点石成金、立地成佛,它是春风化雨、自然无为的过程。

  思想上的贫寒,才是真正的难出贵子。物质上的匮乏,并不会阻挡孩子前进的脚步。

  条条大路通罗马,即使买不起上百万的学区房,也未必就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

  真正的起跑线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知几时开始成为大多父母的心声。

  前几年有一张图片在网上广为流传,描述的是一个几个月大的小宝宝安详睡在摇篮里的画面。

  但摇篮前一个大大的牌子,却打破了本该安逸的画面。牌子上写着:距离高考还有六千多天。

  在父母心中,一生出,孩子就踏上了战场,从起跑线开始,需要过千军万马,和众人竞争。

  然而,究竟怎样做才是真正的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了?

  是拼命赚钱让孩子一出生就是富二代,从此过上骄奢淫逸的优渥生活?

  是帮孩子安排好一切,剥夺孩子的自主权,只需走好父母安排的那条路?

  是从娘胎里就开始接受早教,出生后各种补习班不断,只为考取一个令父母骄傲的分数?

  还是挤破脑袋,不惜花重金,也要把孩子送入最好的学校,接受所谓的最好的教育?

  这些,都是父母心中的起跑线。就像《起跑线》中的那对印度夫妇一样,无论是斥巨资买学区房也好,还是牺牲了原本幸福的生活搬去贫民窟也罢,从未问过孩子米娅的心愿。

  哪怕是住在豪华的学区房里,米娅被父母管头管脚,始终不能无拘无束地享受童年。哪怕是在贫民窟,米娅也能和邻居家的小孩欢快地玩耍,露出这个年龄该有的笑容。

  真正的起跑线是你对孩子有多少关注,而不是你能给他多少零花钱。

  真正的起跑线是你如何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告诉他如何做人,而不是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选择期盼。

  不要为了所谓的学区房,让自己背上沉重的债务;也不要为了所谓的起跑线,让孩子小小的身躯被学业压弯。

  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所谓的起跑线。

  爱和自由,才能让孩子真正过好一生。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