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守护为笔描绘“人水和谐”新画卷——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开启水系保护治理新格局

  

  沣河沣东段。沣东新城管委会供图

  漫步昆明池畔,恍如穿越回到汉唐的盛世时光,游走沣河河畔,亭台水榭环绕,两岸的休闲绿道和生态绿廊蜿蜒绵长,形成一幅优美和谐的生态旅游美景。眼下,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正成为名副其实的“水城融合”“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生态宜居之城。

  沣东新城因水而生,依水而兴。近年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指引下,沣东新城在新的历史时期持续在自然生态宜居上大做文章,努力绘就绿满新城、“人水和谐”的沣东生态新画卷。

  善治 从城市到农村全面治理

  城市有水才有灵气,有水才有生机。近年来,沣东新城以系统推进柔性治水,结合“工程治水”的思路,推动解决排污口封堵、河道内外环境治理、项目工程建设等一系列突出问题,沣河、太平河、昆明池等地表水体水质连年提升。

  沣东新城建设伊始,便把沣河治理作为城市生态建设的重中之重。沣河综合治理工程沣东段全长21.5公里,通过实施河道治理、截污工程、生态修复、防洪建设及景观绿化等举措,环境得到了有效治理。值得一提的是,沣河综合治理工程设计堤防等级由治理前的3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洪峰流量1860立方米/秒。

  2017年,沣东新城启动太平河截污工程,由此开启了太平河的新生之路。在对沿线两侧污水截污纳管的基础上,对太平河全面启动了生态综合治理提升项目。太平河全线治理计划增绿约111万平方米,河道水面扩大至86万平方米,进一步提高防洪标准。同时,在太平河水系设计建造了汉溪湖公园。

  沣东新城不断探索创新昆明池水生态环境提升模式,采用科学的生态修复方案,水生态环境得到了全面构建,水质持续维持良好,水体透明度可达1.5米以上并长期保持,种植的水生植物形成“水下森林”及“水下草坪”的优美景象。

  沣东新城根据全区实际,因地制宜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在西安市第六污水处理厂前端建成天章大道调蓄池项目,有效缓解了城市内涝,修复城市水生态系统,丰富城市水资源,提升城市水环境,为市民创造了景色优美、宜居宜业的绿色滨水空间。

  流经城区的河流变清了。随即,沣东新城把碧水保卫战引向农村。

  为解决农村突出水生态环境问题,增强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2017年以来,沣东新城通过村庄拆迁、截污纳管、新建污水处理站等方式完成了辖区53个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其中新建污水处理站8座,一体化提升泵站44座。截至目前,沣东新城无农村黑臭水体问题,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管控。

  善护 不但线下巡还要线上巡

  河道养护、垃圾清理、日常巡护、水质监测……无论严寒酷暑,沣东新城河畔,总有这样一群忙碌的身影。

  近年来,沣东新城强化方案引领,明确目标责任,统筹推进水环境保护各项工作。通过“人工监测+自动监测”结合,持续关注河湖水质变化,积极开展溯源排查,每月开展河流断面水质手工监测。同时,在太平河重点断面设置自动监测站点,实时监测太平河水质,对水质变化趋势进行有效的监测、预警,为水质情况和变化趋势提供翔实的数据和判断依据。截至目前,沣东新城开展“无人机+人工”巡河,辖区沣河、氵皂河、太平河、沣惠渠流域内入河排水口“一本账、一张图”不断完善。

  2022年上半年,沣河(沣东新城段)、太平河(沣东新城段)、斗门水库水生态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善用 要清水绿岸还要文化景观

  近年来,沣东新城以自然河流和人工渠系为骨架,以湖池、湿地为节点,通过渠系连通、水质净化、景观提升等多项措施,充分发挥生态水系的排涝防洪、灾害应对、文化承载功能,辖区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走进昆明池踏上鹊桥,只见水天一色,绿树摇曳,飞鸟掠空,让人赏心悦目。昆明池曾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大人工湖,而今,在原址基础上修建的昆明池已经成为大西安文化旅游“新名片”。

  漫步沣河东岸,集生态修复、滨水度假、现代农业于一体的生态滨水景观带让人流连忘返。踏入诗经里,青瓦木房,流水潺潺,将《诗经》在这块土地的风物、民俗转化为国风广场、关雎广场、小雅书社等一系列情景相融的建筑和景观,漫步其中不仅可以观赏到沣河沿岸美景,还能沐浴诗经熏陶,感受诗经发源文化的独特魅力。

  汉溪湖作为太平河水系的点睛之笔,在充分尊重自然肌理和现存生境的基础上,通过水生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功能群的结构组合,打造水生态、水文化、水环境、水景观、水活力的微环境,建成西咸新区首个集文化旅游、滨水休憩、运动健身、亲子科教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公园。

  一池清水入画来,碧水清流润民心。在多措并举的治理下,一个个水环境重点难点问题迎刃而解,一条条生态河流如玉带般镶嵌在沣东大地。一幅“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正在绘就,山与水相得益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袁婧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