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和市场一起发力 全面提升我省良种覆盖率“两只手”捧出更多“新特优”

  阅读提示

  良种是农业生产中重要、不可替代和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良种选育是基础,繁育和推广则是把这一智力投资转化为经济社会效益的重要纽带。

  近年来,我省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支持种子企业科学布局、建设良种繁育基地,示范和推广新优品种,强化种子市场监管,初步建立起良种繁育体系,良种覆盖率达96%,为粮食安全和农业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秋播临近,武汉中油种业科技公司,一片忙碌景象。

  一垛垛刚从甘肃制种基地运回的油菜种子堆满公司仓库。车间内,生产线开足马力,将这些远道而来的种子分选、包衣、烘干、检测、称重,最后包装完毕,再发往经销商手中。

  “制种是个细致活儿。从基地选址到加工处理,每个环节都马虎不得。”公司总经理刘贵华指着一包种子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说。

  制种“候鸟”天南地北觅“良巢”

  ——好品种加速转化为好种子

  武汉中油种业科技公司主要选育、繁育、销售油菜种子。2004年,公司在我省主要杂交油菜制种基地——襄阳,建立万亩制种基地。

  不同于普通的大田作物种植,制种对自然条件、生产技术等要求较高,风险较大。

  近年来,我省积极争取良种繁育专项,以县企共建的形式,改善种子基地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

  全省现有1个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大县——公安和谷城县、浠水县8个国家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基本形成以江汉平原水稻制种,鄂北小麦、油菜制种,鄂西南玉米、马铃薯制种的区域性制种格局,常年农作物制繁种面积约30万亩,种子供应量大、质优、价稳成新常态。2020年全省灾后复产用种中,公安县水稻良繁基地发挥了主力军、主渠道作用。

  引导育种单位进驻国家南繁核心区和国内优势制种基地。全省40多家育种单位先后在海南建立了南繁科研基地,多家企业在西北建立了油菜、玉米制种基地。

  以油菜制种为例。长江流域一般是秋季播种,次年5月前后收获,称之为冬油菜区。油菜生长期易遭受倒春寒,影响杂交油菜制种产量和质量。而西北地区则是春季播种,9月份收获,称之为春油菜区。春油菜的生育本性与西北冷凉气候环境相当适应。2007年开始,武汉中油种业科技公司每年赴青海、甘肃建数千亩制种基地。当年冬去襄阳,次年春再赴青海,十多年来,刘贵华和同事习惯了这样的“候鸟生活”,“哪里的气候适宜,生产的种子质量好,我们就去哪。”

  过去,种子生产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成本大等问题令种企头疼。这一情况也正在改善。

  2018年,由武汉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共同研发的父、母本同期机直播技术在浠水试验成功。该技术可以省去育秧、移栽等繁琐环节,减轻了劳动强度,降低制种成本。

  中国农科院油料所连续四年指导武汉中油公司,在襄阳基地实施油菜种子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已日趋成熟。

  玉米来“比赛” 蔬菜也“选美”

  ——让“新特优”品种脱颖而出

  “这个品种抗倒伏性好,产量稳定……” 8月31日上午,一场玉米“看禾选种”观摩会在兴山县黄粮镇刘家坝玉米试验示范基地举行。该县农技专家对试验示范品种逐一介绍,60多名经销商和种植户认真记录,生怕错过细节。

  品种好不好,市场说了算。然而,不容忽视的是,近年来,随着种业研发体制创新和育种技术进步,新品种井喷式增长。不少农户和经销商感到“挑花了眼”。

  为服务农民选种、 服务经销商售种,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开展新品种试验展示示范,将所有优良品种分块种植,等收获成熟期,再请种植户和经销商观摩,实现农作物在同等生态条件、同等耕作模式、同等技术要求下的同台比较,助推“新特优”品种脱颖而出。

  兴山县开展玉米新品种试验示范300亩,优选出适宜全县玉米主产区种植的品种13种。“眼见为实。”黄粮坪村三组种植户袁作文说, 去年镇农技服务中心推荐我种植的川单99玉米品种,每亩比以前增收了350斤。

  长阳县每年在省农科院等单位支持下,举办蔬菜新品种展示会。如今,该县除了蔬菜“老三样”——萝卜、大白菜和甘蓝,新增了番茄、辣椒、生菜等多个品类,丰富了市场供应,也降低了农户种植风险。

  我省还着力打造武汉种交会、武汉种博会等更高层次、更大规模的种业交流平台,每年吸引全国数百家科研单位、种企参会,增进行业交流,开阔本地种企眼界。

  一系列品种展示平台搭建的同时,作为良种繁育和推广的第一道关卡——品种审定,也在向分类管理和多元化发展。

  2017年以来,国家和省级品种审定委员会陆续修改了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增加了耐盐碱水稻、机收籽粒玉米、优质专用小麦、机采棉、特用大豆等专用特用品种审定。同时,按照高产稳产、绿色优质和特殊专用三种类型分别制定审定指标,改变了过去以产量为单一评价指标的品种审定体系。

  业内人士表示,品种审定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为农业生产筛选先进、适应、安全的新品种。新标准的实施,不但有利于“新特优”品种推向市场,也会倒逼育种企业调整育种方向,培育出符合市场需求和生产实际的品种。

  好种产好粮 好粮卖好价

  ——打造种子到筷子全产业链

  推广新优品种的终极目标是农民增产增收。用好种子种出来的农产品,就一定好卖吗?

  “种子是基础,但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从种子到农产品,除了前端的种植问题,还要解决好后端的销售问题。”省种子协会会长昌华敏说。

  去年9月,全省绿色优质稻品种现场观摩研讨会上,多家种企倡议:实施优质稻种粮一体化工程。

  何谓种粮一体化?一方面,通过繁育优良种子来提升粮源品质、推动销售、提升效益。另一方面,通过国家保护价收购仓储或者加工销售来助力种子、生资的销售,最大限度帮助农民增收,二者相互促进。

  多位专家、企业家建议,以种企和粮企为主体,结合我省水稻产业发展实际,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利用粮食收储优势,通过签订回收稻谷的协议等方式,推动统一供种、统一种植技术、统一田间管理,确保回收的稻谷各项指标保持一致,避免因不同品类种子生产出的稻谷混杂,导致稻米优质率下降、加工损耗率升高等问题,实现好种产好粮、好粮卖好价。

  将创新成果的效益更大化的同时,更要千方百计保护创新的土壤。

  采访中,不少种企都提到种子知识产权保护。

  今年,我省秋播种子市场监管行动将重点打击种子套牌侵权、制售假劣种子、非法生产经营、未审先推等违法行为。各地已组建种子监管专班,检查辖区内小麦和油菜种子交易场所、经营门店、网络销售平台,是否获得植物新品种权人的许可、品种真实性和种子质量是否合法、是否存在应当登记的农作物品种未经登记等内容。抽查种子集中交易市场和基层种子门市部销售的小麦和油菜种子质量。

  未来,我省还将加快建设重点作物DNA分子指纹数据库,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技术支撑。

  “种业说到底还是一个弱势行业,尊重市场规律,也需要政府在关键时刻‘推一把’‘拉一把’。”昌华敏说。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彤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