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瞳视界|头发的故事
闫应元抗清
文/空瞳
先给大家猜个空瞳原创的谜语,“虽为毫末之物,却是顶顶大事”打一身上的寻常之物,没猜着吧?是头发!这谜语今天看来,有点驴唇不对马嘴——头发是在头顶,可它怎么就是“顶顶大事”了?但倒退个100多年,中国人正在为头上那根辫子的去留,纠结踌躇,有人为剪了辫子高声喝彩;有人为剪了辫子,捶胸顿足;更有武夫,以辫子为由上演一出复辟的闹剧。再往前倒个60年,太平天国禁止剃发,人人长发飘飘,被清廷轻蔑地呼为长毛。由此再前推200多年,二十万百姓为了不在头上留个象征亡族灭种的“金钱鼠尾”,阖城殉了汉家衣冠。
由此再前推2000多年,孔子说:“微斯人(管仲),吾其披发左衽。” 管仲一生,辅佐齐桓公完成霸业,实仓廪,匡周室,但到了孔子那,所有业绩都比不上削弱猃狁、西戎,比不上未让他们的“披肩发”,爬上中原人物的头颅;被孔子称颂的另一个人物泰伯为了表示让贤给弟弟的决心,“祝发纹身”,剃光头发这样今天看来稀松平常的事,在那时竟有如此重大的意义,可见头发在孔子的时代就被定位为“顶顶大事”了!
头发在汉人头上是个什么地位,从梁朝周兴嗣编写的发蒙读物《千字文》也能窥见一、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岂敢毁伤(其实是周兴嗣从《孝经》里引用来的)。把爱护头发的观念和孝的理念联系起来放进启蒙教材,头发成为父母之恩的具象化,成为身体上最神圣的生长物!有种刑罚叫髡,就是剃光罪人的头发,有些人宁可受剜去膝盖的膑刑、砍脚的刖刑也不受这剃掉头发的髡,它的奇耻大辱堪比人格上的死刑!《三国志》作者陈寿的父亲就是因为兵败被诸葛亮施了髡刑,郁郁而终,做为报复,陈寿在《三国志》里对诸葛亮多有贬损——这也可以说是头发引起的“蝴蝶效应”吧。
割发代首
由此,那些说曹操“割发代首”是奸雄花招的可以闭嘴了,割头发,曹操真是对自己下了死手了!
因为头发屠一城,你可以说是女真野蛮嗜杀习气未消使然。深入点却能看到文化的对立、新旧王朝的抗拒与怀念…有人说,清兵才入关时并没有强制剃头,是明朝降臣孙之獬挑唆的,没错,那个急于拍马上位的降臣孙之獬,摇着老鼠尾巴似的小辫儿上朝时,就把自己雕琢成了笑柄,满人看不起,汉人嫌他太失格,恼羞成怒之下,便上了那道奏请天下剃发易服的奏章。
剃发易服
其实没有孙之獬,照样会有李之獬、王之獬应远而生,奏请剃发易服。因为满清聪明地吸取蒙元把百姓划分等级带来的教训——蒙古人并没有中享受多少优越感,而被划成汉人、南人的中原故地百姓将宋时习俗保留延续,这是汉人的故国之思却是蒙元的覆国丧钟。满清不犯这错误:率土之滨都是大清顺民,国家自然能延祚百世!如何培养顺民?自然是按着满人打造汉人,剃发易服!但他们低估了汉家发式、衣冠于刚刚亡国,尤心念故国前明遗民的神圣!小小江阴,小小前明一个典史,为了不剃发,不易服,率领城中丁壮与清军鏖战80余日,杀伤清军70000余,起事百姓战死60000余,清军破城后,为泄愤屠城十日,几乎杀光城中居民,最后唯有50余老幼幸免…田横五百士、崖山十万孤臣也难及其悲壮义烈!有人说:为了不剃头就死这麽多人值得吗?不是可以先屈服,然后徐图之吗?率领江阴百姓起事的典史闫应元用一付绝命联响亮地回答:八十日戴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六万人同心死义,存大明三百里江山。 他们用命在为汉家山河唱出一曲挽歌,用命在为心中神圣的汉家衣冠存亡续绝!颅上发,贵过项上头万千倍!一个民族是要有风骨的,江阴十日便是那根千钧重击也断不掉的硬骨头!
一系列的血腥之后,那被血腥强加的和被血腥抗拒的,都被时间化成了生活、传统的一部分。唯一不同的是民间多了门手艺——剃头。剃头不是理发,理发这手艺南北朝就有了,《三言二拍》里也用尊称其他手艺人的称呼理发师——待诏,随时等待诏书,去皇宫给皇帝服务……而就理发具体内容而言,就是理顺头发、胡须,减去蓬乱的,过长的,也包括给顾客洗头、濯髯,总之偏重毛发护理;剃头,却是随着剃发令而来的新职业,剃头匠最初可能就是一群粗鲁的军汉,杀猪似的捆住顾客,三下五除二把顾客的头剃成金钱鼠尾…
金钱鼠尾
剃头挑子一头热,不热的那头后来是根挑着剃头匠字号的竹竿儿,最开始却可能挑的是人头——那些不配合“顾客”的脑袋!
头发的故事在清朝后半截儿,变得像闹剧,太平天国命治下军民蓄发,
太平军
刚加入太平天国的菜鸟,还是“资深会员”,看头发浓密程度就知道,可洪天王本人却是个光头,他的资历该怎么算呢?
辛亥革命成功后,倒没出现明清之际那种类似强令剃头的剪辫子政令。但许多革命党先驱者出过洋,辫子早在革命成功前就剪掉了。民间便出现了名人效应,热血青年们剪过自己辫子之后,便跑到街上,替别人剪辫子,
革命军士兵剪了民众的辫子
寻常人还罢了,那些遗老遗少发现和已故王朝唯一连接的“脐带”也被人剪去,免不得当街昏倒几个…那位率领辫子军复辟的辫帅也只折腾了12天,虽然也让类似鲁迅小说《风波》里被剪了辫子的七斤和他老婆,很揪心了几天,但终归是场闹剧罢了…
为大清这个享祚200多年王朝殉节的臣民也有几个,最著名的就是那位在大清灭亡15年后,拖着辫子一头扎进昆明湖的大学者王国维。
关于头发的故事到这也就完结了。而今,你可以剃个秃瓢,也可以留个狗舌头似的莫西干,再或者染成五颜六色,没人说你离经叛道,也没人会砍掉你脑袋,因为头发不再神圣,不再是顶顶大事了。但它曾经代表的那种民族气节、风骨却依然还在,而且永远都在!
(壹点号 空瞳视界)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