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风花雪月也是诗和远方 两岸新媒体人白族扎染初体验
两岸媒体人白族扎染体验 华夏经纬网讯:(图/文 邱梦颖)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12日,参加“感受七彩云南· 探秘南国星都”的20多名两岸新媒体人来到“风花雪月”的大理。
“一直对大理充满向往,果然是我心中最理想的诗和远方!”两岸媒体人们纷纷表示这里的纯粹民风,岁月静好,让人不自觉地放慢脚步,“会让你重新在生活里找到平衡,豁然开朗”。
初至大理,除打卡大理地标崇圣寺三塔,乘摆渡船上南诏风情岛,逛双廊古镇欣赏洱海风光外,两岸媒体人还去往喜洲周城古镇体验白族扎染技艺。
两岸媒体人参访璞真扎染博物馆据了解,喜洲周城是云南省最大的自然村,全村居住1500余户白族居民,是大理最大的白族村镇,至今仍十分完好地保留着白族的各种传统习俗,又被誉为“白族扎染之乡”。
周城段氏创建的璞真染坊距今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在这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染坊及经起落风雨飘摇,改革开放后得以恢复。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白族扎染技艺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在白族扎染技艺传承过程中,不少白族儿女一直在奔走和努力,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段银开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出生于扎染世家的段银开,从小就在祖辈和父辈的影响下对扎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志趣相投、同样生于扎染世家的丈夫段树坤开办了“璞真染坊”,平时还会去往各大高校教学。至今已经与扎染相伴了32年,一直以来,她的工作和生活就没离开过扎染。
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段银开璞真扎染工作室段银开一边辅导大家完成扎染步骤一边介绍,扎染分为:缝扎、浸染、漂、凉、晒五个步骤。“原来板蓝根不仅是药,还能当颜料!”没错,作为我国古老的纺织品染色技艺,白族扎染是以板蓝根为原染色料的木桶里反复浸染,再拆解开色泽未渍的“疙瘩”即成各种蓝底或青底白花图形,聪慧的大理白族将这一片片“蓝天白云”染在棉布上、印在生活里,也道出了“青青白白做人”的哲理。
段银开还提到自己的学生已经遍布全国各地,大多都开了扎染工作室。当被问到“学生很多会不会很难教”时,段银开温柔地回答道,“扎染创作是很开心的过程,每一次的扎染都代表了自己,如果生气、着急,情绪不对了,扎染也就不对了。所以不会对学生有任何要求,慢慢地教就好。”
第一个完成扎染作品的是台湾青年拍客魏君安,他表示扎染是“非常新奇的体验,虽然70%都是老师做的。”魏君安补充说,“老师们手速非常快,我穿2针,她们就穿完一圈了。”台湾青年拍客杨翼也表示,“扎染真的很神奇,从来没想过自己可以这么快速完成一件手工艺品。”
台湾自媒体视频达人游乃蓓开心地拿着自己亲手制作的“蝴蝶”头巾拍照,她表示自己非常喜欢民族文化,活动中最期待的一项行程就是扎染体验,“以前一直都喜欢蓝染,刚才也有特地请教老师扎染和蓝染的区别,原来扎染中的扎字就是拿针扎布的意思。平时很少做手工活,能有这样的作品真的很满足。特别是老师还介绍说蝴蝶在白族象征了爱情,觉得好浪漫!”
“把线拆开的过程很感动,像孕育了自己的小孩,在此之前你根本不知道它长什么样子,能有这样一个享受在艺术当中的体验,很美好。”台湾歌手魏晖倪表示自己特别荣幸得到了段银开的指导,“扎染最特别的在于,没有一个作品是相同的,也没有所谓漂亮或不漂亮,你自己做的,就是最好的。”
海外网编辑张琪表示,虽然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人生的第一面扎染头巾”,但看见这面布从空白一片到有了图形颜色,很有成就感,她也深深被白族人民勤劳古朴的民风所感染。
一道道工序,一份份勤劳,创造出“不用针线的刺绣,不经纺织的彩棉”,一针针缝扎,一缸缸浸染显示出白族子民精湛的技艺和优秀品格,它将世界一切美好融入到扎染的图案里,记载着扎染发展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生活,相信这段体验经历,会给两岸媒体人带来无穷的遐想和回味。(完)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