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導失言引導輿論 西方傳媒「看不見的宣傳」騙全球

  (香港文匯報綜合報道)波蘭前日聲稱一枚俄製導彈落入其境內,不少西方媒體隨即大字標題「俄導彈擊中波蘭」,引導一般讀者以為是俄羅斯施襲,但實質上俄製導彈並非只俄羅斯獨有,也沒證據是俄發射。西方傳媒近年不斷展開「看不見的宣傳」,試圖向全球灌輸西方價值觀。為配合歐美等國外交政策走向,當地一眾傳媒在俄烏衝突等地緣政治紛爭中並未做到客觀報道,反而是極力曲解真相以貼合自身立場,甚至炮製假新聞引導輿論走向。過往事實證明,這種危險宣傳只會煽動民眾情緒、加劇對立衝突,對於尋求外交途徑和平解決爭端毫無益處,反讓局勢更趨惡化。

   不少西方傳媒都標榜自身「獨立性」,不過這些傳媒卻從未獨立於資本,不少對全球政治文化有巨大影響力的西方傳媒集團,都掌握在極少數財團巨擘手中,與歐美政府關係千絲萬縷。如此一來,在報道競爭對手國家新聞時,西方傳媒自然不惜筆墨、大肆炒作,不時編造虛假新聞,將客觀報道原則拋諸腦後。

  經刻意操縱的政治宣傳,往往能在重大事件上迅速引導輿論走向。1990年15歲科威特少女奈伊拉在美國國會上提供虛假證詞,宣稱伊拉克軍隊在科威特犯下暴行。這份「奈伊拉的證詞」得到美媒極力宣傳,美國政府在民眾壓倒性的支持下,參與第一次海灣戰爭。待到奈伊拉被揭是時任駐美科威特大使的女兒,所謂「證詞」均為偽造時,已是戰後的1992年,這場「暴行宣傳」的影響已無法挽回。

   波蘭前日聲稱一枚俄製導彈落入其境內,不少媒體大字標題報道「俄導彈擊中波蘭(Russian missile strikes Poland)」和「俄炸藥擊中波蘭(Russian bombs hit Poland)」。(資料圖片) 2019年涉俄報道逾九成負面

  針對敵對國家長期進行的負面宣傳,也會潛移默化影響民意。俄新社2019年調查發現,當年上半年美國傳媒涉及俄羅斯的報道中,有91%為負面報道,中立報道佔8.8%,正面報道僅有0.2%。有傳媒專家形容,主動迴避事實、避免報道與自身立場相左的資料,正成為部分西方傳媒的防禦手段。

  濫用「捉人新聞」掩蓋真相

  為求報道吸睛配合宣傳需求,西方傳媒業界更衍生出「捉人新聞」(Gotcha Journalism)的傳媒文化。利用這一手段,不少西方記者操弄文字設下圈套,更有甚者會強行打斷受訪對象發言,反覆提問直至激怒對方,直至捕捉到對方失言成為新聞素材為止。「捉人新聞」在西方傳媒界大行其道,引來不少批評。澳洲政治新聞記者法爾直言,傳媒從業員濫用「捉人新聞」,試圖達到「聲音愈大愈能代表真相」的目的,卻阻礙真實信息傳播,「危險在於,這種策略無法提供民眾所需的資訊,或為真正的政策討論留下空間。」

  智庫「法國情報研究中心」創辦人德納塞認為,在眼下的俄烏衝突中,西方部分傳媒正是利用「傳媒威權主義」,只以立場而非事實區分資訊,全盤照搬自己支持的烏方說法,將從其他角度出發的分析全部指作「親俄宣傳」,從而鞏固輿論造勢。

  德納塞指出,在信息戰中需要客觀分析局勢走向,才能找到擺脫危機的方法。任何玩弄文字遊戲、刻意曲解事實的誤導性宣傳,只會為緊張局勢火上澆油。輿論宣傳長此下去,勢將影響各方理性判斷,讓分歧更難緩解,也會打擊以外交方式解決衝突的努力。

  西方妖魔化中俄等國手段

  扭曲事實、立場先行

  ◆2019年,英國發生震驚世界的埃塞克斯人蛇貨車案。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妄稱「39名中國人偷渡命喪英國貨車」,揚言「中國公民通過這種極端危險的方式離開中國。」英國警方其後證實,事故中39名遇難者均為越南人,CNN則對真相視而不見,未有跟進報道。

  ◆今年2月俄烏衝突爆發之初,一則標題為「一名烏克蘭父親在上戰場與俄軍作戰前,與女兒揮淚訣別」的影片,一度在西方傳媒及社交網絡瘋傳。然而影片中的父親並非與俄軍作戰,他其實是來自烏克蘭東部地區的親俄人士,準備將女兒送往俄羅斯。西方媒體卻為配合宣傳,歪曲整個過程。

  狂妄自大、咄咄逼人

  ◆今年3月,中國駐美國大使秦剛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面向全民」節目採訪,主要就烏克蘭問題闡述中方立場。在短短9分鐘的訪問中,主持人布倫南卻連續23次打斷秦剛講話。

  ◆今年7月,俄羅斯駐英國大使科林接受英國天空新聞訪問。當科林提及烏克蘭過去8年持續轟炸烏東頓巴斯地區時,主持人莫納漢徑直打斷科林發言,稱俄羅斯也在做一樣的事。科林因而微慍表示,「如果你繼續打斷我,我會結束採訪。」

  捆綁宣傳、強加因果

  ◆美媒曾宣稱中國未採取措施,阻止合成鴉片類藥物芬太尼出口美國。中國外交部指出,中方是全球第一個對芬太尼類物質實施整類列管,美國卻至今仍未正式整類列管芬太尼類物質,佔全球人口總數5%的美國人,卻消費全球80%鴉片類藥物,美國自身監管力度不足,才是芬太尼類物質氾濫的主因。

  ◆俄烏衝突爆發初期,《紐約時報》等美媒自稱引述情報消息,宣稱「俄羅斯向中國尋求軍事和經濟援助」,大批美媒亦跟隨輿論造勢。然而美國總統拜登9月承認,美國沒有發現任何跡象表明中國對俄提供武器或援助。

  黨同伐異、厚此薄彼

  ◆美國蒙大拿州參議員戴安斯重視對華合作,曾數次訪華。一眾美媒大肆攻擊,嘲諷戴安斯作「中國啦啦隊長」。顧問機構麥肯錫諮詢公司前董事沃克接受霍士新聞訪問時,稱讚中國防疫措施有效,更被美媒稱作「叛徒」。反之,對華「鷹派」則廣受追捧。

  美民眾對傳媒信任度 接近歷史低位

  最新的蓋洛普民意調查顯示,僅34%的美國民眾認為大眾傳媒「準確公平報道消息」,數字與去年相同,比起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時期的歷史低位僅高兩個百分點。

   美國兩黨對傳媒信任程度落差大 共和黨人對傳媒信心極低

  民調指出,只有7%受訪者對傳媒「有高度信任和信心」,27%被訪者有一定信心,28%則沒有足夠信心,38%更稱完全不信任來自紙媒、電視和電台的消息。值得一提的是,這是民調首次錄得「完全不信任者」比例超過有一定至高度信心的民眾。

  民調發現,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人今年對傳媒的信心值仍有巨大落差。約七成民主黨人對傳媒有一定至高度信心,而數字在共和黨人中跌至僅14%,反映共和黨人對傳媒信心極度低下。無黨派人士的數字則為27%。根據報告,兩黨傳媒信心值的落差自2001年起達到雙位數,在2017年後差距拉大到介乎54至63個百分點。

  今年數據亦顯示,57%共和黨人對大眾傳媒完全不信任,這個數字至2020年起便一直徘徊在60%左右。另一方面,雖然民主黨人對傳媒的信心普遍較高,但民調特別指出,表示有高度信心的民主黨人只有18%,自有統計以來更從未超過26%。

  娛樂至死點擊率至上 淪話題熱度「囚徒」

  西方傳媒界不實資訊氾濫、「捉人新聞」層出不窮的背後,正是歐美各國輿論和社會環境的演變。分析指出,歐美傳媒生態日趨娛樂至上,互聯網時代的傳媒更爭相轉投「吸睛」報道,嚴肅的時事分析和深度報道逐漸失去市場。加上掌控傳媒集團的大型企業將盈利置於新聞倫理之上,傳媒自然會推出更多配合政治需求、迎合讀者喜好的極端新聞提振銷量及點擊率。

  懶理「獨家資訊」危害本國

  美國近年政治分歧加劇,炮製假新聞吸睛的個案層出不窮。近年不少主流傳媒都爭相針對中國或俄羅斯等國家披露「獨家新聞」,但許多報道最終都被闢謠。有分析提及,美國政客為獲取政治資本展現外交「鷹派」姿態,故意為傳媒提供「獨家資訊」。傳媒也大肆鼓吹迎合這些假新聞,絲毫不顧及對美國外交關係和美國利益的長遠危害。

  亦有傳媒從業員批評稱,「捉人新聞」盛行,讓西方傳媒淪為話題熱度的「囚徒」,對政客失言或外交醜聞等淺顯的新聞趨之若鶩,卻逐漸失去理性分析局勢、全面解讀複雜問題的能力。若這走勢持續,各大傳媒立場或會更趨極端,讓社會撕裂也更為嚴重。

  責任編輯: 宋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