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一直在路上—从合肥市一六八中学联招指标到校生分数线想到的
减负一直在路上
——从一六八中学联招指标到校分数线想到的
【案例背景】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指出:继续把“双减”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重中之重,巩固成果、健全机制、扫除盲点、提升水平、维护稳定、强化督导。着力巩固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成果,在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寒暑假指导各地开展常态巡查、坚决关停。进一步提高学校作业设计水平、课后服务水平和课堂教学水平,健全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拓宽课后服务资源渠道,开展课后服务精品课程资源推介。利用“双减”工作监测平台,持续跟踪监测相关指标数据。
2021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办、教育部教育督导局把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督导列为2021年教育督导工作“一号工程”,从监督角度不断发力,推动落实。
各级教育部门绞尽脑汁,强力推进双减工作,但我们痛苦地看到:中学生挑灯夜战,毕业班师生朝七晚八现象屡见不鲜。
【案例描述】中考满分750,2022年合肥市一、六、八中学联合招生统招分数线702,得分率93.6%。指标到校生分数线四十五中688分,三十八中682,行知中学681,得分率分别是91.7%、90.9%、90.8%。合肥市普高录取率约70%,普高分数线587,得分率78.3%。这些数据说明合肥市中考成绩优良,也可以想象,老师、学生、家长付出了多少艰辛?!【案例分析】各级教育部门都在想方设法减负,为什么双减工作收效甚微,究竟谁是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重的罪魁祸首?
一)择校风越刮越猛,威胁学校生存与发展
合肥市义务教育招生,按照就近划片原则进行,但是,由于校际之间教学质量差距较大,每到四五月份,不少家长就开始四处找人,想让孩子去优质学校就读,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家长对各校教学质量了如指掌。为了抑制久盛不衰的择校热,扶持薄弱学校,合肥市教育局绞尽脑汁,对学区房实行学位制,除了一家多孩,一套学区房小学六年内、初中三年内只准一个孩子按照学区上学。将省示范高中招生数的85%,根据各个初中学校参加中考人数,按比例分配到初中,称为指标到校生。指标到校生是各个初中校内竞争,由于初中校际之间生源质量差距大,薄弱初中毕业生只要达到普高线,就有机会上一、六、八中学。省示范高中招生数的15%的称为统招生,能够通过统招生进入一、六、八中学的,名校也寥寥无几,普通初中基本上光头。
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不准宣传中高考状元,不准对学校中高考成绩进行公布、排名,但是每年省示范高中录取结束,就有人在网上第一时间发布省示范高中的指标到校生录取分数线,合肥市一、六、八中学联招的指标到校生分数线,是家长、孩子衡量各个初中的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优质和薄弱初中之间分数线差距很大,可以看出初中择校多么厉害。每到招生季节名校门庭若市,薄弱学校门可罗雀,生源质量可想而知。择校风越刮越猛,威胁学校生存与发展。虽然不准排名,教学质量始终是学校的生命线,教育部门对中高考成绩还是常抓不懈的,学校不得不全力以赴抓成绩。老师们追求的还是排名,这个是永远不会变的。因为分数是老师和学校得以生存的法宝,谁也不敢不重视,不然就可能被淘汰。
2020年高考分数公布后,众多家长冒雨围堵在校门口,手举“一中不行”“校长下课”等抗议标语,理由是该校2020年的高考成绩不甚理想。这些家长称,2017年南京一中中考录取成绩为631分,位居全市第三,但在2020年高考中,仅有20人达到400分以上(江苏省高考满分为480分)。反观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2017年中考录取分数只有589分,但在2020年高考中达到400分以上的高达68人,一本率也超过了南京一中。和很多当年录取分数不如南京一中高的中学相比,南京一中在高分考生人数上明显落后。迫于舆论压力,南京一中正式发布《告2021届高三家长书》,对家长围堵学校进行了间接回应:学校说明学校整体成绩还是很好的,但也承认高分考生较少。对此,学校推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包括研究新高考,做好明年新高考应对;加强对学生学习的要求与管理,比如延长晚自习到十点;加强尖子生培优,比如分层教学,组建尖子生团队等等。总结来说,就是加强孩子的学习,争取创造机会,让更多学生考上好大学。在某种程度上,学校的回应是对抗议家长意见的接受,但是其中的一些做法表现出了明显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显然与现在教育部门的要求相背离。
二)老师压力山大,全力以赴抓成绩
老师面临学校、家长对学生成绩的严格要求,期中期末考试,学校会对成绩进行量化分析,表扬先进,鞭策后进。家长也非常关心孩子所在班级成绩的年级排名,有的家长要求学校更换成绩靠后的学科老师。虽然教育部门要求要给学生减负,面对越来越难的中高考试卷,不容置疑,增加作业量、延长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是提高学生成绩最常用的有效方法。
由于疫情,很多学校上网课,一位高中家长发文描述了孩子上网课的状态,引发了很多家长的共鸣,大家都说:现在的孩子真的是太苦了。这位高一家长说:孩子上高一了,在家上网课一个多月了,那种辛苦看了让人心酸落泪。早上五点起床早读,每顿饭只有十分钟的时间,全天佝偻着身体上课做作业,七八个老师轮番轰炸,各科试卷层层叠叠。眼不离屏幕,手不离书本,屁股不离凳子,一直到夜里1点,11点半之前孩子没有睡过。一天24小时,除了30分钟吃饭和5个小时睡觉,没有几分钟是自由活动时间,一周上六天,周日不上课,但作业超多,仍然没有休息时间,每次考试还要班级排名,全校排名,有时还要全市排名。孩子痛苦不堪、压力山大!看了家长的描述,很多家长表示:现在的孩子都是如此,别说是高中生了,很多小学生也是。网课也是全天无休,不是在写作业就是在上课,中国的学生都是如此。
家长的认识可能不够准确,但是,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重应该是不争的事实。
三)越来越难的中高考试题,让优等生不断挑战极限
我是1979年参加中考,当时满分400,中专分数线289,得分率72.25%,当时初中中专录取率应该在6%。2022年中考满分750,合肥市一、六、八中学联招指标到校生分数线四十五中688分,三十八中682,行知中学681,得分率分别是91.7%、90.9%、90.8%。合肥市普高录取率约70%,普高分数线587,得分率78.3%。1979年中考,我考了310分,得分率77.5%,已经是百里挑一的成绩。2022年,我的亲戚毕业于合肥市38中,中考607,得分率80.93%,最差的公办高中都上不了,只能花高价上了私立高中,相比之下,才知道现在的孩子们多么艰难。作为从教40周年的初中数学老师,知道当年的中考数学试卷和现在相比,难度可谓天壤之别。每年中考过后,我喜欢做一遍许多中考数学试卷,感受一下试题难度。虽然当年数学是我最喜欢的学科,教了40年数学,现在如果和学生一道走进考场,数学考满分一点可能性都没有,能够考140分就不错了,可以想象,我们的孩子们多么厉害和辛苦!
有的人简单地认为,不能降低试题难度,引导老师降低教学难度吗?这样减负不就是釜底抽薪了吗?中高考是选拔性考试,面对如此努力而优秀的学生,如果降低难度怎么有区分度?一流普高、大学怎么能择优录取?怎么能择优培育出优秀的科技人才?
四)就业难,行业收入差距大,是学生课业负担重的根本原因
四十年前,我们中师毕业生大多数去乡村当老师,如果能够调入县城企业,那是求之不得的,这样可以彻底跳出农门了,而且待遇可能还提高了。现在,让老师调入一般企业,应该没有人愿意去,主要是教师待遇比一般企业好。在三十年前,对于中考分流,家长、学生没有现在这么抵触,当年的合肥市职教中心一位难求,甚至有的达到普高线的学生也乐意去上职高,根本原因是就业不愁,待遇不错。如今入编是大多数学生的选择,2022年国考录取比例61:1,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突破1144.2万人,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录取比例26.2:1。985、211大学的硕博士入编中小学教师、基层公务员屡见不鲜,我觉得基层岗位真的不需要那么高的学历,博士去基层工作,是教育资源的浪费,学习那么多的科研知识有什么用处?不能说这些硕博士都热爱基层岗位,就业难、公职人员待遇相对不错是不可或缺的原因。不少普通打工者月工资只有三四千,房价每平方米1.2-4万,年轻人生活压力山大,家长不是都希望孩子成名成家,只是希望孩子通过读书,将来找到理想的工作,过上如意的生活。
2022年考研报名人数450万,录取比例22.2%,这些考研的学生不是都热爱科研工作,不少人就是为了增加就业的砝码。
【案例反思】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要求: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深化改革,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毋容置疑,国家的教育方针是英明的,社会需要各种人才,既要培养科学家,也要培养能工巧匠。
大家都知道,孩子应该拥有快乐的青少年时光,披星戴月地上学,作业做到十一二点,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这种教育内卷,就是不断增加教育教学方面的劳动投入,从而获得成绩业绩方面的增长,但是,教学的效率和结果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每个受教育者像陀螺,要不断抽打自己,让自己空转,消耗巨大精力,消耗聪明才智,消耗青春年华,结果却并没有增进什么。教育“内卷化”已令教育走进了死胡同,孩子们疲惫不堪,老师、家长也苦不堪言。
教育部高度重视双减工作,采取了种种措施:校外节假日学科培训得到了有效遏制;努力打通职业教育通道,让职高学生通过对口高考可以上专、本科深造;加强本科职业学校建设,拓宽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但是,如何使双减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值得思考,大家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