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昂贵的波点,最前卫的草间弥生!带你走近这位日本传奇艺术家
若问日本当今最伟大的世界级前卫艺术家是谁,以红色圆点为个人代表的草间弥生女士相比当之无愧。
其作品创作手法多样,囊括了绘画、软雕塑、行为艺术等多个方面,同时作品特征也极为鲜明,她擅长用高对比度的波点花纹,辅以镜面所产生出的特殊效果,使之大量地包覆于各种物体的表面之上,于是乎简洁的轮廓、强烈的装饰感,不仅使她的作品充满了魅力,同时也展现出了她对世界乃至宇宙的认识与思考。
或许有人会戏称她的作品对密集恐惧症患者极不友好,或许有人会疑惑她所要表达的到底是什么,但是当你真正了解作品背后所展现的情感,真正踏入草间弥生那光怪陆离的世界,你便会感受到其作品所展现出的强烈情感,和那看似简单的重复背后所蕴含的无限可能性,而意大利插画家埃莉萨·马切拉里创作的《草间弥生 执念、爱情和艺术》一书,无异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探索这片奇妙仙境的大门。
作为一本传记类绘本作品,作者并未单纯依靠时间线进行故事的叙述,而是采用了犹如小说般的插叙手法,将草间弥生最为关键的童年经历——面对紫罗兰花海时出现的幻视、幻听,强势的母亲让其跟踪风流的父亲却看见不该看到的一幕,以及她与美国女画家欧姬芙的书信往来等内容,以一种回忆的形式巧妙地融入她脱离父母束缚之后在纽约独自奋斗的经历之中,有效地增强了故事的节奏感。
1955年,草间弥生与欧姬芙的书信而这种节奏感也在随后的故事中得到了延续,作者通过重点展现草间弥生最具代表性同时也是极具转折意义的作品创作经历——如《无限的网》《积聚No.1》《聚集:千舟联翩》《水仙花园》等,以及组织“偶发艺术”、与约瑟夫成为灵魂伴侣这些特殊事件,在短短的一百多页里尽展了草间弥生充满艺术氛围和传奇色彩的一生。
水仙花园 Narcissus Garden (1966)水仙花园 Narcissus Garden (1966)与此同时,作者也在这本书中展现出了绘本作品有别于文字作品的特殊性——这便是有关情感的表达。相比语言文字干巴巴的表达形式,绘画不仅使原本片段化的剧情有机地串联在了一起,更重要的是它有效地将人物内心的情感具象化,无论是幻视时花瓣长出面孔所带来的恐惧,还是母亲狂怒时将画作一一毁坏的惨烈,亦或是为了避免画作落入母亲手中而将它们烧毁的伤痛,乃至灵魂出窍的惶恐、作品得到认可的喜悦,都以画面的形式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观者能够感同身受。
于是乎再回过头来看那些不明所以的画作,你便能感受到其中所蕴藏的更深层次的内涵。诸如《无限的网》既在展现她所经历的痛苦永无止境,宛若一张网般将其罩起;同时也可看作她在不断地超越自我,突破所谓的边界与束缚。
无限的网 Infinity-Net(1958 )又如积累系列中的《积聚No.1》,她将家具变成了布满柔软填充触角突起的雕塑,一方面突破了二维画布的限制展现出了三维空间的无限重复感,同时也极具性暗示,既是一种对父权制社会的反抗——这也正是为何草间弥生的作品包含女权主义的原因——同时也是她在表达自己对于性的焦虑和恐惧。而这种焦虑和恐惧正是源于她童年的经历,这一创伤性经历的存在不仅大大影响到了她的作品,也对其与约瑟夫的恋情造成了影响,使其注定只能停留在柏拉图式的阶段。
至于她后来会走向行为艺术的道路,也是与她始终不被纽约主流艺术圈认可的事有关。“千船会”展览虽轰动一时,却无法使她获得预期的展出机会,于是她开始自己演出,并将波点拓展到了现场行为表演的模特身上。
至于她这么做的目的,与其说是标新立异哗众取宠,倒不如说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反战之情,她甚至还在给尼克松发了一封公开信中写道:“我们的地球就像一个小圆点,在数以百万计的其他天体中,一个充满仇恨和冲突的球体,在和平,无声的领域中。让我们改变这一切,让这个世界成为一个新的伊甸园……你不能通过使用更多暴力来消除暴力。”
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正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唯有了解到画者对战争的控诉和对无辜老百姓的怜悯,你才能发现那看似随意的线条中同样蕴含着令人落泪的细节,而草间弥生的作品亦是如此。艺术对于草间弥生而言,便是她的全部,是她活下去的勇气,因为唯有艺术能让她那颗充满恐怖与焦虑的内心安静下来。
“如果你一定要问我从什么时候开始艺术创作的,我可以告诉你,那是在很小很小的时候。我的一生,我活着的每一个日子,都与艺术相关。要是人可以有来世,我还想再做艺术家。无论生与死,艺术对于我来说就是一切。”
在接受《外滩画报》采访时,草间弥生一遍又一遍地表述着艺术对于她的重要性,艺术是她一生中唯一抓住的东西。或许这便是艺术所谓的疗愈作用,它以自己的方式疗愈着草间弥生,而草间弥生则以自己的方式感染和感动着所有关注她作品的人。
那一个个波点,宛若细胞、分子,它既是构成生命最基本的元素,也是草间弥生笔下最具灵魂的存在。“地球也不过只是百万个圆点中的一个。”草间弥生用它们来改变固有的形式感,在事物之间刻意地制造连续性,来营造一种无限延伸的空间,使得置身其中的观众无法确定真实世界与幻境之间的边界。而意大利插画家埃莉萨马切拉里则借由《草间弥生 执念、爱情和艺术》一书,让我们成功地走入了这位波点女王的世界,流连忘返。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