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不作为、“权威报道”失真、“恶之平庸”泛滥,谁能自救?

  - Carproe 发自 易丘藏书阁 -

  ▋公众号 EQbooks

  

  我的女儿被杀害了三次,第一次是罪犯,第二次是怠于调查的警方,第三次是伤害她名誉的媒体。

  这是桶川跟踪狂杀人事件受害者诗织父亲的话。

  此外,诗织在死前曾多次向好友倾诉,“如果我被人杀了,就是小松杀的”;而诗织的好友告诉记者的第一句话就是,“诗织是被小松和警方杀死的”。

  

  这是一本对1999年一次女性被跟踪遇害事件的全记录之书,真实事件曾轰动日本全国,而且最终推动了日本《跟踪骚扰行为规范法》的出台。记者清水洁(作者)在调查这一事件的过程中,依从受害者生前留下的“遗言”,以记者的身份找到了罪犯,进而揭露了警方对受害者生前报案的漠视、敷衍,以及案发后试图抹黑受害者、掩盖渎职事实的行为。他也用自己的不懈努力证明了,真相是有用的,凭个人之力也可推动社会的改变。

  ▊ 事情经过 · 真实故事

  罪犯之罪

  案件发生在1999年日本东京都市圈的埼玉县,一名21岁的女大学生猪野诗织在桶川地铁站前被人当街持刀捅死,警方第一时间将事故定性为“随机杀人”。

  但实际上,女孩在被杀之前就曾多次报警,并向身边的朋友留下遗言和遗书。可警方却对她的求助无动于衷,即便在她死后也没有将她的遗言当真。

  前文提到的小松,全名为小松和人,是猪野诗织短暂交往过的男友,有着黑道背景,但诗织却对其一无所知。两人在开始交往时,一切仿佛都很正常,小松还经常给诗织买礼物、衣服,只是后来小松不断表现出对诗织很大的控制欲望(PUA),屡次表现出暴力倾向,于是诗织便提出分手,结果小松暴怒,还威胁要通过关系让她的爸爸丢了工作,又说分手后会找人强奸她,散布她被强奸的录影。同时,小松收买了诗织的朋友,随时监控她的举动,而不知情的诗织害怕小松的“雄厚背景”,甚至可以洞悉她的一切,更加不敢违背他。

  后来,诗织实在受不了小松的控制,坚决分手,小松便派黑道小弟跟踪骚扰她,并在诗织家的社区散发羞辱她的援交卡片,把恐吓与诋毁的信件寄到诗织爸爸的公司......

  最后,小松的黑道小弟在地铁站把诗织杀死。

  昏警之罪

  诗织第一次报警是带着记录有小松的恐吓录音证据去的(警署),一名年轻警察指出这是恐吓,而另一名年长的刑警态度很差,说这不能立案。

  第二次报警是在第二天,诗织与父亲一起前往警署,诗织说自己可能会被杀死,刑警却说,“太夸张了”,“收了人家那么多礼物才说要分手,做男人的怎么会不生气?你自己不是也拿到一对好处了?这种男女问题,警方是不能插手的。”

  第三次报警是在第二个月(自第一次报警起),他们拿着小松散发的侮辱诗织的援交卡片和恐吓与诋毁诗织父亲的信件找到警方,警方的回应却是:“这纸质很不错呢,做得很用心嘛。”“大学不是在考试吗?怎么不等考完再说?”

  到了第四个月时,警方来到诗织家中,要求她撤诉,“即使撤销,还可以再报案。”但日本的《刑事诉讼法》却写着,报案一经撤销,就不能为同一案件再次提告。当记者清水洁向警方求证此事时,得到的是类似于“我不知道 我没有 别瞎说”的回复。

  第五个月的月底,诗织遇害,得知女儿受伤的诗织父母希望第一时间赶往医院,却被警方强行叫去警署,填写各种文件长达十小时以上。在此期间诗织抢救无效身亡,身为父母,他们却没有见到女儿的最后一面,直到填完所有文件才见到女儿的遗体。

  案件发生三个星期后,警方的调查依旧毫无进展,远远落后于身为记者的清水洁。

  而等到案件最终破获,诗织的父母质问负责此案的刑警,为什么会是记者先查到凶手?警方真的好好办案了吗?

  警方的回复是,黑道可以通过撒钱来买卖消息、办事,而他们却无法这么做。

  在后来日本国会举办的政府质询会上,议员竹村当众朗读了清水洁批评警方的报道,并提出:“最大的问题是,当市民感到恐惧时,除了投靠警方以外,就没有别的办法了不是吗?然而警方却是这样的应对,岂不是叫市民自生自灭吗?命案侦办也是,警方拥有压倒性的公权力,侦办状况却远不及一本摄影杂志的采访内容,这到底算什么?我觉得这事是个象征,暴露出结构性的问题。”

  诗织父母认为“如果警察好好办案,我的女儿就不会死了”,他们对警方提出国家赔偿诉讼,希望认定诗织的死亡与警察的失职存在关联。可是诉讼过程异常繁冗和痛苦,作为被告的警方用尽办法来打击原告的证据,说父母没有尽责保护好女儿,还不断地曝出诗织的隐私来进行羞辱,说她是性观念开放、索讨昂贵礼物的女性。

  经过上诉后,诗织父母拿到了一笔赔偿金,但他们最希望证实的警察失职与诗织死亡的因果关系,始终无果。诗织父亲至今仍在四处演讲,呼吁公众关注分手暴力、跟踪纠缠行为等问题。

  腥闻之罪 · 恶之平庸

  

  关于此案,在清水洁之前与之外,主流媒体的报道都是对警方公布的信息照本宣科,他们认为在办案方面,警方是不会撒谎的。而且他们也相信,警方与被害人的利害关系是一致的。

  作者清水洁在书中总是自嘲为“三流”记者,因为按照日本约定成俗的“记者俱乐部”一说,周刊和杂志的记者是“三流”的,他们只会发布调动情绪、标题党式的新闻,而且事实却也大致如此,很多周刊和杂志对受害人的隐私大书特书,侧重点存在偏向,先入为主博眼球,宣扬被害者有罪......

  但与之相对应,“腥闻”之所以普遍存在,不正是因为存在消费恶趣味的普通读者?在“平庸之恶”肆虐的大环境里,有能力选择善良,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成了少数。

  ▊ 最后

  记者清水洁以及《桶川跟踪狂杀人事件》一书带给我们太多思考,推荐大家去阅读原著,应该会有更多启发。

  最后再引申一点——我们生活在这个纷杂的世间,能够真正相信的绝对权威有什么呢?如果所谓的“绝对权威”只是有权有威,却唯独缺少“真”,我们又当如何?

  再退一步讲,你能辨别真与假吗?

  以上文章内容为笔者个人观点或整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