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利、草间弥生挚爱的爱丽丝,都在这本150周年纪念版里了!

  原标题:达利、草间弥生挚爱的爱丽丝,都在这本150周年纪念版里了!

  

  ▲

  刘易斯·卡罗尔

  不会哄娃的数学家不是好作家

  很难想象一位数学家、逻辑学家、牛津大学基督教堂学院的教授写出的童话故事,竟然已经被后世追捧了150年。

  我并非想要刻意摆出卡罗尔的这些学术背景,而是因为他实在太特殊了:他可能是当时第一个靠写童话让自己的名声超越牛津大学所有教授、甚至校长的人。

  刘易斯·卡罗尔(原名查尔斯·勒特威奇·道奇森),一位上课缺乏幽默感、常使人感到无聊的数学教师。他外貌英俊,但五官与体态却都不太对称—— 嘴巴有点歪,肩膀一高一低,走路时的步态也不太稳。一边的耳朵是聋的、讲话还偶尔结巴。

  

  ▲

  爱丽丝的原型

  但生活中的他可并不无聊:会表演木偶戏,还会变戏法,一生都喜爱表演魔术,特别是为孩子们表演。摄影术刚兴起时,他就成了一名出色的摄影师,高雅的品位、精致的构图让他小有名气。

  他还喜欢各种游戏,尤其是国际象棋、槌球、双陆棋和台球。还发明了无数的文字游戏、加密法等等。

  

  ▲

  创作“爱丽丝”的金色午后,1862年7月4日

  一个金色的午后,他一边划着小船一边讲着哄孩子的“胡话”,而这一讲,便成就了两部值得世界文学史纪念的经典《爱丽丝漫游奇境》与《爱丽丝镜中奇遇》。

  这两部作品的实现,还要多亏了故事中主人公的原型,牛津大学基督教堂学院院长的二女儿——7岁的爱丽丝,若不是她央求卡罗尔把这段“胡话”写下来,我们至今也无缘见到这部奇书,更别提之后诸多优秀的“再创作”。

  

  时至今日,这部经典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丰富的幻想与乐趣,是一部名副其实的童话经典。而让它成为世界文学经典的原因,在于许多大人(尤其是科学家、数学家)同样能欣赏这个故事,也让维特根斯坦、纳博科夫、博尔赫斯、达利、草间弥生这些著名思想家与艺术家深深着迷。

  今天我要推荐给你的《爱丽丝漫游奇境与镜中奇遇》诺顿注释本的150周年豪华纪念版,正是写给你我这些成年人的。

  《 爱丽丝漫游奇境与镜中奇遇》诺顿注释本▼

  限时特惠价 ¥76(定价 ¥96)

  2022年10月15日23:59 特惠结束

  我们为什么重读爱丽丝?

  

  博尔赫斯说,“爱丽丝的故事,文字平易近人、层次丰富,可以一读再读。”

  这部1865年出版发行、被译成百余种语言的儿童文学,曾以各种形式被改编引用、二次创作,戏剧、电影、音乐剧、绘画、文学、时装等领域均有它经久不衰的身影。

  

  ▲

  左页,萨尔瓦多·达利绘制的插图,1969年

  ▲

  左,1903版《爱丽丝漫游奇境》

  右,1933版《爱丽丝漫游奇境》

  这些改编让我不禁产生疑惑,为什么这部作品会这么受欢迎?孩子们喜欢自不必说,它如何为各领域的创意先锋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灵感?又是如何让各类学科专家引证、参考的呢?

  爱丽丝的两段奇遇无疑是首先吸引孩子的:先是掉入兔子洞,再是进入镜中屋,爱丽丝经历了无数神奇的变化,与柴郡猫、疯帽匠、白骑士这样的古怪角色相遇,在种种离奇的对话与游戏中流露出尖新的童趣。

  

  ▲

  第一幕 “掉入兔子洞”,哈里·弗尼斯绘

  那些奇思妙想,不仅孩子喜欢,也能让“大孩子们”痴迷:兔子洞里让人忽大忽小的神奇食物,身在其中会被自己的眼泪淹没;里面有会法语的老鼠,还有不能被砍头的柴郡猫,以及看了注释之后才懂的“假海龟”……

  

  ▲

  查尔斯·福卡德绘制的插图,1929年

  卡罗尔对儿童语言及行为方式的效仿,是让孩子们迅速接受它的另一个原因。

  但在成人眼里,他的语句也并不幼稚,反倒多了几分“小大人”的趣味感。至于那些隐藏于童话背后的,早已被哲学家、思想家讨论多次的充满思辨的对话,不如你也趁着重新读注释本的机会,试着去体会其中的逻辑游戏与灵魂拷问。

  

  

  ▲

  动画大师杨·史云梅耶于1988年编导的《关于爱丽丝》

  “爱丽丝”的故事,更难得之处,在于它能反复多次地抓到你的兴趣点。

  卡罗尔有着孩子般纯真的心,他用丰富的想象力结合逻辑学家与数学家的奇思妙想,让故事原本的年龄界限感消失了,任何时候拿起它,你都能有所触动。

  经典之所以称之为经典,是因为读者永远可以从不同的面向挖掘内涵、拓展外延。而注释本的爱丽丝无疑是帮我们顺利切入新角度的捷径。

  

  ▲

  博尔赫斯的《圆形废墟》题注为:“假如他不再梦到你”

  这句话出自《爱丽丝镜中奇遇》

  对于像我一样的普通读者来讲,重读注释版的爱丽丝,能让我们更立体、更全面地看到它的可贵之处,抛开小奇思与大哲学,也会明白为什么艺术家、设计师们如此偏爱它:

  年幼时期读这本书,是因为上述种种“新奇”“有趣”,成年后,再度拿起这本书则是为了做一场“梦”:一场忘记现实与虚幻,不知身在何处、也不知何时醒来的梦。

  

  ▲

  草间弥生为爱丽丝创作的插画

  图源网络

  “ 我喜欢爱丽丝,但我更喜欢自己创作的爱丽丝。我没有信心创造自己,我喜欢谈论关于一百年前的爱丽丝是什么样的。我喜欢现在的爱丽丝,但我也喜欢一个进入新的世界的爱丽丝。(草间弥生)”

  只要还在这场梦里,我们都是新世界的爱丽丝。

  《 爱丽丝漫游奇境与镜中奇遇》诺顿注释本▼

  限时特惠价 ¥76(定价 ¥96)

  2022年10月15日23:59 特惠结束

  为什么读这一版爱丽丝?

  

  这本书虽然被后人反复解读、被学者争相议论、被艺术家们以各种角度演绎,但在“爱故事”的人们眼中,多数都显得过度诠释了。

  那我们为什么还需要读注释本?

  

  ▲

  这一版注释的篇幅几乎超越正文

  “ 你只有明白好笑的点在哪里才会觉得一个笑话有趣,而有时候不得不对这些点做出解释。”

  与其他儿童文学不同的是,这两部卡罗尔的“即兴创作”,有着跳脱于一般思维习惯的文字,又揉杂着他日常喜好与所见所闻。

  

  首先,卡罗尔生前最喜欢的是数学、逻辑、文字游戏与胡话诗文,而神奇的是,他将这些东西全部结合在了这些故事中。书中的种种呓语、幻境,都源自他的个人经验与学识。

  其次,爱丽丝的故事诞生于维多利亚时代,自然而然地,里面的情节、元素,以及许多机智风趣之处,都与那个时代的事件与风俗紧密相连。所以,即便是英语母语者,在今天翻阅这本书,也无法窥探其中大多数的典故,自然读不出乐趣。

  

  ▲

  查尔斯·罗宾逊绘制的插图,1907年

  书中收录了多种版本的爱丽丝插画

  而这本注释版将帮你解决这些最基本的困惑,它是一把让你读懂爱丽丝的“金钥匙”。

  

  你已经是爱丽丝的忠实粉?那就更要收藏这本纪念版了:

  耗时55年,马丁·加德纳深度揭示故事中的巧思与妙趣;

  5篇导读,为你360度展现卡罗尔的生平、故事及背景;

  近200幅插图,一次饱览40余位艺术家的不同演绎;

  380条注释,跨越数学、自然、文学、历史、哲学诸领域;

  58部影视作品,让你不错过任何一段精彩改编;

  1篇佚失已久的删减片段,《假发黄蜂》;

  1篇从未被收录过的卡罗尔短文

  ……

  这本150周年豪华纪念版,汇集了关于爱丽丝及其背后的一切。

  

  注释版的编者马丁·加纳德,生活于50多年前,他是如何研究爱丽丝的?

  没有电脑、手机,更没有互联网、搜索引擎,靠着从图书馆、学院获得的资料,四处搜寻相关信件,凭着对卡罗尔作品的纯粹喜爱,即便在没有人关注的情况下,加德纳的研究也未曾停止过。

  

  拿到注释本细细阅读的过程中,你会对加德纳的研究态度肃然起敬。可他的初衷是如此谦卑——

  “我的任务并不是要进行原创性的研究,而是要尽可能地从既有的文献中取材,撰写注释,让当代的读者更能享受阅读《爱丽丝》的乐趣。”

  

  ▲

  注释中有着柴郡猫一词的来龙去脉

  是啊,我们很难不去想,当你对一样东西爱不释手、沉浸其中几乎忘我时,又怎能忍住不将这些精妙之处一一道出呢?

  马丁·加德纳为我们打开了卡罗尔的《爱丽丝》的广阔世界,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让我们看到没有 “儿童文学”这种东西,即便是大人也能在所谓的 “童书”(这是一种过于简化的称呼)中获得有意义的洞见与乐趣。他带我们走进一部真正的艺术作品,让我们能理解与收获更多,充分享受游戏、逻辑、情节、幽默以及语言方面的美妙之处。他揭示了书中许多成年人关注的主题,以及更具普遍性的恶相关话题。

  —— 爱德华·吉利亚诺

  

  

  ▲

  现在购买,随机赠送1张定制书签

  数量有限,赠完为止

  “ 以合乎理性、不存幻想的眼光来看,人生就像是一个白痴数学家笔下的胡话故事。科学最终发现的不过是假海龟波与鹰头狮粒子之间永不停息的疯狂方阵舞。”

  成年的我们,面对人生,何时睡着?又何曾醒着?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