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条内阁主战改和谈,罗斯福为何装傻充愣?《赫尔备忘录》是战书

  1941年10月18日,距太平洋战争爆发还剩51天。这天,以好战著称并将近卫文麿赶下台的东条英机,可谓是“四喜临门”。他以陆军大将的身份同时身兼首相、陆相、內相之职。“主战派”纷纷向其表示祝贺,并期待着尽早与美国开战。

  在他们看来,东条内阁一定会尽快出台“南下”的作战计划,与英、美、荷三国同时开战,夺取东南亚地区丰富的石油、橡胶等战略资源,摆脱对英、美等国的依附。然而,东条上台后却一改激进做法,极力恢复日美和谈,这是怎么回事?

  东条英机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原来,他遇到了和近卫一样的困难。侵华战争已经4年,非但未达成原定目标,反而将百万部队深陷中国战场;加入《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让日本在国际关系上十分孤立。此时的东条,真正理解“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这句话的含义。

  首先,美国在经济上对日本的全面封锁,固然让人气愤不已,但气归气,发发牢骚、叫骂几句都可以,真要开战,还要看自己的实力强不强。日本显然不具备与美国叫板的实力,开战几乎没有多少胜算。东条再傻,也不愿承担战败的责任。

  德意日三国同盟其次,按照天皇裕仁对东条内阁的要求,争取避免与美国开战。作为裕仁的“死忠”,东条岂敢违背“圣意”,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扭转局面。说白了,近卫内阁“未竟的事业”将由他完成,恢复陷入僵局的美日会谈。

  更重要的是,即使东条主观上坚持不懈与英、美、荷三国开战,早日实现“南下”政策,但他也希望缓和一下美日两国的紧张关系,最起码可以作为掩盖发动战争的手段。毕竟“新官上任三把火”,他可不想“第一把火”就面临更大的危机。

  裕仁作为陆军大臣,东条有信心凭借自己的威望,控制住无法无天的参谋本部,遏制主战势力。然而,他想得太简单了,政府的“和平方针”,立刻遭到少壮派军官们的反对,甚至咒骂他背叛陆军。显然,东条高估了自己,他拦不住主战势力。

  11月,东条主持召开了臭名昭著的《帝国国策实行要领》讨论会,会议进行了17个小时,主战派占尽了上风。最终决定,陆、海军以12月1日为节点,向英、美、荷三国开战。同时,在此之前,一旦与美方的和谈成功,立即停止进攻。

  日本内阁美国人“装傻充愣”,迟迟不表态。

  1941年11月,已经在日本驻美大使的岗位上,工作了8个月的野村吉三郎身心疲惫,军部的强势和政府的无能,让亲美的野村,丝毫看不到两国有缓和的机会,他早已心灰意冷,几次致电东京要求辞职回国,都被近卫和东条内阁拒绝了。

  尤其是东条英机,按照与美方和谈,同时进行军事准备的原则,他拟定了谈判方案,派出特使前往美国,并委任野村为和谈全权大使。这样做,既顺从“圣意”争取外交努力,又可以在谈判失败后,发起突然袭击,可谓是“一举两得”。

  赫尔与野村然而,大洋彼岸的美国,时刻警惕日本内阁的更替,并通过破译密码,完全掌握了对方所有的底牌。在他们看来,东条上台,预示着美日谈判临近摊牌,一旦达不成协议,日本很快就会发起进攻。让罗斯福发愁的是,美国并未做好相应的准备。

  一是,虽然美国海军舰只的总数比日本联合舰队多,但按照“先欧后亚”战略的总体部署,留在太平洋地区的舰艇只有总数的60%。显然,在力量对比上,美军没有太多优势,一旦爆发战争,短时间内,太平洋舰队很难形成压倒性规模。

  罗斯福二是,作为日本很可能最先进攻的菲律宾,美国军方答应给麦克阿瑟的飞机、战舰和3万人的增援部队,只能在年底前配属到位。仅靠当地缺乏训练的民兵和2万驻守美军,以及几艘老旧的战舰,恐怕很难抵住日军的进攻。

  更主要的一点,随着局势的变化,美国进入了“无限期紧急状态”,并且民众中有76%赞成对日本制裁,但国会始终没有授权总统发动战争。换句话说,此时的美国,虽然也进行了军事动员,但大都还停留在准备初期,全国动员并未放开。

  罗斯福罗斯福决定与国务卿赫尔,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为拖延战争尽量争取时间。对日本限定12月1日前给出答复的要求,罗斯福很客气地表示从长计议,却不表态;而《赫尔备忘录》,则是以最严厉和坚决的态度,试图震慑和吓阻对方。

  《赫尔备忘录》,彻底关上和谈大门。

  1941年11月底,眼看留给日军发动进攻的最后期限越来越近,野村吉三郎等人焦急地等待美国的答复。然而,尽管罗斯福“装傻充愣”,故意拖延时间,但情报显示,日本人并未放缓进攻的准备,反而加快了行动。国务卿赫尔越来越沉不住气了。

  野村在美国首先,局势更加危急。进驻法属殖民地的日军越来越多,他们既可以进攻云南,切断滇缅公路通往中国的补给线,又让泰国倍感紧张;而集结在苏联远东地区的70万日军,更是加剧了苏军的压力。这些,都需要美国向日本进一步提出警告。

  其次,东京外务省已经秘密通知日本驻美国、墨西哥、曼谷等大使馆,在紧急情况下销毁密码机的步骤和详细说明。稍微有些判断能力的人,都会知道这是日本人在为开战做准备,而且就在近期。日本人的蠢蠢欲动,美国不能袖手旁观。

  日军在东南亚更关键的是,据中国战场的情报证实,大批日军在上海搭乘近50艘运兵船向南方驶去。这样的兵力调动只能说明一件事,日军准备大规模“南下”。这边谈判尚未结束,另一边在准备进攻,这种毫无信用的举动,彻底激怒了罗斯福和赫尔。

  在罗斯福的授权下,赫尔召见了野村等人,答复了美国对恢复两国和谈的基本要求:日方必须从中国和越南撤走一切军队,并放弃一切权益;脱离《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美方不承认重庆以外的其他政权,包括汪精卫伪政权和伪满洲国。

  罗斯福与赫尔这就是著名的《赫尔备忘录》。它预示着双方不再有谈判的可能,除了发动战争别无他路。当然,从美国的角度看,也根本没有与日本和谈的诚意,拖延时间只是为了军事准备;眼看日军进攻在即,拖延不成改警告,甚至可以说是“最后通牒”。

  果不其然,消息传回日本,东条内阁一片震惊,但更多的是愤怒。在他们看看,口口声声“中立”的美国,帮助英国、中国、苏联进行战争;现如今,反过来要求日本,放弃多年来拼死拼活挣得的权益,分明是把人往死路上逼,“是可忍,孰不可忍”。

  东条英机仅凭一腔愤怒是不可能打赢战争的。美国打得起,日本却没有这样的实力,他们“将彻底地被碾碎”。不管怎么说,新一届的东条内阁,不管是真和谈还是假和谈,但《赫尔备忘录》,最终还是推动犹豫不决的日本人,彻底走上了战争的不归路。

  未完待续,欢迎留言并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二战历史#

  尚未参战的美国,凭什么签《大西洋宪章》?罗斯福能哄日本3个月

  日本为什么偷袭珍珠港?罗斯福“逼人太甚”,油料仅够维持18个月

  《日美谅解草案》,为什么让日本成为国际大笑话?把民间人士当宝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