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宁和李一诺:清华史上最牛闺蜜,一个4年生三娃,一个40岁不婚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保送清华,获得全奖到美国读博:4年生3个娃,全部带回国上学》,这篇文章写的是李一诺。

  李一诺从清华大学本科毕业后,获得奖学金去美国读博。博士毕业后,她就到麦肯锡工作。

  2020年,43岁的李一诺和丈夫带着3个孩子回到了中国,投身于教育行业。

  李一诺有一个闺蜜,叫颜宁,她俩都是在山东出生,是清华同班学学,学的是生物专业。

  两人在本科毕业后,都到了美国留学,但之后两人的人生轨迹截然不同:

  颜宁在美国完成学业后,回到清华大学任教,但37岁那年,她又回到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任教。

  而李一诺博士毕业后,在美国的麦肯锡公司工作多年,她的工作与科研沾不上边。

  直到43岁那年,她才拖家带口地回到祖国发展。

  虽然两人如此的不同,但她们一直以闺蜜相称,更令人钦佩的是,这两个闺蜜在各自领域都成了佼佼者。

  

  李一诺出生于1977年11月11日,12岁那年,父母离婚,她此后就跟着母亲生活。

  但她有一个好姥姥,一个好妈妈,姥姥对李一诺非常包容,唯一的期望就是一诺能多吃一点。姥姥对她从来不着急,不生气。

  但姥姥和姥爷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是:女孩子要自强、自立。

  一诺的母亲16岁就下乡,三年后,才 得以返城,然后进了化工厂当了一名普通工人。

  

  21岁那年,高校招收工农兵学院,一诺的母亲争取到了去山东大学化学系读书的机会。

  大学毕业后,一诺的母亲回到了之前的化工厂,从车间主任做起,后来一路做到了总工程师。

  1984年,为了争取去德国进修的名额,一诺母亲利用下班的时间苦学德语,当时,一诺还在上幼儿园。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通过了德语的考试,拿到了去德国进修的珍贵机会。

  由此可见,一诺的母亲很要强,从来不放弃任何可以提升自己的机会。

  不过,与事业一帆风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她的婚姻一塌糊涂。12岁那年,一诺的爸爸和妈妈离婚了。

  然而雪上加霜的是,离婚后不久,一诺的妈妈看不惯厂里的一些不良风气,她愤而辞职。

  辞职后,厂里分配的房子必须交回去,一诺和妈妈一下子没了住处,不得不过了几年寄人篱下的生活,生活也陷入了窘境。

  父母离婚时,一诺正是青春期,但是她的性格并没有受到很大影响,这估计是得益于母亲和姥姥的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对她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当一诺在清华上学时,母亲和继父也在北京打工,收入不高,一开始还租住一个半地下室,但一次,母女一起去公园玩时,看到路边又买猕猴桃的,一诺母亲就毫不犹豫给一诺好了几个猕猴桃,当时猕猴桃10元一斤,而一诺一天生活费也就几块钱。

  母亲对一诺说:没事,又不是经常吃。

  一诺的姥姥在年轻的时候,其实也吃过不少苦:

  三年困难时期,她把粮食留给丈夫和5个孩子,自己饿得受不了就去啃树皮,饿得瘦骨嶙峋,身体浮肿厉害,但她凭着坚强的意志熬了过来。

  姥姥在后来回忆那些往事时,似乎云淡风轻,她在院子里种各种树、孵小鸡小鸭,养金鱼,种花,这些都给一诺的童年带来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再大的困难,奶奶似乎都能乐观面对。

  

  一诺的妈妈的一生,起起伏伏,但她一直乐观地面对,在那段失业、无事可做的日子里,她甚至织毛衣、做衣服来卖,但她从来没有放弃对生活的信念,也从来不愿意违背自己的内心。

  48岁那年,一诺的母亲被德国的基金会聘为中国区负责人,她又迎来了自己事业的春天,她的德语又发挥了用场。

  

  亲人的坚强、乐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诺。

  一诺的性格开朗、阳光自信,喜欢结交朋友,在她身上,你几乎看不出单亲家庭的那种痕迹。

  李一诺曾经写道:

  我想这就是父母可以给孩子最大的财富:

  富足的心灵,在任何困难和低谷面前,都相信“我可以”的信念和行动,

  以及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幽默感。

  是姥姥和母亲的爱, 照亮她的童年和少年时期,给了她生命温暖的底色,

  让她在日后的人际交往中,既自信又不骄傲,而且很有同理心。

  一诺结婚很早,才24岁就和也是博士毕业的先生进入婚姻,两人感情一直很稳固。

  

  与李一诺相比,颜宁的父母的文化素养显得逊色多了,他们都只是汽车厂的普通工人。

  6岁以前,颜宁主要是在农村的姥姥家度过的,都说隔代亲,姥姥和姥爷对她基本采取放养模式。

  

  3岁时,她就喜欢看连环画,别的孩子有零用钱,都是去买好吃的,她则是用零花钱买连环画看,并且她在那时就表现出了远超同龄人的记忆力。

  6岁时,颜宁到了上小学的年龄,父母当时因为工作调动,在北京的汽车制造厂上班。

  

  父母将她接到北京,让她在北京上学,当时,一家人就挤在北京大兴的一栋破旧的楼房里。

  颜宁从小学到初中,一直都是年级里的学霸,她学习非常自觉,从不需要父母的监督。

  对于学习,她总有很多“为什么”来问老师,这是一个爱思考的小姑娘。

  她兴趣还很广泛,喜欢文学,爱看名著小说,还喜欢听广播剧、评书,也喜欢听流行音乐。

  她曾经的梦想是考进北京大学中文系,将来当个记者,写出妙笔生花的文章。

  

  高中时,颜宁依然是学校里的学霸,在紧张的高中阶段,她还喜欢看电影,对影视明星如数家珍。

  老师见她有点不务正业,提醒她该收收心,但她依然乐此不疲。虽然爱好繁多,但她成绩依然优异。

  文理分班的时候,颜宁一度想学文科,但老师强烈建议她学理科, 觉得这么聪明的一个学生,去读文科有点可惜。

  就这样,颜宁稀里糊涂地去读了理科。

  高考报志愿时,父母强烈建议她报考医学专业:

  一、他们觉得医生这个职业很稳定,不受经济周期的影响,收入也不错。

  二、家里有亲戚在医院工作,走这条路,将来有个指路人。

  颜宁从小到大一直是让父母很省心的孩子,但在大学专业上,她并没有盲从 。

  当医生不是她的梦想,她希望在科学领域做出自己的成绩。

  经过一番思考,她选择了生物科学这个专业,她对父母说:

  生物科学和医学联系非常紧密,很多生物学的科学成果都应用在医学领域。

  父母这才同意她报考生物专业。

  1996年的高考,颜宁凭着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

  

  就在这一年的金秋时节,颜宁和李一诺在清华园里相遇了。当时,她们都被分在生物系六班。

  她们的宿舍在同一栋楼,不过颜宁在117,李一诺则在452。

  大一的时候,两人在上课的时候会碰到,但生活上毫无交集、各自忙碌着。

  颜宁

  她们产生交集是在1997年的暑假,源于微积分这门课的考试成绩不理想。

  当时,李一诺因为微积分只考了70多分,她决定利用暑假时间好好补习这门功课,

  而颜宁考得更差,她也决定留在宿舍里,狂补微积分。

  两人在高中阶段都是班里的学霸,没想到刚进入大学,就遇到了微积分这个拦路虎,她们两人觉得简直对不住自己一直以来的学霸称号。

  她们是在食堂里碰到的,暑假期间大部分同学都回了家,没回家的寥寥无几,所以特别显眼。

  那天,在食堂里打了饭后,她们一起回到宿舍,然后发现两人都是在山东出生的,之后将童年时期的趣事都拿出来温习一番。

  两人惊讶的发现:原来两人都很怀念童年时期在姥姥家度过的时光,无拘无束。

  在颜宁眼里,李一诺非常理性,很早熟,她对自己的未来非常有计划。

  李一诺的早熟,是有原因的,她在9岁的时候,就知道爸爸妈妈在一起不幸福。

  在李一诺眼里,颜宁很感性,很文艺,她对电影里的很多明星如数家珍,对金庸小说尤其迷恋。

  这些东西,以前在李一诺看来,是无聊至极的,但是从颜宁嘴里出来后,又是那么生动有趣。

  

  于是,在这个暑假,因补习微积分这个契机,两个19岁的少女,彼此开始靠拢,开始交心。

  一般从小到大都是学霸的人,骨子里或多或少都有点清高,很难与同样优秀的人成为闺蜜,但是,颜宁和一诺,却能彼此惺惺相惜,两人的友谊维系了多年。

  两人都很优秀,长相也都很清秀。属于既有颜值,大脑又很聪明的那种。

  此后,她们经常一起上图书馆,一起去食堂,还喜欢看清华园里的美女。

  

  受一诺的影响,颜宁对自己的未来规划才明晰了一些,她开始和一诺一起考托福、考GRE:

  她们在大二时就考了托福,大三又通过了GRE.

  她们想通过自己努力,去国外见识见识。

  颜宁曾说:

  “我本来是个特别没有计划的人,觉得计划总赶不上变化,所以我很少计划。”

  幸好她遇到了李一诺。

  两个人的家庭背景都很普通,不可能自费去国外留学,唯一可以争取的是全额奖学金。

  

  两个优秀的大脑,加上学习极其自律,她们在毕业时,都获得了去国外留学的机会,都拿的是奖学金。

  两人申请的都是美国的大学,一个是加州大学,一个是普林斯顿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