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宁陵:遍赏梨花千万朵,不负韶华不负春
文丨刘金芳(网商社科特约作者)
人间三月的季节,正是春光明媚,绿意遍野的时候。风和日丽,天明景清,美丽的春花开满枝头,小河里的流水,绿波荡漾。
春风如歌,春花是诗,河岸的翠柳似一道云烟。三月的春光犹如年轻的女子,身态婀娜多姿而又自然大方,嫣然回眸中,自有一份滋味在心头。
行走在百花缭乱的春光里,风是如此的轻柔,抚摸着大地,抚摸着无限的春天。一年一度百花艳,姹紫嫣红花满堂,柳荫下,岸两旁,红梅报春,绿荫满地,风缓缓,轻飘飘,看似春光,就是春光。
春回大地,百花艳姹紫嫣红,春意盎然的田野风光旖旎,桃花妁妁,梨花粉白,菜花金黄,春风缭绕,如此春光好,不如踏青去。听说宁陵万亩梨园花早已经花开正艳,去游览一番也是不辜负这美丽的春天。
一、宁陵梨花,一场让人耐人寻味的春天盛宴
春天就是一种久别的邂逅,重逢之时总有一种未曾有的惊喜。驱车沿商宁公路西行,春天的绿意早已涌入眼眶,一望无际的绿色是旺盛的小麦,成片金黄灿烂的菜花不时地飞奔而过,艳红的桃花灼灼,粉白的梨花满树,路边的杨树翠绿一片。春暖花开时,是生命绽放的灿烂和美丽,生机勃勃就是春天的特色。
一路西行,满眼春色如画。经过水池铺,观堂乡,大约大半个小时的路程,就来到了宁陵县城。
宁陵,商丘的外八县之一,右接汴梁,左通邹鲁,河洛流乎西北,淮泗达乎东南。其民风醇厚,历史悠久。宁陵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千年的文明滋养。远古时期,宁陵为葛地,葛天氏部族在此繁衍生息。葛天氏初为部族首领,后袭“三皇”之一伏羲氏名号、帝位,为中原部落联盟共主,故史称“古帝王”。战国时期,宁陵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信陵君封地。唐代大诗人李白也曾经在其诗作《侠客行》中盛赞宁陵道:
“闲过信陵饮, 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 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 五岳倒为轻。”
在宁陵东关沿343国道转折北行,公路边高大的梧桐树盛开紫红色的花朵,金黄灿烂的菜花开遍原野,春风吹拂,天清景明。
大约一二十分钟的路程,就看到公路两旁田野中大片的梨树林,朵朵梨花开的正浓。远望似雪,清香飘逸。洁白的花瓣,一树一树连成花海,石桥万亩梨园到了。
走下车来,脚踏梨花林间的水泥路一路穿行,走进这茫茫梨花之中。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身处于洁白无瑕的梨花海洋之中,一束束,一片片,一簇簇,一团团的梨花铺天盖地。漫步于粉白如雪的梨花之间,空气中弥漫淡淡的花香,四周都是含笑怒放的梨花,一阵风吹来洁白的花瓣满天飞舞,如飘雪而又非飘雪,似仙境而非仙境。
梨花一枝春带雨,这是一种淡淡的哀愁,苏轼有诗云:“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梨花飘然零落,更是洒落一地的惆怅,望着满地白色的花瓣,远处的房屋在丛丛花海中若隐如现,天是如此的蓝,风是那么的轻,一时心头有种茫然若失感,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了。
在这个美丽的春天里,清风拂面而来,微微的,淡淡的花香弥漫四周,金黄的菜花灿烂夺目,紫色的梧桐花映衬蔚蓝的天空,粉红的桃花,绽放枝头,洁白无瑕的是梨花满树,让人赏心悦目的是这花开烂漫的春色,更吸引人目光的,就是梨花深处的村庄,以及生活在村庄的人们。他们才是这个春天最靓丽的风景。
穿过大片的梨花,就来到了梨花丛中的刘花桥村,这个梨花中的小村庄,村头,路旁,村民的院子里,到处是洁白的梨花开满枝头,迷人的花香弥漫着整个村庄,有几只农家鸡在林间的觅食,有几只山羊在草地上懒散的吃草,远处几只白色的大鹅引颈高歌,拍打着翅磅。此情此景,真有种身处桃花源的感觉,在这个满眼梨花的地方,心如静水,梨花的洁白和独有的空灵顿时让人神清气爽,观东风之意,看梨花之美,体春意之浓,赏农家之乐。这是何等的一种人生之美啊!
经过多次打听询问,我们终于在皇家梨园中找到了百年梨树王。这棵历经二百年沧桑的梨树王,依然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粗大的树干乌黑嶙峋,树枝虬劲横斜,满树梨花飘如飞雪。很多人在树旁照相留念,更有很多人在树枝上挂满了红色的许愿布条,寄托着他们美好的愿望,在当地人眼里,这棵梨树王成为了可以保佑人平安的神仙。
这棵梨树树龄近200年,树身高4米,胸围2.1米,树冠覆盖周长67米,年结果达500公斤以上,1958年中秋节前夕,刘花桥村梨农将几枚酥梨邮寄给毛主席,让其品尝。得到了国家许多领导人一致好评。当时,中央办公厅以主席的口气回复了一封信,称赞宁陵金顶谢花酥梨品质上乘,酥脆可口。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在梨园游览几个小时,夕阳斜下照耀着一望无垠的梨花村野,东风飘飘,吹拂着飘然凋零的粉白花瓣,远处的菜花金黄依然灿烂,而村后边桃树林的桃花染红了天边云彩,梨园的春天是如此美丽。但是,梨园虽好,终非久留之地,我们在夕阳的光辉里踏上回家的路。赏遍梨花千万朵,不负韶华不负春。能够在这个春天观赏到如此美丽梨花,也是人生的一种收获。
二、宁陵万亩梨园的前世今生
宁陵酥梨栽培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这里已是梁国“三百里梁园”的西花园,唐代诗人岑参到此游览并吟诗《梁园歌》:“梁园二月梨花飞,却似梁王雪下时。”
每到秋季,则是硕果满枝,十里飘香,被称为“金果园”。北魏《齐民要术》引《太平广志》曰:“山阳巨野,梁国睢阳,齐国临淄,并出梨。”这里说的是西汉几个盛产梨的区域。当时,宁陵梨称为“含消梨”,以“个大、酥脆、皮薄、多汁、香甜,入口即消”的营养药用价值而著称,被作为贡品送到京都长安。
根据明清《宁陵县志》记载,宁陵县栽植梨树有史可考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而根据明万历年间用本地梨木雕刻的吕坤书版推算,宁陵县栽培酥梨的历史至少在千年以上。
1989年《宁陵县志》第十八篇《土特名产·金顶谢花酥梨》载:“相传明朝孝宗年间,本县刘楼乡薛屯产的酥梨,曾被列为贡品,一时名满朝野。”清朝时期,应宁陵地方之求,河南巡抚田文烈上疏朝廷,奏请赐贡梨所产梨园以“皇家梨园”,获准。皇家梨园之名沿袭至今。
1961年秋,党和政府派遣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专家来宁陵县刘花桥村蹲点传技,向梨农传授育苗、嫁接整形、修剪、人工授粉和病虫害防治等新技术。
20世纪80年代,县园艺站技术人员研究试验成功“半地下式自然通风窖酥梨储藏保鲜技术”。2003-2005年,县农业局先后投资300万元,引进翠冠、园黄、美国红梨、黄金梨等优质梨树品种,按照农业部制定的“无公害梨产地环境条件标准”进行无公害梨生产园地规划(2009年《宁陵县志》)。
宁陵主要酥梨种植区有石桥、孔集、柳河、逻岗、阳驿、张弓、城郊、乔楼9个乡镇。2014年,全县酥梨种植面积1.33万公顷,挂果面积1.13万公顷,年产酥梨26万吨,储藏保鲜12吨,产值3.5亿元。产品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还有部分销售到当地的酥梨深加工企业,生产梨膏、梨酵素等产品。
三、宁陵梨园发展对当今农村振兴的启示
2003年8月28日,一个暑意浓浓的日子,时任河南省委书记的李克强曾专程来到宁陵县万顷梨园调研工作。在刘花桥村,李克强总理指出:宁陵酥梨品质很好,农业产业化经营大有可为,要根据市场需求多想办法,加强与科研单位联系,加快酥梨的品种改良步伐,尽快上深加工项目,把产业做大、做强,千方百计加快经济发展。
勤劳智慧的宁陵人牢记总理的嘱托,这几年,宁陵酥梨的发展,形成以金鼎酥梨为品牌系列化产业。带来了地方经济的增长和农民的增收。处于万顷生态梨园中心地带的石桥镇刘花桥村先后被授予“全国绿色小康村”、国家级园林式小康村和河南省“生态文明村”、河南省“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示范村、河南省特色旅游村等荣誉称号。农民人均纯收入8900元,全村农业总产值达2000万元。他们用自己踏踏实实的行动来完成总理的嘱托。
功夫不负有心人,以刘花桥为首的宁陵梨园走出来了一条具有农业,旅游业,运输业,农产品深加工业,具有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综合型的乡村振兴之路。
宁陵酥梨的发展历程是一部辉煌的历史,是一本具有研究价值的大书,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其发展主要历史脉络为我们农村经济发展和复兴提供了良好的启示作用。
从宏观历史来看,宁陵万亩梨园具有规模化经营特点,具有极为可观的经济价值,其酥梨历史,万亩梨园更具有非常好的旅游价值。这也是宁陵万亩梨园兴盛的原因所在。我们有理由相信:农村的经济振兴和发展,在于集科学化,规模化,产业化;网络化发展的新经营方式,在于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理念,这是必然之路。
宁陵酥梨产业是乡村振兴中产业振兴的典型,在酥梨产业的带动下,宁陵深耕林果经济,逐步实现传统农业的升级转型,并且以酥梨为原料进行产业链延伸,农民不单实现了致富增收,同时也解决了部分农民收入偏低的本地化就业问题。
在春天,邂逅宁陵万亩梨园景区。
作者/来源:网商社科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