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今年立夏晴,农作物是否会因为干旱减产
农村对于节气是非常讲究和看重的,因为农民靠天吃饭,而农民们很大程度上能通过节气预测之后的天气变化,以此安排农事,所以节气成为农耕的一个风向标。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里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将至,证明了夏天的到来,各地的气温都会升高很多,同时雷雨增多,是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绝佳时期。
所以立夏的话,很多农民都会在田间忙碌,抢抓农时!
今年的立夏是5月5号,不知道大家是怎么过立夏的呢?
立夏吃蛋农俗
我老家有“立夏吃个蛋,田埂要踩烂,立夏不吃蛋,别在世上站”的农俗,所以很多农村立夏这天都会煮好鸡蛋或鸭蛋,一家人拿到梨树下去边剥皮边吃,这是我小时候在农村记忆非常深刻的一个农俗。
以前农村比较穷,只有逢年过节才吃得起肉和鸡蛋,可立夏不算传统节日,强调吃蛋是考虑到立夏后天气炎热,长时间在外干农活的农民需要注意气温的变化,吃鸡蛋补身体,做好在炎炎夏日劳作的准备。
而立夏不吃蛋的话会被农民们觉得是另类和不合群,“别在世上站”其实是有排挤的意思,这是一种农村的偏见和道德绑架。
立夏可以吃蛋也可以不吃,现在农村比较自由,虽然立夏吃蛋是农俗,在农村遵循农俗也是一种入乡随俗的习惯。
但立夏不吃蛋也没什么,毕竟现在农村发展好了,补身体也不依靠吃蛋了,大家舒服就好!
开始的时候说到,节气对于农作物的影响是很大,那么立夏这天的天气,对农作物有哪些影响呢?
立夏不下,旱到麦罢
很多地方的农谚都说,立夏这天最好别是晴天,或者说最好下点雨,反正宜雨不宜晴!
立夏这天如果不下雨,那么很有可能之后的天气会比较干旱,甚至到小麦收获前都是干旱的气候。
夏季农作物最害怕的就是干旱,比如我老家是南方的,以种植水稻为主,五一将秧苗插进去,等它长到端午就需要移栽到其他田里。
如果遇到干旱,农民连田都打不起,秧苗长大了也没法移栽,只能一直待在秧田里,稠密的生长,秧苗是不可能长出稻谷的。
换句话说,不单秧苗或稻谷,遇到干旱连玉米等作物也承受不住,干旱天气农民没法安排后面的夏种,农民减产甚至颗粒无收,一年不久白忙活了么?
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
也有的地方说,立夏如果不下雨,那么犁耙只能高高挂起,毫无用武之地,为何呢?
很多农民觉得立夏的天气能于预测之后的天气是下雨还是晴天,如果立夏是大晴天,那么干旱的可能性很高,反之,下雨的话对农作物会好一些。
种过田的朋友都知道,农村插秧苗需要耙田的,种地也需要犁耙来耕地才能种下农作物。
如果天气干旱,一方面是泥土太坚硬根本耕不动,另一方面,哪怕现在用耕地机耕好了地,但一再的干旱,种下农作物也存活不了,犁耙只能照样挂在墙上。
就比如我上面说到的水稻,遇到干旱,田里不但没水,还有可能干到开裂,对于本身对水分需求就高的秧苗来说,存活的几率自然是很低的。
立夏不下,小满不满,芒种不种
也有农俗指出,如果立夏不下雨的话,那么小满(5月20号)不满,也就是说,夏熟作物的籽粒可能很难灌浆变得饱满,这个会影响农作物果实的质量和饱满程度,有可能会减产。
不仅如此,立夏不下雨还有可能影响到下个月5号的芒种,“芒种不种”是什么意思呢?
小满时农作物在精选灌浆逐渐变得饱满,但还没成熟,而到了芒种,那么就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
我老家有端午前后移栽水稻的习惯,也叫“插大秧”,而芒种是6月5号,端午则是6月25,相差20天,农民会在这个期间选择“插大秧”,对雨水的需求会很高。
如果端午不下雨,那么之后的天气可能一直是高温无雨,芒种如果稻子还没有可以种下的迹象,那么到了端午也有可能很干,芒种不种,干旱会影响麦子收成,也会影响水稻的移栽,农民自然有可能颗粒无收,影响庄稼收成了。
立夏不下雨,有水可洗犁,无水可洗耙
这句其实和“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是一回事,就是说,如果立夏不下雨,那么农田和耕地会很难种。
地里可能有水,但有可能造成旱涝,但田里无水可洗耙,说明干旱,秧苗种不下,直接影响夏种。
这些农俗大多是来自祖先们长时间的耕种总结的经验,它们可能没有天气预告那么准,但或多或少执导了农民们的生产和日常的农事活动,是农民的一种智慧结晶。
我老家的话,今年的立夏没有下雨,反而温度飙升至33°,今天更是达到35度,且都是大晴天,今年又闰四月,现在仅仅是农历的4月份。
今年温度升高很快,农历四月间已经达到七八月的温度,人们还是很难适应的。
而且这段时间云南干旱一直在持续,作为农民来说,真的很担心今年的农作物会遭遇怎样的恶劣天气,干旱对于水稻又是致命打击,为庄稼们捏了一把汗
希望是我的杞人忧天,祈祷今年风调雨顺,农民能迎来丰收吧!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