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年前的今天,杨根思抱着炸药包冲入敌群,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在长津湖灰飞烟灭
69年前的今天——1950年11月29日,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58师172团3连连长杨根思,奉命带领三排坚守下碣隅里外围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断敌南逃退路。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美军,杨根思发出了“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带领官兵连续打退敌人的8次进攻。
敌人很快发起了第9次进攻。在这危急关头,杨根思毅然抱起炸药包,一跃而起,冲入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8岁。
我是江苏泰兴人,杨根思的同乡,也有幸曾在20集团军工作,并多次到杨根思连蹲点,同连队官兵一道完成重大演训任务。为表达对英雄的崇敬和思念,我写下这这篇文章,讲述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
初心之选:“把这一生都交给党”
1922年11月6日,杨根思出生在江苏泰兴一个贫苦的雇农家庭。在他出生前夕,他的爷爷羊金魁被土匪砍死在长江之上。5岁那年,杨根思(羊庚玺)的父亲羊德堂、母亲刘氏,先后被地主逼死,在他小小的心灵里留下了不可愈合的创伤:没有温饱,只有饥寒;没有幸福,只有仇恨。12岁时,他到上海投奔哥哥,资本家林老板以“年龄小不收留”相要挟,逼着签下了“关书”,上面写着:“羊庚玺……进厂学徒,五年满师,在此期间,不得离厂,如遇疾病工伤死亡,命由天定,概与厂方无涉……”。
这“关书”就是杨根思的卖身契。
1939年7月29日,新四军火烧虹桥机场,群众奔走相告。杨根思也得知这一消息,心中认定,这是穷苦人自己的军队。加入新四军、为亲人报仇,成为他人生的朴实之选。杨根思后来曾对战友说:“与其被地主逼死或饿死,还不如到战场上多打几个鬼子战死。”
1942年初,林记地毯厂倒闭,杨根思带着病重的哥哥羊龙玺,回到了家乡泰兴。本一心想参军的杨根思,听了民兵营长的劝告“你不在家照顾你哥哥,说不定他很快就活不下去了”,在家乡当起了民兵。1943年秋天,杨根思哥哥病重不支,离开人世。
1944年2月,因车桥战役扩兵,杨根思参军来到陈毅元帅信赖的良团——新四军1师1团。团长廖政国,就是火烧虹桥机场的大英雄。黄桥战役后,团长带官兵在室内研究从日军手里缴获的手榴弹,突发意外,宁可让手榴弹在自己手中爆炸,也不让部属涉险,右臂被炸断,事后笑谈“我是共产党员,就应该这样做”。杨根思极为震撼,像团长那样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成为他热烈追求的目标。团长自然成了他的第一个人生标杆。如果说,杨根思参军是幸运的,遇到英雄团长,就是幸运中的幸运!
此后,杨根思随连队参加了苏中军民反击日伪军报复性扫荡。最激烈的一仗,连续打了42昼夜,大小130余次战斗。还有后来的高邮战役和陇海线徐(州)海(州)段战役。这一打就是一年,这段时间,也是杨根思经受炮火洗礼,不断历练,逐步成长的一年。
1945年初,杨根思随部队南下浙西。
同年2月,杨根思申请入党,党小组长吴春林循循善诱,春风化雨般将革命的火种根植于杨根思的心田。部队从江苏水网地区的游击战,到浙江西山地的运动战,缺乏经验,不太适应,打得不够理想。新登战役中三营营长王祥在与敌军的遭遇战中身负重伤,一营奉命增援,三连九班班长吴春林和新战士杨根思等率先冲进敌碉堡内救出了王营长。杨根思后来也因此被表彰为“战斗模范”。
9个月时间,杨根思从向往光明的普通一兵,迅速成长为甘愿为党奋斗终身的先锋战士。
1945年11月在江苏涟水,杨根思被批准入党,辛酸往事、幸福时刻涌上心头,他热泪盈眶:坚决跟毛主席,跟共产党革命到底,把这一生都交给党。这就是杨根思的初心之选。
“当了英雄更要努力学习”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是杨根思的座右铭,一直记在日记本的扉页上,始终用来鞭策自己、激励官兵,使他演绎了一条学英雄、当英雄,一次获荣誉、一生做标杆,从平凡到辉煌的传奇之路。
对提高素质,他牢记排长孙福生教导:革命战士的生命是不准随便牺牲的,是与积极训练密不可分的。对敢善担当,他说:为了争取战争胜利,为劳动人民翻身,我有牺牲决心,但是任务非完成不行。对表率作用,他将“共产党员完不成党交给的任务,还算什么党员?”作为口头禅。对保持荣誉,在获评“华东一级人民英雄”后他说:当了英雄更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才能保持光荣称号。这是他砥砺前行的精神世界,也是他穿越枪林弹雨的心路变迁。
解放战争中,1946年6月攻打泰安18颗手榴弹建功,首获团“战斗英雄”称号。1946年10月郭里集战斗“三送拉雷”,荣获“爆破大王”称号。1947年1月齐村战斗创造了用炸药包俘虏国民党军一个排的惊人战绩,荣获“华东一级人民英雄”称号,据记载,华东野战军一级人民英雄奖章,总共只颁发了45枚,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最高荣誉。
1947年秋,时任一团政委曾如清在带队对杨根思立功考察评价报告中写道:杨根思同志,是在挣脱地主、资本家残酷剥削的锁链之后参加人民军队的,从小就孕育了强烈的阶级仇恨。在党的教育下,他懂得了为谁打仗的道理,从而使阶级仇恨上升为自觉的阶级觉悟。他对敌人势不两立,对党和人民赤胆忠心,这正是杨根思在作战中英勇顽强的力量源泉。荣誉应该属于这样的同志!
1949年11月淮海战役夏砦战斗,刚任排长就以出色指挥艺术获评“华东三级人民英雄”。1950年5月,20军在上海嘉定召开英模大会,选举出席全国英模大会的代表。杨根思事迹报告的题目是:“无畏的人”。组织评价他:有百折不挠战斗意志、高度忘我牺牲精神,这是当英雄的基本因素。他从100多名功臣中脱颖而出,出席9月下旬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英模代表大会,被表彰为“全国一级战斗英雄”,也被誉为“开国英雄”。全国参会战斗英雄258人,整个华东军区及三野共78人,20军仅4人。
参加全国英模大会,是杨根思人生辉煌之旅,更是自我超越之旅。西北军区拼刺英雄刘四虎,是他第二个人生标杆。在围歼国民党军整编第29军的宜川战役中,一粒子弹从他的左眼与鼻梁之间正面打进去,从耳后穿了出来,依然奋勇杀敌。第三个人生标杆是中南军区英雄董存瑞,解放隆化舍身挺举炸药包,年仅19岁。杨根思心想:导火索燃烧时间只有七秒,这短短七秒,却是董存瑞生命的光辉顶点!只有像董存瑞那样,不怕粉身碎骨,生命才有价值、人生最有意义。
美前国务卿基辛格到访杨根思连:“希望中美两国永远不要兵戎相见”
1950年10月6日,杨根思等英模完成代表大会各项任务,准备返回上海。到达南京站时,华东军区专门安排干部寻找他们,并告知:20军已从昆山乘火车北上兖州备战,英模直接在南京转车奔赴山东集结地域。15日,从北京载誉归来的杨根思被58师任命为172团3连连长。
11月4日凌晨,58师从山东兖州紧急开赴中朝边境;11月7日晚率连从辑安入朝,28日晚进入小高岭一线阵地,至29日杨根思牺牲,22天的生死之战、可圈可点!
一是寒冷使九兵团入朝当天冻死冻伤近千人。而3连群策群力抗寒,创造了169人无一人因冻伤减员的奇迹。
二是千里直插长津湖,连续20天、每天急行军30公里。27日,为实现战役穿插目标,杨根思带领官兵果敢翻越高程约1800米的东白山脉儿郎林山,神不知、鬼不觉将连队部署到位。
三是7天给养5斤杂粮,坚持了20天。28日晚吃了顿热土豆,29日啃了一个冻土豆。困难时刻,杨根思叫响“三个不相信”战斗誓言,叫响“有我们的勇敢,就没有敌人的顽强”等口号,官兵士气高涨。
四是杨根思指挥有方,垂范有力,同生共死,消灭了数倍于我的敌人。杨根思唯一活着的战友杨德盛老人(原江苏泰县人),比杨根思小9岁,他说,连长为了战争胜利,早就有把命豁出去的决心了。五是杨根思冷静战至最后一刻,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把战场需要的机枪安排下去,把阵地可能失守的消息报告给上级指挥所,以爆破成名的英雄选择与敌同归于尽的方式书写了壮丽一生,勇士化作金星,敌人炸为灰烬!这就是中国军人,中国军魂,中国精神!
杨根思连最终只有4名官兵活着从战场上活着回到国内。三营参谋长王国栋(原江苏泰县人)确认了杨根思牺牲的消息。杨根思践行了人在阵地在、一生交给党的诤诤誓言,尤其打破美不可战胜的神话。
美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感叹:长津湖战役,是钢铁部队在和钢铁人作战;彭老总异常兴奋:打的就是你王牌军,打败了你,老子就是王中王。这就是信仰、初心与使命的力量!
九兵团随军记者华敏是报道杨根思第一人,至今难忘“以饭碗相碰给杨根思壮行”的场景。1950年12月24日,新华社专电《不朽的杨根思英雄排》,掀起了学习英雄的热潮。1951年5月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颁发通令,给在长津湖战役中创有特殊功勋、对作战胜利起有决定作用、堪为全军榜样与旗帜的杨根思同志,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英雄。
特级英雄是什么分量?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302724名志愿军指战员荣立三等功以上,同时被授予英雄、模范称号和特等功人员502名,特级战斗英雄两名,一级战斗英雄50名,一级模范4名,二级英雄286名,二级模范75名,特等功85名。
在杨根思英雄气的感召下,仅上甘岭一役有38名英雄与敌同归于尽。英雄永载史册,名字永远闪亮,继1951年12月用来命名连队后,1979年2月又用来命名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中的英雄,授予117团特务连班长李水波“杨根思式的战斗英雄”称号。
2005年5月12日,美前国务卿基辛格,到访杨根思连,听事迹、看内务,手抚鲜红连旗,说“全世界的黑暗,都挡不住一根蜡烛的光明”,他从一人壮举,看到了一国信仰;并挥毫抒怀“希望中美两国永远不要兵戎相见”。
2009年被表彰为“双百感动中国人物”。今年又被表彰为“全国最美奋斗者”。最令人欢欣鼓舞的是建军90周年,习主席将“三个不相信”精神晋为人民军队的英雄宣言,杨根思成为完美践行第一人!国庆大阅兵,杨根思连又添殊荣,入选战旗方队,接受了全国人民的检阅,现连旗已永久珍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这说明,英雄永远被时代铭记、被人民推崇!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为榜样是主流社会借助诠释和张扬主流精神的载体,内含大量人生规律和社会规则。
我坚信,向家乡英雄学习,即便做得没有那么好,只要我们做了,人生将再不一样。
作者:泰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刘小东
编辑:苏展
责任编辑:杨健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