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里过大年
欢迎关注紫禁城!每天与您分享优质文章~
新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是熟悉的不能再熟的传统节日。大扫除、送神、贴春联、压岁钱、拜年等等古时有趣的习俗直到今天还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而这些有趣的年节习俗,我们基本都已耳熟能详,深入人心。
但是,在同样的节日里,清代的皇帝们是如何渡过这个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的呢?皇家的年节习俗和普通老百姓的年节习俗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从本次推文开始,将不定期推出宫里过大年系列,向大家介绍宫廷新年的各种礼制、习俗和趣闻,让我们一起感受下这既热闹又神秘的宫廷佳节。
清 弘历雪景行乐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新衣迎春
也许年轻的网友对春节换新衣这一习俗并不是那么的熟悉,但是如果家里有长辈的话,可能会对新年“换新衣”印象深刻。
新衣迎春并不仅仅是中国普通老百姓的节日习俗,也是皇家新年习俗之一。但是,皇家“换新衣”中有什么是和我们平时过年习俗中不同的地方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皇家新衣迎春是一幅怎样的画卷:
清代皇帝服饰有朝服、吉服、常服、行服等。这里提到的吉服,顾名思义就是在吉庆的日子的所穿的服饰,虽然名为吉服,但其实就是龙袍,而这类龙袍一般特指在时令节日及寿诞、筵宴等为吉庆吉祥场合穿戴的服饰。
清 明黄色缎绣彩云蝠寿字金龙纹男夹龙袍 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皇室的龙袍以黄色为主,以明黄最贵。明黄色缎绣龙袍,通身以金线、彩线绣出九条金龙腾跃在五彩海水、朵云中,并有“十二章”纹样穿插其间。
这里边提到的“十二章”纹样其实就是“十二文章”,是中国古代皇室礼服上的十二种纹饰,早在周代就正式确立为历代帝王的服章制度。
“十二章”纹样包括:“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图案为鸟形)、“宗彝”(图案为尊形)、“藻“、“火”、“粉米”(图案为数个米形)、“黼”(图案为斧形)和“黻”(图案为黑青相间的两“弓”形相背之纹饰)。
龙袍的下摆处绣珊瑚枝、方胜、犀角、杯、古钱、火珠、如意、书、画、蕉叶、灵芝、元宝、磬等杂宝纹饰,不仅色彩斑斓、喜庆热烈,更有寓意国家昌盛、“万圣升平”及子孙延绵不断的吉祥含义。
清 明黄缎绣云龙纹吉服袍 故宫博物院藏
同时,龙袍一般在正前、背后及两臂绣正龙各一条,腰帏绣行龙五条积(折裥处)前后各绣团龙九条,裳绣正龙两条、行龙四条、披肩绣行龙两条;袖端绣正龙各一条。
“十二章”纹样为日、月、星辰、山、龙、华虫、黼、黻八章在衣上;其余四种藻、火、宗彝、米粉在裳上,并配用五色云纹。
其实,清代皇帝的龙袍是一幅苍龙星座、阴阳五行和日、月、星辰等于一体的形象化的符号画的完美图案,凸显了天、地、人的责任、权利和等级,是中华民族重视的“礼”的表现。
清 雍正朝服像轴 故宫博物院藏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想,做皇帝真的很好,光是服饰一项就有如此之多,而且件件做工精致,想必每件花费重金,耗时不短。实际上也确实如此,根据记载,清乾隆时期光一件缂丝龙袍就要耗时390个工日,花费万金。
清《缂金彩云蓝龙青白狐皮龙袍》 故宫博物院藏
虽然清代皇帝拥有各类锦衣御袍,但是却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可以自由按自己的喜好进行穿衣搭配。实际上,皇室在穿衣方面都要由尚衣监严格管理,每天穿什么戴什么都要提前准备,还要如实记录在《穿戴档》中。在春节这个最为重要的节日里,更是有着严格的穿戴规定。
据《穿戴档》记载,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正月初一时行开笔仪,乾隆皇帝头戴黑狐皮吉服冠,穿“黄稠绣靠三色黑狐膁龙袍,外套貂皮端罩”;寅时三刻,乾隆皇帝到弘德殿进汤煮饽饽(即饺子)时,“换下貂皮端罩”。
辰初三刻,乾隆皇帝到慈宁宫给皇太后请安,又换上“大毛熏貂缎白苍龙教子珠顶吉服冠,黄地缂丝满地风云黑狐膁龙袍”。
仅仅三个时间段,乾隆皇帝就按尚衣监的管理换了三套吉服,而这并不是简单的换衣,还包括了头饰,靴子和香囊,完全是古代春节版的皇帝很忙。
清 明黄江绸黑狐皮端罩 故宫博物院
清 吉服带 故宫博物院藏
虽然衣着要求繁冗,但是如同龙袍的纹饰一般,皇家的穿戴打扮无时无刻的要体现出礼制以及皇家典仪的重要性。虽然不得不按照礼制的要求进行穿衣打扮,但作为万民表率,皇帝还是会牢牢遵守皇家典仪,时刻注重对皇家礼制的尊崇。
了解了宫廷文化中对年礼服饰的重视,会不会深深感觉到生活在今天的我们真的很自由很轻松呢,同时也悟到,年节要多多给孩子和爸妈买新衣、买配饰礼物,感恩他(她)们的陪伴,让当下快节奏的忙碌日子多一点仪式感,让生活有更多美的情趣。
下期预告
在过年这个举国同欢的节日里,除了新衣迎春外,有一项是我们春节中必不可少的习俗,那就是吃饺子,而饺子(清室也称其为汤煮饽饽)在清代皇室中新年习俗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宫里过大年系列之二中,我们将要一起看看皇家过年飨宴中的各种年菜,以及过年中必不可少的第一餐:吃饺子。通过皇家飨宴来看看这其中有什么不一样的宫廷礼制和趣闻。
来自:故宫文化《宫里过大年——皇家新年之“新衣迎春”》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