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看呐,房间里有只大象!
出品 | 虎嗅青年文化组
作者 | 木子童
编辑?| 渣渣郡
题图?| 《新闻记者》剧照
本文首发于虎嗅年轻内容公众号“那個NG”(ID:huxiu4youth)。在这里,我们呈现当下年轻人的面貌、故事和态度。
不出意外的话,今年最敢拍的日剧已经提前锁定。
短短6集体量,直指森友学园渎职案、东京奥运会弊案,Netflix新剧《新闻记者》嘴上说着“纯属虚构”,镜头里却以极度逼真的还原剧情,跟安倍夫妇和日本政府来了场贴脸硬刚。
“太真实了,吓人一跳。”
“干脆全用真名算了。”
“《新闻记者》太有冲击力了,逼真又易懂的日本政治黑暗,正派反派演技都好棒,绝对值得一看”
这些天,拜此剧所赐,日本政府曾经费尽心力压下去的黑幕丑闻,一件件沉渣泛起,重新出现在公众视野。日媒纷纷挖苦道:“安倍夫妇看了恐怕要满脸铁青。”
接连拿下日榜、周榜的收视冠军,虽然与同类神作《聚焦》、《华盛顿邮报》相比还略显稚嫩,但《新闻记者》毫无疑问已成为霸占日推热搜的开年第一热剧。
《新闻记者》故事主线非常简单,就是常见的正义记者挖掘社会黑幕的斗争。
特别之处在于,这一次故事的主题,不是早已盖棺定论的往日旧闻。而是刚刚发生不久,尚还疑点重重的“森友学园事件”。
“森友学园事件”可谓2017年日本政坛最响亮的一串炮仗。
当时有媒体曝光,政府以低价贱卖国有土地给“森友学园”,且时任首相安倍晋三及其夫人昭惠牵涉其中。
面对在野党议员质询,安倍矢口否认,并放下豪言:“在这里我说清楚,这件事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如果我或者妻子与此事有关,那我一定会辞去首相和国会议员的职位。”
但紧接着,涉事学园所在的近畿财务省暴雷,被指篡改14份相关文件,其中贱卖土地问题牵涉官员与安倍昭惠的名字被无害化“处理”。
第二年,负责相关文件篡改的近畿财务局职员赤木俊夫自杀身亡,留下指认篡改事实及细节的遗书。
明里暗里的线索,都指向首相夫人。如此惊天大案,还牵扯上了人命官司,怎么看都无法草草了之。
然而现实却是,国税厅长官佐川宣寿一力担下指使篡改的责任,引咎辞职。大阪地检调查后决定对“森友学园事件”不予起诉。
2021年12月,赤木俊夫遗孀针对政府提起的诉讼也被驳回。政府承认过失与赔偿责任,认赔1亿日元,用赔偿金堵死了继续彻查的通路。
一切都被恰到好处地终止在“得体”的程度。
首相安倍依旧稳稳当当地坐满了任期,成为日本战后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首相。夫人昭惠也依旧高贵优雅地游走在上流场合。
谁在背锅,谁是断尾,真正该负责的人是谁?国民心中自有公论。
但连番合乎程序的操作后,通向事件深处的小径被逐一切断,沉默的真相化作霞关国会大厅里一头无言的大象,被视而不见,心照不宣。
就这么糊弄过去,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结局,符合成熟社会人的生存美学。
但《新闻记者》偏要做个看破还说破的愣头青。
女主角《东都新闻》社会调查记者松田杏奈,对真相异常执着的追问者。负责“荣新学园”(森友学园化名)国有土地贱卖事件报道,同时也在追踪导致兄长变成植物人的“AI公司诈骗国家补助”案件。
由于屡次在学园问题记者会见中对政府“穷追不舍”,被政府向报社送去书面抗议,是让政府头疼的有名“刺头”。
在事件报道中她发现,财务省自杀职员铃木和也(原型:赤木俊夫)的死,可能关联着足以证明篡改事件的关键证据,为此她与铃木遗孀(原型:赤木雅子)开始接触。
与此同时,年轻的内阁官僚村上真一也在密切关注着她和铃木一家。
作为前首相夫人秘书,村上深度参与了“荣新学园”贱卖过程,后调任内阁情报调查室,专职弹压舆论、解决试图追究真相的刺头。
但在完成工作的同时,村上开始对工作的正义和正当性产生质疑,并陷入良心的谴责,在掩盖真相与揭露事实之间,他的立场摇摆不定。
另一头,原本对新闻和政治漠不关心的大学生木下亮,在姨丈铃木和也去世后,为给如兄如父的姨丈讨回公道,也加入了事件的调查之中。
三条原本毫无交集的命运曲线交汇共振,逐渐揭开铃木自杀背后隐藏的巨大阴影。
之所以说《新闻记者》敢拍,一在真,二在深。
如果做个类比,你可以把它看做现实版的《扬名立万》,用“虚构”讲述真实。
用日本网友的话来说:“这是只有网飞才能拍得出来的作品。电视台(出于忖度和压力)肯定做不了,就算是amazon大概也不行。但凡有个广告和赞助商,肯定就没法做到如此极致。”
在极擅“为尊者讳”的日本影视中,很少出现如此直白的表达。
虽然给森友学园、涉事人物换了名字,导演藤井道人也声称“并不是为了向世界告发日本的现况而制作这部作品”,但只要看过新闻,就能轻松在现实中找到对应原型。从新闻里摘录出的首相宣言、赤木遗书,更像直接指着安倍政府的鼻子开骂,每个镜头,都是纪录片的画风。
“Netflix的《新闻记者》基本就是完整复刻了这段安倍答辩视频嘛”丨twitter
抛开表象,《新闻记者》批判的矛头,直指内阁官房作为“上之人”所制造的“同调压力”。
如果说,中国人最难以拒绝的是关系网中的人情压力,那么日本人最无法抵抗的,就是“同调压力”。
时刻与他人保持相同步调、不给别人添麻烦,是日本人生活中最大的美德。
这也是“以内阁人事局、内阁情报调查室、官邸机密费3点为中心”的政府舆论操纵机制最常用的手段。
任何一个想要遵从良知、揭发黑幕的人,首先都要经受同调压力的谴责:
“你有没有想过,揭露了这些后,身边的这些同事该怎么办呢?公司会因此倒闭,同事和他们的妻儿都会因为你的强出头而遭受不幸,你还要固执己见吗?”
这种狡猾而一本万利的逻辑,让原本作恶的上位者,在这条逻辑中打个转,转瞬就能化身受害者,把道德和大义的压力抛回告发者头上。
剧中察觉到铃木和也有揭发真相的意图后,内阁长官立刻通知铃木的上司,提醒铃木“不要给同僚和家人添麻烦”。
与此同时,也对记者松田供职的报社发出警告,要求报社约束松田的调查行为,“不要让其他记者因为一个人的原因,失去政府信源”。
究竟是该告发篡改,维护公权力的信用、守护国民利益,还是该保持沉默,不给同事和组织添麻烦?
铃木和也给不出答案,于是他选择告别这个世界,把证据留给后人去评判。
根据铃木和也原型赤木俊夫留下的遗书,这也正是赤木在现实中所经历的精神难关。
2021年,赤木俊夫遗孀赤木雅子在对国诉讼被驳回后,对媒体道:
“有人说,是大众传媒和在野党的穷追猛打,逼死了我的丈夫。但不是的。在丈夫身边,我亲眼见到,他的精神状态从篡改后立刻就变得不对劲了,他是被篡改本身的痛苦所拖垮的。真正害死我丈夫的,是财务省。”
在国家更宏大的体面与利益面前,个人的灵魂泯灭无存。
平心而论,从影视艺术的角度来说,《新闻记者》远远达不到神作的程度。过于符号化的镜头语言、光线运用,略显沉闷的叙事节奏,都影响了它的精彩程度。
但日本等待这样一部剧作,已经等了太久。
近年来,日本人,尤其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对政治越来越失望。
上一届众院选举中,20-29岁日本人投票率33.85%,30-39岁投票率44.75%,与60岁以上人群高达六七成的投票比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每次政治集会、游行中,永远是银发族人数远远高于青年。
明治大学教授田中秀明在《官僚们的冬天》一书中指出,“日本政府的运作更多依赖于自上而下的命令”,而这种僵化的体系,搭配越来越被派阀所垄断的政治资源,使得行政机构越发死气沉沉。
年轻人对通过政治改变现状毫无寄望,正如《新闻记者》中大学生木下亮的感受:“政治全是上面人操纵的东西,跟我们没有关系。”
而从安倍2012年重新上台执政以来,日本“报道自由度排名”更是断崖式下跌,从原来的世界排名22名,直降至今日的67名。
媒体与公权力间,始终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就像华尔兹舞池中的一对舞伴,前进与后退都充满忖度与心照不宣。
当欧美同行高呼大众传媒是“无冕之王”时,日本记者只敢默默称自己一声看门的“番犬”。
公权力的脚趾越过底线,番犬理应狂吠,提醒国民警惕。但近年来,扼在番犬喉咙上的项圈越收越紧。
《新闻记者》中女记者松田杏奈的原型,《东京新闻》记者望月衣塑子,因为犀利的追问风格以及不怕事的报道态度被首相官邸多次严厉警告,要求《东京新闻》限制其行为。在她的推特下,充满指责其“左翼”的仇恨言论,《东京新闻》本社还曾经接到威胁杀害她的恐吓电话。
独立纪录片导演、明治大学传播学教授森达也指出,“只要有机会,政府就会尽全力压制对自己不利的表达。而目前新闻媒体所能做的,只有努力无视这种压制,并把事情再说一遍。”
森友学园问题,已经算是安倍政府执政期间,难得被深度报道的事件。
更多的,是像东电核事故救灾款项挪用、东京奥运会巨额亏损、会计部长森谷靖跳轨身亡案件一样,不明不白了结的事件。
媒体不敢说,也缺乏能力与精力一追到底。
究竟是谁,在阻挡国民接近真相,究竟是谁,在回护那些永远追索不到的“人上人”?
每个人都知道,但只有《新闻记者》大声把它的名字喊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