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在《速度与激情》等众多电影中,基督山缘何成为巴西标志?
基督山出现在众多电影大片中
还记得灾难片《2012》的场景吗?巨大的基督像从山上轰然倒塌。人类的精神信仰象征在巨大的灾难前自身难保,灾难不仅摧毁了环境,还摧毁了人们的安宁与希望。当时看到那个场景时,我一度以为这是个虚拟的特效,直到后来发现这是著名的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基督山,位于巴西里约热内卢。更没想到的是,几年后,我会来到这里,并在此邂逅他。
除了《2012》,《速度与激情5》,《上帝之城》,《里约大冒险》等豆瓣高分电影都曾拍摄过这里。迈克尔杰克逊的著名MV《They don’t care about us》的第一个镜头也是这座基督像。模糊的影子俯瞰着贫民窟,是悲伤,怜悯,还是希望?这座建造在山上的巨型基督像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让众多电影都选中了它,并成为电影中的著名场景之一?
图片来自百家巴西被葡萄牙殖民的历史
让我们先从巴西这个国家的历史说起吧。众所周知,南美洲最初并不是高鼻深目的欧洲人的聚居地。在这之前,一直是印第安人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罗·卡布拉尔抵达巴西,巴西的命运至此发生了转折。一系列的事件之后,印第安人的家园成为了欧洲小国葡萄牙的殖民地。从1500到1950年代,共有500万左右葡萄牙人移居巴西。这么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彻底改变了巴西的文化,生活形态和民俗。
如今,走在巴西的街头,尤其是山下的繁华市区时,四目可及,大多数都是欧洲血统的白人,其次便是黑人。在里约街头,基本看不到印第安原住民的身影,就连黑人的比例似乎都超过了印第安人。至于我,则是在去了靠近亚马逊的城市玛瑙斯徒步雨林后才看到了真正的原住民。而原住民们基本仍处于社会阶层的底层,处于偏僻的丛林中。想起多年前,他们才是这片土地的主人,不免让人唏嘘这沧海桑田的变化从来都是令人措手不及。
图片来自百家欧洲人的到来不仅改变了巴西的社会结构,还改变了他们的宗教信仰。印第安人普遍信仰原始宗教,但葡萄牙人的统治迅速改变了这一状况,他们信奉的天主教成为了巴西的国教。到今天,巴西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国家,88%以上的巴西人信奉天主教。天主教在巴西的影响力随处可见,就连总统宣誓就职时也必须有一名手持《圣经》的教士在场。
了解了这段历史以及巴西的现况。就会明白为什么这么一座巨大的基督像会出现在里约热内卢这个城市。这座雕像实在是太显眼,在市内的大部分地区都会看到他。之所以这么惹人瞩目,是因为这座基督像建在里约热内卢国家森林公园中高710米的科科瓦多山上的缘故。由于位置特殊,构思巧妙,这个景点不仅成为里约热内卢的标志,同时还是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
图片来自百家我的基督山记行
我在一个阴天的周末登上了这座离市区不远的科科瓦多山,这是它的原名。如今,它也被称为耶稣山,基督山,驼背山。这里是里约最享有盛名的景点,自然也会有很多游客。亚洲面孔极少,但我还是遇到了一位不知是日裔还是韩裔的小姐姐,请我帮她拍了张照。
上山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乘坐三节车厢的齿轮小火车,这也是大部分人选择的上山方式。另一种则是乘汽车至山腰停车场,之后沿着山间石路步行而上。边登山边观赏山景。我选择的是第一种。到山顶时,最先看到的是基督像的背面。上到最上一层平台,便来到了耶稣他老人家的身前。游客们摩肩接踵,挤在一条巷道上,兴奋地和这座巨大的基督像合影。
图片来自自己拍摄山上自然会比山下的风大,这座高达三十八米的基督像在风中如如不动,张开双臂环抱着这座城市,环抱着芸芸众生。如此特殊的位置和意义,难怪这里会成为里约的名片,巴西的标志。阴天中,耶稣的面容显得有些迷蒙,但是这丝毫影响不了游客们高涨的热情。我也开心地和他合了影,之后便在山顶四处转悠,不想错过任何一处的精彩。山虽然不算高,但从这里仍然可以俯瞰里约市区,山与海皆在眼前展开,铺陈出无尽的广阔与奇妙。看着大西洋中的点点山脉,突然想起白居易的“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难道当年贵妃娘娘竟然是来了南美吗?
图片来自自己拍摄除了这座高大的基督像,山上还有一个小小的教堂,当天刚好逢上一位婴儿受洗,仪式完成后,妈妈高兴地举起婴儿,一边的牧师看着他们微笑。从生到死,巴西人的生活早已与基督与天主教密切相关。而这座基督像的来历也正是为了庆祝巴西独立100周年。1922年,巴西天主教团和修女们联合签名要求当时的总统佩索阿建立一座耶稣像。葡萄牙人的旧有统治结束了,但是留下的宗教却彻底地融入了巴西人的生活,而原住民们依然在社会的边缘挣扎,虽然处境已比之前好了很多。
图片来自自己拍摄图片来自自己拍摄山下的风景
基督山虽然出名,但山上地方不大,很快便可以看完。来到山下,这里有专门售卖基督山纪念品的商店,连人字拖鞋上都印上了基督山上的基督像。巴西人真是有意思,一方面他们已经把宗教连接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却又把信仰的基督大喇喇地踩在脚底。想想东亚体系信仰的佛教吧。假如有人这样把自己的信仰踩在脚底,一定会引起声势浩大的声讨。也许,这也是巴西人爽朗而不拘小节的个性体现?
拖鞋上的耶稣像,图片来自自己拍摄更有意思的是,商店外的路口也摆着一尊基督像。一模一样的姿势,只是尺寸小了很多,材料也是锈迹斑斑的铁丝铁片,甚有贫民窟风格。耶稣像的表情也不若山上的那么圣洁庄严,而是带着一丝凡间的无奈。甚至,有一只黑色的鸟儿停在了他的头顶,配上耶稣的表情,场面实在是有些好笑。
图片来自自己拍摄商店一旁还有个小小的美术馆,美术馆内的露天院子,是个小小的跳蚤市场,有一些手作和食物在这里售卖。环境布置得很是雅致,你可以在这里喝咖啡小憩一下。美术馆有三层,除了本土艺术家的画,还有来自中国,印度,中东,欧洲等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画作,体现了巴西这个种族大熔炉国家的兼容并蓄。也许,艺术的爱与美,可以疗愈一切,也可以包容一切。
图片来自自己拍摄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