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绿到富的生动实践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21任县委书记一任接着一任干,70多年来一张蓝图绘到底,荒漠变成了塞上绿洲,孕育形成了宝贵的右玉精神,右玉人民坚守初心、久久为功,现在正以百倍的信心由‘生态美’向‘百姓富’的小康道路奋进。”1月18日,右玉县政府办副主任陈晓东告诉记者。昔日的不毛之地,生动地实践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由“绿”到“富”,由“富”转“美”。

  产业引领 头雁带动一方致富

  右玉绿染山川、创造了生态奇迹,在这片热土上,右玉人民更创造着由“绿”到“富”的一个个传奇。

  “漫山遍野的沙棘就是珍贵的珠宝,村里人靠卖沙棘果都致富了,劳力多的一家就能收获上千斤沙棘果,卖给饮料厂就是上万元的收入。”右玉县沙棘研究所所长曹满对记者说。

  曹满从小不仅经受了右玉漫天黄沙的“洗礼”,更是饱尝“蛮荒之地”的贫穷磨难。1984年,曹满从山西林业学校毕业后,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县林业局。工作的第二年,县里成立了沙棘研究所,他主动请缨到研究所工作。

  他深入荒岭,足迹踏遍右玉,辛勤研究,沙棘果亩产从30公斤提高到960公斤,培养出我国第一代大果无刺沙棘。他34年的艰辛探索,脚步不曾停下,为右玉沙棘发展做出了很大成绩。经过努力,现在右玉沙棘种植达到28万亩,年产各类产品3万多吨,产值2亿多元,形成了完整的研发、生产、销售产业链。

  威远镇张千户岭村张宏祥,从2012年回乡创业,带领乡亲共同致富,不断升级打造有机草地羊肉,创办了祥和岭上农牧公司,十余年的发展,企业成为全省唯一一家完成羊肉全过程有机认证的企业,年出栏国家地标畜产品“右玉羊肉”1万只,羊肉年屠宰深加工20万只,带动了周边10余村庄1000余名农民养羊脱贫致富。

  现在,右玉人工和飞播牧草已达到13万亩,牧草促进了养殖业发展,全县羊饲养量达到75万只。特色杂粮种植达40多万亩,发展起20多家绿色生产企业。苗木产业形成气候,全县育苗面积达8万亩,各类规模苗木生产企业61家。

  绿色转化 打造五大基地

  “我们5—10月份是旅游旺季,现在是淡季,园区正在调整苗木、修整土地。”站在桃花源农庄,总经理卢文强告诉记者。

  进入农庄西面的一座日光温室,记者只见一个大土丘上种满了倒挂金钟和玫瑰,顶上立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字牌,室内种植着各种花卉、蔬菜和南方水果,“这些香蕉、火龙果等南方水果已经种植三年了,除了卖种苗外,还供游客采摘,收入十分可观。”卢文强说。

  采摘园分为综合观光、金丝皇菊、玫瑰花等八个区,占地800亩,总投资6000万元,是集休闲、游乐、采摘体验、民俗文化、健康养生于一体的四季观光游览度假胜地,年接待游客达3万人次。

  右玉“绿起来”了,更要“富起来”。桃花源仅是右玉县加快绿色转化,增强发展动能,创新实践“两山”理论,转化生态优势,打造“生态 ”产业融合的一家企业。

  努力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是县委、县政府的时代使命。近几年来,全县全力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右玉实践,打造起了康养度假、农俗体验、文化创意、体育赛事和药食同源功能食品的“生态 ”五大基地,形成了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吸引力强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体系。

  全县创新生态旅游,打造文化创意基地,建设了集休闲、观赏、体验为一体的乡村生态观光景区22处,建起了马营河等村的农家乐49家、客栈16家。完成了牛心孕璞花海景观、右卫古城影视基地、右卫艺术粮仓二期建设。乡村旅游景点分布在全县40%以上的乡镇。全县叫响旅游品牌,连续举办了玉龙生态国际马拉松等一批国际性体育赛事和油画、摄影等多场国际性艺术展会,举办了森林音乐节、康养峰会等重大活动和公路自行车联赛等重大文体赛事。

  2020年,赴右玉旅游总人数425.15万人次。右玉成为全国第一个以县命名的全县域4A级旅游景区,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占全县经济结构的70%以上。

  由绿到富“善无”成“绿富美”

  右玉脱贫了!2018年8月,这个消息迅速在全县11.6万人中传开,群众欢天喜地,共庆摘掉戴了多年的贫困县帽子,右玉成为全省首批摘帽的国定贫困县。

  “善无”,秦代时右玉县名,现在这里正变得“善有”。

  在右玉,南山公园矗立着一座绿色丰碑,这座丰碑,是右玉人民心目中一座不朽的丰碑,既记录着右玉人民战天斗地、植树治沙的丰功伟绩,更是指引全县人民奋斗的一面旗帜。

  走进右玉,人们发现,现在的右玉,满目葱郁,抬眼就是绿色,走出去就是企业。为加快推动从“绿起来”到“富起来”,右玉人民将践行“两山”理论贯穿到各领域、各方面。

  生态羊、小香葱、亚麻、沙棘等绿色产品生产企业纷纷落户右玉,全县现有规上工业企业22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就有13家,占企业总数的59.1%。绿色工业稳步发展,现有清洁能源发电企业16家,矸石发电企业1家,风电光电总装机容量130万千瓦。不仅如此,全县还加紧项目建设,2020年500万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45个,已经完工12个……

  昔日风沙侵袭、干旱少雨、水土流失的右玉,取而代之的是“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塞上绿洲”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全县各项经济指标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2020年1-11月份,全县工业增加值增长1.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8亿元,增长12.1%,绿色右玉变成了富裕幸福的新右玉。(记者马占富)

  实践者说

  “当好农民致富引路人”

  讲述人:郝凡 右玉县农丰农业发展公司总经理

  返乡创业已有10年,回想自己所走过的路和带领农民致富的过往,我感慨良多,苦中有乐。

  右玉以前干旱少雨,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靠天吃饭辛苦劳作,过着艰辛贫困的生活。听到乡亲们致富无门很苦恼,2011年,我返乡创业。

  创业很艰难。我投资400万元,流转土地700亩,试种土豆。人们开始不理解,但是,2012年秋,土豆亩产达到了6000斤,收入130万元。村民们看到我科学种田喜获丰收,主动流转土地。我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又流转土地7000亩,进行土豆研发培育。同时,聘请教授、专家到村为群众作土豆种植培训。村民们逐渐转变了传统种植观念,确立了规模化、集约化种植理念,大家种植土豆的积极性不断高涨,许多农户相继加入了现代化土豆种植。在我的带领下,野场村逐步形成了以土豆种植及原种繁育为产业支撑的“一村一品”特色农业经济。几年时间,土豆种植加工产业辐射白头里乡及周边的杨千河乡等四个乡镇20多个村。

  2018年,我又开始种植苜蓿草和燕麦草1.5万亩,牧草全部销往内蒙古伊利、蒙牛等大型牧企,去年收入1000余万元。

  规模化、集约化种植解决了土地撂荒问题,同时让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周边农户的收入都提高了,家家户户有存款,部分农民还买上了小汽车、住上了楼房,过上了幸福日子。

  “十四五”,我将继续走高产高效之路,扩大种植规模,带动农资、农机、物流、劳务等发展,带动更多农户走合作化、规模化的农业发展之路。

  绿起来,更要富起来

  从古称“善无”到如今向“善治”迈进,“右玉精神”在这片土地上又开启了从“绿起来”到“富起来”的新接力。

  去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指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扬‘右玉精神’,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建设山清水秀、天蓝地净的美丽山西,这既是总书记对右玉奋斗史的充分肯定,也为我们进一步弘扬右玉精神提出了新的要求,现已成为从“绿起来”到“富起来”实践探索的强大精神动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理念,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必然关系。良好的生态环境,会成为重要的天然资本,也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因此,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只有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才能使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创造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从“绿起来”到“富起来”的跨越。

  无疑,右玉就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典范。这里不仅实现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而且孕育出畜牧业、文化旅游、康养产业等一个个极具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走上了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的良性发展轨道。可以说,在同一个战场,右玉同时打赢了生态治理“绿起来”和脱贫攻坚“富起来”的两场战役。

  在省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突出位置,让绿色发展广泛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我们相信,山西一定会在更高起点、更高质量上推动绿色发展,让“右玉精神”在山西率先蹚出转型发展新路上彰显时代魅力。(记者马占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