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2019年生态环境建设综述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一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把改善生态环境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首要民生工程,围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逆境发力,勠力攻坚,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优良天数稳步增加,污染天数大幅减少;滹沱河重泛碧波,环城水系绿水绕城;城市中一座座公园绿意盎然,郊野外一片片经济林枝繁叶茂……一幅碧水蓝天绿树红花的生态画卷展现眼前。
坚守底线 始终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放在战略位置
2019年12月26日,全市2020年大气污染治理动员大会召开。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邢国辉在会上强调,要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为圆满完成2020年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而在三天前的12月23日,邢国辉先后来到石家庄市第22中学南校区国控点、西北水源国控点等地,对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调研检查,并提出新要求。
这是2019年以来我市对污染防治工作进行高密度、高频次动员调度、调研检查的一例。从中既可以看到省会污染防治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更能看到市委、市政府对全市治污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坚强决心。
2019年,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放在全局和战略的位置来抓,坚守生态、发展和民生底线,全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实现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一年来,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定期研究和调度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党政“一把手”亲自谋划、亲自部署、靠前指挥,既加强谋划部署,又解决实际问题,协调各方推动工作落实。
特别是为进一步强化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领导, 2019年,我市重新成立了由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市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市大气污染防治指挥部,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总指挥,建立起“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生态环境部门统一监管、各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
方案是行动的标准和依据。为强力推进污染防治工作,一年来,我市制定出台了《石家庄市2019年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等,并对《石家庄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进行了修订。
同时,编制出台《石家庄市碧水保卫战行动计划(2019-2020年)》《石家庄市净土保卫战实施方案(2019-2020年)》《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固强项、补短板、促落实”工作方案》等,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019年12月27日,因2019年二三季度连续三个月空气质量在全市排名后二十,藁城区西关镇、鹿泉区山尹村镇等7个乡镇(办事处)被市政府约谈。这是我市在推进污染防治工作中,采取的强化问责手段之一。
在生态建设中,我市严格落实责任,坚持执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属地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督监管责任,常态长效推进工作落实。
同时,对工作进展缓慢、问题突出的,作为挂牌督办重点单位,责令限期整改;对因工作不力、履职缺位的,进行严肃问责。2019年以来,围绕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市政府已约谈有关县(市、区)6次,收到了积极效果。
多措并举 从重点领域入手让天空复蓝
我市能源消耗以煤为主,燃煤污染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做好燃煤压减工作,就是牵住了治理大气污染的“牛鼻子”。
每天一上班,河北华电石家庄热电有限公司的徐永赪便会来到中控室,细心查看二号联合循环机组的运行数据,了解这台全省第一台燃气机组的运行状态。这台机组是该公司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简称石热九期项目)中两台燃气机组中的一台。
据徐永赪介绍,这两台燃气机组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仅相当于燃煤机组的一半;与同等供热能力的燃煤机组相比,每年可减少烟尘排放148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581吨,氮氧化物减排50%。
2019年,我市启用了石热九期燃气机组,用来替代七期650万平方米的燃煤热源;同时,利用良村电厂替代高新热电480万平方米燃煤机组供热,每年共可削减燃煤约50万吨。
建设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是我市调整能源结构、治理燃煤污染的重要举措。一年来,我市持续加强燃煤污染治理,通过能源结构调整、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升级改造、“双代”等措施,实现燃煤压减替代,减少燃煤消耗,降低燃煤污染。
在压减燃煤的同时,2019年,我市着力推进企业污染防治,持续开展了“散乱污”整治,在前两年整治成果的基础上,排查发现新增“散乱污”企业251家,并进行了强力整治。
在超低排放改造工作中,目前钢铁、焦化行业已完成超低排放改造,陶瓷、炭素行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试点任务,水泥、玻璃、铸造试点企业正在施工;开展VOCs深度治理,目前1034家涉VOCs的工业企业,已完成深度治理,安装在线监测和超标报警装置900套。
机动车尾气污染是影响我市空气质量的突出问题之一。2019年,我市着力推进机动车排放管控,在2018年淘汰老旧车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目前已推广应用6217辆,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建立超标柴油车及所属企业黑名单和信用惩戒制度,实行生态环境、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
全面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治理,实施了达标整治专项行动,不达标的一律不准开工建设;有效控制面源污染,一年来,共对446家企业、658个料堆场实施了清单管理;主城区道路清扫保洁车辆达到1114辆,机械化清扫率由77%提升到90%,主街主路达到了100%。
2019年以来,我市始终把稳增长、调结构、治污染作为重中之重。其中,坚持关小促大、保优压劣,严格执行环保、质量、能耗、安全等标准,倒逼过剩产能退出,并提前完成了全年压减任务。
扎实推进 积极试点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保护修复好群众的“饭碗”,积累总结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打造土壤污染修复的示范工程,石家庄一直在路上。
2019年11月的一天,在赵县耕地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场地之一的贾吕村,放眼望去,数台大型秸秆清除机正在田间作业,县生态环境部门工作人员正在和技术人员一起,仔细查看作业效果。
“目前,赵县土壤修复项目已经完成了第一周期的修复工序、2019年度低吸收农作物和超(高)累积植物收割工序,土壤改良和深耕作业已经衔接展开。”市生态环境局赵县分局副局长王华伟介绍说。顺着其手指的方向,一台大型拖拉机正在奋力前进,新翻泥土的气息混合着刚刚收割的植物芳香的味道钻进鼻孔,让人神清气爽。
为确保群众饮食安全,我市把加快土壤污染修复项目进度作为一项重要的惠民实事全力推进。除了作为我市土壤污染修复工作试点县之一的赵县,栾城区也完成了300亩钝化剂和100亩富集植物修复任务,现已进入第二个修复周期。
在打好净土保卫战方面,2019年一年来,我市认真落实“土十条”,重点抓好机制和试点建设。其中,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实现了全市农用地详查数据初步共享和应用,为做好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污染风险管控及治理修复打下了基础。
加强建设用地管理,对46个项目的土壤环境调查报告,进行了污染风险评审,确保土地使用安全;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强化工业固废、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等的监管,严打非法排放、倾倒废液、非法处置危险废物等突出环境污染违法犯罪行为。
同时,严控农业面源污染,坚持化肥农药使用“零增长”,通过配方施肥、精准施肥,增加有机肥、使用推广绿色防控等措施,降低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目前,全市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面积已达452万亩。
在此基础上,全面加强生态环境管控,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领域,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持续提升生态功能;从2019年开始,启动了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工作,目前正在有序推进。
治污除根 打造绿水青山的优美生态环境
2019年9月底,经过一年多的紧张施工,滹沱河生态修复一期工程完成施工并向市民开放。当时恰逢金秋时节,站在藁城段二号溢流堰上举目远望,时而宽阔时而蜿蜒的河水,两岸或青翠或碧绿的树木,金黄、粉红、深紫的花海,让人心旷神怡。
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是我市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按照“以水带绿、以绿养水”理念,实施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和民心工程。该工程分三期对滹沱河109公里进行生态修复,着力建设“蓝绿交融、景美民丰”的生态走廊。
其中,2018年7月开工的一期工程,自中华大街至藁城城区东,长42公里。到2019年9月底完工,累计新建堤防31.9公里,疏浚河道42公里;新建生态绿道203公里,构成双线多环交通网络;新建溪流水面1680公顷,绿地5199公顷。
据专家测算,通过一期工程,待滹沱河生态区绿地植被形成规模后,每年可吸收PM2.5约2.1万吨,吸收二氧化硫2370吨,吸收二氧化碳6.2万吨,释放氧气4.5万吨,生态效益显著。目前,二期工程正在加速推进。
在深度修复滹沱河生态环境的同时,2019年以来,我市通过继续推动河长制,全面强化市域河流监管,不断提升河水水质。
其中,充分利用无人机等途径,采取飞行检查、徒步踏查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模式,开展全方位检查督办;深入开展巡河行动,全市3744名县、乡、村级河长已上岗履职,加强巡河。
截至目前,我市河长制信息平台已注册登记4069人,激活3741人;各级河长、巡河员利用APP开展巡河42931次,其中有效巡河24552次,发现问题751个,解决问题538个,有效推进了水生态环境的改善。
绿,是这座城市的底色,也是石家庄持之以恒守护的颜色。
从2019年3月起,一场大规模的春季造林绿化行动,在石家庄沿路、沿河、沿湖及城旁、镇旁、村旁展开。截至当年4月10日,全市春季造林绿化工作已圆满结束,共完成人工造林37.3万亩,占任务数的124%。
一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安排部署,深入学习借鉴雄安新区造林先进经验,全面推进“三沿三旁”等绿化工程建设,共完成造林111万亩,超额完成了省下达的107万亩任务目标。
造林绿化的同时,城区园林绿化加速推进。2019年5月1日,占地15.3公顷的西环见义勇为公园正式开园,增加水面2.3万平方米;10月1日,占地10.3万平方米的西兆通公园建成开放;同时,环城水系整体提升工程完工,提升绿地超百万平方米;11月18日,铁路文化公园建成开放,新增绿地2.4万平方米,增加水面5200平方米。
除此,我市还以打造“多彩化、艺术化、特色化”精品园林为主线,科学选址,精心设计,新建了民生路游园、振一街游园、瑶晨绿岛游园等13处、15万平方米街旁游园,在为居民提供休闲场所的同时,进一步改善了城区的生态环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就是民生指标,环境就是幸福指数。站在新的起点,面对更高的目标,市委、市政府将带领全市上下,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大踏步走出一条蓝天白云、绿山青水、产业崛起的绿色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