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易维良:规划永远在路上,城市一直在成长
湖南省建筑设计院城市规划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易维良
红网时刻新闻11月21日讯(记者 张英 何超)《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需坚持上下结合、社会协同,完善公众参与制度,改进规划方法,提高规划编制水平,实现规划的能用、管用、好用。
作为规划行业突出的青年代表,易维良认为国土空间规划案例展评活动,不仅是一个规划师交流、展示和比拼的平台,也是行业成果的一场集中发布;对于市民而言,无异于一堂“规划公开课”,也是接收市民们对规划事业发展的一次“检阅”。
作为湖南省建筑设计院城市规划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易维良近年来投入精力更多的是对长株潭区域尤其是长株潭融城发展有关规划的思考和编制。作为在全国有着典型意义的长株潭一体化建设,三市融城发展备受瞩目,与之紧密联系的规划编制工作更是如此。
理念在进步
前不久,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总体设计通过了省国土空间委员会审查,编制成果即将正式公布。方圆600平方公里的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位于长株潭三市的中心位置,未来如何与长株潭三市空间布局相融合,如何与长株潭三市都市生活圈相共生?公众从这份规划中将找到答案。
“规划中,长沙奥体中心公园、花卉博览园、神农百草园、仰天湖中非论坛小镇等4大省级引擎项目将落子中央公园,从融城发展、生态修复、产业振兴三个不同维度推动一体化建设,探索湖南高质量发展的经验与模式。”易维良介绍。
从过去纯保护到现在的主动生态建设,从之前的生态绿心地区到如今规划的绿心中央公园,与长株潭都市生活圈相互交融,让绿心成为老百姓可以即时共享的高品质公共活动场所,让半小时生活圈内的1500万市民可以随时畅享闲适生活。这是近十年来,长株潭绿心在规划理念上的逐步改变。
对此,易维良表示,“以人民为中心”的规划理念从一开始就在中央公园的规划编制上落地生根。“不同的发展背景下,规划编制的理念也在不断顺应形势变化。”他说,过去在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的大开发,到后来的开发与保护并举,再到当前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等。这期间,规划师的观念也在转变,主管部门和规划编制机构的工作理念、工作方法也在发生改变。
“规划具有前瞻性,它要引领未来几年甚至数十年的发展,规划理念和规划编制将带来的生活方式和感受的改善,不仅是通过潜移默化实现的,也需要用多种的方式和手段让大家理解和接受,这样,老百姓的对于规划的也会有更快速、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他认为。在他看来,办好一个规划展评,就是做好了一次城市或地区的宣传,推介一个好的理念与做法,也是为主管部门提供了发声的窗口,还为市民打造了一堂公开课。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规划也在不断进阶,片区的发展也是,城市的发展也是,而我们自身,从认知水平到生活品质,也是在这种进阶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最终实现规划服务地方发展,正如本次展评主题‘空间规划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所阐述的内涵一样。”易维良说。
技术在更新
与理念一样不断发展进阶的,还有规划编制的技术手段。对此,易维良介绍了自己主持编制的永州市国土空间规划大数据公众参与研究的案例。
一方面,该案例在前期主要通过大数据的方式,调查了解老百姓出行规律和生活需求,同时通过互联网检索与永州有关的词条,了解老百姓对生活的这座城市最为关注关心的内容,摸底外界对永州市的印象与评价。通过对海量数据、不同词频进行分析,从中寻找关于城市定位的答案。
另一方面,发动公众参与线上调查,线下组织人员走进社区“设点摆摊”,面对面了解老百姓的生活生产诉求。“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在经济发展方面,大家提及最多的是旅游和产业发展,其次是关于交通枢纽的议题。”易维良介绍,作为湖南面向西部陆海大通道的门户城市,规划里的陆港项目就是通过公众参与调查,规划师做好空间技术支撑,在具体项目上的切实体现。
“大数据的技术手段,改变了规划编制的工作方式。”易维良认为。“还比如长株潭城铁的站点设置、发车频次,这些都是基于大数据在人员流动、就业岗位等方面所做的精准计算。”
随着新的媒介和技术手段的出现,规划编制工作从过去传统的面对面座谈为主,到如今基于大数据系统性分析的普遍应用,易维良最大的感受是,无论是在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设计与更新还是规划研究,这些技术手段让我们规划师在展开编制时寻找问题越来越精准,解决问题的对策越来越科学,获取反馈信息越来越便捷,演绎方式越来越直观,同时老百姓参与度也越来越高。
队伍在成长
作为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青年人才,易维良的另一个身份是湖南省国土空间规划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他向记者介绍,当前全省规划工作者超4000人,其中青年是当下全省规划设计与管理的主要力量,也是设计、科研及交流中最为活跃的群体代表。
“为更好发挥青年规划师的中坚作用,搭建青年规划师的交流平台,学会今年成立了青年工作委员会。”易维良表示,与很多行业一样,规划行业同样注重传帮带。展评活动全面地集中了老中青规划师的精品力作,大家在同一平台上观摩交流,对青年规划师来说是一次很好地展示舞台和学习机会,前辈们给年轻人树立了榜样,指明了方向,规划行业的工匠精神也从中得以彰显与传承,绽放了生命力。
“我们说城市是有生命的,乡村是有生命的。”易维良表示,规划师的工作也是在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中彰显生命力与价值,规划师和作品也会在顺应变化中不断成熟。“规划编制工作反映了一种承上启下、继往开来,这主要体现在规划既要关注一个地区的过去,也要引领这个地区的未来,同时也关系着规划师的过去和未来。”他进一步表示,规划没有终极版。我们所完成的每一个作品都是在为助力高质量发展而做出的勇敢试水和努力探索,公众参与也一直伴随着我们的规划编制工作,只是在不同阶段、不同层面、不同类型,发挥的作用和解决的问题不同而已。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