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性别对立之前,先看看啥叫真女权
年轻人要如何摆脱社会的规训和家庭的束缚,真正地做自己?
面对男学生,《死亡诗社》里的老师说要 " 抓住当下 "。
而对于女学生,做自己之前首先要独立思考。
这观点正来自这部被称为女版《死亡诗社》的经典电影——
《蒙娜丽莎的微笑》
Mona Lisa Smile
女主凯瑟琳来自加州名校 UCLA,她崇尚自由,心怀理想,年纪轻轻就被著名女子大学卫斯理学院聘用为艺术史老师。
50 年代的美国,女性解放运动刚刚开始。凯瑟琳胸怀大志,想要在学校唤醒更多女性沉睡的灵魂。
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她很快就遭受了来自学生和校领导的双重打击。
学生们早就将教材熟稔于心,无论凯瑟琳讲到什么作品,她们都能对答如流。
课堂匆匆收尾,学生们的傲慢让凯瑟琳不是滋味。
另一边,在学校里派发避孕套的老师被学生写文章讽刺,最终被校领导强行辞退。
凯瑟琳终于明白,这所 " 最优秀 " 的女子大学实际上是个保守陈旧的 " 女德培训机构 ",年轻的女学生们家境优渥,头脑聪明,来上大学却只有一个原因——嫁个好丈夫。
学校里的一切都让有着嬉皮士精神的凯瑟琳不解。
这里有伪装成礼仪课的婚姻培训班,老师教学生怎么照顾好自己的丈夫。
这里还有经验丰富的富太太教待嫁的女孩们如何在劝说丈夫的同时保护他的自尊心。
这一切更加激发了凯瑟琳的斗志,她要用自由思想武装她的学生,带领她们走出只有婚姻和家庭的世界。
凯瑟琳不再按照教材上课,她让同学们欣赏书上没有的东西,从怪诞丑陋的当代艺术到她小时候画的简笔画。
学生们终于开始自己观察和思考,提了很多问题。
" 这种东西能算是艺术吗?"" 什么才算是艺术?"" 艺术有没有一个标准?"
在激烈的讨论中,课堂上第一次出现了思想的碰撞。
这一切尽在凯瑟琳的掌控之中,她提出了最重要的问题:艺术的标准是由谁规定的?
答案是艺术没有真正权威,人生也没有唯一标准。
这是凯瑟琳的第一次试验,她用艺术作为桥梁,鼓励女孩们在生活中学会思考与质疑。
凯瑟琳还带着这群富家小姐到废弃的旧工厂欣赏波洛克的作品。
波洛克的作品画面混乱,变化无常,结构难以辨认。
有学生对此表示不屑,她却说:" 你们不需要去喜欢这幅画,只需要静静观察,然后思考。"
在讲解梵高的《向日葵》时,凯瑟琳买来了数字绘画的复制品让学生们欣赏。
" 很讽刺吧," 她引导大家思考," 梵高拒绝为了大众改变他的理想,这么多年后我们却把他放在小盒子里复制。"
" 所以选择权在你自己手上,你可以按照别人的期望生活,也可以像梵高一样做自己想做的。"
这堂课对学生们影响很大,她们按照凯瑟琳的要求,画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向日葵,也朝着独立的人格更近一步。
"独立思考" 是凯瑟琳课堂的关键词。
在她的指引下,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领悟到独立思考的快乐所在。
渐渐的,凯瑟琳和女孩们成为了朋友,她们在一起谈艺术,也在一起聊八卦。
只有一位名叫贝蒂的女孩对她不屑一顾,这位大家闺秀刚刚举办了婚礼,嫁给了一位帅气多金的青年才俊。
贝蒂是传统思想的忠实拥护者,她一直相信女孩一生中最重要的事就是成为一名好妻子。
被问及为什么一直没有结婚时,凯瑟琳告诉学生们,一个女人的生命中不一定非要有婚姻。
这便激怒了奉婚姻为圭臬的贝蒂,她撰文批评凯瑟琳,两人针锋相对,谁也不愿意低头。
与此同时,凯瑟琳最器重的学生乔安也做出了让她诧异的选择。
乔安聪明伶俐,在凯瑟琳的影响下越发独立,她告诉凯瑟琳,自己申请了耶鲁法学院。
凯瑟琳为自己有这样一位勇敢的学生而欣喜若狂,义无反顾地帮助她通过了申请。
她正想向乔安道喜,乔安却说自己要放弃这个机会,去哈佛陪伴男友,早日结婚生子,成家立业。
凯瑟琳愤怒又失望,以为乔安也和贝蒂一样无药可救。
但乔安是个很清醒的女孩,她说自己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 我不会在某天醒来后后悔自己没有成为一名律师,但是我一定会后悔自己没有成为一个母亲。"
" 你或许看不起家庭主妇,认为她们愚昧无知,出卖灵魂。但你一直说要做自己想做的事,对我而言,这就是我最想做的事。"
乔安的一席话让忙于追求自由的凯瑟琳醍醐灌顶。
她终于明白,女人要 " 做自己 ",并不意味着一定得逃离家庭,出去工作念书。
只要像乔安一样有独立的思考,任何选择都应该被尊重。
这些年来凯瑟琳总会把自己的观念和追求强行灌输给其他女性。
是乔安让她认识到 " 独立 " 这个词有着更加包容的内涵。
想通了这一点的凯瑟琳变得更加豁达,她决定离开学校,继续做一个传播自由的 " 漫游者 "。
电影讲述的是近 70 年前的故事,可它对于女性主义的解读在今天看来依旧不过时。
现在,一部分高呼 " 女权 " 的人似乎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她们反对男性对女性的规训,自己却成为了新的规训者;
她们批判女性化妆打扮,说是为了讨好男性审美;
她们用不堪的词汇称呼已婚女性,说结婚就是向男权妥协;
她们用解放的名义把自己的一套规矩强加给所有女性,其实是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如今,性别矛盾被恶意夸大,还有多少女性能像乔安一样拥有向下的自由?
女权的意义不在于 " 不结婚 " 的标签,而在于让女性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由选择的权利。
在此基础上,无论结不结婚,生不生娃,无论是当律师还是当厨娘,都是足够 " 女权 " 的。
这因为如此,谁也不会想到,凯瑟琳最进步的学生选择成为家庭主妇,最保守的学生贝蒂反而勇敢地选择了离婚。
原来,贝蒂美满的婚姻只是一个假象,她的丈夫常常夜不归宿,对她也日益冷淡。
在发现丈夫出轨之后,贝蒂回到母亲家想要寻求安慰,没想到母亲竟劝她忍耐。
走投无路的贝蒂终于意识到自己的不成熟,开始觉醒。
她不顾家庭的反对,选择和丈夫离婚,去新的城市寻找新生活。
逐渐醒悟的她面对母亲的质问,摆出了《蒙娜丽莎》这一幅名画。
她问母亲:" 她在微笑,但是她真的幸福吗?"
故事的结局似乎是不完美的,凯瑟琳离开了卫斯理学院,乔安没能去到耶鲁读书,贝蒂没能拥有幸福的生活。
但当女孩们骑着单车跟在凯瑟琳身后送别老师时,故事又变得充满希望了。
女孩们心中已经种下了独立思考的种子,何愁长不成真正的参天大树?
后知后觉的贝蒂最终意识到凯瑟琳做的一切多么有意义。
电影的最后一幕,贝蒂拼命追赶着凯瑟琳的车,终于隔着车窗和她握了握手。
这一握实在美好,是抱歉,是感激,是女性之间无言的相互激励。
插播一条重要消息:
铛铛铛铛 ~ 看过来,为你推荐一个宝藏视频账号 ↓↓↓ 真实故事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