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四川北川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您亘古不变的智慧,洗涤了多少无知的心灵,我离开雪域遇见了您,如同看见一盏自信的明灯。”
“感谢您建立了民族联谊会这个大家庭,让我们在学校找到了家的感觉。”
“您把我们当作您的孩子一样关心照顾,我们也把您当成母亲一样尊敬……”
5月24日,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七一职业中学党总支副书记、校长付红梅打开手机相册,翻看着少数民族学生给她的留言,脑海里不断浮现出这群孩子的面孔,他们有的通过学习到大城市过上了更好的生活,有的学好一身本领选择回去建设家乡……
地处边远山区和民族地区的北川羌族自治县七一职业中学是原北川职业高级中学,“5·12汶川地震”后,新学校由特殊党费援建,目前在校学生3500余人,除汉族学生外,还有来自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等地的藏族、彝族等13个少数民族的学生1400余人。
“学校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坚持‘国际视野、民族情怀、大爱教育、多彩未来’的办学定位,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教学工作相结合,大力实施‘三全、三进、三入、三平台’教育模式,努力将各民族学生团结起来,培育‘德技双修’的技术技能人才。”北川羌族自治县七一职业中学党总支书记李颖表示。
“三全”即“全员、全程、全方位”,全体师生都是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员和实践者;学校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到一日常规和行为养成教育各个环节,全程教育指导学生团结各民族同学共同进步;在教育教学、德育管理、实习实训等各方面贯穿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内容,全方位培育具有民族意识、民族情怀的时代新人。
“三进”即“进班级、进课堂、进活动”,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领进班级、引进课堂、融进活动,弘扬传播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同学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三入”即“入耳、入脑、入心”,每天利用广播站播放各民族经典音乐,感受民族音乐魅力;组织观看56个民族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影片,举办“讲民族故事、话民族情怀”系列活动,让民族团结教育入脑入心。
“三平台”即“一会、一舞台、一服务平台”,成立民族联谊会、搭建民族大舞台、组建红星志愿者服务大队,让各民族学生既有沟通交流、展示各民族文化的平台,也有促进各民族学生团结奋斗、互帮互助的服务平台。
以民族联谊会为例,从2017年成立至今,民族联谊会不断发展完善,在少数民族学生心中占有很高的地位。“民族联谊会是学校和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比如,学校的要求由老师直接通知下去,有些学生会产生排斥心理,不愿意配合,但如果是老师先告知民族联谊会,由会长、副会长跟学生们沟通交流,再把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反馈给学校,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付红梅说,由于民族联谊会的会长、副会长、秘书长是由少数民族学生担任,使得他们的认同感、接受度、参与度大幅提升,学校管理也更加高效有序。
“少数民族学生有困难就会来找我们,我们反映给学校,并协助老师积极解决。”在第四届民族联谊会会长四朗彭措眼里,民族联谊会不仅是学生自主管理平台,更像是温暖的大家庭,让远道而来求学的少数民族学生有归属感。学校充分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组织学生跳锅庄舞,举办篝火晚会,还搭建了民族大舞台,各民族学生都可以在舞台上展示各自的民族文化。“不分民族,大家一起载歌载舞,相处得非常融洽。”藏族学生四朗彭措说,大家都是民族联谊会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相处起来就像一家人。
“少数民族学生远离家乡来这里读书,也希望自己开心快乐的时候有人分享,伤心难过的时候有人可以倾诉。”付红梅说,从办学之日起,学校就致力营造家的氛围,让学生来到学校就像回到家一样。
“刚来北川时水土不服生病了,老师很关心照顾我,为了疏解我们的思乡情绪,老师每周都会带我们出去散心,我感觉老师不只是班主任,她更像我们的妈妈和朋友。”来自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的彝族学生马阿飞说,入校后,班主任详细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发现全班六十多名学生里就有二十多名学生的生日集中在上学期,便在去年11月给班上学生过了集体生日。“现在回想起来,都还觉得心里暖暖的,特别感动,从来没想过班主任会给我们庆祝生日,她(班主任)真的就像妈妈一样体贴。”
“各民族生活环境不同,风俗习惯也有很大差异,但无论学生来自哪里,是哪一民族,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尊重,生活中关心关爱他们,学习上教育引导他们,让各民族学生和谐相处、团结互助。”北川羌族自治县七一职业中学党总支书记李颖说,经过多年探索,学校形成的“三全、三进、三入、三平台”教育管理方法非常有效,慕名前来读书的少数民族学生从2016年的5人增长到2022年的1400余人。
举报/反馈